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914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材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服装材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服装材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服装材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服装材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材料学.docx

《服装材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材料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材料学.docx

服装材料学

服装材料学

一、服装材料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服装材料包括服装的面料和辅料。

除面料外其余均为辅料。

服装的色彩、款式造型和服装材料是构成服装的三要素。

消费者在购选衣服时,对服装的评价和要求有5个因素?

1.服装的审美性

2.服装的安全舒适性

3.服装的易保养性

4.服装的耐用性和经济性

5.服装的流行性

二.服装材料的历史和发展

兽毛皮和树叶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服装材料。

埃及最早开始用麻织布,印度最早开始使用棉花,中国最早使用蚕丝制衣。

在60年代提出“天然纤维合成化,合成纤维天然化”的口号。

新型材料与纤维在向两级发展,一是用基因工程、化学工程等对纤维进行改进;二是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成品进行后加工,使其具有新的功能。

二、服装材料的流行趋势

服装材料已成为服装流行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出现造成了新的服装流行趋势;另一方面是流行的服装又促进了服装材料的发展。

服装来了的流行有4个特点:

1,化学纤维更具有表现力

2.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3.服装材料的科技化、功能性和智能化

4.回归自然,重视环保

 

第一章服装用纤维原料

服装材料的广泛性是由着装的目的确定的,纤维是服装材料中用量最多的原料。

一、纤维的分类

按服用纤维的来源将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即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化学纤维,化学方法人工制造而成,根据原料和制造方法的差异区分为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

纤维按长度区分,可分为长丝与短纤维两大类。

当纤维长度达几十米或上百米时,称为长丝,有天然长丝和化学纤维长丝两种。

天然纤维是从蚕茧中获得的,一个蚕茧可缫出800~1000m的长丝,而化学纤维长丝可按需要制成任意长度。

天然短纤维除蚕丝外,其余都是短纤维,而化学纤维可以根据需要切割为任意的被称为短纤维的结构。

二、纤维的特征

服用纤维影响服装的外观、性能和品质。

(一)纤维形态结构的性能特征

纤维影响服用性能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指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横断面和纵截面形状、外观以及纤维内部存在的各种缝隙和孔洞。

1.纤维的长度

棉花、羊毛和亚麻等天然纤维,其纤维长度越长,在同等线密度下品质越好,纤维长度均匀度也越好。

2、纤维的细度

纤维细度是衡量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纤维越细手感越柔软,在同等纱线粗细的情况下,纱线断面内纤维根数越多,其强力品质越好。

(二)纤维化学结构的性能特征

纤维的化学结构由纤维中分子构成,分子排列与分子的聚合度、结晶及结晶区大小等决定,这些是影响纤维织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纺织纤维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

高分子化合物中组成大分子的基本链节数目称为聚合度。

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与聚合度的大小有关。

大分子在纤维内部排列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定向度和整列度较好的部分为微晶区,另一种是杂乱无章的部分为无定型区,在整根纤维的内部是不间断的微晶区和无定型区的混合结构。

 

1.棉纤维

棉纤维是服装用主要原料,适用于各类服装。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美国棉花公司等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贸易与信息发布机构。

棉纤维通常分为长绒棉、细绒棉和粗绒棉。

长绒棉又被称为海岛棉,其纤维细、强力好,纤维长度可达60~70mm,是最优良高级的棉纤维品种。

细绒棉亦成为陆地棉,纤维长度在25~31mm,是目前主要的棉花品种。

亚洲棉和非洲棉统称为粗绒棉,纤维短粗,手感硬。

棉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碳、氢、氧三元素组成,其分子式为()纤维素大分子中有大量的羟基。

棉纤维具有如下性能:

