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198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docx

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推断题》

1、(2019宽城区模拟)化学试剂厂三个车间排放的废液中分别含有的溶质如下:

Ba(OH)2、NaOH

NaCl、Na2CO3

HCl、NaCl

按照不同的方式处理,可以得到不同化学产品,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1)方案一,甲车间废液中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可分离回收Ba(OH)2和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OH)2═BaCO3↓+2NaOH;

(2)方案二,乙、丙两车间的废液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可得到一种溶质为氯化钠的中性溶液;

(3)方案三,将三个车间的废液样品混合,过滤。

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为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设计下列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C

A.若只加入MgSO4溶液,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B.若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后,再滴加石蕊溶液,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C.若加入过量的中性BaCl2溶液后,再滴加酚酞溶液,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4)方案四,按照下列方式将三个车间的废液按适当比例混合(假设能反应的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且中间过程未过滤),最终只生成BaCO3沉淀和NaCl溶液的是

2、(2019长春市名校调研)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CO2(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

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甲的化学式为CaCO3;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图3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

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

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5)利用如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02Fe+3CO2。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C→D→B(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

(6)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3、(2019长春市模拟)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I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

(“-”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I的化学式分别为AgNO3、CO2。

(2)大气中I气体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

(4)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Fe=FeCl2+Cu。

4、(2019长春市模拟)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组成的粉末状混合物,在实验室里常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为确定某久置的碱石灰是否变质,进行如图实验: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2)实验中所得滤液b的成分是氯化钡和氢氧化钙;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若碱石灰样品放入水中时温度升高,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氧化钙

B.若向滤液a、滤液b的样品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一定变红

C.若将白色沉淀甲、白色沉淀乙、白色沉淀丙放入足量稀盐酸中一定全部溶解

D.该碱石灰仍可用于干燥氧气、氢气、氨气等

5、(2019长春市模拟)鉴别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五瓶无标签的溶液时,将它们随意编号为1、2、3、4、5后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  分别测pH:

1号溶液pH=7,2号、3溶液pH<7,4号、5号溶液pH>7。

步骤二  取样两两混合:

2号溶液+4号溶液→产生气泡,2号溶液+5号溶液→产生沉淀,3号溶液+4号溶液→产生气泡,3号溶液+5号溶液→无明显现象

步骤三  将步骤二中实验后的剩余物质倒入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沉淀和滤液。

(1)1号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2)在步骤二中,如果只做一组两两混合实验,就完成了鉴别,这一组混合实验是B;

A.2号溶液+4号溶液                  B.2号溶液+5号溶液

C.3号溶液+4号溶液                  D.3号溶液+5号溶液

(3)若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时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Ba(OH)2=BaCO3↓+2NaOH;

(4)若向步骤三中所得滤液样品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步骤三中所得滤液可用于检验NaOH是否变质

B.步骤三中所得沉淀可用于除去B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C.向步骤三中所得滤液里加入Mg、CuO、H2SO4都有明显现象

6、(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H4Cl、Na2SO4、Na2CO3、Ba(OH)2、Zn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性气体的化学式为NH3;

(2)根据流程图所示实验,能确认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铵、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

(3)取白色固体B,继续加入足量稀硝酸,若观察到仍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产生这种剩余白色固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SO4=BaSO4↓+2NaOH;

(4)证明ZnCl2是否存在的实验操作为取无色溶液B,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固体质量增加,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锌,否则不含氯化锌。

7、(2019长春112中)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

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

CaCO3;D→E反应的实质为锌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分子。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8、(2019长春112中)A、B、C、D分别是初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氧元素,它们之间存在顺时针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空气中A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物质.

(1)C的化学式是H2O,D的化学式可能是CO.

(2)写出图中任一物质的用途:

灭火.

(3)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9、(2019长春市模拟)结合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气体a的化学式

CO2

(2)BaCl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3)写出将无色溶液A和无色溶液B混合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Na2CO3=2NaCl+H2O+CO2↑(写一个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无色溶液A能使酚酞溶液变蓝

B.无色溶液B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无色溶液C中溶质组成一共有五种情况

D.用酚酞溶液可确认无色溶液C中溶质的组成。

10、(2019长春市模拟)某食品脱氧刺中含有铁粉、活性炭、食盐.某同学取部分样品如下实验:

(I)操作Ⅰ的名称过滤.

(2)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2Fe2O34Fe+3CO2↑.

(3)白色沉淀G是BaSO4.

(4)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5)溶液M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FeCl2、NaCl.

