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造型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075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造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产品造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产品造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产品造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产品造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造型设计.docx

《产品造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造型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品造型设计.docx

产品造型设计

第一章概论

1、什么是产品?

现代产品观念——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而设计生产的具有一定用途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总和。

产品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实体——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效用和利益

(2)形式——产品质量、品种、造型、规格、款式、商标、包装等。

(3)延伸——产品的附加部分,如维修、咨询、分期付款、交货方式等。

二、产品造型设计的任务

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

简单而言,产品造型设计的任务就是确定结构和形状——赋予材质——选择产品色彩,最终创造出符合人们使用需求和操作功能,并同时满足形态、色彩、视觉和情感需要的产品。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有:

美学法则;色彩设计;人机工程学等。

三、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要素

三个基本要素:

物质功能+产品造型艺术+物质技术条件

四、产品造型设计的原则

基本原则:

“实用”、“经济”、“美观”

第二章产品形态设计:

概念区分

有机形态

形与形态?

自然形态

一、形态分类

无机形态

现实形态

具象形态

人工形态

抽象形态

具象形态是以模仿客观事物而显示其客观形象及意义的形态。

抽象形态——不具有客观意义的形态,以纯粹的几何观念提升客观意义的形态。

二、形态要素

(1)点元素

(2)线元素

(3)面元素

(4)体元素

(5)空间

(6)肌理

(1)造型中的点形态点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康定斯基

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从造型上说,点是具有空间位置,并且具备大小、面积、形态、浓淡甚至方向等性质的视觉单位,它可以用作各种视觉表现。

点的属性:

点是力的中心

点在画面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

点具有一定大小

点具有一定的形态

1、点是构成形象的基础2、印刷网版的图像

(2)造型中的线形态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一连串的点也可以造成线的感觉。

线是具有长度的一维要素。

线是描绘物像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原始岩画——展现原始先民已经懂得利用线条作为表现物象的手段

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制品上利用线条作为装饰手段

在工业产品中,线可以表体现为面与面的交线、曲面的转向轮廓线以及装饰线、分割线等。

从造型上讲,线具有位置、长度、粗细、浓淡、方向等性质,线由于这些性质的不同,常用作各种视觉表现。

规则曲线

水平线

线的种类与表情:

折线

斜线

垂直线

直线

曲线

自由曲线

直线给人以严格、坚硬、明快、正直、力量的感觉。

其中水平线具有安详、宁静、稳定等特质;垂直线给人以进取、挺拔、高大、向上等感受;斜线给人以不稳定、运动、倾倒的感觉。

曲线给人以运动、温和、优雅、流畅、丰满、柔软、活泼等女性特质,曲线的使用,能使产品体现出“动”和“丰满”的美感。

(3)造型中的面形态

面是相对点和线较大的形体,是平面造型的主体形态。

面的种类及表情

(1)面的种类

1)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五角形

2)有机形

(2)面的表情

面的表情呈现于不同的形态类型中,在二维的范围中,面的表情总是最丰富的,画面往往随面的形状、虚实、大小、位置、色彩、肌理等变化而形成复杂的造型世界,它是造型风格的具体体现。

正方形给人大方、严肃、单纯、明确、安定、庄严、冷清、静止、规则的感觉。

矩形的长边处于水平位置给人稳定之感。

矩形的长边处于垂直位置时,给人以挺拔、崇高、庄严之感。

圆------封闭、饱满、肯定、统一,给人以活泼、灵活运动、辗转的感觉。

正三角:

稳定、灵敏、锐利、醒目倒三角:

不稳定的运动感

(4)造型中的体形态

体包括:

直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曲面体、有机体等。

立体形态

1)点立体

由于立体的点非常小,在现实中,单个的点往往很少被用来造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连续的点来进行造型。

a呈线状连续的点b呈面状连续的点c空间连续的点

2)线立体

线立体的构成:

a框架构成b垒积构成c脚架构成d拉伸构成e织面构

3)面立体

面立体的加工方法:

a折b曲c切d插e粘贴

4)块立体

块立体造型手法:

a变形(扭曲、膨胀、倾斜、盘绕)b减法构形(分裂、破坏、退层、重组)c加法造型(接触、镶嵌、贯穿)

