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850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docx

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

英语学习逆向法

钟道隆著

一、我怎样学会英语

1.1哑巴英语的尴尬

上中学时没有学过音标,基本上是跟着教师念,对不对不得而知。

有时会闹出笑话,例如dining一room中的第一个i,不发[i],而发[ai],但是教师读成[i],我们也就跟着读错了,后来才纠正过来。

上大学以后改学俄语,大学毕业以后又自学过一些英语,能阅读有关的专业书籍。

但是从来没有学过“听”和“说”,基本上是“哑巴英语”。

1979年45岁时第一次随团去法国和德国参观。

当时我能阅读自己熟悉的专业书刊,算是代表团中英语水平比较高的。

但一到外国,除了一般的问候语以外几乎都听不懂,说不了,所以根本听不懂技术讲解。

对于熟悉的专业书面材料,如果是用大写字母写成的说明,一时还反应不过来,需要在脑子中翻译成小写才看得懂。

代表团团长还不时地鼓励我“胆子大一些”。

其实哪里是什么胆子大小的问题,听不懂,说不了,看不懂,哪里来的胆子?

在国外期间,我与每一个不会外语的人一样,口袋里装着一个纸条,上写“我住在XXX旅馆,请把我送回去。

”以防一旦走失时使用。

我当时是某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看着这样的纸条,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被侮辱感,“我这个中国高级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只有这样的水平,与文盲差不多,外国人怎么会看得起我们?

”发愤之心油然而生,回国以后下决心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1.2自学一年成翻译

学英语听和说的最好方法是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天天听英语,说英语。

但是我没有这样的条件。

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在半导体收录机如此普及的今天,听英语录音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当时学习的劲头很大,先后学习过TheManWhoEscape《逃跑的人》、EnglishforToday—BookFour:

TheChangingTechnology《今日英语——第四册:

日新月异的科技》、《英语900句》等书和录音带。

学的时候对着书看,似乎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但一年左右下来,花的功夫不少,收获却不大,英语水平(听、说和快速阅读能力等)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好像碰到了一个很不容易逾越的壁垒。

在这种情况下,我很苦闷和彷徨:

进一步学习提高吧,好像困难重重,难以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放下不学吧,工作中确实需要,而且我当时单身一人在沈阳,业余时间没有什么事可做,所以还是想学英语。

但是怎么学呢?

请教一位专职英语翻译,他说,“我们在外语学院专门学了好几年,也不是都能听懂,你已经45岁了,恐怕困难更多。

”听了他的这番话,使我认识到学习英语的艰巨性,打消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一天,我突然回想起我听懂京戏唱词的过程:

40年代未从南方到了北京以后,觉得京戏很好听,可是听不懂,不知道哼哼呀呀唱的什么。

60年代初我与一位京戏迷住在一起,他有很多京戏唱片。

我问他怎样才能听懂京戏,他说京戏很程式化,只要一字一字地听懂几出就好办了。

此后只要一放唱片,他就一句一句地告诉我唱的是什么词。

就这样,我慢慢地听懂了几出戏,此后再去听别的果然也能听懂了。

我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学习英语吗?

但是,从哪里起步呢?

我的听力很差,语速稍快一点的根本听不懂,只能去听专门为初学英语者设计的慢速英语。

说干就干,当晚就开始一词一词、一句一句听写慢速英语。

这一天是1980年1月31日,是很值得我回忆的,因为从此我就走上了踏踏实实地自学英语的成功之路,而且从未中断过。

在刚开始听写的时候,虽然我已经认得不少词,但由于不会念,听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词,很难继续学下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果断地停止了听写录音带,改为跟学电台的“初级广播英语”,从最基础的英语发音学起,足足学了五个月,把自己的基础英语知识比较彻底地重新加固了一下。

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此后再去听原来的录音就觉得不是很困难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步是很值得的,如果没有这五个月的退却,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英语水平。

听写慢速英语,经历了起步、巩固和提高三个阶段,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完成技术讲解中的口译任务。

到此我并没有停步,而是继续听写各种各样题材的StandardEnglish,尤其是利用车祸后卧床不起的三个月时间进行系统的听写,听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对于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慢速英语实在是太容易了。