 

参考答案

1、解:

(1)在方案一中,甲车间废液中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OH)2═BaCO3↓+2NaOH;

(2)方案二,乙、丙两车间的废液按适当比例混合后,碳酸钠恰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可得到一种溶质为氯化钠的中性溶液

(3)由题意可知,将三个车间的废液样品混合,过滤。

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碳酸钡,在生成碳酸钡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能生成了碳酸钡,说明了盐酸没有剩余,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氢氧化钠。

A.有白色沉淀,只能说明HCl没有剩余,但是溶液中还可能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碳酸钠中的一种,所以加硫酸镁时出现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故A错误;

B.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若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后,再滴加石蕊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错误;

C.加过量氯化钡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并完全除去,再加酚酞变红说明还有氢氧化钠,故C正确;

(4)A、甲乙混合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在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钡,不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故A错误;

B、甲丙混合生成了氯化钡,在加入碳酸钠时生成了碳酸钡沉淀,故B符合题意;

C、乙丙混合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再与甲混合时不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故C错误。

故答为:

(1)Na2CO3+Ba(OH)2═BaCO3↓+2NaOH;

(2)氯化钠;(3)C;(4)B。

2、解: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碳原子核外最外层应为4个电子,故C错误;

(3)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常见的干燥剂是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甲分解产生乙和丙,故丙是氧化钙,甲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丁是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的氢氧化钙;

(4)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成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

  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5)CO与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0

2Fe+3CO2 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故顺序为C→D→B 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应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处理。

(6)反应前后烧杯内质量的减少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杂质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1)CO2          

(2)C

(3)CaCO3       CaO+H2O=Ca(OH)2

(4)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成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

     2NaOH+CO2=Na2CO3+H2O

(5)①Fe2O3+3C0

2Fe+3CO2     ②C→D→B

③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

(6)解:

生成CO2的质量为:

12.5 g+50 g-58.1g=4.4g

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4.4g

x=10g

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0%。

3、解:

(1)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和硫酸钡,B溶液呈蓝色,所以B溶液中含有铜离子,B可以是硫酸铜或氯化铜,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所以C、E中有一种铵态氮肥,一种碱,E会与无色气体I反应,所以E是碱,I是二氧化碳,H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H会与E反应,所以H可以是碳酸钠,E和F会生成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E就是氢氧化钡,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所以C是氯化铵,A是硝酸银,B就是氯化铜,F会与氢氧化钡、碳酸钠反应,所以F是硫酸,D会与F反应,D会转化成氯化铜,所以D是氧化铜,F会与硫酸、氯化铜反应,所以G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AgNO3,I是CO2;

(2)大气中I气体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3)E与F的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OH)2=BaSO4↓+2H2O;

(4)B与G的反应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CuCl2+Fe=FeCl2+Cu。

故答案为:

(1)AgNO3,CO2;

(2)温室效应;

(3)H2SO4+Ba(OH)2=BaSO4↓+2H2O;

(4)CuCl2+Fe=FeCl2+Cu。

4、解:

(1)氢氧化钙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

(2)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溶液b中的成分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钙;

(3)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发出热量,样品中不一定含有氧化钙,故A错误;

B.滤液a、滤液b中都含有氢氧化钙,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一定变红,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

白色沉淀甲是碳酸钙、白色沉淀乙碳酸钡、白色沉淀丙是碳酸钙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C正确;

D.氧气、氢气、氨气都不和碱石灰反应,因此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故D正确。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氯化钡和氢氧化钙;

(3)BCD。

5、解:

稀盐酸、稀硫酸的pH值小于7,酸和碳酸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硫酸、碳酸钠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

步骤一  分别测pH:

1号溶液pH=7,2号、3溶液pH<7,4号、5号溶液pH>7,所以2号、3号是盐酸、硫酸中的一种,4号、5号是碳酸钠、氢氧化钡中的一种,1号是氯化钠;

步骤二  取样两两混合:

2号溶液+4号溶液→产生气泡,2号溶液+5号溶液→产生沉淀,3号溶液+4号溶液→产生气泡,3号溶液+5号溶液→无明显现象,所以4号是碳酸钠,2号是硫酸,5号是氢氧化钡,3号是盐酸;

步骤三  将步骤二中实验后的剩余物质倒入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沉淀和滤液,

(1)1号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2)在步骤二中,如果只做一组两两混合实验,就完成了鉴别,第一步中已经鉴别出盐酸、硫酸显酸性,碳酸钠、氢氧化钡显碱性,2号溶液+5号溶液→产生沉淀,可以鉴别出2号是硫酸,5号是氢氧化钡,所以这一组混合实验是B;

(3)若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时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a2CO3+Ba(OH)2=BaCO3↓+2NaOH;