物理量

体造型的量感

心理量

 

(5)空间

空间形态的造型是通过立体形态对其的限定来完成的。

中心限定

限定方式

水平限定

空间形态

垂直限定

内、外空间限定

空间感的表现

造型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是在三维空间、甚至四维空间进行的艺术造型活动。

空间感的表现可以通过增加进深感来取得:

1.透视原理2.遮挡

空间的心理感知

对空间心理感知而言,实际上包含着来自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因素:

心理因素指的是物体大小、明晰度、物体重叠、阴影、质地差异以及经验的累积而获取的因素;生理因素则是指经过人的视觉生理功能变化而获取的知觉。

心理感知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物体的大小

能使人产生出距离感。

一般地说,大的物体都位于前方;小物体,则位于后方。

但是这不是绝对的,大的物体由于视觉角度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削弱它的视觉强度。

2).物体的位置

物体与地面的相对位置,也决定它的距离感(深度感)。

浮在半空中的物体,有位于后方的感觉。

在视觉上,位于离地面越高位置的物体,会令人产生较后退的感觉。

3).物体重叠

当几个形体相互重叠在一起时,被遮蔽的部分越少的物体,显得在前。

在二维的图形中,当两图形重叠时,具有连续轮廓线的形就位于前方,被中断的形有位于后方的感觉。

因此,无论在二维图形或三维空间中,重叠的关系可以造就形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4).质地差异

当物体之间的质地有明显的差异时,粗糙的质地和有清晰的细节的物体在前,与此相反,质地越细腻的物体在后。

这种现象还包括大小、清晰度等混合因素。

5).阴影

一个物体的阴影或最明亮部位的形状,是造就空间感的重要因素。

凡占有空间的物体必然会产生阴影,因此,可以通过阴影来加强其空间的效果。

通过形态的空间训练和研究,能培养人们敏锐的空间感和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

(6)肌理

由于材料表面的配列、组织构造的不同,使人感觉到的触觉质感或视觉质感称为肌理。

简单的说,肌理指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或纹理。

视觉肌理——通过人眼就可以观察到的肌理

触觉肌理——用手抚摸感知有凹凸起伏的肌理

肌理在造型中的作用:

(1)丰富造型,消除单调感

(2)加强形态的立体感(3)作为形态的语义符号

肌理的加工工艺:

(1)印制工艺

(2)喷涂工艺(3)表面腐蚀工艺(4)表面模具成型工艺(5)表面覆盖工艺(6)表面渗透工艺

 

第三章色彩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任何造型物体的外表都具有明显的色彩特征。

色彩作为造型设计的色彩外观,不仅具备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备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色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

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造型的色彩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

3.1色彩的基本知识

 

 

颜色可分为彩色和无彩色。

无彩色指白色、黑色及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固有色——标准光源环境下,视觉正常的人能看到的颜色。

光源色——在色彩关系中占支配地位,对物体的受光部分影响较大。

环境色——被观察物所处环境的色彩。

往往不是单一的。

对物体背光部分影响较大。

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或成为色彩的三属性。

色相(HUE)就是每种色彩的相貌。

每种色彩的名称就代表着一种色彩的相貌。

明度(Value)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每种色彩都呈现出自身的明暗程度。

不同的色相,明暗程度是不同的。

纯度(Chroma)又称为彩度、饱和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色彩的纯度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程度。

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可以提高或减弱其明度,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

如加入中性灰色,也会降低色相纯度。

在某个色相里混合不同明度阶段的灰色所产生的变化,称为纯度变化。

在色环中,原色纯度最高,间色次之,复色再次之。

三原色中红色纯度最高。

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无法用其他颜色或色光混合得到的,也无法分解为其他色相的色称为原色。

原色中任意两原色等量相加,得到的新色彩称为间色,也称为二次色。

原色和间色混合,或三个原色相互混合,或两个间色相互混合得到的新色称为复色,又称为三次色。

色环上相距180°的颜色互为补色。

3.2色彩的心理学基础

色彩能引起人的某种心理反应。

不同的色彩通过对人的不同心理刺激从而让人生出不同的情感。

 