正如有的书的作者所说的“只要每天听上5分钟,就可以听懂”,或者认为“只要会1500个最基本的英语单词就可以听懂”。

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就是所谓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我刚开始听写时,不但一条新闻听不到底,连一句话也听不到底。

不知道一句话里有多少个词,每个词都是什么音,由什么字母拼写而成。

所以只得一边听一边把听懂了的词写出来,听写不出来就先空着,用红铅笔标出来。

这样,10分钟的国际新闻,花十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听写出来。

有的人认为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对英语有特殊的兴趣,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享受。

现在我对英语确实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深深地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享受。

但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却完全相反,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当时的苦闷是难以形容的——一个人坐在室内,面对收录机,一连几个小时,翻来覆去地进带倒带,十几遍也不一定能听得懂一个词一句话,实在是枯燥极了!

有时真想把收录机砸了,不听了!

但一想到“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又重新鼓起学习劲头,坚持了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的话,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英语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我在自学英语过程中经常向一位翻译请教。

刚一开始,有了听不懂的,只要打电话把听不懂的词的前后词告诉他,他就能立即告诉我中间应该是什么词。

一听果然不错,我心中实在佩服极了,觉得“人家大学英语本科毕业的就是不一样,就是行”。

心中暗暗地想,要是我能达到他这样的水平该有多好。

过了一段时间,大约十个月后,我再听不懂,他电话里就回答不了了,必须拿录音带去听才行,但仍然是听上一两遍就立即能告诉我应该是什么。

后来我再继续听StandardEnglish,有了问题去问时,他就不是立即能回答了,要与我一起讨论,一起猜了。

又如在我完成了起步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后正好到北京参加一次技术交流,来的人就是原来我们去国外访问时给我们讲解的人,但是这一次我基本上能听懂他们的讲解。

休息时我问他们,是不是因为到了中国,才故意把讲话的速度放慢了?

他们笑着回答说:

“我们一直是用同一个语速讲的,只不过是你的听力提高了,觉得我们讲得慢了。

”从这些经历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由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技术讲座中翻译得对不对我也能做出判断了。

有时翻译与我的理解不一致,在场的外籍华人一般情况下都说我的理解对(当然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我懂专业,其实专业翻译们的英语水平比我高多了)。

这种情况重复多了,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1982年初访问德国前提出让我当翻译。

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回答说干不了。

但他坚持说我干得了,并给了我很多鼓励。

于是我进行了详细的准备,拟定了一些情景对话。

如:

一到海关,可能问什么,怎么回答,参观时可能会有什么问题,怎么翻译等等,并且把准备好的稿子对着录音机念,再放出来给自己听,看像不像。

尽管进行了这样准备,一到国外,实际对话时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听不懂就是说不了,困难极了。

当时我手里随时拿着一个本子,有听不懂的,说不了的就立即记下来,晚上回到旅馆,再累也要查词典,看会话手册,一定要把白天不明白的地方搞懂了以后才休息。

这件事情对我是一个转折,大大地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确信自己是能学会英语的。

能承担口译任务以后我仍然一点也不放松自学,每天仍坚持学习英语,以做到“曲不离口”、“常学常新”。

有时别人间我:

“你已经会说会听了,就行了,为什么还花这么多时间学英语?

”我只有回答说:

“我喜欢英语”。

这也是真的,比方说春节的时候,家里别的人看春节电视节目一直到半夜一两点,我就一直学习英语到半夜一两点。

与学其他知识一样,自学英语必须要有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碰到问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只要搞不懂就一直要挂在心上,一有机会就要学要问。

对于学到的东西决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而要深入钻研,把边边角角的有关知识都搞清楚,只有这样才会如同小学生学语文一样,每天都能学到新的词,掌握的英语知识才会越来越多,水平才会越来越高。

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一次听到了KhmerRouge,其中Rouge一词听不懂。

两年后一次听一篇有关美国妇女化妆的文章,其中提到rouge(口红),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红色高棉”,存在两年左右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Condition一词与医学有关的解释一般只作“条件和状态”讲,但在形容人有心脏病时用heartcondition,觉得解释成“心脏条件和状态”都不太通顺。

后来从一本新出版的Longman词典中,才知道这个词可以直接作“病”解。

听有关菲律宾反对党领袖阿基诺被刺的消息时,不断地听到tarmac一词,根据发音找不着,后来请教一美国工程师,才知道是“柏油碎石路”,是从tarmacadam一词简化而来的。