(1)吸湿性能强,染色性能良好,织物缩水率为4%~10%

(2)具有优良的穿着舒适性,光泽柔和,富有自然美感,坚牢耐用,经济实惠。

(3)手感柔软,但弹性较差,经防皱免烫树脂整理可提高其抗皱性和服装保型性。

(4)棉纤维织物耐碱不耐酸,用浓度达20%的苛性钠溶液处理棉织物,可使布面光泽增加,起到丝光作用。

此时织物强度提高,长度及宽度剧烈收缩。

(5)棉纤维织物可用各种氧化剂进行处理,如漂白粉、双氧水、次氯酸钠等,但并不是越白越好,要防止过白的织物氧化后变黄。

(6)在日晒及大气条件下,棉布可缓慢氧化使其强度下降,100℃温度下长时间处理会造成一定破坏。

(7)棉织物不易虫蛀,但易受微生物的侵蚀而霉烂变质。

棉纤维新品种的开发,有天然彩色棉纤维、绿色生态棉纤维等。

天然彩色棉是指不用化工染整工艺而直接获得的具有缤纷的色彩。

绿色生态棉纤维是指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用有机肥代替化肥。

2.麻纤维

麻纤维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所使用的纤维,被誉为凉爽和高贵的纤维。

服装用麻主要是亚麻和苎麻。

苎麻起源于中国,被称为“中国草”。

麻纤维的特点

(1)天然纤维中麻的强度最高。

(2)各种麻布的吸湿性极好。

(3)各种麻织物具有较好的防水、防腐蚀性,不宜霉烂且不虫蛀

(4)麻织物的染色由于原色麻胚布不宜漂白,用手工染的麻布色调灰暗,色牢度较差。

(5)本白或漂白麻布具有天然乳白或淡黄色,光泽自然柔和明亮

(6)各种麻织物均较棉布挺硬,抗皱及弹性稍好。

(7)各种麻织物均具有较好的耐碱性,但在热酸中易损坏,在浓酸中易膨润溶解。

 

3.毛纤维

毛纤维主要为动物的毛。

毛纤维为天然蛋白质纤维,是由多种∂-氨基酸缩聚而成。

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是世界上品质最为优良的,也是产毛量最高的羊种。

国际羊毛局(IWS)是国际上有关羊毛的权威机构

羊毛的特点

(1)纯羊纤维织物光泽柔美和自然,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穿着舒适美观,一般为高档或中高档服装用料。

(2)羊毛纤维织物遇水收缩,常称为缩绒性。

(3)各种毛纤维织物比棉、麻、丝等天然纤维织物具有较好的弹性、抗折皱性,特别是在服装加工熨烫后有较好的裥褶成型和服装保型性。

(4)羊毛不宜导热,吸湿性亦好,因此表面毛茸丰满厚实的粗纺呢绒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是春秋各季节理想的服装衣料。

(5)合成纤维与毛混纺的织物,可提高其坚牢度和挺括性,黏胶、棉等羊毛混纺亦可降低成本。

1.山羊绒是紧贴山羊皮生长的浓密的绒毛,软绒、轻盈且保暖性好。

所以羊绒有“软黄金”之称

2.马海毛:

光泽强、强度大,不易毡缩,易于洗涤。

3.兔毛:

有绒毛和粗毛,具有轻软柔和保暖性好的特点,强度低。

4.骆驼毛由粗毛和绒毛组成。

绒毛质地轻盈,保暖性好。

5.牦牛毛由绒毛和粗毛组成。

绒毛细而柔软,光泽柔和,弹性好,保暖性好。

6.羊驼毛,强力和保暖性均高于羊毛。

7.驼马绒产量少,因此价格昂贵

新型羊毛纤维主要是针对羊毛本身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达到改良羊毛纤维服用目的的。

品种

(1)表面变性羊毛

(2)拉细羊毛

(3)超卷曲羊毛

(4)彩色毛

 

4.蚕丝

蚕丝为天然蛋白质纤维,光滑柔软,富有光泽,穿着舒适,被称为纤维皇后。

蚕丝最早产于中国,目前我国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

蚕丝的特点

(1)各类纯丝织物的强度均较毛织物高,但其抗皱性比毛织物差。

(2)桑蚕丝织物色黄光暗,外观较粗糙,手感爽滑柔软、高雅华贵,为高级服装衣料。

(3)丝织物的耐热性较棉、毛织物好,一般熨烫温度可控制在150~180℃

(4)绢纺织物表面较为粗糙,有破蛹屑呈现黑点,手感色带柔软,呈乳白本色,别有风格,亦为外用服装理想面料。

(5)丝织物耐光性在各类织物中最差,故长期光照服用性差。

(6)丝织物对无机酸较稳定,但浓度大时会造成水解。

蚕丝进行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主要有:

彩色蚕丝和改良蚕丝

 

4.再生纤维

定义:

以木材、大豆、牛奶等天然材料为原料,采用化学的方法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再生纤维分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

(1)黏胶纤维。

粘胶纤维以木材、棉短绒、芦苇等含天然纤维素的材料经化学加工而成。

黏胶短纤维常被称为人造棉。

长丝被称为人造丝。

优点:

黏胶纤维具有天然纤维素纤维的基本性能,染色性能好,色谱全,光泽鲜艳,牢度好。

高湿模量的黏胶纤维被称为富强纤维或虎木棉。

(2)醋酯纤维。

醋酯纤维是由含纤维素的天然材料经化学加工而成。

(3)竹纤维。

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是以竹子为原料,通过一定化学加工技术制成的。

(4)天丝纤维。

是一种新型纤维素纤维。

天丝纤维是以针叶树为主的木质浆粕等天然纤维素为原料。

(5)莫代尔纤维。

同样采用天然原材料木浆制成,是一种变化型的高湿模量黏胶纤维,它的干湿强力和缩水率均比黏胶纤维好。

(6)大豆纤维。

大豆纤维是从大豆中提炼出来的蛋白质溶解液经纺丝而成,是一种再生织物蛋白质纤维。

(7)玉米纤维。

玉米纤维也称聚乳酸纤维或PLA纤维,它是以玉米淀粉发酵形成的乳酸为原料,经脱水反应制成的聚乳酸溶液纺丝而成,可生物分解。

(8)牛奶纤维。

牛奶纤维是将牛奶蛋白融入特殊液体喷丝而成,也称为牛奶丝或牛奶绒。

(9)甲克质纤维。

甲克质纤维是从虾、蟹、蛹的外壳及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提炼出来的天然生物高聚物。

5.合成纤维

定义:

以石油、煤、石油等为原料,以化学技术加工而成的长丝,并可按照需要切成所要求的纤维长度。

●涤纶丙纶

●锦纶氨纶

●腈纶维纶

●其他新型合成纤维

(1)涤纶。

涤纶属于聚酯纤维,是当前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的化学纤维。

涤纶纤维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它不仅坚牢耐用,而且挺括抗皱,洗后免熨烫。

涤纶织物吸湿性较小,在穿着使用过程中易洗快干极为方便。

(2)锦纶。

锦纶为聚酰胺纤维,又称为“尼龙”。

(3)腈纶。

腈纶为聚丙烯腈纤维,酷似羊毛,被称为“人造羊毛”

(4)丙纶。

丙纶为聚丙烯纤维

(5)氨纶。

俗称弹性纤维,“莱卡”

(6)维纶

(7)其他新型合成纤维。

PBT纤维

PEN纤维

PTT纤维

新型复合合成纤维

异性纤维

第二节纤维鉴别

纤维原料定性分析的目的是分析织物由什么纤维原料组成,即分析织物是纯纺织物还是交织物;是天然纤维还是化学纤维;常用的方法有:

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法、化学溶解法等。

纤维原料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分析混纺织物中分析混纺织物中各纤维的含量,一般采用溶解法。

一、手感目测法

这是依靠人眼看、手摸、耳听来鉴别纤维种类的一种方法。

二、燃烧鉴别法

此方法适用于纯纺织物与交织物的原料鉴别,对混纺织物的鉴别要特别仔细。

三、显微镜鉴别法

将纤维纵向与横截面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外观形态、纵向形态及横截面形态,可判断不同品种的纤维,使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即可。

四、化学鉴别法

利用化学药剂或某些特种着色剂来鉴别分析纤维原料的方法。

包括溶解法和着色法。

1.溶解法

针对不同的纤维对不同的溶剂在不同的浓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而进行的鉴别。

2.着色法

根据不同的纤维对不同的染料有不同的着色差异对纤维进行鉴别。

此法适用于为染色织物。

五、其他

除以上鉴别方法还有熔点法、比重法、红外光谱法、双折射法、X射线衍射法等

 

