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188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x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

表A.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太仓中石油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建设工程编号:

致:

兰州寰球工程太仓中石油添加剂工程项目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相关规定完成了受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盖章):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盖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审查意见:

 

建设单位(盖章):

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

注:

本表一式三份,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承包单位各一份。

 

太仓中石油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建设工程

受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一、编制依据

1、兰州寰球工程公司设计蓝图

2、《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Q/SY1242-2009;

3、我公司ISO9002《质量保证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4、我公司《HSE保证手册》和《HSE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太仓中石油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太仓中石油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兰州寰球工程监理公司

本方案为储罐安装、防腐保温工程的受限空间作业的专项施工方案。

三、施工准备

3.1施工机具及材料: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多气体检测仪

1

满足要求

2

空气露点仪

1

满足要求

3

防爆轴流风机

4

满足要求

4

安全照明变压器

4

满足要求

5

干粉灭火器

12

满足要求

6

劳保护品

按需配置

满足要求

7

标志牌

按需配置

满足要求

8

警示牌、标志牌

若干

满足要求

9

垃圾回收箱

自制

3

满足要求

10

护目镜

按需配备

满足要求

11

安全帽

按人配备

满足要求

12

防尘面具

按需配备

满足要求

13

防护眼镜

按需配备

满足要求

14

防爆轴流风机

8

满足要求

15

防爆安全灯具

16

满足要求

16

安全网

按需配备

满足要求

17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

满足要求

18

3.2医疗设施、器材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1

体温表

4

2

胶布

26*500

2

3

纱布块

20

4

桌椅

1

5

创可贴

100

5

6

红霉素眼膏

10

7

氯霉素药水

20

8

伤湿止痛膏

5*7

100

9

壮骨膏

1*20

60

10

藿香正气水

1*10

20

11

急救箱

1

3.4.劳动力组织

序号

岗位

职务/工种

人数

备注

1

指挥岗

生产负责人

1

 

技术负责人

1

安全员

1

2

技术岗

技术员

1

质检员

1

3

操作岗

电工

2

 

操作手

2

4

材料控制岗

材料员

1

5

施工岗

架子搭设

架子工

8

 

焊接

电焊工

10

 

喷砂

喷砂工

8

 

油漆

油漆工

10

 

保温

保温工

16

其它

普工

8

 

四.岗位职责:

4.1.作业申请人

4.1.1作业申请人是现场作业负责人;

4.1.2提出作业申请;

4.1.3指派现场监护人;

4.1.4办理作业许可证;

4.1.5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协调落实作业安全措施;

4.1.6组织现场安全交底和安全培训;

4.1.7组织实施作业;

4.1.8对作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负责。

4.2作业批准人:

4.2.1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4.2.2评估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

4.2.3清楚安全控制措施;

4.2.4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包括检查气体取样和检测结果;

4.2.5批准和取消作业。

4.3作业人员:

4.3.1熟悉作业内容,清楚安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4.3.2熟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中的安全措施;

4.3.3参加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的评估;

4.3.4掌握正确使用进入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

4.3.5清楚作业过程中与监护人员的沟通方式及紧急情况时的撤离方式;

4.3.6严格按安全工作方案和作业许可证内容的要求作业;

4.3.7在违反安全规程的强令作业、削减风险措施不落实、作业监护人不在场等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

4.4作业监护人:

4.4.1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和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4.4.2负责监视作业条件变化情况及受限空间内外活动过程;

4.4.3掌握作业人员情况并与其保持沟通,负责作业人员进入和出来时的清点并登记名字;

4.4.4清楚应急联络电话、出口和外部应急装备的位置;

4.4.5在入口处监护,防止XX人员进入;

4.4.6紧急情况下发出救援信息、启动撤离行动,并在受限空间外实施救援。

五、培训

5.1作业批准人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

5.1.1职责;

5.1.2进入原则的应用;

5.1.3进入准备工作;

5.1.4危害因素评估(如化学、机械、热量、气体、坠落和任何其他特殊危害);

5.1.5监测装备、进入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的确定与使用;

5.1.6进入和进入许可证终止的程序;

5.1.7撤离误进入人员的方法;

5.1.8移交进入行动职责的方法;

5.1.9保持进入行动符合进入许可证条件的方法;

5.1.10评估、验证外部救援方法;

5.1.11救援程序。

5.2作业人员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

5.2.1职责;

5.2.2危害因素评估(如化学、机械、热量、气体、坠落和任何其他特殊危害);

5.2.3危害隔离和验证的程序;

5.2.4进入准备;

5.2.5危害表现的形式、征兆(或症状)和后果;

5.2.6终止进入的条件;

5.2.7个人防护装备的确定与使用;

5.2.8进入装备的使用(如测试、监测、通风、通讯、照明、坠落预防、障碍物清除、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

5.2.9与监护人双向沟通的方法;

5.2.10终止、撤离时机的选择与确定(即监护人命令作业人员撤离时、发现有暴露危险的征兆或症状时、或觉察有受禁止的条件时、或发出撤离报警时)。

5.3作业监护人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

5.3.1职责;

5.3.2危害因素评估(如化学、机械、热量、气体、坠落和任何其他特殊危害);

5.3.3人员受到危害影响时的行为表现;

5.3.4终止进入的条件;

5.3.5随时掌握作业人员数量的正确方法;

5.3.6辨别作业人员的方法;

5.3.7监督空间内外活动和提醒作业人员的方法;

5.3.8监督作业人员及提醒其撤离的方法;

5.3.9撤离程序的启动时机和实施;

5.3.10救援联络方法;

5.3.11救援过程中的职责;

5.3.12预防、劝阻误进入人员的方法,通知作业人员已有误进入人员的方法;

5.3.13交接的时间和内容;