又如一次录下:

ThepeacetalksbetweenIranandIraqwentintosquareone这样一句话,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是两伊和谈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的意思,但是手头的词典上没有squareone这个词组,无法确切得知是否听写对了,因此见人就问。

后来拿着录音给一个从加拿大回来的博士听,他肯定了我听写的是对的。

我并没有到此为止,到处找词典,最后终于在ThePenguinDictionaryofEnglishIdioms上找到了如下有关backtosquareone的解释:

Backtosquareone—backtotheverybeginningofsometaskorenterpriseasaresultofasetback.TheallusionistothegameofLudowhenaplayerissenttosquareoneifhelandsonthewrongsquare.

这样,对于这个词的来历就知道了。

知道了就有用,ChinaDailyl990年7月7日有一个标题是这样写的:

BacktosquareoneontalksoverNorthernIreland

又如一次从慢速英语有关经济消息的节目中听写出derivatives一词,查词典,其解释为“衍生的,派生的;导数”,找不到与经济有关的解释,不知道指的是什么。

直到后来英国巴林银行的职员利森案发后,各种新闻媒介上有关derivatives的报导增多,才知外汇或汇率以及股票或股价指数等现货市场衍生出来的金融商品,主要有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trading和掉期swap种类型。

我比较注意总结学习经验,每隔一段时间要回忆一下有什么经验教训和体会。

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没有有形的课本,一开始只有声音,必须“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才能搞清楚录音说的是什么,等到全部录音都听写出来了,才有一个有形的课本,与通常的从有形的课本人手的“正向”方法不同,是“逆向”进行的,故名逆向法。

采用逆向法自学英语有很多优点。

把经验和体会写出来就是已经出版发行的《慢速英语入门》、《科技英语听力自学要诀》、《英语学习逆向法》、《听力过关技巧》以及《英语新闻广播常用词语选编》等五本书。

从此以后,我经常给别人讲如何学习英语,尤其是1990年以来,经常辅导各个层次的人学习英语,对他们学习碰到的各种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逆向法优点的体会也就更深刻了。

1.3我是在国内学会的

有的人认为我学会英语是因为经常出国。

其实我是学会了英语才出国的,不是出国以后才学会英语的。

当然,在国外,有很好的学习英语的客观条件和学好英语的可能性。

但把可能性转换成现实性,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不少人一次一次地出国,但就是没有学会英语。

我第二次出国就当翻译了。

其实就我本人学到英语知识的多少来说,有时在国内每天学的英语知识比在国外还多。

因为在国外,有不少事务性的工作要做,尤其是作为翻译出去,事务性工作就更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英语。

而在国内,一天下来学上五六个小时,可以学习不少英语知识。

一位同事以前认为我是通过出国才学会英语的,后来他和我一起去荷兰,看到我在国外也是每天坚持听录音,才说:

“原来你是这样学会英语的。

有的人只看到我现在的英语水平比较高这个结果,不了解这个结果是通过怎样的艰苦努力才达到的。

于是很容易认为我聪明,记忆力特别好,所以学会了英语。

其实记忆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锻炼得到的一种能力。

关于我是怎样通过刻苦努力才学会英语的,我可以举出三个人的话来说明这一点。

一位是我在沈阳工作时的领导,看到我废寝忘食日复一日地苦学英语,对我说:

“像你这样学,是要感动上帝的”。

另一位是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她每天上班路过我办公室时总是看到我在听写,很有感触他说:

“我没有见过一个像你这样用功学英语的人”。

最后一位就是我的妻子,看见我一有空就学英语,录音机哇啦哇啦地响个不停,说:

“你怎么这么笨,学了这么长的时间还学不会?

”其实别人说我聪明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吗?

为什么我不顺着说下去:

“是呀!

对我来说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空的时候听听录音带,写一写,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从而使别人更认为自己确实是够聪明的呢?