第二章纱线

一、按纱线的原料分

1.纯纺纱线

是由一种纤维原料构成的纱线,包括天然纤维中的纯棉沙线、纯毛纱线、纯麻纱线以及纯化学纤维纱线。

2.混纺纱线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所纺成的纱线

二.按纱线中的纤维状态分

1、短纤维纱线

一定长度的纤维经过各种纺纱系统捻合纺制而制成的纱线。

2、长丝纱线

直接由高聚物溶液喷丝而成的长丝。

3.缫出丝

从蚕茧上缫出的生丝,是具有一定细度的双根长丝。

4.裂膜丝

聚丙烯薄膜片,经过切、划、打孔等步骤分裂成所需要的宽度,再经过强拉伸制成的片丝。

三、按纱线的后加工分

1.本色纱

又称原色纱,是未经漂白处理保持纤维原有色泽的纱线

2.染色纱

原色纱经煮练、染色制成的色纱。

3.漂白纱

原色纱经煮练、漂白制成的纱。

4.烧毛纱

通过烧掉纱线表面茸毛,获得光洁表面的纱线

5.丝光纱

通过氢氧化钠强碱处理,并施加张力,使光洁度和强力获得改善的棉纱。

四.按纱线工艺分

1.普梳纱

指按一般的纺纱系统进行梳理纺成的纱,包括普梳棉纱和粗疏毛纱。

2.精梳纱

指通过精梳工序纺成的纱,包括精梳棉纱和精梳毛纱

五.按纱线结构分

1.简单纱线

(1)单纱。

指只有一股纤维束捻合的纱。

(2)股线。

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捻合而成的线

(3)复捻多股线。

股线按一定方式进行并和加捻而成的线

2.复杂纱线

具有复杂结构和独特外观的纱线。

(1)花式纱线。

花式纱线是指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或的特殊的外观、手感、构成和质地的纱线。

花式纱线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芯纱、饰纱和固纱

芯纱——位于纱的中心,是构成纱线强力的主要部分

饰纱——决定花式线的色彩、花型和手感,起装饰作用。

固纱——用于固定饰纱所形成的花型,通常采用强力好的细纱。

花式纱线,按其结构特征和形成方法,主要分为三类:

●花色线:

按一定比例将彩色纤维混入基沙的纤维中,使纱上呈现鲜明的大小不一的彩段彩色的纱线。

●花式线:

指利用超喂原理得到的具有各种外观特征的纱线

●特殊花式线:

具有特殊特征的花式线

(2)变形纱

对合成纤维长丝进行变形处理,使其卷曲得到的纱线,也称为变形丝

●高弹丝

●低弹丝

●膨体纱

●网络丝

六、按用途分

1.制造用纱

包括机织物用纱和针织物用纱

(七)按纺纱方法分

2.环锭纺纱

在环锭纺纱机上,用传统的纺纱方法加捻纺制的纱线

3.新型纺纱

(1)气流纱

(2)涡流纱

(3)包芯纱(4)包缠纱

(5)尘笼纱(6)自捻纱

(7)喷气纱

二、针织绒线

用于机器或手编纯毛及毛混纺针织衫的纱线

1.按纱的粗细分

●粗绒线。

成品单纱在100tex(10公支)以上,一般为四股或三股

●细绒线。

成品单纱在50~100tex(10~20公支),四合股或三合股

●针织绒线。

也称开司米,成品单纱在50tex(20公支)以下,单股或二合股的产品

2.按原料分

主要分为纯毛、混纺和纯化纤三类

3.按用途分

●编结绒线

●针织线

4.按纺纱系统分

●粗疏绒线

●精梳绒线

●半精梳绒线

●花式绒线

(二)针织绒线的品号

第一位数字表示产品按纺纱系统而分的类别

第二位数字代表原料

品号的第三、第四位数字代表单纱公制支数

四、啥馅的捻度、捻向和细度

(一)捻度和捻向

加捻是影响纱线结构的最重要因素。

纱线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称为捻度。

捻向是纱线加捻时旋转的方向,有S捻和Z捻两种。

加捻后纤维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称为S捻,又称为“顺手捻、”右手捻。

自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的,称为Z捻,又称为“反手捻、左手捻。

对于股线,第一字母表示单纱捻向,第二个字母表示股线捻向。

经过两次加捻的股线,第三个字母表示复捻捻向。

(二)细度

纱线一般是以细度来度量,细度是纱线最重要的指标。

纱线越细,对纤维质量的要求越高,织出的织物也就越光洁细腻,质量越好。

1.线密度指1000m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重量克数。

Tt=G/L*1000

Tt——纱线的线密度(tex)