红色------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

它容易使人联想起热血、太阳、火焰、鲜花等,感觉温暖、积极、希望、忠诚、兴奋、活泼、热情、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暴力、危险、幼稚、原始、卑俗的象征,红色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最高的色彩,具有轻快、透明、光辉、活泼、辉煌、光明、希望、功名、健康等感觉。

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其它色相混很容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冷淡、变化无常等不良含义。

橙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霞光、水果、火焰、灯光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

感觉活泼、炽热、温情、甜蜜、华丽、辉煌、跃动、愉快、幸福,但也有嫉妒、疑惑、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蓝色--------与红、橙色相反,它是典型的寒性色,表示理智、高深、沉静、透明、冷淡等含义,随着人类的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

绿色---------在大自然中,绿色所占的面积很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和平、青春、新鲜、安详等。

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视觉的功能。

紫色---------具有神秘、优美、高贵、庄重、奢华的气质,有时也感觉消极、孤寂。

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色,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

但含浅灰的红紫或蓝紫色,却有着类似太空、宇宙色彩的幽雅、神秘之时代感、为现代生活所广泛采用。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

往往给人感觉沉静、庄重、含蓄、神秘、严肃,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沉默、消亡、恐怖、不祥、罪恶等消极印象。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清白、朴素、纯真、卫生、恬静等。

在白色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

但多用白色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的感觉。

灰色---------是中性色,其突出的性格为平稳、朴素、柔和、细致、大方、它不像黑色与白色那样会明显影响其他的色彩,因此,作为背景色彩非常理想。

任何色彩都可以和灰色相混合,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高雅、细腻、含蓄、稳重、精致、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

棕色----------含一定灰色的中、低明度各种色彩,如土红、生褐、土黄、咖啡、土绿、熟褐、古铜、驼绒、茶褐等色,性格都显得不太强烈,有亲和性,易与其他色彩配合,特别是和鲜色相伴,效果更佳。

银白色-------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色以外,所有色彩带上光泽后,都有着华美的特色。

金色富丽堂皇,象征荣华富贵,名誉忠诚;银色雅致高贵、象征纯洁、信仰,比金色温和。

3.2.2色彩的冷暖

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冷暖感觉本是触觉对外界的反映,色彩感觉的冷暖对比来源于人们生活在色彩的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的生理功能(如条件反射

3.2.3色彩的面积感

明度大的色,表现为面积大,明度低的色,表现为面积小

背景亮,则图显得暗,有收缩感;背景暗,图显得有扩张感

3.2.3色彩的进退感暖色有前进感、扩张感,冷色有后退感、收缩感

3.2.3色彩的轻重感明度高的色,使人感觉轻;反之,明度低的色,使人感觉重。

3.2.3色彩的残余效应

色彩的残余效应表明,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色彩进行平衡,会自动产生补色。

3.3色彩体系

为了在生产和使用中正确地表示所使用的颜色,需要一个科学的表示方法,目前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三类:

色名体系、CIE色度学系统和色立体表色体系。

色立体表色体系有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华德色立体。

3.4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色相的对比——色相环上任何两种颜色或多种颜色并置在一起时,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从而形成的对比现象。

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配色,色彩极易调和,但由于缺乏对比,容易产生单调感。

在配色时要注意加强各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的对比,使其在调和统一中求得明快对比的效果。

相近色对比相近色之间色彩邻近,逐渐变化,秩序性强,色彩的组合搭配十分协调,极易形成统一色调。

相形之下也不缺乏色彩变化,配色效果统一调和,清新明快。

对比色对比色属色相的强对比,效果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活跃、兴奋的感情特点。

补色对比色相中对比最强的一种,色彩的对比达到最大鲜明度,对人的视觉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但过分刺激会显得生硬。

