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657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389.docx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389

《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中考出题

课程目标:

1.熟悉文章的文脉和思路。

2.会翻译全篇文章。

3.明确文中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4.把握中考考点及答题要点。

半部《论语》治天下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做人

——诚信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做人

——宽容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做人

——谦和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做人

——坚定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做人

——仁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做人

——原则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小成功靠机遇

中成功靠能力

大事业靠自身修养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学而不思则罔罔:

可谓好学也已矣好:

2.翻译下列句子

翻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2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与其徒公孙丑、万章等人编著《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其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轲及其弟子万章等人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61章,3.5万多字。

也是“四书”(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之一,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

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向(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

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辟”通“避”,躲避。

例句:

“故患有所不辟也”。

5.“辩”通“辨”,辨别。

例句: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蹴尔而与之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呼尔而与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4分)

 

测试题(可选择部分做)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

“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

”(《述而》)

子曰:

“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

“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识(zhì):

记住。

②厌:

满足。

③好古:

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

赶上,追上。

⑤鄙夫:

鄙陋浅薄的人。

⑥亡:

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3分)

(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

(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2分)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分)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于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

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之:

___________(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

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3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

[甲]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

倾斜。

②宥(yòu)座:

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

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分)

答: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

11.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分)

答: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

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分)

①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③子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

“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2)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

(3)可谓好学也已矣好:

____________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内容

主张

第①则

择师之道

第②则

交益友,拒损友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滨州市(09山东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曰:

“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

齐景公②霁:

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

堂,朝堂陛,台阶④逸:

安乐,安闲⑤闻命:

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7.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3分)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答案

一.

(2010·吉林省,15分)

9.儒。

(1分)10.(4)(2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回答即可。

(2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

”回答即可。

(2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2分)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

(2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

(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

二、

(2010·北京市燕山,11---14,12分)

11。

(2分)答案:

(1)信:

诚实。

(2)图:

料想。

(3)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

然后,表顺接。

12。

(4分)

(1)译文: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

(3分)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

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

(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三、

7.

(1)为:

是。

(2)是:

这。

(3)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

翻倒。

8.

(1)诲女知之乎:

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

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10.态度学思

11.

(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

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

“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

例如:

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14.(3分)(每小题1分)

(1)从:

听从或:

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

迷惑或:

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

喜爱或:

喜好、喜欢

15.

(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16.(4分)第①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

择友之道

17.(4分)要点:

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15.(4分)

(1)茍且

(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

(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

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分)(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9.何加:

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

同“披”,披着,穿着裘:

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17、BD18、

(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

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