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55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六年级教材在编写上,延续体现课程性质和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感觉学生思想淳朴,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自觉,学习习惯良好。

但个别同学也有爱占小便宜、以自我为中心的地方。

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些学生在思想、行为上都会有所改变,健康成长。

三、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2.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

人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关注及文明意识。

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对增大外,采用了图片、小资料、图表、信息点击、新闻报道、情景卷入、事例对比、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

3.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史地内容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不是系统地、详细地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史地内容的学习。

4.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年级上册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

5.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生活,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自觉抵制黄赌毒和不良的生活嗜好。

2.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

激发学生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

让学生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无比骄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4.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基础,以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让学生认识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七、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备注

1

开学准备

 

2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3

2、社会文明大家谈

 

4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5

国庆

 

6

4、学会拒绝

 

7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不能忘记的屈辱。

 

8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9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10

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11

复习

 

12

期中考试

 

13

2、日益富强的祖国

 

14

3、告别贫困奔小康

 

15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16

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

1、到周边去看看

 

17

2、环球旅行去

 

18

3、文化采风

 

19

复习

 

20

期末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内容: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

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

用什么做交通工具?

怎样传递信息?

吃什么东西?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

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

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

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

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

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

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

”等。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第二课时

活动三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

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

如:

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

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

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

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

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

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

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2、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学内容:

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

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

师:

“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

“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

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

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

4.全班交流。

师:

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

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

师:

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师:

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生:

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

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2.师生谈话。

师:

“……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

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课时

活动三“一米线”告诉我

1.师:

你知道“一米线”吗?

有什么作用?

2.模拟体验。

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学生表演。

4.讨论交流。

“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6.探讨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

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

“给自己提个醒”。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

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

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

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

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

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3.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4.讨论:

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学内容: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理念: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

(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

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看休闲活动

1、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

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

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

(注意:

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

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

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

哪些是不健康的?

为什么?

(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

哪些是不健康的?

为什么?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

如:

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

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

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休闲活动树新风

1.课件演示:

我们社区的新风尚

(1.)师:

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

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

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3.)体验讨论。

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

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

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2.)小组讨论。

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

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

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

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三走进流行文化

1.师:

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

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

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

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

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

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

如:

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

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

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

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

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

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

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4、学会拒绝

教学内容:

学会拒绝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

教学理念:

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方法是能够战胜不良诱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体验到战胜诱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中学生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

网络的诱惑。

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生活中的陷阱

1、师:

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

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

你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

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

(出示图片)

2、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

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3、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4、指明回答(举例说明)

活动二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1、师:

什么是毒品?

吸毒的危害有哪些?

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

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

(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2、小组讨论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4)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

第二课时

活动三不和烟酒交朋友

1、师:

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2、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3、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4、结合材料,思考:

(1)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

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

(3)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4)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

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5、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小心网络陷阱

1、师:

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

(板书)

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我们应如何面对它?

(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

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

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

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

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

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

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

;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   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

(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

(教师展示“请你思考”)

4、小事例:

事例一:

2001年2月26日凌晨,浙江省华市区某中学的学生从东市大桥上跳入江中自杀身亡。

据了解,该少年今年14岁,从上周五起三天三夜一直未回家,父母到处寻找,结果在市区某网吧找到儿子,在网吧里泡了三天三夜的冯某,被父亲批评后,在回家的途中突然从大桥上跳入江中。

事例二:

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偷拿了爷爷3900元钱,在网吧里呆了22天,渴了在网吧买饮料喝,饿了到网吧外的小饭馆吃饭,困了还有网吧里的沙发可以睡,连春节都是在网吧里度过的。

事例三:

据调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网吧里的生意火暴让人惊讶,而中小学生则是网吧里的常客。

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就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