全色相配色是色相环上360°之间的色相配合,包括了红——橙——黄——绿——蓝——紫色相环上的全部色相,跨度大,色相多,配色效果丰富多彩、醒目艳丽。

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

根据明度色标,可将明度分为11级,0级为纯黑,明度最低;10级为纯白,明度最高

孟氏色立体无彩色以N表示,明度V分为11个等级,从N0(黑)到N10(白)。

明度的三个层次:

①低明度色调、低调色(0~3色阶,黑至深灰);②中明度色调、中调色(4~6色阶,中灰);③高明度色调、高调色(7~10色阶,浅灰至白)。

明度的三种对比:

①明度弱对比、短调对比(相差3色阶以内);②明度中对比、中调对比(3~5色阶间);②明度强对比、长调对比(相差5色阶以上)。

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

3级差以内的对比又称为短调对比;

3-5级差的对比称为中调对比;

5级差以上的对比称为长调对比。

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中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大的色彩或色组属于高调色,另外色的对比属于长调对比,那么整组的对比称为高长调。

按照此方法将明度对比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

(1)高长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明暗反差微弱,感觉优雅、柔和、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感觉强硬、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对比微弱,感觉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

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纯度对比因色彩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鲜浊对比称之为纯度对比。

这种对比可以是一种色相纯度鲜浊对比,也可以是不同色相间的纯度对比。

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1--3划为低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

纯度推移构成—纯度渐变: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

即:

一种色彩由纯色向无彩色的黑、白、灰渐次变化。

特点:

含蓄、丰富、又有明度的变化

要减弱一个色彩的纯度,可以加无彩色,也可以加补色,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的颜色,加入的色彩越多、调和的次数越多,其纯度的变化就越明显,纯度越弱。

降低纯度的方法:

1.混合白色:

纯度降低,但明度会升高,色性变冷。

2.混合黑色:

纯度降低,变成暗色,色性变暖。

3.混合灰色:

色味变的浊而弱,有柔和感。

4.混合补色:

不等量的混合,纯度、明度都会削弱;等量混合,则生灰黑色。

5.混合杂色:

加入其它的任何色彩,也能降低纯度。

(1)鲜强调如10:

8:

1等,感觉鲜艳、活泼、华丽、强烈。

(2)鲜中调如10:

8:

5等,感觉较刺激,较生动。

(3)鲜弱调如10:

8:

7等,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

(4)中强调如4:

6:

10或7:

5:

1等,感觉适当、大众化。

(5)中中调如4:

6:

8或7:

6:

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如4:

5:

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如1:

3:

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如1:

3:

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如1:

3:

4等,感觉雅致、细腻、含蓄、朦胧。

另外,还有一种最弱的无彩色对比,如白:

黑:

深灰:

浅灰等,由于对比各色纯度均为零,故感觉非常大方,庄重,高雅,朴素。

色彩的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

    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

方法为:

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

    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

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

    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

调和方法有:

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

3.5色彩的混合

加法混合指色光的混合。

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和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的总和,因此叫加法混合。

(红、绿、蓝三色是色光三原色,色光三原色混合会变成白色,投影仪、电视、电影都是根据色光三原色所制成)

卧室:

隐私空间,采用暖色光,营造柔和温馨气氛。

公共空间:

采用冷色光,沉稳而明亮,营造公共空间气氛。

减法混合指的是颜料、染料的混合(透过层层玻璃纸或色玻璃所映现的混和色)。

运用色料三原色红、黄、蓝就可调出色相环上的十二种颜色

中性混合无论是色光的混合还是色料的混合,都是色彩未进入眼睛之前以在视觉外混合好了,再由眼睛看到。

另一种情况是颜色在进入视觉之前没有混合,而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眼睛的作用将色彩混合起来。

这种发生在视觉内的混色为生理混色。

由于视觉混色效果在知觉中没有变亮也没有变暗的感觉,它所得到的亮度感觉为相混各色的平均值,因此叫中性混合。

颜色旋转混合:

由于转动的色盘使眼睛的视网膜在同一位置上不断快速更换色彩刺激的缘故。

混合效果和色相方面和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明度上是各色的平均值。

空间混合是指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不同色的色块在人眼内部进行加光混合,面积微小的色块并置,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在人眼中混合成新的色彩。

