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612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9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docx

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

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以下两点进行:

1基于上节课的学习经验,继续鼓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2在探索中体会科学家“做”科学的点点滴滴,不放过每个教学时机,力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为“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重在通过学生以吹泡泡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作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科学探究要经历的过程:

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阅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使学生在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的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小科学家的快乐和成就感,感受科学的真谛。

在反复提问题的训练中,暗示提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地位,“一切科学研究都是从疑问开始的”,从而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起“搞科学”与“提问题”之间的思维桥梁,为学生真正进入科学探究,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和实际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这样处理教材:

1.通过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努力“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拉近科学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2.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上,着重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反思。

3.进一步明确、强调“科学是什么”,科学研究要历经“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阅资料—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

将“科学是什么”从具体的活动中提炼出来,上升到概念。

在玩玩具活动中,尊重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的现状。

给学生以广阔、开放、自由的选择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玩赏自己感兴趣的玩具(但也要注意玩具自身的安全性,提前做好“玩”中的安全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亲近科学的同时,也能喜欢上科学课,由衷地发出“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的感叹。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听故事,比一比—玩玩具,提问题—解释科学是什么—发现身边的科学。

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顺应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通过作比较、强化练习、反复经历,不断加深学生对“科学是什么”的理解。

在具体教学的实施上,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逐步上升到有价值的科学活动上。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知识和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个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1)出示课件,教师谈话:

老师今天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大朋友。

他是谁?

知道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爱迪生的故事: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

你知道哪些呢?

(4)学生回答。

(5)谈话:

不错,电灯就是爱迪生最著名的一项发明,它的出现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光明的世界。

可是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想像力丰富,爱听故事,易受感染的特点,开始上课时,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小故事。

以丰富、形象的图画,栩栩如生的文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顺利地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

2比较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自己吹泡泡经历的相似之处。

(1)组织讨论: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过程?

他先是做了什么?

接着呢?

最后呢?

你在吹泡泡活动中又是怎样做的?

先如何?

再怎样?

最后怎样?

(2)我们吹泡泡和爱迪生发明电灯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组织学生做好记录:

把你认为在活动过程中你和爱迪生相似的地方记录下来。

【说明】这是科学课的首次记录。

对于一个普通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自身学习经验的限制,他们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还有些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整理。

不必强调语言的完整性,只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词语记录就可以了。

另外,也可以提示学生用“画下来”的形式做记录。

逐渐完成记录上的过渡。

(4)教师介绍:

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如果第一课已讲过,可以换一个故事)

(5)思考:

弗莱明和谢林斯基的成功都是从什么开始的?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玩玩具,提问题

1谈话:

提问题原来这么重要,那么你们会提问题吗?

我们今天就开展一个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

具体活动要求如下:

(1)活动时间:

5分钟。

(2)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再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最有研究价值。

【评析】竞赛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提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玩”得用心,用心去“玩”,从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暗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把提出的问题整理、汇总、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进行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把本组提出的问题告诉大家。

5交流、评价。

根据小组提问题的情况,全班评议,民主评选出班内的最优秀的提问题小组。

【说明】对于学生提出的那些好的、有价值的、有实际研究意义的问题,要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多从“这是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提问题,在“爱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提问”。

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细心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以一种理解、欣赏、信任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想法,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个问题。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进行了思考,哪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科学价值,但至少对这个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而且教师对孩子的一个问题的肯定,会让孩子感觉到对他思考的尊重,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三、解读“科学是什么”

1谈话:

我们的小科学家生涯是从提问题开始的。

那么,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回答。

3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引导学生自述探究的经历,理解“科学是什么”。

4回顾今天做小科学家的经历,让学生说说对科学的体会。

【评析】将“科学是什么”显性化,突出“问题的产生—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构筑起科学探究的框架。

这种显性化处理教材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建立“科学就是这样的”这种认识,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的个人经历与看似神秘深奥的科学探究联系起来。

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无所不在;另一方面,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做一个小科学家其实并不难,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位小科学家,因为自己想做的事里面就可能有科学。

四、发现身边的科学

每人提10个科学的问题,可以说是本单元的总结活动,是为学生们在今后科学课的学习中会提问题专门设计的。

要求:

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每个人从“这是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提10个适合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将提出的问题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评析】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走进课堂,有意识地挖掘相关的生活经验,以此为起点建构新的知识,这是本环节设计的意义所在。

教学片断赏析

1.交流玩玩具竞赛活动的教学环节

师:

刚才大家从玩玩具活动中发现了那么多的问题。

那么,你们认为哪一组在竞赛活动中表现得最出色,问题提得最好呢?

【说明】小组式的合作活动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吸收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他人和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同时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生:

我认为第二小组的表现最好!

生:

我认为第八小组的表现更好!

生:

第七小组也挺出色的。

(举手的人很多)

师:

能说说理由吗?

生:

第二小组的问题提得最多。

生:

问题提得多,就一定提得好吗?

生:

(继续)第二小组提的问题虽然很多,可是有的问题就是为了凑数,太简单了,谁都知道。

师:

能举个例子吗?