因为事实不是那么一回事。

有一位看了我《慢速英语人门》初稿的人对我说:

“你不应该把自学英语的实际困难如实地写出来,而应该把它说得容易一些,这样读者才有信心来学”。

我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

我要如实地把自学的困难说够,以便使读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而且实践证明,对困难估计得多一些比估计得少一些有利。

对困难估计得多一些,就会脚踏实地,不会急于求成。

对困难估计不足就会企图在短期内速成,结果半途而废。

为了学会英语,我下的功夫是很大的。

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坚持每天听写A4的纸20页,不达目的绝不休止,晚上开会晚了也要补上。

从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我调到北京为止,三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当时我把用完了的笔芯插在笔筒里,要看看用了多少就能学会英语),听坏电子管录音机9部,半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两本(因为我不断地在上面写和画)。

所以我经常对别人说:

“词词皆辛苦”。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并不是什么夸大之词。

1.4刚起步时水平并不高

有人认为我起步听写时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所以学会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1980年1月31日我听写的第一条新闻记录稿如下(括弧内为听不懂的词):

Iran'sforeignministerhascondemnedCanadaforhelpingsixAmerican(diplomats)escapefromIran.Hesaidtheactionviolatedinternationallawandmayleadto(worse)(treatment)forthefiftyAmerican(hostages)remaininginTehran.TheforeignministerwarnedthatCanadawouldhavetopayforitsaction.ThesixAmerican(diplomats)(fled)UnitedStates,embassyinTehranwhenIranian(militants)(seized)thebuildingonDecember4th.Thesix(diplomats)hidinCanadianembassyfortwelveweeksandleftIranafewdaysagobyusingCanadianpassports.TheyreturnedtotheUnitedStatesonWednesday.InWashington,thestatedepartment(calledagainon)IrantoreleasetheremainingAmericanhostagesinTehran.Itsaidtheymustbefreedbeforeanyeffortcanbemadeto(improve)the(relations)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Iran.Thehostageshavebeenheldforeighty-eightdays.

一共只有10来行的记录中,属于生词就有:

condemn、diplomat、violate、treatment、hostage、fled、embassy、militant、seize等九个。

写出来认得但是听不出来的还有:

worse、callon、improve、relation等四处。

由此可见我刚起步时的英语水平是不高的,恐怕现在大部分中学和大学毕业的人都要比我当时的水平高多了。

1.5见缝插针

学习英语要花大量的时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时间呢?

鲁迅曾经说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用我们通常的口头语来说就是要“见缝插针”。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各个不同情况下我是如何“见缝插针”,挤时间学习英语的。

在沈阳工作时我是单身一人,没有家务负担,比较有利于学习。

刚开始的起步阶段,必需“大剂量”地学,用很多时间。

所以一般我都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早饭前学两个小时左右,晚上再学三四个小时,这样每天至少可以学五六个小时。

星期日照常提前起床,从五点半学到八点半吃第一顿饭,学三个小时。

饭后洗澡,九点半开始,一直学到下午四点半吃第二顿饭为止(北方单位节假日一般只吃两顿饭),晚饭后活动一个多小时到七点左右,然后再学到十一点,这样总计可以学习十几小时;其他节假日放几天假就学几天。

比方说春节,就一连学上四天或五天。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想要达到的英语水平不同,并不一定非得每天学这么长时间不可。

不过学习的收获与你付出的劳动成正比。

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每天起码要学三个小时以上,以期尽快地登上一个台阶。

在北京工作期间,我不住在工作单位,每天从家到办公室,单程需乘70分钟左右的公共汽车,来去约需三小时,业务工作又比在沈阳时忙多了,怎么办?

我很快就“自适应”了,找到了学习英语的时间。

首先是早晨五点二十分起床后,不论是洗漱、做早饭还是吃早饭,都听录音,上班路上还是听录音,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以后,立即查听不明白的词,并把听明白的内容输入电脑。

这样从起床到上班的两个半小时内,一直没有离开过英语,起码可以顶一个小时吧!

