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707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资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

高等学校担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

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节约型高校不仅能有效地节约自然和社会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还有助于传承中国的勤俭传统和节约美德,培养具有节约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高校作为科技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还能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支持,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根据国务院、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及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北京高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北京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现就本市节约型高校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基本原则

一、全园覆盖,全员参与

节约资源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节约资源事关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因此,应使全校师生员工均参与到节约型校园建设中来,将节约的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贯穿于组织管理、教育宣传、校园建设及维护、个人行为的全过程。

二、管教结合,重在育人

高校承担着节约资源和培养具有节约品行的高素质人才的双重任务。

培育人才是高校的使命,要坚持管理与教育结合、以教育为主的原则,在做好节约资源工作的同时,又要把重点放在用节约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兼具节约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开源节流,提高效率

保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既有赖于资源总量上的增加,也有赖于资源的节约利用,两者相辅相成。

因此,节约型高校建设必须开发新资源和替代能源,扩大资源供给;同时合理配置资源,控制资源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健全制度,遵循标准

建立健全有关节约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落实节约措施、实现节约目标的重要保障。

各高校应以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制定科学、协调、可操作的节约制度,统一权、责、利,切实承担起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责任。

同时,高校要严格遵循标准,积极选用符合标准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并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做好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从源头上控制能耗。

五、突出特色,因校制宜

各高校的类型、历史和现状不尽相同,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自身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建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节约型组织管理、教育宣传、技术与标准体系,培养具有节约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形成特色鲜明的节约型高校。

六、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节约型高校建设是一项颇具现实和长远意义的系统工程。

搞好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关键在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既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周密部署,又认真实施、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切实做好每阶段的工作,使节约型高校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部分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

(一)校级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各高等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可由能源管理、基建、资产、房产、设备、采购、财务、审计、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节约型高校建设领导小组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校园节约工作开展咨询、指导、推广工作,审核项目规划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技术方案,建立校园能耗标准体系和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节约管理体系。

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二)二级单位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高校的二级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节约型院系或部门的组织机构。

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

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确定分管责任人,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

二、节约制度

学校应建立节约规划与计划、资源与能源使用管理制度、采购与仓库管理制度、物资设备配置制度、设备运行与修缮管理制度、新建项目和既有建筑节水节能改造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制度、物资、水与能源审计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加以落实。

(一)规划与计划

1.规划

(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必须明确节约的原则。

节约原则在事业发展规划的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中有具体体现。

(2)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指导思想中必须明确节约的原则。

节约原则在学科建设规划的课程设置、学科问题研究、教材编写中有具体体现。

(3)校园建设规划

校园建设规划指导思想中必须明确节约的原则。

节约原则在校园建设规划的建筑、道路、景观设计、土地利用、物资设备、技术材料选用配置中有具体体现。

2.计划

(1)行政工作计划

年度行政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中有节约原则。

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教辅、基本建设和后勤等工作任务中要有贯彻节约原则的具体措施。

(2)党委工作计划

年度党委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中有节约原则。

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组织、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和学生社团以及学校的基层党组织要有开展节约工作的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物资与能源使用管理制度

1.水与能源管理制度

在水与能源使用方面要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建立资源与能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管理制度,对水和电、煤、气的节约技术及其产品使用措施做出规定;建立水与能源指标分配、定额控制、分户计量和有偿使用管理制度;水的再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使用规定;建立奖惩制度,学校按照节水节能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节水节能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或违反规定造成损失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或处罚。

2.办公耗材管理制度

在办公耗材使用方面要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建立纸张管理制度,对纸张使用规格数量和使用方式予以限制;建立电子打印油墨管理制度,对打印油墨的品牌、型号、价格和更换次数等方面所做出规定;建立电脑软硬件管理制度,对电脑软硬件设备运行、保养、维修、更新和再利用等方面做出规定。

3.节粮管理制度

在节约粮食方面要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建立食物采购、饭菜加工制作和饭菜销售的制度,对餐饮部门依照成本和标准有规则地进行饭菜的制作、销售做出规定;学校应对就餐过程进行引导,在餐厅利用挂图、标语牌等进行科学文明健康饮食观教育,营造节约粮食的氛围,提高食堂管理人员的素质,设置营养师岗位,完善其工作职责。

加强对就餐过程的巡视和指导,及时对浪费粮食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

(三)采购与仓库管理制度

1.采购管理制度

建立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优先采购节水节能物资设备,采用能效高的产品,禁止采购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和设备。

鼓励网上采购,集中统一采购,节省采购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仓库管理制度

建立仓库管理制度,对物资进出库交接、摆放、保管等作出规定,确保物资的安全和质量,降低仓库的存放时间,提高库容率和库房的使用效益。

对特殊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制剂和产品等)的存放,应制定专门措施,防止不良危害事件的发生。

(四)物资设备配置制度

建立物资设备配置制度,对办公家具、教学使用的桌椅、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设施设备配置做出规定,包括分配数量、规格标准、组合与使用方式等,控制超标准、超数量配置。