5.3.14其他注意事项,如不做职责之外的其他工作。

5.4参与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评估的人员,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

5.4.1辨识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危害特性和预警点的设置);

5.4.2采样过程中的危害、预防措施,包括从受限空间内取样的适当方法和开始取样的许可条件;

5.4.3测试仪器的选择、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

5.4.4采样点的确定及数量;

5.4.5采样的代表性(如氧、易燃性、毒性或生物危害);

5.4.6确认采样设备的状态并满足样品的体积要求;

5.4.7辨别样品是否存在其他危害种类和仪表误差;

5.4.8遇到异常结果时采取的措施;

5.4.9取样结果确认;

5.4.10在许可证上附取样结果。

5.5救援人员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

5.5.1与作业人员相同的培训;

5.5.2救援责任;

5.5.3在进入施救时可能面临的危害(如化学,机械,热量,大气,坠落和任何其他特殊危害);

5.5.4危害隔离及验证的程序;

5.5.6危害因素表现的形式、征兆(或症状)和后果;

5.5.7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5.5.8进入和救援装备的使用(如测试、监测、通风、通讯、照明、坠落预防、清障、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

5.5.9联络方式;

5.5.10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其他基本急救技能。

六、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安全技术措施

6.1通风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要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6.1.1打开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进行自然通风。

6.1.2存在自然通风局限时,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通风次数不得少于3~5次每小时。

6.1.3作业时适宜的新鲜风量应能够达到30~50立方每小时。

不准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6.2定时监测

6.2.1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有限空间再次作气体采样分析,验证分析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安全作业许可要求。

若不符合,必须按以上置换、清洗或通风作业程序直到符合作业安全要求为止。

6.2.2采集的分析样品要有代表性,保证其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GBZ2-2002规定。

6.2.3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如有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同时取消作业证;作业现场经处理,并经取样分析其结果符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要求后,须重新开具作业证,方可继续作业。

6.2.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逐项登记;完成作业离开有限空间时,应清点作业工具、材料的数量并全部带出,不准留在有限空间。

6.2.5油漆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风措施。

6.3照明和防护措施

6.3.1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3.1.1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有条件可以使用长管压缩空气呼吸器。

6.3.1.2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电器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穿戴防静电等防护服装。

6.3.1.3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穿防腐鞋。

6.3.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使用24V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

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并进行检测,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姆。

6.3.3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6.3.4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

6.3.5带有未加防护的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在开关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6.4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安全措施

6.4.1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6.4.2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6.4.3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不能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的措施。

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

6.4.4有限空间外要备有必要的充足的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物资。

6.5 监护

6.5.1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护人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

6.5.1.1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

6.5.1.2.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须阻止作业。

6.5.1.3.作业监护人应清点出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人数,并与作业人员验证或者确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6.5.1.4.作业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负责保管。

6.5.1.5.作业监护人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

6.5.2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在空间外显眼位置悬挂安全作业警示牌。

6.5.3安全风险程度较高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确保通畅的作业联络方式。

6.5.4必要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系上安全绳,以便紧急时被拖曳施救。

6.5.5发生有限空间事故,救护人员确保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抢救。

七、应急措施

7.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裴云

副组长:

王宝玉

成员:

刘刚、张智韬、黄超、丁同贵、付东辉

7.2职责

7.2.1应急指挥系统

7.2.1.1负责对任何紧急情况作出反应;

7.2.1.2有权调动机组所有财物和人力,接收信息并保留记录;

7.2.1.3负责指挥应急小组成员采取应急措施;

7.2.1.4紧急情况结束后通知有关各方、收集事件报告供调查和分析。

7.2.2应急保障系统

机组应急保障系统内部由供应系统、运输系统、设备系统、抢险队伍组成,外部由社会医疗救护机构、消防队等方面配合。

7.2.3应急信息系统

各级应急组织负责收集、传递来自事故现场的各类最新信息,并作出相应反应。

7.2.4机组HSE监督

7.2.4.1检查控制点并分析形势;

7.2.4.2检查应急电话和信息传递渠道是否正确、畅通;

7.2.4.3监督现场HSE监督和应急小组的工作;

7.2.4.4对紧急情况提出建议。

7.2.5应急小组

7.2.5.1紧急赶赴事故现场;

7.2.5.2听从组长和现场领导的指挥;

7.2.5.3征求现场HSE监督的建议;

7.2.5.4必要时求援。

7.2.6医务人员

7.2.6.1协助应急小组工作;

7.2.6.2对受伤人员提供紧急救助;

7.2.6.3必要时求援。

7.3应急物资的准备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准备充分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物品,并再次验证其有效性和充分性。

如:

安全带、安全绳、安全鞋、作业服、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心肺复苏器等,对于可能接触到酸碱的作业应先准备好大量的水,或者检查确认冲淋洗眼设施的完好。

必要时,作业前应模拟演练应急预案。

7.4应急及急救措施

7.4.1应急响应发生时必须以人的生命安全第一原则实施应急措施。

7.4.2按方案的要求完成急救物资和救护器具的准备。

7.4.3受限空间窒息人员施救方法

7.4.3.1轻度患者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晕乏力,目眩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

其它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

供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

并通知项目部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7.4.3.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者)

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情况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

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是否启动防暑降温预案。

并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

症状严重者,应立即联系最近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7.4.4工伤急救措施

7.4.4.1如遇有外伤,要采取措施止血和防止伤感染。

7.4.4.2如遇有骨折,要采取措施固定骨折部位。

7.4.4.3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伤害或突发疾病,应由班组急救员就地组织急救,并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

7.4.4.4抢救时要注意不要将伤病加重,必须搞清楚原因再行动。

7.4.4.5在伤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用机动车辆将伤病员立即送往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