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370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理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遂宁市高中2020届三诊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C-12   O-16   S-32  Cu-64  P-31  B-11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广泛地分布于动物和植物的细胞中

B.都是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C.都需要ATP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都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2.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与之有关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癌变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无限增殖

B.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导致的

C.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凋亡方式清除体内癌变细胞

D.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可能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A.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舍弃个体数量过多的样方

B.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

C.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随机调查高度近视的发病率

D.从未摇匀试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酵母菌计数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根尖细胞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不含乙烯

B.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授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正常的番茄种子

C.利用较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除去小麦田中的单子叶杂草

D.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其纤维长度

5.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中所用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和DNA半保留复制的推测——类比推理法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探究光合作用中氧气来源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研究总群数量的变化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模型建构法

D.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6.下图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理图。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突变基因编码血红蛋白时需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原料

B.突变后的基因,其腺嘌呤的数目多于胸腺嘧啶的数目

C.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是由①链上的密码子决定的

D.该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间期,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7.“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

B.酿酒原料高粱、谷物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C.我国西周时期发明了“酒曲”酿酒工艺,“酒曲”是一种催化剂

D.红泥小火炉中红泥的颜色可能来自于氧化铁

8.四氢呋喃(THF)常用于药物合成,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氯代物有五种        

B.与丁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C.所有碳原子不能处于同一平面

D.1mol呋喃(        )生成1mol四氢呋喃需要2molH2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和Z位于同主族。

W与X,Y与X都能形成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A2B2型化合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XB.熔点:

W2Z>Y2Z

C.简单离子的半径:

XD.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能与某金属反应制出W的单质

10.飞秒(1fs=10-15s)化学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

大多双分子反应难于确定反应历程,Zewail通过研究HI与CO2反应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反应过程中

的片断:

                       (1ps=1000fs)。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CO2未全部断键而HI全部断键

B.HOCO是HI与CO2双分子反应的过渡态产物

C.观察到HOCO解离需用1ps,说明HI与CO2反应极快

D.该反应的起点是HI的解离,终点是OH自由基与I自由基的结合

11.下列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   验

A   观察含Fe3+水

溶液的颜色   氧化铁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溶液呈棕黄色

B   比较CH3COOH

和HClO酸性强弱   用pH计或PH试纸测浓度均为0.10mol·L-1NaClO

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值

C   探究浓度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   比较探究Mg和

Al的金属性强弱   向两只试管放入已经去除氧化膜﹑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再各加入2ml2mol·L-1的盐酸,比较实验现象

12.25℃时,用浓度为0.1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00mol·L-1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HXB.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

完全反应时:

c(X-)>c(Y-)>c(OH-)>c(H+)

C.根据滴定曲线,可得知Y-的水解常数K约为10-9

D.由图像可知酸碱中和滴定分析不适用于极弱的酸和极弱的碱的测定

13.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已授予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汉姆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为锂电池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下图是我国一项电解制备金属锂的新方法发明专利装置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B的电势比电极C高

B.理论上该装置不需要补充电解质LiCl

C.电极B中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放电

D.A区避免熔融碳酸锂对设备的腐蚀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5

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

A.一共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

B.能辐射出3种能量大于10.2ev的光子

C.能辐射出3种能量大于12.09ev的光子

D.能辐射出能量小于0.31ev的光子

15.三条在同一平面(纸面)内的长直绝缘导线组成一等边三角形,在导线中通过的电流均为I,方向如图所示。

a、b和c三点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角的角平分线上,且到相应顶点的距离相等。

将a、b和c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记为B1、B2和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1=B2B.B1=B2=B3

C.a和c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D.a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和c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16.某踢出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足球视为质点,空气阻力不计。

用vy、E、Ek、P分别表示足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机械能、动能、重力的瞬时功率大小,用t表示足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17.生活中选保险丝时,其熔断电流(最大承受电流的有效值)是最重要参数。

如图,一个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5:

1,初级线圈两端a、b接正弦交流电源,在原线圈前串接一个规格为“熔断电流0.25A、电阻5Ω”的保险丝,电压表V的示数稳定为220V,如果负载电阻R=44Ω,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A.电流表A的示数为1.41A    

B.工作一段时间,保险丝会被熔断

C.ab端输入功率为44W    

D.ab端输入功率为44.2W

18.如图,有一个带有小缺口的绝缘圆环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圆环绕圆心逆时针转动。

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小缺口沿直径方向进入圆环内部,且与圆环没有发生碰撞,最后从小缺口处离开磁场区域。

已知粒子的比荷为k,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圆环的半径为R,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不计粒子的重力。

则圆环旋转的的角速度可能为

A.2kB           B.3kB           C.5kB           D.7kB

19.如图,质量均为m的物块A和B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栓接,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现对A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直至B刚要离开地面。

重力加速度为g。

A.A物块的位移大小

B.B物块离开地面时A物块的速度

C.该过程F所做的功为

D.该过程F所做的功为

20.在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为6L的A、B两处分别固定正电荷QA、QB,两电荷的位置坐标如图甲所示。

若在A、B间不同位置放置一个电量为+q的带电滑块C(可视为质点),滑块的电势能随x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x=L点为图线的最低点。

现让滑块从x=2L处由静止释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处的速度最大

B.小球一定可以到达点处 

C.x=0和x=2L处场强大小相等

D.固定在AB处的电荷的电量之比为QA︰QB=4︰1

21.宇航员飞到一个被稠密气体包围的某恒星上进行科学探索。

他站在该恒星表面,从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由于气体阻力,其加速度a随下落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恒星的平均密度为

B.该恒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C.卫星在距该恒星表面高h处的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

D.从释放到速度刚达最大的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某实验小组要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如图甲所示装置,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1)对于实验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钩码的质量要远小于木块的质量

B.要保证长木板水平

C.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木块

(2)按正确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的交流电源,纸带上的点每5个点取1个记数点,则该木块的加速度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木块的质量为,钩码的质量为,则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用、、、表示结果)。

23.(9分)

传感器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技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如图甲是一个压力传感器设计电路,要求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压力大小。

其中R1是保护电阻,R2是调零电阻(总电阻100Ω),理想电流表量程为10mA,电源电动势E=3V(内阻不计),压敏电阻的阻值R与所受压力大小F的对应关系如图乙所示。

 

(1)有三个规格的保护电阻,R1应选哪一个(▲)

       A.25Ω            B.250Ω            C.2500Ω

(2)选取、安装保护电阻后,要对压力传感器进行调零。

调零电阻R2应调为 ▲ Ω。

(3)现对表盘进行重新赋值。

原3mA刻度线应标注 ▲ N。

(4)由于电池老化,电动势降为2.8V,传感器压力读数会出现偏差。

如果某次使用时,先调零、后测量,读出压力为1200N,此时电流大小为 ▲ mA,实际压力大小为 ▲ N。

24.(12分)

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一项为电磁刹车技术。

某次科研小组要利用模型火车探究电磁刹车的效果,如图所示,轨道上相距处固定着两个长、宽、电阻为R的单匝线圈,>。

在火车头安装一个电磁装置,它能产生长、宽的矩形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经调试,火车在轨道上运行时摩擦力为零,不计空气阻力。

现让火车以初速度从图示位置开始匀速运动,经过2个线圈,矩形磁场刚出第2个线圈时火车停止。

测得第1个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1是第2个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2的3倍。

求:

(1)车头磁场刚进入第1个线圈时,火车所受的安培力大小。

(2)求车头磁场在两线圈之间匀速运行的时间。

   

 

25.(20分)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倾角的粗糙斜面AB、粗糙水平地面BC、光滑半圆轨道CD平滑对接,CD为半圆轨道的竖直直径。

