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9549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docx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下面是为大家的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

即兴接龙游戏

  年级:

适合湖南省编教材第四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即兴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稳固已学的音乐知识,促其掌握并运用。

2.提高学生听辨八度以内单音的能力,听记简单节奏的能力和即兴律动,即兴歌表演能力。

3.考查学生对音乐主题(以声乐为主),乐汇熟练程度,对音乐的承受、反响能力是否敏捷。

4.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开发智力,开展创造力。

5.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红绿灯卡片,唱名头饰,儿歌卡片,节奏卡片,歌单,律动谱。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就座,师生问好,用谈话式引入课题并板书,即兴接龙游戏。

  二.即兴默唱接龙

  教师出示一张正面画着红灯,反面画着绿灯的卡片,学生看到红灯就默唱,看到绿灯就接下去放声唱。

歌曲《小红帽》。

  附图{图}

  四.即兴节奏记谱接龙。

  要求:

教师念儿歌,学生听后每人一小节或两小节,把儿歌的节奏记录下来。

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卡片。

  附图{图}

  五.即兴听音接龙

  指名8个学生分别扮演8个唱名,教师弹奏音阶的上行或下行,或由8个唱名组成的简短旋律,8个学生听后很快按顺序排列好。

  六.即兴唱歌接龙。

  要求:

①由教师开头,每一个接唱者在五秒钟内接唱出一句现成的乐句。

②后一个人接唱的第一个音必须是前一个人的最后一个音。

③每一个人所接唱的乐句彼此不可重复出现。

④接唱者音要准,节奏要稳,旋律要通顺,以上违者被淘汰。

  附图{图}

  要求:

每个小朋友按律动谱的节拍表演四个动作,一个乐句一个动作。

这四个动作要连贯、流畅、符合节奏,每个同学所表演的动作和主题要防止重复。

如:

放学回家(收书、课本,背书包,排队,与伙伴拉手赶回家);上学迟到(洗漱,吃饭,看表后赶快跑,迟到了喊报告);还有跳绳;拔河;打球等。

指名上台随音乐表演。

全班同学评议,谁表演的最精彩。

  八.歌表演即兴接龙

  1.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首民歌:

(《娃哈哈》、《我爱雪莲花》)。

  2.复习歌曲《我爱雪莲花》(出示歌单)

  3.谁能表演一下舞的根本舞步和动作呢?

(指名表演)

  4.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含义。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动作(每组一个乐句或一段歌词)。

  6.以组为单位选送一个同学上台进行即兴歌表演接龙。

  九.老师小结本堂课活动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为主。

下课。

  专家点评

  此教案通过生动活泼的即兴接龙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音、听节奏的能力和记忆力,以及对音乐的敏捷反响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即兴歌表演能力;同时由于接龙游戏需要互助协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是一个一举数得的好教案。

  第五项即兴听音接龙,教师最好弹奏由8个唱名组成的简短旋律;如果弹奏音阶的上行或下行,表演者只要顺序排列,就太简单了。

  著名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仁康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乐,能根据三段体音乐的变化按乐句、乐段交替变换动作。

  2、迁移对包饺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1、经验准备:

幼儿包饺子的相关经验。

  2、《喜洋洋》音乐

  一、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师:

你们吃过饺子吗?

谁知道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

饺子怎么包呢?

  师:

你们知道饺子皮怎么做呢?

  幼儿答复,教师小结。

  师:

饺子皮擀好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怎么包饺子呢?

  二、与配课教师合作表演音乐游戏,初步理解音乐ABA三段。

  第一段:

表现擀饺皮,饺子皮变大。

  第二段:

表现放饺子馅,捏饺子。

  第三段:

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过后立即即不动。

  三、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师:

谁是饺子,谁是大厨师?

  教师:

大厨师是怎么包饺子的?

饺子包好后,要干些什么呢?

(引导幼儿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四、幼儿完整合作玩游戏,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玩法:

幼儿两人一组

  A段:

幼儿甲听音乐合拍地在幼儿乙身上做擀饺子皮动作,幼儿乙配合做饺皮变大的动作。

  B段:

幼儿甲做包饺子的动作,放馅,捏,幼儿乙做一个大饺子皮逐步变小的动作,表现被包成饺子了。

  A段:

下饺子,幼儿乙表现饺子在锅中沉,浮,翻腾,煮熟。

结束处:

幼儿甲做往锅里泼冷水动作,幼儿乙做造型。

  幼儿甲、幼儿乙相互交换位置与角色,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五、结束活动

  本节活动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

对于中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通过包饺子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下面谈谈活动后的一些想法:

1.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

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

  2.活动中充分表达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

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快乐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拟正确的。

  1、在游戏情境中,初步认识五指,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2、对手指游戏感兴趣,乐意与大家一起表演儿歌。

  3、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手指娃娃、音乐《摇篮曲》、《鸡鸣》。

  一、起床游戏导入。

  1、师:

(播放摇篮曲)听了这首音乐感觉怎么样啊?

