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309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docx

生物必修选修3黑体字知识点精华整理高考必背精编

课本黑体字知识点

特别提醒:

认真落实并合理使用,将提高10分以上!

必修1

1、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有DNA)无结构复杂的细胞器(但有核糖体)。

①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等;(注意:

酵母菌、霉菌、疟原虫属真核生物)

②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记忆口诀:

蓝色细线织毛衣)

注意:

乳酸菌,醋酸菌杆、大肠杆菌属细菌,是原核生物;噬菌体是病毒,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3、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肽键上有C、H、O、N四种元素,100个氨基酸形成n条肽链,脱去100-n个水,形成100-n个肽键,所形成的多肽至少含n个氨基和n个羧基;蛋白质的多样性: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的功能:

①组成功能:

肌肉;②催化功能:

酶;③运输功能:

血红蛋白;④调节功能:

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

抗体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NA的中文名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中文名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的分类:

①脱氧核苷酸:

磷酸+脱氧核糖(C5H10O4)+含氮碱基(A/T/G/C),故脱氧核苷酸4种

②核糖核苷酸:

磷酸+核糖(C5H10O5)+含氮碱基(A/U/G/C),故核糖核苷酸4种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只在动物中的糖:

乳糖、糖原;只在植物中的糖:

蔗糖、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7、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8、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多糖的单体:

葡萄糖;蛋白质的单体:

氨基酸;核酸的单体:

核苷酸

9、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

自由水的作用: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生化反应的媒介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Mg2+(叶绿素)、Fe2+(血红蛋白)、CaCO3(骨骼,牙齿)、I(甲状腺激素)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血液内钙离子浓度过低导致抽搐;③维持细胞内的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离子平衡)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此外细胞膜上还有少量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直接联系。

12.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如胞吞、胞吐、细胞融合),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3、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4、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16.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去除细胞壁后叫原生质体。

17.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18.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无膜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中心体;全部细胞器均有蛋白质。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好氧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分泌蛋白的途径: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提供能量。

2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核孔是大分子(蛋白质、mRNA等)进出的通道

25.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不能无限变小的原因:

细胞要容纳的物质的制约

28、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9、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0.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1.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33、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难表现。

34.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

35、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凋亡。

36、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特点:

无限增殖,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表面物质如糖蛋白减少。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正常基因,每个细胞中都有,受致癌因子的作用突变后就可能癌变。

37.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如H2O、N2、O2、甘油、乙醇、苯等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如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氨基酸、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生长素的运输。

39、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40、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41、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着,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即高效性,另外还有专一性。

4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43、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44、ATP(三磷酸腺苷)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结构简式是A-P~P~P

45、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6、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

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2870KJ,转移至ATP能量1161KJ,生成ATP38mol)

无氧呼吸:

酒精类型:

C6H12O6—酶→2CH3CH2OH+2CO2+能量  酵母菌和绿色植物

     乳酸类型:

C6H12O6—酶→2C3H6O3+能量  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46、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层析顺序:

胡黄ab

47、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48、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49、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实质: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反应式:

CO2+H2O—光能、叶绿体→(CH2O)+O2

50、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①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②条件:

光、色素、酶、H2O

51、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①场所:

叶绿体基质②条件:

多种酶,[H],ATP,CO2

5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①光:

主要影响光反应(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强度,光照时间均有影响);②温度:

主要影响暗反应(影响酶的活性)

③CO2浓度

主要影响暗反应;

④水:

影响气孔的开闭进而影响CO2供应最后影响光合作用;⑤无机盐:

主要影响酶,ATP等物质的形成

必修2

1、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遗传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

F1自交,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等,控制着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Dd)

判断显隐的方法:

自交法杂交法

能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也不一定不表现出来。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

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分离比为9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显:

1隐,则双亲的基因型Dd╳Dd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显:

1,隐则双亲的基因型Dd╳dd

测交:

杂种F1与隐性类型杂交(鉴定高等动物纯合子和杂合子)

生物的性状=基因型(决定)+环境条件(影响)

生物性状相同,生物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性状不一定相同

生物性状的体现者---蛋白质;生物性状的控制者----核酸。

纯合体:

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杂合体: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4、同源染色体:

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四分体:

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6、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7、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DNA上呈线性排列,基因随着DNA的复制而复制,它们都是遗传物质。

8、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9、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有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如色盲、血友病)

11、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一RNA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

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

DNA中,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这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4、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

1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6、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17、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翻译。

密码子:

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称为密码子。

(遗传密码子共有64中,其中有3个终止密码)

反密码子:

tRNA相邻的三个碱基可以与密码子互补配对。

反密码子共有61种,每种氨基酸可有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因此每种氨基酸可由几种tRNA运载,但一个TRNA一次只能运载一个氨基酸

18、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9、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0、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1、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

2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2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2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5、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2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携带着控制生物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二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多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及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

单倍体:

由本物种的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7、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优生:

让没一对夫妇生出健康的孩子。

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组型:

44条常染色体+XX(或XY)

人类性细胞的染色体组型:

22条常染色体+X(或Y)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中国承担其中1%的测序任务。

2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单倍体育种:

植物的单倍体育种过程往往先是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高度不育的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后代全是纯合体。

多倍体育种:

植物的多倍体育种过程往往是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和幼苗,让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3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基因工程的工具:

限制酶、运载体(质粒或病毒)、DNA连接酶

3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3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3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3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37、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包括: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必修3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包括细胞内液(2/3)和细胞外液(1/3),细胞外液包括:

血浆、淋巴、组织液,它们的成分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血浆中酸碱度:

7.35---7.45;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正常的渗透压:

770kPa、正常的温度:

37℃。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着活跃状态的过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神经调节(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是通过电信号民→化学信号→电信号进行单向传导;

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下面是其他的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

呼吸中枢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

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并受高级中枢调控

7、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等的调节

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

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

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加速血糖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

9、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0、免疫系统的包括: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其功能是: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

细菌、病毒、人体坏死、癌变细胞)

抗体:

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2)、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抗体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效应T细胞起作用)

(3)、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没有进入细胞,过程为“原吞tobe”)

记忆B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细胞免疫过程(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

侵入细胞的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会被抗体(和体液免疫的相互协作)或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过敏反应:

再次接受过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有过敏反应)

(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简称AIDS,病毒简称HIV)

(6)、过敏反应的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1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属促进生长的: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属抑制生长的:

乙烯、脱落酸。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物,也能抑制生物;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两重性的例证:

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特性。

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在植物体中,产生部位: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分布:

集中于生长旺盛部分

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根>芽>茎;幼嫩组织>成熟组织。

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则相反。

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向地性:

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浓度:

A<C,B<D,但对根而言,A点促进生长,C点抑制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而对茎,B、D点都促进生长,但D点的促进作用大,故茎向上生长

1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2,4-D、萘乙酸

13、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决定)、迁入率迁出率(一定程度影响)、年龄组成(预测)和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影响。

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14、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条件: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15、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条件:

资源空间有限

1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17、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包括系统内所有生物);

群落研究的内容为:

“种优关演,空位范边”见P71

1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种间关系包括:

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群落的结构包括:

垂直结构(植物依赖于阳光等,动物依赖于食物、栖息环境等)和水平结构。

1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演替。

从无到有为初生演替,否则次生演替

20、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

21、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一定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开始。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如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22、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