生:

比如说对木头笔筒,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笔筒是什么做的?

这样的问题就没有意义。

师:

提问题还要有意义,原来提问题也需要多动脑!

生:

对,怎么也得多想想才能提出好问题。

师:

还有谁想说?

生:

我认为第七小组有一个问题提得最好,我很感兴趣。

师:

说说看。

生:

为什么小车在地面上比在桌面上跑得远?

师:

这个问题提得真不错,还有哪些好问题?

生:

第八小组的这个问题也不错:

为什么安上电池后玩具小狗就会跳舞,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

遥控器为什么能控制电动小汽车?

生:

……

师:

好问题还真不少,那我们调整一下政策,颁发三个奖项吧——提问题最多奖、好问题最多奖、最有价值问题奖。

……

【片断评析】低估学生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课程的主体。

教师轻松、随意的点拨引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激励性的话语消融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2.解读“科学是什么”的教学环节

师:

回顾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经历哪些过程。

(学生小声议论)

师:

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是怎么做的?

生:

提出“怎样能把泡泡吹得又大又好”的问题。

师:

这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个阶段,提出研究问题。

然后怎么办?

生:

做实验,观察,测量。

生:

思考,想办法。

生:

好好分析一下。

生:

最后把问题解决。

师:

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不能通过动手实验来解决,还可以有什么途径?

生:

看书,去图书馆。

生:

上网。

生:

看电影,看电视。

生:

还可以去实地考察,测一测。

师:

大家的办法还真多!

条条大路通罗马,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也不少。

师:

那么科学到底是什么?

能不能结合你们这两节课的研究经历给大家总结一下?

生:

含有科学的东西很多,生活中许多事中都有科学。

生:

玩中也有科学。

生: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位小科学家。

生:

科学就是先找出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师:

可以联系玩玩具和吹泡泡的经历说说。

生:

……

生:

科学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实验、查资料、测量、考察等各种方法,把问题弄清楚,得出结论。

师:

原来呀这就是科学,就这么简单……

【片断评析】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

“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敬畏。

”我们的科学课就是要保持和呵护孩子们这份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本课的教学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的。

1科学强调从问题入手。

科学始于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并着重强调从问题开始。

当然,学生所碰到的问题,大多数是人类知识系统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仍然是个新问题。

一个人的知识成长过程是人类知识成长过程的缩影,从提问题开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途径。

2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主体的小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巨大的激情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校园、家庭、社会乃至广阔的大自然。

让我们的孩子在有味、有趣、有奇、有感的氛围中,发展智力,发散思维,健康成长。

第1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中的生命世界》中的第1课。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组织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寻找并研究校园里的物体,能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建立初步的“生物”与“非生物”概念,由此实现《课程标准》中关于生命世界的要求:

尽可能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本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动植物的认识已有零星的经验,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为将来学习更多的动植物分类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预先要做实地调查,挑选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观察对象,教学内容可因地制宜,也可以到附近的公园甚至农田等地考察。

根据相关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共同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乐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你们认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呢?

2学生汇报。

二、组织活动

1谈话:

在校园里又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师生活动:

到校园里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评析】科学课程提倡以学生的亲身感受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的亲身感受,就应该带领他们亲自去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去倾听鸟、虫的鸣叫,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的过程,使他们感到亲自调查而获得信息的乐趣。

3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把我们刚才找到的许多有生命的物体,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不知道名称的可描述其特征或用图画示意,并填入下表。

生物名称或图〖〗发现地点【评析】记录生物的名称、发现的地点,可用多种方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记录,去观察,去描述各种有生命的物体。

4讨论:

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物体,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吗?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5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评析】创设一个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激烈争论的氛围,尤其是学生亲自观察之后,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可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发现了什么,这样的研讨可以使学生充分发现并表达。

对于争论中的不同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认识、去思考、去总结。

6师小结:

生物体都能生长,能繁殖后代,有生命,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归为一类,称为生物。

生物有动物、植物两大类。

三、拓展延伸

到公园或田野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

教学片断赏析

1交流观察、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发现的教学环节

师:

刚才我们一起去寻找了校园里的有生命的物体,下面就请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1:

我们发现了小甲虫、蜗牛、蚯蚓。

生2:

我们发现了冬青、迎春花、黄杨、银杏。

生3:

我们发现了小蝌蚪,还有两种叫不出名字的小甲虫。

生4:

我们在树缝中还发现了许多蚂蚁。

生5:

我们还发现了草坪上的小草与开学时不一样了,长高了许多。

生6:

我们觉得校园中水塘里的水也是有生命的,生命是运动的,水塘里的水在不断地变化。

有人还说,水是生命之源。

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水是有生命的。

【片断评析】在交流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他们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去发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尽管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这一交流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学生独具个性的发言和多种形式的记录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教学环节

师:

寻找到的这些物体中,你认为它们为什么是有生命的呢?

生:

这些物体都在变化。

师:

水也在变化,它是生物吗?