BC长为,斜面最高点A与地面高度差,轨道CD的半径。

质量为的小滑块P从A点静止释放,P与AB、BC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

在C点静止放置一个质量也为的小球Q,P如果能与Q发生碰撞,二者没有机械能损失。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求:

(1)通过计算判断,滑块P能否与小球Q发生碰撞。

(2)如果P能够与Q碰撞,求碰后Q运动到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如果小球Q的质量变为(为正数),小球Q通过D点后能够落在斜面AB上,求值范围。

 

26.(14分)

外循环三相反应器连续制备高锰酸钾新技术是目前高锰酸钾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该法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

该工艺路线制备高锰酸钾如下:

 

已知:

一些化合物溶解度(单位:

g)随温度的变化如表

      物质

温度℃   KMnO4   KCl   K2CO3

20   6.4   34.0   52.5

90   45.2   56.7   60.9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一定的比例在“进料”时加热熔融后再和氧气进行“反应”,“进料”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 ▲ 。

(2)“反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①“CO2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

K2MnO4发生歧化反应时,能否用盐酸代替CO2 ▲ (请填写“能”或“不能”)。

待锰酸钾全部歧化后,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从滤液中得到高锰酸钾晶体的操作是:

 ▲ 。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电解产物 ▲ 可以循环利用。

③“CO2歧化法”和“电解法”相比较,K2MnO4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 。

27.(14分)

已知Cu2O在酸性条件下易歧化且2Cu2++4I—=2CuI↓+I2;碘单质易溶于碘化钾形成I3—,I3—极易被碘化亚铜吸附。

请搭建合适的装置制备二氧化硫并定性与定量的探究其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

(一)探究二氧化硫与氧化铜反应

(1)下列仪器按连接顺序排列(填写代表仪器的字母,不考虑夹持和橡皮管连接):

A-D- ▲ 。

(2)装置B使用消泡膜的目的是 ▲ 。

(3)充分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取产物少许,加水后部分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过滤红色沉淀物洗涤干净后,加硫酸溶解后溶液也呈蓝色且仍有少量红色难溶物。

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

 

(二)碘量法测定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步骤1:

配制并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其浓度为amol•L—1。

步骤2:

取硬质玻璃管产物mg配制为250mL溶液。

(Cu2O不溶于水,已过滤掉)

步骤3:

取20.00mL溶液,滴加几滴硫酸溶液并加入过量碘化钾溶液,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体积为VmL,接近终点时加入了硫氰化钾溶液。

(I2+2Na2S2O3=Na2S4O6+2NaI)

(4)Na2S2O3溶液需要标定的原因是 ▲ ,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 ▲ 和玻璃棒。

(5)通过上述测定产物中硫酸铜质量分数为 ▲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该测定值比实际值 ▲ (填“偏小”或“偏大”),原因是 ▲ ,加入了硫氰化钾溶液的原因可能是 ▲ ,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28.(15分)

氢气是热量高、无污染的燃料,天然气储量丰富是理想的制氢原料,研究甲烷制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甲烷水蒸汽重整制氢:

CH4(g)+H2O(g)CO(g)+3H2(g)

△H1=+216kJ•mol—1,温度1200k,压强0.2Mpa,水碳起始物质的量之比3:

1,达到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3,甲烷转化率为 ▲ ,Kp= ▲ (Mpa)2。

理论上近似水碳比为 ▲ ,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将达到最大。

  

(2)①将甲烷水蒸汽重整和甲烷氧化重整两种方法结合,理论上按照空气、甲烷、水蒸汽约15:

7:

1体积比进料(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0.2),可以实现反应器中能量自给(不需要补充热量)。

甲烷氧化重整制氢:

2CH4(g)+O2(g)=2CO(g)+4H2(g)

△H2= ▲ kJ•mol—1

②实际生产中,空气、甲烷、水蒸汽按照约1:

1:

2体积比进料,增加水蒸气的作用是 ▲ ,还能发生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从而获得更多的氢气。