这种现象就是色彩空间混合。

用空间混合方法达到的混色效果比用颜料直接混合的效果明亮。

基本条件:

色彩面积的大小与人眼的观察距离。

印象派的画作画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

近代和现代的网点印刷,就是利用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流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极强的色彩。

3.6产品色彩设计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存在的前提,产品色彩这一视觉语言能辅助功能的传达。

风扇等产品用冷色调能传达产品的降温功能。

色彩的运用能帮助产品进行明确的功能区域划分。

一般小型产品可以使用纯度高的色彩,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化环境。

大中型设备一般使用中等明度的色彩,既富丽,又调和悦目。

浅色调明快、淡雅、安静,常配于室内使用的机械设备。

室外使用的设备,常使用暖色或低纯度的色彩。

第四章产品造型的美学法则

形式之美所谓形式即元素间的构成关系和逻辑关系

形式美法则:

(1)对称与平衡

(2)对比与调和(3)比例与尺度

(4)节奏与韵律(5)变化与统一

对称——形体用对折,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或镜面反射所映出的一对左右对称的形体。

他们是等形等量的形体。

如:

自然界中的物体、人。

特点:

稳定统一、井然有序、庄严平静的视觉感受

缺点:

拘谨生硬、单调平乏。

对称的类型:

1、双侧对称2、移动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

平衡——从视觉上来讲是指一种等量而不等形的平衡状态,平衡是一种比较自由的重复形式。

特点:

富于变化、趣味、灵巧、生动、活泼、明快有变化的统一的形式美感。

分类:

形状均衡色彩均衡态势均衡

影响视觉平衡关系的心理因素:

轻小·明·疏·细·白·虚·方·散·淡·远·斜·静······

重大·暗·密·粗·黑·实·圆·聚·浓·近·正·动······

对称与平衡的法则来源于人类对自然属性的认知,是人类发现和运用最早的法则。

(2)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造型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强调各种因素的差异,达到造型丰富、有层次的变化统一效果。

对比的类型1、形的对比:

大小对比形的渐变与突变形态对比

2、明暗与黑白对比3、虚实对比4、疏密对比5、动静对比6、色彩对比

1)体量的对比与谐调

    体量对比一般是指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所发生的对比关系。

构成产品各部分的体量主要是由产品的功能结构要求所决定的,但可适当地调整各部分的体积,做到相互衬托、互相弥补。

2)形状的对比与谐调

    形状对比在产品设计是较为常用的设计手法。

原因有二:

    其一,产品各部分的结构不同,产生了多种结构形态,将这些不同的结构形态加以整合,就需要运用形状对比的法则。

    其二,为了丰富产品的整体造型,为了达到功能与美的和谐,设计师需要运用形状对比的法则。

3)线条的对比与谐调

    产品中线的存在形式有:

面与面的相交线、结构线、不同颜色的相交线,以及装饰线;还有曲面轮廓线、高光线以及明暗交界线。

4)虚实的对比与谐调

  在产品设计中虚实的对比与谐调,是使产品具有更明显的空间感的设计手法。

5)方向的对比与谐调

在造型设计中,应用方向的对比可以使产品造型更富有变化,形成空间立体交错的视觉效果。

6)质感肌理的对比与谐调

  质感、肌理是现代产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元素。

质感是指材料的天然质地,如材料的固有色泽、纹理、触感等;肌理是指人为的质地,是人有意识地在产品表面留下的构造。

它们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效果。

在考虑肌理、质感的对比时,应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来设计:

    a.宜人性。

肌理质感处理时,首先应考虑人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人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同时必须满足人的基本认知。

  b.准确地反映产品本身的特征。

肌理应反映产品本身的特点。

 c.真实地反映材料本身的特性。

d.必须使加工工艺方便。

7)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色彩作为产品设计的相关要素,对其具有相当的影响。

一般来说,一件产品采用的颜色不能太多,且不宜大面积使用互补色。

一般色彩对比可采用以下方法:

a.某种颜色与中性色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