你想做什么呀?

(幼儿自由答复)(播放鸡鸣)鸡叫啦,天亮啦,小朋友要做什么了呢?

哦,你也起床了,你也起床了,我也起床了,大家都起床了。

  2、师:

鸡叫声是让小朋友起床,那刚刚的音乐是让小朋友做什么事情呢?

想一想。

(引导幼儿说出是睡觉,播放《摇篮曲》,师带幼儿做睡觉的样子,播放《鸡鸣)做起床的动作)

  3、师:

小朋友们都起床了,我的手指宝宝也起床了!

你们看!

我们和手指宝宝打个招呼吧“手指宝宝你们好”——“小朋友你们好!

  4、师:

指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那你想玩什么游戏呢?

(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和手指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二、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初步认识五指。

  1、认识小不点。

  师:

(师把手藏在身后)我的手指宝宝藏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出来啦,出来啦,看,(出示小手指)是谁出来了呀?

(幼儿自由说一说)哦,它的名字叫小不点,为什么叫小不点呢?

我们来比一比它是不是最小的呀?

哦,小不点,小不点(重复加深幼儿印象)你们的小不点呢?

和我的小不点来拉拉勾吧。

  2、认识大拇指。

  师:

这次谁会出来呢?

瞧,(出示大拇指)嗯,这是大拇指,大拇指就是谁呀?

(指着自己)就是——我,学一学老师的样子(师幼边说边做)。

  3、认识大个子。

  师:

我的手指宝宝呀真淘气,又躲起来了。

猜一猜接着谁会出来呢?

(出示中指)哦,它的名字叫大个子,比一比是不是长得最大最高的呀?

大个子点点头,点点头。

(师幼边说边做)

  4、认识二胖子。

  师:

又要出来啦,又要出来啦,(出示无名指)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二胖子,”是谁呀?

那我们应该说什么呢?

(师幼一起说一说)

  5、认识食指。

  师:

还有一个手指宝宝也要跑出来了,是谁呢?

(出示食指)(教师与幼儿互动,指着小朋友)就是你,就是你,小朋友和我一起边说边做——就是你,就是你。

  6、复习稳固五指的名字。

  师:

你们真棒!

可是呀,我的手指宝宝又躲起来了,(师幼一起把手放在身后)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小不点,小不点,你在哪里?

”——“我在这里”(一起拿出小手指,其余类似)

  三、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儿歌(速度偏慢)。

  师:

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手指宝宝的名字!

可是手指宝宝玩游戏累了,它们都想睡觉了。

  2、你们的手指宝宝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啊?

(幼儿念儿歌2遍)

  3、有的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我们请她来玩这个游戏,好吗?

(个别幼儿尝试)

  4、手指宝宝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们再来玩一玩吧。

(集体朗诵)

  5、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真棒!

拍拍手表扬一下自己。

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名字叫什么?

  四、律动结束活动。

  师:

我们的手指宝宝真能干,它们还会玩什么游戏呢?

会变成什么呀?

(带幼儿学一学小动物)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变一变吧!

(律动离场)

  1、能够用动作和歌声表现秋天和春天小树叶的不同状态。

  2、在音乐游戏中能听辩音乐信号并用形体进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听辩乐音的上下、快慢、变换不同的动作进行律动练习,训练幼儿的听觉。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一)知识准备:

  1、幼儿对春秋季植物的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2、已初步会唱歌曲《小树叶》。

  

(二)材料准备

  1、小树叶头饰每人一个,“秋风姐姐”头饰一个。

  2、不置小树林场景。

  3、录音机,磁带。

  

(一)、律动入室: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出小树叶飘落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上下、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变换。

  

(二)、练声、复习歌曲:

  

(1)引导幼儿用轻松自然的声音与教师互相问好,并练唱《慢慢飘落小来》,要求唱出连音和断音的区别。

  

(2)复习歌曲《小小树叶》2遍,要求幼儿把歌词唱清楚,并注意音准,边唱边表演形象动作。

  (三)、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1、教师又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做游戏的兴趣,指导幼儿欣赏音乐第一遍,要求听听音乐共有几段。

  2、分段欣赏游戏音乐。

  

(1)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轻声哼唱歌词并进行情绪引导。

  

(2)第二段要求幼儿倾听音乐后说出感受,启发提问:

谁来了?

小树叶们怎么样了?