L——纱线试样的长度(m)

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重量(g)

2.纤度指9000m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Nd=G/L9000

Nd——纱线的纤度

L——纱线试样的长度(m)

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

纤数越大,表示丝越粗

3.公制支数(Nm)

指公定回潮率时,1g中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m).单位为公支。

Nm=L/G

Nm——纱线的公制支数(公支)

L——纱线试样的长度(m)

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

公支的数值越大,纱线越细

 

4.英制支数

指公定回潮率时,一磅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

Ne=L/(840*G)

Ne——纱线的英制支数(英支)

L——纱线试样的长度(m)

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磅)

英制支数的数量越大,纱线越细。

5.细度指标的换算

(1)特数与公制支数的换算Tt=1000/Nm

(2)特数与旦数的换算Tt=Nd/9

(3)公制支数与旦数的换算Nm=9000/Nd

(4)英制支数与特数的换算Ne=C/Tt

第二节纱线品质对服装材料外观和性能的影响

一.外观

纱线的结构特征影响服装材料的外观和表面特征。

纱线的长度和捻度,影响织物的关泽。

当单纱的捻向与股数相同时,纱中纤维倾斜程度大,关泽较差,捻回不稳定,股线结构不平衡,易产生扭结。

二.舒适性

纱线的吸湿性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三.耐用性能

纱线的拉伸强度、弹性和耐磨性等与服装的耐用性能密切相关。

四.保型性能

纱线的结构也影响服装的保型性能。

结构松散、捻度较小的纱线,防沾污能力比强捻纱差,织成的织物在洗涤的过程中易受机械作用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收缩和变形。

 

第八章服装辅料的品种与评价

第一节服装衬料与垫料

衬料是指用于面料和里料之间、附着或黏合在面料反面的材料。

衬料的作用:

1.使服装获得满足的造型

2.提高服装的抗皱能力和强度

3.使服装折边清晰、平直而美观

4.保持服装结构形状和尺寸的稳定

5.改善服装的加工性

常用衬料的性能特点与应用

1.棉衬、麻衬

棉衬用纯棉机织本白平布制成。

选用中平布和细平布的棉衬,一般不加浆剂处理,手感较柔软,有称软衬

棉衬中的硬称,通常是指经化学浆剂处理的纯棉粗平布,手感较硬挺,这种纯棉硬衬。

也称为麻衬

2.马尾衬

马尾衬是以马尾鬃作为纬纱、以棉纱或涤棉混纺纱作经纱织制而成的衬布。

用包芯马尾纱作纬纱与棉纱交织而成的马尾衬布,亦称为夹织黑炭衬。

3.黑炭衬

黑炭衬是以毛纤维纯纺或混纺织为纬纱,以棉或棉混纺纱为经纱织制而成的平纹布,再经树脂整理和定型而成的衬布。

4.树脂衬

树脂衬是用纯棉、涤棉或纯涤纶布,经树脂整理加工而成的衬布

5.黏合衬

黏合衬是将热熔胶涂于底布上制成的衬。

常用溶融指数来评价热熔胶的性能。

熔融指数是指在一定压力下,10min内流经直径2.09mm、长7.09mm玻璃管的热熔胶熔融体克数。

黏合衬的质量优劣主要表现于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

黏合衬的工艺

●单层压烫。

即一层黏合衬与一层面料衣片捻合

●多层压烫。

分三种:

两层正面、两层衬料在面料的上或下方进行压烫、一层双面涂胶的黏合衬夹在两层面料之间进行一次压烫。

●两次捻合压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