(4)若向步骤三中所得滤液样品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滤液中的盐酸是过量的,还有氯化钡,所以

A、步骤三中所得滤液可用于检验NaOH是否变质,酸会与变质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检验,故正确;

B、步骤三中所得沉淀可用于除去B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碳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钡,故正确;

C、滤液中含氢离子和钡离子,所以向步骤三中所得滤液里加入Mg、CuO、H2SO4都有明显现象,故正确。

故选:

ABC。

故答案为:

(1)氯化钠;

(2)B;

(3)Na2CO3+Ba(OH)2=BaCO3↓+2NaOH;

(4)ABC。

6、解:

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乳酸的硫酸钡沉淀,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锌反应回收处氢氧化锌沉淀,所以

固体样品,加水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硝酸,得到无色溶液和无色气体B,以及白色固体B,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含有氯化锌,所以

(1)刺激性气体的化学式为NH3;

(2)根据流程图所示实验,能确认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氯化铵、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

(3)取白色固体B,继续加入足量稀硝酸,若观察到仍有白色固体剩余,产生这种剩余白色固体的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Ba(OH)2+Na2SO4=BaSO4↓+2NaOH;

(4)证明ZnCl2是否存在的实验操作为:

取无色溶液B,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固体质量增加,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锌,否则不含氯化锌。

故答案为:

(1)NH3;

(2)氯化铵、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

(3)Ba(OH)2+Na2SO4=BaSO4↓+2NaOH;

(4)取无色溶液B,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固体质量增加,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锌,否则不含氯化锌。

7、解:

(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能与碳酸钙反应的物质是酸,所以D为酸,可以是盐酸,五种物质为不同类别物质,A、B、E分别为单质、氧化物和碱中的一种,A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生成C(碳酸钙),所以A只有碱[Ca(OH)2],能与A[Ca(OH)2]相互转化的氧化物是水,所以最后猜测E为单质H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CaCO3,D→E的反应可以是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实质为:

锌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分子;

(2)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3)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故答案为:

(1)CaCO3,锌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分子;

(2)Ca(OH)2+2HCl=CaCl2+2H2O;

(3)2H2O

2H2↑+O2↑。

8、解:

根据“空气中A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则推测A为二氧化碳;“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B为碳酸钙;“C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物质”,则推测C为水,根据“A、B、C、D分别是初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氧元素”,结合图,则推测D可能为一氧化碳,水与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C为水,其化学式是H2O,D的化学式可能是CO.

(2)图中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

(3)A→B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

(1)H2O,CO.

(2)灭火.(3)CO2+Ca(OH)2═CaCO3↓+H2O.

9、解:

碳酸钠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白色沉淀I是碳酸钡,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所以白色沉淀II是硫酸钡,无色溶液B和无色溶液A反应会是气体a、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III,白色沉淀III全部溶于盐酸,所以白色沉淀III是碳酸钡沉淀,无色溶液B中不含硫酸,无色溶液B是一定含有盐酸和氯化钡,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所以

(1)气体a的化学式为:

CO2;

(2)BaCl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2CO3=2NaCl+H2O+CO2↑;

(4)A.无色溶液A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错误;

B.无色溶液B中含有盐酸、氯化钡,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正确;

C.无色溶液C中溶质组成一共有六种情况即:

1氯化钠,2氯化钠,碳酸钠,3氯化钠氯化钡,4氯化钠,氢氧化钠5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6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故错误;

D.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蓝色,不能用酚酞溶液确认无色溶液C中溶质的组成,故错误。

故选:

B。

10、解:

铁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食盐会溶于水,活性炭不溶于水,所以固体A是活性炭,红色固体C和木炭反应会生成黑色固体和无色气体,所以C是氧化铁,D是二氧化碳,E是铁,滤液B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氯化亚铁,所以G是硫酸钡,F是盐酸、氯化钠、氯化亚铁的混合物,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H是氢气,M是氯化亚铁、氯化钠的混合物,经过验证,推导合理,所以,

(1)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操作l的名称:

过滤;

(2)通过推导可知,反应①是木炭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2Fe2O3

4Fe+3CO2↑;

(3)通过推导可知,白色沉淀G是硫酸钡沉淀,化学式为:

BaSO4;

(4)通过推导可知,反应③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5)通过推导可知,M是氯化亚铁、氯化钠的混合物,所以溶液M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

FeCl2、NaCl.

故答案为:

(1)过滤;

(2)3C+2Fe2O3

4Fe+3CO2↑;

(3)BaSO4;

(4)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5)FeCl2、Na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