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060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docx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

秘密★启用前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5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全卷共三大题29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Mg24S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注意:

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通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C.玻璃敲击后变碎

D.冷水加热后沸腾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B.空气中的氮气没有任何用途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

3.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

A.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4.

下列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B.

C.D.

5.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①盛的是紫色石蕊溶液,②盛的是浓盐酸。

片刻后,可以观察到烧杯①中液体的颜色是

A.紫色

B.红色

C.无色

D.蓝色

6.下列事实与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无关的是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能降低其周围的温度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将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C.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7.分析下表数据,下列关于广东省城市降水酸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年度

2005年

2006年

广东省城市降水pH均值

4.66

4.80

A.2006年和2005年降水总体都偏显碱性

B.2005年降水的碱性比2006年更强

C.2006年酸雨污染程度比2005年减缓

D.2006年酸雨污染程度比2005年严重

8.下列物质能与CuCl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H2SO4B.NaOHC.AgD.Fe

9.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是由于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11.从2008年6月1日开始,超市禁止为顾客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

下列措施不能用于解决“白色污染”的是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回收利用各种废弃塑料D.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1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由钢冶炼成的

B.生铁是含有碳的铁合金

C.炼铁的过程是把铁矿石变成纯净的氧化铁

D.被腐蚀后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13.下列有关木炭、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时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B.燃烧时都有蓝色火焰

C.燃烧后都有CO2生成D.点燃前都要检验纯度

14.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都相同B.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

C.都能导电D.硬度都很大

15.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剧烈燃烧

B.木炭粉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后可看到红色粉末

C.铝放置在空气中不与氧气反应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6.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D.乙醇

17.下列各组溶液,相互能发生反应的是

A.碳酸钾和硝酸钡B.硝酸钡和盐酸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钾D.硫酸钠和碳酸钾

18.下列方法能够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的是

A.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分别通入CO2

C.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D.分别滴加稀盐酸

19.氧化镁(MgO)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30%B.40%C.60%D.70%

20.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木炭粉

B.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区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C.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D.通入澄清石灰水除去气体中含有的一氧化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

21.(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1)氧化钙,氯化钡溶于水电离出的离子;

(2)1个氮分子           ;

(3)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该氧化物是  ;

22.(4分)现有下列物质:

①甲烷②氧气③硝酸钾④碳酸氢钠⑤一氧化碳

⑥二氧化碳⑦乙醇⑧铁。

(1)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填编号,下同);

(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盐的是。

23.(8分)选择“CO”、“CO2”或“稀HCl”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能够把铁从铁矿石(Fe2O3)里还原出来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能够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10分)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写字母编号)。

A.乙醇B.石油C.氢气D.煤

(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制取氢气,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3)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会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污染大气。

某工厂有含硫0.8%的煤5000t,回答下列问题:

①5000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是t;

②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上述煤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是t;

③二氧化硫可用于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

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如果将上述SO2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t(精确到0.1)。

25.(10分)某制碱厂以岩盐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碳酸钠)和其他副产品。

(一)原料岩盐水主要是含氯化钠,此外还含有较多硫酸钠,以及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

上述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硫酸钠

4.5

9.6

20.2

40.8

48.4

氯化钙

59.5

65.0

74.5

100

116

氯化镁

52.9

53.8

54.8

56.0

58.0

(1)根据所提供的溶解度数据,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10℃时由100g水配制得到的饱和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二)岩盐水初步处理后,经净化、精制得到生产碳酸钠所需要的食盐水,同时制取副产品A晶体,其主要流程如下:

适量HCl

调节

pH

适量Na2CO3

过量Ca(OH)2

过滤

盐水

精制Ⅱ

食盐水

盐水

精制Ⅰ

操作Ⅰ

降温

初步处理后

的岩盐水

(室温)

滤渣

A晶体

 

(3)“降温”的目的是析出副产品“A晶体”,A的化学式是。

(4)“操作Ⅰ”中的操作是,若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5)“盐水精制Ⅰ”是除去盐水中的少量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盐水精制Ⅱ”是除去盐水中的其他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26.(2分)右图是某同学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操作。

请写出他在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错误1;

错误2。

27.(7分)实验室可用下列A或B装置制取O2,用C装置收集O2。

 

(1)写出C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a,b。

(2)如果选用B、C装置制取并收集O2,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入药品前,先应检查装置;

②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填化学式);

③当观察到C装置中时,开始收集O2;

④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8.(6分)有三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水。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瓶液体区分开来,并将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写在下表中。

提示:

碳酸钠俗称“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1、

2、

29.(9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指出金属铝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

性质,对应用途;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填“大”、“小”或“相同”)。

(3)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金属M表面会被锈蚀。

经检测,锈蚀物中除含有M外,还含有C、H、O三种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与金属M发生反应生成锈蚀物的物质。

推测Ⅰ:

锈蚀物中的H来自空气中的(填化学式,下同),C来自空气中的,因此这两种物质肯定参加了反应。

推测Ⅱ:

锈蚀物中的O有多种来源,因此不能确定空气中的O2是否参加了反应。

(4)某同学为了验证空气中的O2是否参加了反应,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你认为其中必须要做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说明:

①所用蒸馏水都是经煮沸迅速冷却的;②固体干燥剂N只吸收水分,不吸收CO2和O2。

O2和CO2

蒸馏水

O2

金属M

金属M

蒸馏水

金属M

固体干燥剂N

ABC

CO2

O2

CO2

金属M

金属M

金属M

固体干燥剂N

蒸馏水

蒸馏水

DEF

(5)假如要进行实验D,检验CO2是否充满的操作方法是。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B

C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D

D

A

B

C

C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

21.

(1)CaO,Ba2+、Cl-;

(2)N2,(3)N2O(4分)

22.

(1)①⑦;

(2)②⑧;(3)⑤⑥,③④(4分)

23.(8分)

(1)CO2、稀HCl

高温

CO2+2NaOH==Na2CO3+H2OHCl+NaOH==NaCl+H2O

(2)CO,3CO+Fe2O3====2Fe+3CO2;

(3)稀HCl,6HCl+Fe2O3==2FeCl3+3H2O;

24.(10分)

点燃

(1)B、D(各1分,共2分)

(2)2H2+O2====2H2O,Zn+H2SO4(稀)==ZnSO4+H2↑(或其它合理答案)

(3)①40;②64,80;③32/49(或64/98),122.5

25.(10分)

(1)

(2)①9.6,②8.8%;

(3)Na2SO4

(4)过滤,漏斗

(5)Ca(OH)2+MgCl2=Mg(OH)2+CaCl2

(6)CaCl2+Na2CO3=CaCO3↓+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26.(2分)

错误1:

用手拿试管加热(或“不能用手拿试管加热”、“没有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加热”)

错误2:

试管口垂直向上加热(或“管口应该向上倾斜加热”)

(画出正确操作的图也可得分)

27.(7分)

(1)集气瓶,水槽

(2)①气密性;

②KClO3和MnO2;(答“KMnO4”也可给分)

③导管口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冒出(或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

④把C装置中的导管移出水面

28.(6分)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1、分别取少量液体于三支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水

2、分别取尚未区分的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再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29.(9分)

(1)导电性优良,做导线(其它合理答案都可得分)

(2)较大

(3)H2O,CO2

(4)A、F

(5)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试管中已充满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