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929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docx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化学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一、现代仪器 

  1.核磁共振仪:

有机物中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类;  

 2.红外光谱仪:

主要测定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   

3.紫外光谱仪:

有机物中的共轭结构(主要指苯环); 

  4.质谱仪:

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测定结构也有一定的帮助; 

  5.原子吸收(发射)光谱仪:

测定物质的的金属元素,也可测定非金属元素;   

9.铜丝燃烧法:

测定有机物中是否含卤素,火焰为绿色说明含有卤素;   

10..钠熔法:

测定有机物是否含有X、N、S,NaX、Na2S、NaCN;   

11.元素分析仪:

测定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12.扫面隧道显微镜:

观察、操纵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

二、化学史 

  1.道尔顿:

提出原子学说; 

  2.汤姆生:

在阴极射线实验基础上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3.卢瑟福:

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电子”模型; 

  4.波尔:

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提出轨道模型; 

  5舍勒:

发现氯气; 

  6.维勒:

人工合成尿素;   

7.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三、材料及成分 

  1.火棉:

纤维素与硝酸完全酯化的产物;  

 2.胶棉:

纤维素与硝酸不完全酯化的产物; 

  3.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黏胶纤维、铜氨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4.醋酸纤维:

纤维素与醋酸酐酯化后的产物;   

7.室内污染:

HCHO、苯、放射性氡、电磁辐射; 

8.PM2.5:

直径≤2.5μm(2.5×10-6m)能在空中长时间悬浮,颗粒小,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如金属、微生物); 

 雾霾天气的形成于部分颗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有关 

9.非法食品添加剂:

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硼酸、荧光增白剂、瘦肉精、工业明胶 

10.腌制食品:

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 

11.地沟油:

地沟油中有黄曲霉素,具有致癌性;可以制肥皂盒生物柴油; 

1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及其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的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 

六、糖类 1.单糖:

 

丙糖:

甘油醛(最简单的糖)CH2(OH)CH(OH)CHO       戊糖:

核糖、脱氧核糖;  己糖:

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2.二糖:

 

分子式 名称 有无醛基 水解产物   

蔗糖 无 葡萄糖+果糖 C11H22O11 麦芽糖 有 葡萄糖+葡萄糖 同分异构体 

乳糖 有 葡萄糖+半乳糖   

纤维二糖 有 葡萄糖+葡萄糖 

 3.多糖:

 

①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

n值是一个区间,故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都是混合物; 

②判断淀粉水解程度的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a.尚未水解:

必须先加NaOH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b.完全水解:

加入碘水,不呈蓝色 

  c.取两份,一份加入碘水呈蓝色;一份加入NaoH中和硫酸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③人体中无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多吃含纤维素食物可促进肠道蠕动; 

七、氨基酸和蛋白质 

   1.α-氨基酸:

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上,天然蛋白质水解生成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 

 2.两性:

-NH2具有碱性,-COOH具有酸性 

固体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所以具有较高的熔沸点,且难溶于有机溶剂;         

两个不同的氨基酸缩合形成二肽,有四种不同的产物(两个自身,两个交叉);  

 3.分离:

 当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存在于溶液中时,其溶解度最小,而不同的氨基酸出现这种 情况的pH各不相同,故可利用此差异,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来分离氨基酸; 

 4.盐析:

 

许多蛋白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溶于水形成胶体; 

  在浓度较高的低盐金属盐(Na2SO4)或铵盐中,能破坏胶体结构而使蛋白质溶 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成沉淀析出,析出的蛋白质仍具有生物活性; 

5.变质:

 

    ①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甲醛、酒精等可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析出的蛋白质不再溶于水; 

   ②当人体误食重金属盐时,可喝大量的牛奶、豆奶、鸡蛋清来解毒; ③酒精消毒是破坏了病毒的蛋白质活性而杀死病毒;

 

 

八、油脂 

1.油脂不是高分子,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 

2.油:

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常温液态,如豆油、花生油;能使溴水退色;不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单质; 

3.脂肪:

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常温固态,如猪油、牛油油;  

4.皂化反应:

油脂与碱反应生成甘油与高级脂肪酸钠; 

5.油脂硬化: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与氢气反应生成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6:

油脂和矿物油不是同一物质,矿物油是烃类; 

7.天然的油脂都是混合物; 

8.硬水中有较多的Mg2+、Ca2+,会生成不溶于水的(C17H35COO)2Mg和 (C17H35COO)2Ca,使肥皂的消耗量增加,故不宜在硬水中使用肥皂; 

9.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中的双键会被空气氧化而变质;

 10.地沟油和人造奶油都是油脂; 

常考知识点的归纳 

1.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物质 

  麻类、棉花、木棉、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铜氨纤维等;  

干扰项:

光导纤维、醋酸纤维、硝化纤维、火棉、胶棉; 

2.属于蛋白质,水解得到氨基酸,燃烧有焦羽毛气味   动物毛发角蹄、蚕丝、血红蛋白、酶类、天然皮革;   

干扰项:

人造奶油; 

3.主要成分为油脂的物质 动物油、植物油、地沟油、人造奶油、鱼肝油、脂肪;   

干扰项:

矿物油; 

4.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PVC、PLA、核酸、聚XX;   

干扰项:

油脂、维生素; 

5.能水解,且产物均为葡萄糖的物质   淀粉、麦芽糖、纤维二糖、纤维素;

 

习题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PM2.5是指空气中细颗粒物直径≤2.5pm的颗粒物

B.“可燃冰”的燃烧、从海水中提取镁、铜的电解精炼、石油分馏都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C.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肽链中-NH-上的氢原子与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而实现的

D.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可表示为:

道尔顿---卢瑟福---汤姆生---波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都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B.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晶体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调节溶液的pH可改变它的溶解度

C.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橡胶老化、海水制镁、纯碱晶体风化、纤维素制火棉等:

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PM2.5在空气中只形成气溶胶

3.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是指空气中细颗粒物直径≤2.5nm的颗粒物

B.利用高纯度二氧化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D.李比希法、钠融法、铜丝燃烧法、元素分析仪均帮助人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空间结构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过程后可变为清洁能源,这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B.丁达尔现象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元素分析仪是一种可用于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色分析仪器

D.纤维素、PLA(聚乳酸)、硝化纤维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O3直接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作用后生成的一种有毒烟雾

B.肌红蛋白、蚕丝、过氧化氢酶、鱼肝油充分水解后均可得到氨基酸

C.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一切动态平衡,包括溶解平衡。

D.某些铝硅酸盐形成的分子筛中有许多笼状空穴和通道,常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还可作干燥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

6.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荧光蛋白质(GFP)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B、世博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x反应生成无毒物质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D、高容量的储氢材料研究是推广应用氢氧燃料电池的关键问题之一

7.2011年12月5日,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空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但低空的臭氧是污染气体,会给人体造成伤害。

B.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实施绿化工程,某种程度可以减少和防治PM2.5污染。

C.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可以由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在阳光辐射条件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植物生长都有严重危害。

D.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

8.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广泛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腌制熟食品时,添加少量亚硝酸钠,是为了使其味道更加美味可口

C.为了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D.塑料袋在全球“失宠”,有偿使用成为风尚,是因为塑料袋填埋占用土地,难以降解

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人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

A.大力发展新型电动汽车车,可以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灰霾天气形成与部分颗粒物在大气中形成了胶体物质有关

C.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进入人体

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肽、油脂、纤维素、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福尔马林、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会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C.棉、麻、蚕丝、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弱碱性水呈碱性的原因是其中含有较多的Mg2+、Ca2+等离子

B.食用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原因主要是里面含有黄曲霉素和甘油三酯

C.保鲜膜、一次性食品袋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D.构成物质微粒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丝、人造丝灼烧时都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使用的硫酸钡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是弱点解质。