  (3)第三段要求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完整欣赏第三遍音乐,请个别幼儿边听音乐边与教师一起示范游戏的玩法。

  4、教师讲解玩法,强调规那么:

  

(1)“小树叶”先跟随伴奏表演唱一段歌词,听到风声后开始做飘的动作

  

(2)风姐姐经过声边拂过小树叶时,小树叶应根据音乐信号的变化,随风姐姐做动作,直到风声停息。

  (3)听到第三段音乐时边表演边回大树妈妈身边造型。

  5、师生共同游戏23次,根据游戏情况及时调整规那么,强调规那么。

  四、放松律动出室,所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做放松动作出室,并与新教师辞别。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

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艺术

  1.能分辨乐曲的快慢,会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小羊、大羊、老羊走路的节奏。

  2.学习用表情、动作表现快乐、害怕、勇敢的神态,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

  1.请一名教师扮演大灰狼

  2.小羊、大羊、老羊三个造型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呀?

(出示小羊、大羊、老羊造型)

  师:

看,它们正向我们走来了

  师:

这段音乐哪一段快?

哪一段慢?

哪一段不快、不慢?

  2.分辨乐曲节奏,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羊、大羊、老羊走路的节奏。

  3.幼儿完整听音乐分别表现三只羊不同的走路节奏。

  4。

学习用表情动作表现快乐、害怕、勇敢,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

  5.幼儿听音乐完整的表演一遍。

  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并用语言提示。

  最后,战胜了大灰狼(欢呼起来)“我们胜利了!

  6.结束:

  师:

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下山吧.

  1.理解歌曲内容。

  2.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对唱。

  3.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理解歌曲内容。

  1.晚上和家长到户外看星星、数星星。

  2.音乐录音带

  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对唱。

  一次备课

  复习儿歌

  --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和星星打》。

  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教师弹唱,幼儿跟唱。

  学一学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星星,一组扮小朋友,在教师的提示下试着学一学小

  朋友和小星星的对话。

然后互换角色。

  --教师播放歌曲。

幼儿在音乐的引领下。

跟唱歌曲。

  演一演

  --教师引领幼儿为每一句歌词加上动作,尝试进行表演唱。

  --将幼儿分成两组,前两个乐句由两组合唱。

从第一个"喂"开始,幼儿分别扮星星和小朋友,分组演唱。

  --引导幼儿体验角色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表情将其表现出来。

  精巧的设计,童化的语言,把幼儿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打,生生之间打轻松学会了诗歌,同时练习幼儿的口语表达,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锻炼幼儿与人交谈的能力以及打的根本礼仪。

自制的魔术带、小手机、挂图既标准、实用,又给幼儿带来无穷的快乐。

用轻松的音乐、精美的教室布置,很好的处理了课后延伸环节,使幼儿不仅轻松学会了诗歌,而且了解了许多宇宙方面的知识。

整节课思路清晰、趣味浓厚、教具精巧。

幼儿学习积极、主动。

教师始终是一个玩伴的角色,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想学、争学、会学的宽松气氛,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这篇文章来分享"中班,音乐,小树"等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幼儿园老师,幼儿园园长有所帮助,谢谢。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形体的动作来表现树和小精灵的形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3、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师:

今天,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

(复习已有经验,木头人的不同造型)

  1.听乐曲“小树和小精灵”

  师:

老师这里有一首很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

  2.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师:

这么好听的乐曲里,还藏着一个优美的故事呢

  揭题: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小树和小精灵”

  3.再听乐曲,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性质。

(提醒幼儿可以边听曲子,边看老师的手势)

  提问:

你听到的乐曲里,有时怎样?

有时怎样?

(快慢)

  慢的乐曲表示什么(小树生长)快的乐曲呢(小精灵出来游戏)

  (出示图片)小树小精灵小树

  1、欣赏A段乐曲(小树生长)

  

(1)师:

听小树生长的音乐,你来用动作表示。

(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生长姿态。

提醒幼儿小树长大了可以随风摆动)

  

(2)创编造型

  2、继续欣赏A段,继续生长

  3、欣赏B段乐曲(小精灵游戏舞蹈)教法同

(一)

  

(1)引导孩子说说精灵出来的样子(可以跳,飞,转)

  

(2)创编游戏,舞蹈,抚摸,浇水等动作。

  (3)小精灵的造型。

  1.男女分角色表演。

  2.自选角色表演。

(师及时提醒幼儿站立的空间适当,动作的多样,造型的完美。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当鼓励他们两两生长等。

  天亮了,小树里又恢复了平静。

  1、通过节奏乐《木偶大聚会》,让幼儿感受乐曲明快、含蓄的性质,分析乐曲的结构,体验演奏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乐曲的节奏,初步掌握看指挥演奏的方法。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感受乐曲的情绪,体验演奏乐器的快乐。

  互相倾听,协调音色。

  活动准备:

  乐器、音乐、图谱。

  一、开始局部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快乐的音乐响起来了,木偶家族即将进行盛大的聚会,你们看谁来了?