(3)甲烷水蒸汽重整过程中,温度1000K,原料气以57.6Kg•h—1通入容积为1L镍基催化反应器中,2-5s甲烷质量分数由7.32%变为5.32%,用甲烷表示2-5s的反应速率为 ▲ mol•min—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会急速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甲烷等高温不稳定,造成 ▲ 。

有人提出将甲烷水蒸汽重整和甲烷氧化重整两种方法结合则能解决这个问题,原因是 ▲ 。

29.(11分)

右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在适宜温度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c点时,甲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量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原因是 ▲ 。

(2)d点后,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进一步增强的内因有 ▲ 。

(回答两点即可)

(3)NH4+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现提供大量的乙植物的离体根、适宜浓度的硫酸铵水溶液、氮气、氧气、奈氏试剂等,请设计实验探究乙植物根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

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注:

①奈氏试剂遇NH4+要生成[Hg2NH2O]I红色沉淀,且随NH4+的浓度增加而颜色会加深。

②实验中所用试剂或物质对根细胞均无伤害作用。

③不考虑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能量对NH4+吸收的影响。

实验设计思路:

 ▲ 。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 ▲ ,说明植物根细胞吸收NH4+是主动运输;

若 ▲ ,说明植物根细胞吸收NH4+是协助扩散。

30.(8分)

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此背景下治理污染恢复生态成为社会热点。

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植物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就能改造污染的环境,使其恢复健康状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污染的环境在恢复过程中,除了实施物质和能量投入外,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还有 ▲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

(2)枯枝落叶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使土壤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增加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丰富度的两种常用统计方法是 ▲ 。

(3)恢复生态学表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 ▲ 。

31.(10分)

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导致的新型肺炎正在全世界大流行,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 ▲ 。

(2)当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发热,人体在发热过程中,体内 ▲ 

分泌增多,产热增加;当腹泻严重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由于丢失盐的比例高于失水的比例,就会导致机体 ▲ 下降,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3)若某患者因发热就诊,医生为他注射了一定量的药物W,几天后未见好转,再次就医注射少量的W时,该患者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

(4)为探究药物W的作用,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将年龄、体重等均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先用同种病毒感染两组小鼠,然后一组注射药物W,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天后测得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

药物W的功能是 ▲ 。

32.(10分)

某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其茎秆高度由基因(A/a)控制,叶型由基因(B/b)控制。

现选取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

据此分析回答:

 

(1)高杆杂交,后代出现高杆和矮杆的现象称为 ▲ ,F1中高杆植株的基因型为 ▲ 。

(2)若控制叶型的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图示杂交所得F1中b基因的频率为 ▲ 。

(3)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实验,证明控制叶型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

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

 ▲ 。

预期实验结果:

 ▲ 。

(二)选考题(共45分)

注:

物理、化学、生物均只选择一个题作答。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自然界凡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能自然发生

C.液晶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

D.荷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表面张力的结果

E.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2)(10分)如图所示,用U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烧瓶A和橡胶气囊B内都充有理想气体,A浸泡在温度为27℃的水槽中,U形管右侧水银柱比左侧高h=40cm。

现挤压气囊B,使其体积变为原来的,此时U形管两侧的水银柱等高。

已知挤压过程中气囊B温度保持不变,U形管和细管的体积远小于A、B的容积,变化过程中烧瓶A中气体体积可认为不变。

(大气压强相当于75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00kPa)。

(1)求烧瓶A中气体压强;

(2)将橡胶气囊B恢复原状,再将水槽缓慢加热至47℃,求U形管两侧水银柱的高度差。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动图像如图甲所示,质点M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

已知t=0时刻振动恰好传播到x=7m处,M、N两质点的平衡位置均在x轴上,相距s=19m。

求∶

 

A.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5m/s

B.质点M与质点N的速度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t=11s时质点N运动的路程为11m

D.每经过0.4s,质点M通过的路程都为0.4m

E.处的质点P在t=0.3s时恰好处于平衡位置

(2)(10分)如图,直角梯形ABCD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该介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