下班回来路上还是听录音,吃了晚饭以后从八点到十点半再学两个半小时,这样一天可以保证能学三个小时以上。

星期天与节假日与在沈阳单身时一样,学十几个小时。

1990年单身在南京工作,又有了学习英语的大好条件,在近四年时间里,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自学和辅导别人学习英语上,既提高了英语水平,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1994年初退休以后,学习英语的时间更多了,每天听(录(两个小时的英语广播,有听不懂的地方就逐词逐句地抠,不但提高了英语水平和开阔了眼界,也为退休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

“见缝插针”,就是要把一般人看不起限的无所事事的导碎时间都利用起来。

例如等车、开会或等待某人到来前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排队购物等。

根据记忆心理学的原理,对于外语等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内容,及时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复习,效果是很好的。

“见缝插针”还要能“自适应(adaptive)”,也就是要有使自己适合客观环境的能力。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也就会慢慢地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就会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就会把学习英语的事时时挂在心上,一天不学就好像缺少点什么。

有了这种心境,就再也不会强调客观条件了,碰到再不利的客观条件,也不怨天尤人,而会积极地去适应它,利用它,使之成为找到新学习途径的催化剂,登上新水平的转折点。

例如我1985年不幸遭遇严重车祸,右腿膜骨骨折,石膏一直打到大腿根,动弹不得,一天到晚在床上躺着,长达三个月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是急躁埋怨呢?

还是安心疗养并利用卧床不起的时间学习英语充实自己呢?

我选择了后者。

开始时只听不写,过了几天,觉得收获不大,要写又坐不起来。

怎么办?

我试着在床尾系一背包带,拉着它就能坐起来,垫上一本厚词典就可以写了。

这样每天就能听写十几个小时,把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英语广播全部听懂并写了出来。

有听不懂的,就打电话请教翻译。

结果英语水平又大大地提高了一步。

痊愈后与外国人会谈时他们都惊奇地问我是不是在这三个月期间去外语学院进修过。

车祸对我来说确实是一场灾难,但却又成了我学习英语的大好时机,所以我把这三个月的听写记录命名为“灾难的结果(TheOutcomeofaDisaster)”。

痊愈后乘公共汽车时再不敢戴着耳机听录音学英语了,几天下来,又觉得每天在路上的三个来小时白白地过去太可惜了,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利用起来,不久我又找到了新的学习英语的途径。

公共汽车上其他乘客用小收音机听汉语新闻广播,我就试着把汉语的新闻逆译回英语去,碰到译不出来的词句,到家或办公室以后立即查汉英词典。

这样做上一段时间,不但时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且还感到是一种有其独特效果的英语学习方法。

出差往往是很多人中断自学的理由,对于我来说却又是自学英语的大好时机。

首先是充分利用往返路上大量的乘车时间。

出发之前,我就准备好足够的电池和录音带,供路上听,碰到听不懂的地方,车上不便于查词典,就记下磁带的大致位置,到目的地以后再听再查。

如果是去开会的话,只要自己不是会议组织者,就一定比在单位时还要空,只要不沉溺于打扑克等一类活动,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

我们不要低估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学习产生的效果,积少成多,一天按两个小时计算,一年下来不就是六七百小时吗,不就相当于中学的全部英语教学时数的总和吗?

几年下来,不就相当于上了大学了吗?

“见缝插针”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就是把英语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不拘一格,处处学,事事学。

只要有了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起,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

通过这种方式学会的英语与一些特定的环境相联系,因而记得快,记得牢,效果特别好。

以下是我英语学习第二课堂的一些实例。

⑴工作中需要看参考资料时,只要有可能,我就强迫自己看英语的,不看汉语的,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熟练程度。

⑵练习用英语写日记。

为了学习英语,我从1981年开始练习用英语写日记,尽管写出来的日记如同小学生的日记一样,全是流水账,但从学习英语的角度看还是有收获的。

在记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不少自己不会的英语单词和表达方式,通过查汉英词典或请教别人得到解决,从而可以学会很多英语知识。

⑶看ChinaDaily是一条学习英语的很好途径,尤其是可以了解新的动态和学会一些新出现的英语单词。

国际形势在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英语单词层出不穷,看老的词典和书都不能学到这些新的英语知识,而在chinaDaily上却都有及时报导。

⑷向专职翻译学习。

除了有问题向他们请教外,参加技术交:

流时我很用心把他们的翻译与我自己的默译进行对比,看看他们是怎样翻译的,并立即记在本子上。

因为我没有系统地学过英语口语,说出来的话不是有错就是照着书本上背的,很不口语化。

而翻译则不同,他们的用语规范,口语化,注意听他们翻译,可以学到很多口语表达方式。

同样,与外国人进行技术交流时,不论自己是否充当翻译,只要有了听不懂的地方,就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