C.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它是两性化合物。

D.许多蛋白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溶于水形成胶体。

加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有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变性。

13.下列有关新闻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是利用盐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促使冰雪融化

B.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物,属于可再生能源

C.利用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玉米塑料”(主要成分为聚乳酸)替代一次性饭盒,可防止产生白色污染

D.氮化硅陶瓷可用于制造新型柴油发动机是因为氮化硅陶瓷具有较大的硬度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丝和毛完全燃烧都是只生成CO2和H2O

B.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熔点较高,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

C.农业废弃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及动物粪便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

D.李比希最早提出了测定有机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和运用同位素跟踪法研究化学反应历程(海维西) 

15.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筋混凝土、玻璃钢、石棉瓦、碳纤维增强陶瓷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B.蛋白质、棉花、核酸、PVC、淀粉、油脂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C.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通讯光缆 

D.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过程后可变为清洁能源,这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 

B. 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属于皂化反应 

C. 同位素示踪法、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化学反应的中间体等方法是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重要手段 

D. 用丁达尔效应区别鸡蛋清溶液和食盐水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红蛋白、牛胰岛素、蚕丝、人造奶油充分水解后均可得到氨基酸 

B.李比希燃烧法、钠熔法、铜丝燃烧法、纸层析法都是元素定性分析法 

C.测定有机物结构方法较多,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同位素示踪法等 

D.色谱法通常用于分离结构相近、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

纸层析法就是一种简单的色谱分析法。

 

18.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碳纳米泡沫”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单质碳,它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 “神舟”七号宇航员所穿出舱航天服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纤维复合而成,它

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D. 镁粉可用来制作信号弹和烟花,氧化镁可制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解析 

1—5  CDCCB     6-10  CDDDB   11-15  DCCCA  16-18  DDC 

1. A:

直径≤2.5μm; 

B:

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D:

道尔顿不是; 

2.D:

PM2.5在空气中部分形成气溶胶 

3. A:

直径≤2.5μm; 

B:

高纯度的硅,而不是二氧化硅; D:

道尔顿不是; 

4.C:

可用于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分光光度计; 

5.B:

鱼肝油是油脂,水解后不能得到氨基酸; 

6.C: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在源头上不产生污染; 

7.D:

PM2.5在空气中部分形成气溶胶; 

8. A:

人造丝属于纤维素; B:

亚硝酸钠具有致癌性; C:

生石灰主要作用是干燥剂; 

9.D:

砷是非金属; 

10. A:

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 C:

蚕丝是蛋白质,不只含碳氢氧; 

D: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浊液与胶体之间; 

11. A:

自然界里的水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并与土壤接触,水中溶有各种矿物质离子,这些

矿物质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产生化学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在二氧化碳不足的条件下,会生成碳酸氢盐,碳酸氢盐吸收氢离子的能力比释放氢离子的能力强,会使水中多出游离的氢氧根,自然会呈弱碱性 B:

甘油三酯对人体无害; C:

主要成分为聚乙烯; 

12. A:

人造丝属于纤维素; B:

硫酸钡是强电解质; D:

加浓的硫酸钠是盐析; 

13. A:

加盐是降低水的冰点; B:

是不可再生能源; 

D:

耐磨损,抗腐蚀,抗氧化,能抵抗冷热冲击; 

14. A:

丝和毛是蛋白质; 

B:

氨基酸形成内盐,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D:

同位素追踪法与李比希无关; 

15.  B.油脂不是是由高分子; 

C.是由于全反射; 

D.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过程;

 16. A:

两者都不能; 

B:

造化反应特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碱性水解; C:

不是检测中间体; 

17. A:

人造奶油是油脂; B:

纸层析不是; 

C:

紫外光谱法和同位素示踪法不是; 

18.C:

铝是电解氧化铝制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