生:

水不是生物,我认为生物还要吃东西。

生:

我认为这些物体会慢慢长大。

生:

这些物体都会繁殖后代,银杏会结果,蚂蚁会产卵繁殖。

师: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觉得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生物都有生长的现象,都会由小长大,都能繁殖后代。

比如桃树会开花结果,人也会由小长大。

【片断评析】这一个环节很重要,这时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间接的学习,教师要注意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地看、听,要训练学生乐于接纳别人的良好心理特征。

在科学活动中,把讨论升华为分享,就好比清纯粗犷的山泉变成浓郁馨香的咖啡,韵味无穷。

鼓励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分享,是科学课程分享机制建设的重要工作。

第2课植物的不同和相同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的第2课。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充分观察、描述多种多样的植物,达到让学生比较出植物间的不同和相同的目的,以实现《课程标准》中“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简单分类”的要求。

本节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在第1课的基础上,继续观察和比较周围常见的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作为生命体,生长变化是它们最重要的特征。

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系统地学习植物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预先要做实地考察,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植物场所,让学生观察并比较。

教学内容也可因地制宜,带一些花草进教室。

根据相关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认识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亲近自然;

●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坏一草一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

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多植物,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观赏一下,并且尽量描述它们的特征,好吗?

二、组织活动

1学生活动:

各小组在校园一角,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详细记录。

2小组汇报。

3提问:

你家里有没有种养花草,能描述一下吗?

4学生汇报。

(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或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继续研究

1(出示桃花图和向日葵图)提问:

这两种植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什么相同之处?

2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四、拓展活动

1出示仙人掌图和凤仙花图,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2把讨论结果按照记录纸的要求记录下来。

3学生活动。

4观察教材第13页上图片,任意选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5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适时补充。

【评析】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片断赏析

拓展活动教学环节

师:

你们觉得仙人掌和凤仙花有什么不同?

生:

仙人掌的叶子已经变成了针刺,凤仙花的叶是长条形的。

生:

仙人掌生活在干旱沙漠中,凤仙花生活在湿润的地方。

生:

仙人掌很少开花,凤仙花开时又多,时间又长。

师:

那么,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

它们都要喝水,凤仙花需要的水比仙人掌需要的水多。

生:

它们都有根、茎、叶。

生:

它们都需要呼吸空气。

生:

它们都是绿色的。

生:

它们需要养料才能长大。

生:

它们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

生:

它们都会衰老,甚至死亡。

【片断评析】学生交流关于植物的不同与相同,强调要在学生小组讨论出结果的基础上,向全班学生汇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将结论向大家汇报。

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地讨论,自由地探索,以利于课堂充满“自行探究发现”的活力。

同时,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也学得扎实,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掌握知识的方法。

(秦佩娟)

 

第3课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充分观察、描述多种多样的动物后,达到让学生比较出动物间的不同与相同的目的,以实现课程标准关于生物中对常见动物进行分类的要求。

本节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在观察植物的基础上继续比较常见的动物,应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理解:

任何一种生物都和其他生物在很多方面有相同点,同时它们本身又是独特的。

为学生将来整体学习动物的分类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挑选有代表性的动物资料,尽量让学生认识一些典型的动物。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相关的调整,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

大家都喜欢看《动物世界》节目吗?

(学生:

喜欢)

2提问:

为什么喜欢呀?

3学生说各自喜欢的理由。

二、组织活动

1观看录像:

多种多样的动物。

2(观看毕)让大家说一说分别有哪些动物,教师及时加以补充。

3提问:

除了录像中的这些动物外,你还认识哪些动物?

4学生汇报。

5师生游戏活动:

由多名学生提问关于某一动物的特征,甲同学回答“是”或“不是”,多次询问后看能否猜中这种动物。

【评析】这项游戏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猜测来了解动物是有不同特征的,为后面归纳出动物的不同与相同点作铺垫。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与理解动物,胜于通过书本看动物,或听教师讲动物。

基于此,在此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情境,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自发地感受及体验科学的乐趣,实实在在地理解科学的意义,远比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拼命地背记来得有效。

6比较狗和兔的异同点。

(1)教师出示狗和兔的标本或图片。

(2)狗和兔是我们喜欢的动物,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3)学生汇报。

(4)学生观察讨论后,把不同点和相同点填在圈内,交叉处填相同点。

狗兔

7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也知道了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现在我们用这些方法来给动物分类,看看这些动物该怎么分。

8学生活动:

用准备的卡片分类,并把结果填在活动记录纸上。

9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10师生小结。

【评析】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当学生展示各自研究的成果时,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不但主动求异,而且主动求佳。

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真正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三、课外延伸

课后继续观察一些动物,也可以用动物卡片,比较其中的两种动物的相同与不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学片断赏析

1“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的教学环节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我请一个同学在心里想一种动物并写在自己手心里,不要告诉其他人。

另外的同学用提问的方式,猜一猜,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

该同学只回答“是”或“不是”,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生1:

我心里已经想好了一种动物,你们一起来猜,好吗?

生2:

这种动物身上有毛吗?

生1:

没有。

生3:

这种动物会飞吗?

生1:

不会。

生4:

这种动物喜欢吃草吗?

生1:

喜欢。

生5:

这种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吗?

生1: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