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92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1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培养合格人材而努力。

  2.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大胆实践,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掌握常用的文字和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㈠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210个字,写300个字的识字量。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启发他人;鼓励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巧。

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㈡阅读教学

  ⒈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凭借。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练习。

词、句练习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理解和积累。

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练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练习要有层次。

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出声音。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

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标出疑问。

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主动提出疑问。

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加强评价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客、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完成课文学习的任务。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

先由学生通读课文发散思维;参照课后提示问题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再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一两个重点的、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写法方面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多元的方式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要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㈢口语交际教学

  ⒈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练习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⒉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

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㈣习作教学

  ⒈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

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⒉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要培养学生真诚表达的习惯,不要养成随意编造,不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的毛病。

作文评价要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等。

  ㈤语文百花园教学

  “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及“语文大课堂”的教学应该注意:

“语海畅游”中的字词句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心得收获为主。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认识211个生字,会写299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像,乐于书面表达。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地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地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如:

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

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

梳理问题。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

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

该怎么读题呢?

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

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

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

“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

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

破折号。

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

”“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

”“冬冬冬!

”“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

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

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

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

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

《春雨》。

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

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

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

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五、教学反思:

 

2瀑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及投影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

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

(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

(板书课题:

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

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

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

好像涌:

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

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

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

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

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

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

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不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请听(播放课件:

瀑布的声音。

)你猜出来了吗?

(生猜。

2、板书:

瀑布怎么了?

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

)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

(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

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

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呢?

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

老师有个建议:

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

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

(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第一小节

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

再读读。

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

(生答)

板书:

叠。

边板书边说:

“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

”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答:

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是什么样的声音。

(播放课件:

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

(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

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

板书:

激动)

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

(同桌互学)

2、汇报。

指读,评议。

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

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

)让我们来看看。

师:

是啊!

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

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

比较:

“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

“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

引申为“衬托”的意思。

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

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

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

”,你此时有什么感想?

(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惊讶的情景吧。

(播放课件)

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

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

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1、自学。

2、汇报:

指读课文。

生:

我读懂了:

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

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

”读一读。

生:

“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

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

)(课件:

屏)

师:

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

(齐读前两句)

师:

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

(如烟、如雾、如尘)

师:

你能读读吗?

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课件:

(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师:

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

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

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

(陶醉)作者的心情呢?

板书:

陶醉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背诵小诗。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师:

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

(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

(生答)

小结:

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五、布置作业:

(1)选词填空

一道一道道一阵一阵阵一朵一朵朵

一()闪电一()白银

一()风一()歌声

一()浪花一()浪花

(2)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4)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附板书设计声浪涌、风吹远雄

瀑布色一道白银伟

形珍珠的屏壮

烟雾尘近丽

六、教学子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资源朗读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

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

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二、介绍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演示出来)。

三、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2、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3、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四、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应:

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

爱惜。

这个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