建立物资设备综合利用制度,对办公、教学使用的桌椅、实验室、厂房车间仪器设备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的使用做出规定,提高利用率,降低闲置率。

(五)设备运行与修缮管理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

(1)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

(2)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

(3)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

(4)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

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

(1)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

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

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

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

(2)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

包括:

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

(3)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

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设备修缮制度

建立修缮管理制度,对水、电、锅炉、气等设备故障检修保养维护其正常运行方面的规定,建立各项检查制度,值班制度、抢修制度,确保不出现跑冒滴漏的情况,保证水、电、锅炉、气等设备正常运行。

(六)新建项目和既有建筑节水节能改造制度

1.新建项目的专项审查

校园新建项目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

既有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

(1)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

(2)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管理台帐;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

应在优化运营管理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节能改造。

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七)投资管理制度

本项内容包括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两部分。

1.新建项目资金管理

对新建项目进行资源与能源节约预算,根据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技术产品选用做出资金使用预算安排。

按照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标准要求,技术产品选择使用能够达到资源与能源节约的目标,使资源与能源节约效益显著。

对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提交审计报告。

2.改造项目资金管理

根据改造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技术产品选用做出资金使用预算安排。

按照改造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标准要求,技术产品选择使用能够达到资源与能源节约的目标,使资源与能源节约效益显著。

对改造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提交审计报告。

(八)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制度

建立资源与能源统计制度,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进行统计。

1.物资统计

依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重点是按照物资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对办公家具、教学使用的桌椅、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设施设备配置的数量、规格标准、组合使用方式、产品规定使用年限和已使用年限等进行统计。

2.能耗统计

建立校园能耗、水资源利用等基础数据的专项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约空间,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1)分类计量:

可按照生活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学科研究设施、实验设施、实习设施等类别实施分类建筑物能耗计量。

(2)分项计量:

根据实际条件按建筑规模、耗能规模并参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对大型设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项计量实施方案。

列入分项能耗统计对象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应按空调、采暖、照明等用途设计独立的电力线路并配置数字计量仪表,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条件逐步配置数字计量仪表,为逐步建立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及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奠定基础。

(3)能源管理人才培训

制订能耗统计实施方案、表式、分类统计标准,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并纳入能源管理岗位考核制度。

(4)能耗统计报表及能耗数据库建设

能源管理人员应及时、积极、准确地记录能源消耗情况,建立能源消耗统计表。

能源消耗统计表应包括:

建筑基本信息表;建筑物耗电量、耗气量、校园照明耗电量的逐日数据表;建筑物耗油量、耗水量、耗热水量的逐月数据表;校园维护与维修耗水量、耗油量的逐月数据表;耗热量的全年数据表;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建筑物用能用水记录或账单,统一按实际月(指每月起始日0:

00~每月最末日24:

00)折算。

(5)建立校园能耗数据共享机制

应统一校园能耗统计数据的内容及格式,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记录的自动化、电子化系统建设,建立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

(6)高耗能设备设施的专项计量和能源统计

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应采取专门的分项计量措施,建立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对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进行能源统计。

3.数据公示制度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应建立校园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制度,按年度或季度对学校水与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1)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数据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

(2)通过校园网、媒体等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包括现实数据和历史对比数据)。

(九)物资与能源审计制度

1.物资审计

建立物资审计制度,对物资设备的使用情况分项目进行审计,分析物资设备实际配置使用以及管理情况,提交审计报告。

2.能源审计

学校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国家和本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能源统计和审计工作。

(1)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

校内能源审计项目须建立如下的执行机构:

学校成立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能源审计的领导和具体工作并出具诊断报告;能源审计工作小组应聘用校内或校外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参与。

被审计的单位应指定或委托专人担任审计项目联系人。

(2)能源审计程序

召集被审计的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运营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了解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表。

分析能源费用账单,分类计算出校园各类设施能源实耗值。

随机抽检10%的楼层以及重点耗能建筑,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

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包括:

温度、湿度、CO2浓度、照度等室内参数;采用巡检方式,在整个审计阶段跟踪连续检测。

(3)能源审计内容

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包括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管理文件、所采用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手段。

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学校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应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收集校园建筑的总能耗和主要用能子系统(空调、照明、办公设备、实验设备用能、特殊功能等)能耗,计算对应的能耗指标,从而判断建筑物整体及各主要用能系统能耗的合理性。

根据用能特征计算相应的单位能耗指标。

(4)提交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诊断结束后应提交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应列出审计的目的和范围、被审计设备(系统)的特性和运行状况、诊断结果、确定的节能措施及相应的节能量和费用,提出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三、行政管理

本项内容包括工作部署、管理模式、工作总结与表彰活动、档案管理等。

(一)工作部署

高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或在综合会议上设定会议议题对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和部署。