  二、根本局部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完整感受。

  提问:

你觉得这首音乐是怎么样的?

好似在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性质。

  介绍:

乐曲的作者、名称及内容。

  3、熟悉图谱

  介绍:

图谱中的三种颜色的木偶分别代表三种演奏方法,老师是根据乐曲声音的特点来画的,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些木偶是怎么和音乐舞蹈的?

  4、匹配乐曲。

  5、请幼儿按图谱打节奏。

  6、引导幼儿随音乐看图谱打节奏。

  7、徒手练习

  

(1)手打乐曲的动作,嘴发乐曲的声音,看图谱练习一遍。

  

(2)看指挥,分乐器练习。

  (3)提出要求进一步练习。

  8、配器演奏

  1、轻轻拿出乐器,注意指挥的手势,看指挥演奏。

  讨论:

演奏的效果,提出要求注意的地方。

  2、提高要求,再演奏一次,提醒幼儿互相倾听。

  3、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曲演奏。

  9、引导幼儿看指挥,完整演奏,活动自然结束。

  三、结束局部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木偶大聚会》选自《胡桃夹子组曲》,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很容易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热情高涨。

选择本次教学活动,除了让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促进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开展,同时也能使幼儿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现将本次活动反思如下:

  1、教师思路清晰,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将故事内容记得更深刻,我出示一组打乱的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按顺序将图片摆好,随后教师再次讲故事让幼儿自己验证结果,注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放手,把时机给予孩子。

在以前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一般是让孩子集体练习,集体演奏,乐器早就放在了孩子们的椅子底下,孩子们对乐器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三种乐器摆在教师前边,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演奏的效果也比拟好。

有时候,我们放一放手,孩子们会给予我们很多的惊喜,但这些惊喜还是要建立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上的。

  3、在和保教主任沟通后,得知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活动,所以在出示打击乐后我增添了介绍、认识打击乐的环节,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的方式让幼儿熟悉了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在听、看、试、演等环节中,孩子们对乐曲的旋律掌握的较好,打击乐活动顺利完成。

  1.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2.初步体验音乐游戏的简单规那么。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欢送他们好不好?

  2.谁来我们小一班了啊?

小小鸡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怎样叫的啊?

你知道小小鸡喜欢吃什么东西吗?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小鸡(学小鸡叫、小鸡吃虫子)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学了小小鸡吃东西,现在听老师来唱一唱小小鸡,要认真仔细的听哦。

  2.教师演唱歌曲2遍(跟音乐和清唱各一遍)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小小鸡跟着妈妈玩,出发前做了哪些准备啊?

后来发生什么事了?

小小鸡不见了,妈妈会怎么样?

  4.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好吗?

(唱歌曲2、3遍)

  三、表演歌曲

  1.请小朋友扮演小小鸡,老师扮演鸡妈妈,一边唱一边表演动作。

谁发现一只小鸡不见了?

这句话应该谁唱?

谁劝妈妈不要哭?

我们先来试一遍。

  2.完整的表演歌曲

  四、结束局部

  1.今天鸡妈妈带小小鸡出去玩,猜猜看为什么那只小鸡会不见了?

  2.小朋友跟老师出去玩或者跟爸爸妈妈出去玩,一定要跟好老师或爸爸妈妈,不能乱跑,不然也会把自己弄丢了。

  3.下课后我们一起来寻找小小鸡好吗?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

这就导致在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节唱歌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歌词还记不住,更谈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

教师教的累、孩子学的烦。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着把图谱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很快被孩子们承受了,它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可以把音乐直观、形象、趣味的表现出来。

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那么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

《指南》指出:

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开展幼儿的观察比拟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正确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承受新知识。

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利用图谱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1、感受歌曲,让幼儿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运用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课前熟悉旋律,图谱一张

  2、ppt课件活动重点:

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

  合作完成图片的填充

  一、随音乐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二、感受歌曲,理解歌词

  三、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合作完成图片填充。

  四、活动延伸:

根据图,创编歌词

  《小鱼的梦》是一首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洋溢着愉悦的儿歌,也是一篇丰富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想象力的好教例。

  1、上课开始,我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我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字:

梦,渗透识字教学;我用亲身经验说了自己曾做过的一个梦,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很多,顿时话匣子就翻开了,学生都特别感兴趣。

这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是比拟重要的,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本课的生字量多,要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又要防止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训练和游戏,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由整体感知课文,再抽出词,最后才是生字,无形中减缓了坡度。

  3、坚持以读为本,落实语感训练。

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

比方听录音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小组合作读,同桌读等,展示了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学习过程。

表达了读书的层次性。

这一局部地教学我充分表达多读少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生生比照读的方式充分朗读,从量中读出质来,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