学校下发节约型学校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具体工作安排的通知。

(二)管理模式

确定学校和校内各单位的水、能源使用指标,实行定额、计量和收费管理。

做好资源能源的指标分配、定额控制和计量工作,按照类别和标准要求对水和能源使用情况进行数据营抄、统计汇总,并将统计结果按季度或学期在校园网、橱窗上予以公布。

严格收费管理,做好成本核算,分析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实现收支基本平衡。

(三)工作总结与表彰活动

1.对全校年度资源与能源节约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概括资源与能源节约工作做法和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2.学校节水节能办公室召集院系和部处相关负责人对节水节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门的研讨,统一认识,提出治理对策。

3.定期或不定期对在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表彰。

(四)档案管理

本项内容包括文件资料、日常工作材料和研究成果材料档案管理三个方面。

1.文件资料

建立政策法规、规则、决定、计划、实施意见、方案等节约文件档案,做到档案规范整洁,文件齐全。

保留各项资源与能源节约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规范整洁,资料完整。

2.日常工作材料

建立资源与能源节约会议、资源与能源节约工作检查记录;资源与能源节约建设和改造项目资料。

保留工作报表、数据以及资源与能源节约宣传资料和资源与能源节约主题活动资料等。

3.研究成果材料

建立研究成果目录,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级别(发放课题的级别:

国家级、部委级、省区市级、校级)、作者姓名、发表刊物、期号,技术专利名称、发明人姓名、鉴定通过日期等。

保留已发表成果的原件复印件。

第三部分培育人才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人才是保证。

高校应把具有节约品行与能力的人才培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确立培育目标和规格、建构培育体制、制定培育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各类专门人才都具有节约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节约思想、知识、技术和能力。

一、培育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节约观和环保观。

2.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节约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节约技术和技能。

4.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意识以及敢于和善于进行节约环保知识技术创新的精神品质。

二、培育规格

1.培养学生的节约思想和技能,树立节约意识、转变消费观念,养成节约型生活方式,提高行为节约能力和技术节约创造能力。

使所有学生具有节约思想和品行,自觉遵守节约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具体规章制度,成为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

2.培养节约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节约管理与技术应用人才。

3.培养节水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人才。

三、培育体制

1.领导体制

高校党委是学生节约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学生节约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定期分析节约教育情况,检查节约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研究节约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

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以行政部门实施为主的管理体制。

成立以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为组长的节约教育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主管科研、学生管理、宣传、后勤的副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承担学生节约教育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节约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教务处合署办公,协助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节约教育职能部门开展日常节约教育工作。

2.运行机制

学校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以教务、科研、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体,其他部门为辅助,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形成各部门既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的运行机制,确保节约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3.节约教育工作队伍

建立以教师为主体,以科研、学生管理、团组织、宣传人员以及教辅、后勤服务人员为辅助的节约教育工作队伍。

要加强对他们的业务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理论知识及技术素养,明确教育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节约教育工作队伍尤其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四、培育方案

(一)制定培育方案

依照节约型人才的培育目标和规格制定培育方案

1.建立“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1)把节约理念和知识纳入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当中,同时将节约理念、节约理论知识与节约资源能源技术等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学科的内容体系当中,使节约教育覆盖各个专业和学科,成为通识教育和专业学科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开展节约方面研究的兴趣,积极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要从课题立项、教师指导以及条件保证方面予以支持。

对在理论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创造上有突出成果学生予以奖励。

(3)大力开展学生的节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能力。

包括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中的节约主题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

2.建立节约型校园“管理、服务、环境”的育人工作格局

(1)建立节约型校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节约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节水节能组织机构,加强资源能源管理,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

各部门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要贯彻落实节约制度,逐步使学生养成遵守节约制度的行为习惯。

(2)后勤各服务中心要围绕育人开展节约工作,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以生活管理制度约束和规范学生,以优质服务激励学生。

(3)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环境建设,以优良的节约设施设备和人文环境影响学生。

①校园物质环境。

主要包括景观、道路、办公、教学场所、学生生活和活动场所节水节能技术产品的运用。

②校园思想文化环境。

营造节约的舆论氛围,利用多种形式做好节约的宣传普及工作,使节约成为校园的主导意识。

(二)优化培育方案

具有节约品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社会对人才需要的重大变化。

高校要注意瞄准国内外高校节约教育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地吸纳新的培养人才理念和先进作法与经验,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深化拓展学科建设的需求,积极推进以节约知识、节水节能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完善节约教育的学科内容,总结节约教学的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和优化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培养措施,切实提高培育人才的质量。

五、培育方案的实施

(一)教学

1.专业与学科

把节约教育贯穿到专业和学科建设当中,使节约成为覆盖各个专业和学科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贯穿于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教育之中。

2.课程教学

(1)课程

在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中增加节约的内容。

通过讲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节约观。

实现节约文化、技术教育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根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的要求,将节约教育内容融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节能必修或选修课。

丰富学生的节约理论,掌握节约技术,构建较为完整的节约知识系统。

(2)讲座

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为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可适当安排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也可对理工科学生专门安排节约技术操作观摩活动,现场讲解有关技术操作规范。

(3)实践教学

根据节约教育内容的需要,可视情况更多地安排实践课。

包括研讨课、实验课、设计课、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

(4)教材建设

要重视节约教育的教材建设,在深入研究和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