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495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docx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九章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引进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问题,分析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四个市场上国民收入的决定,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国内外同时均衡:

IS—LM—BP模型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汇率理论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1.各国的禀赋存在差异,需要互通有无;

2.对产品的偏好不同,即产品的边际效用不同或边际替代率不同,需要通过交换增加效用;

3.利用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获取更多的利益(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最广义地讲,经济学是描述各种不同制度形式下的所有交换活动的一门学科,尽管有些交换活动以某种隐蔽的形式进行。

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就是交换或贸易给交易双方带来好处。

交换互惠互利的根源来自何处呢?

亚当斯密及杨小凯的答案是:

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推证,市场规模或交换关系网络的密集程度决定专业化水平及总产值。

因此,市场之有效扩展可以带来更多价值。

自由贸易的主张正是基于此认识。

不幸的是,在这个最基本的分析层面上,多数经济学者偏离了亚当·斯密的思路,而转向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交换的解释。

在李嘉图的理论框架里,贸易源自于交易者之间在禀赋、能力、或偏好上的差异。

当然,如果人们有差异,根据相互间的比较优势来配置资源也会有好处。

但是这个理论主要用交易者之间的差异(比较优势)而不是专业化生产本身来解释交换互惠互利的根源。

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思路,对贸易的解释存在根本性差异。

杨小凯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建立在所有潜在的交易者在各个相关方面都是相同的这一假设之上。

杨小凯深入分析并扩展了这个理论框架,发展了比正统新古典一般均衡模型内涵更加丰富的均衡概念。

二、外汇与汇率的含义

1.外汇

外汇是指外币或用外币表示的可用于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如外国存款、外国债券等。

一种外币成为外汇有三个前提条件:

一是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能自由地兑换成其他货币;二是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地接受和使用;三是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

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外币及其所表示的资产(各种支付凭证和信用凭证),才是外汇。

根据这三个标准,各国对外汇的范围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且这一概念本身也在发展中。

我国《外汇管理条理》规定,外汇的具体范围包括: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汇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汇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其他外汇资产。

2.汇率

外国商品应该用外国货币来购买。

为了进行国际贸易或国际往来,不同国家的货币相互之间需要兑换或交换。

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交换比率就是汇率。

因此,汇率是指以某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单位货币的价格。

三、汇率的标价方式

汇率既然是指用某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单位货币的价格,那么,人们既可以用一定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可以反过来,用一定量的外国货币表示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

因此,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

1.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如1美元=8.2元(人民币)。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直接标价法,除了英国与美国。

如果单位外国货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量减少,意味着外国货币的汇率下跌(或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反之,如果单位外国货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量增加,意味着外国货币的汇率上升(或本国货币的汇率下跌)。

2.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如1元(人民币)≈0.12美元。

英国始终采用间接标价法,美国在1978年9月以后也采用间接标价法,但美元对英镑的汇率仍沿用习惯采取直接标价法。

如果单位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量减少,意味着外国货币的汇率上升(或本国货币的汇率下跌)。

反之,如果单位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量增加,意味着外国货币的汇率下跌(或本国货币的汇率上升)。

假定汇率专指外汇汇率,那么,汇率下跌,意味着外币的贬值。

汇率上升,就意味着外币的升值。

四、汇率的决定

1.长期汇率的决定

(1)在金本位制下(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长期汇率的决定

在传统的金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可以自由交换与流通、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货币是用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铸成的。

此时,汇率由两国货币的含金量(成色与重量)的多少来决定。

两种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称为铸币平价(goldpar或speciepar)。

在金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

例如1英镑规定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Grain金衡制单位,1克=15.43232格令),成色为22K(Karat,纯金为24K),即1英镑所含纯金量

1美元规定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90%,即:

1美元所含纯金量

根据含金量计算,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

,即1英镑=4.8665美元。

实际汇率可能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会有波动(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汇率就会下跌到铸币平价以下;反之,就会上升到铸币平价以上),但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限。

黄金输送点是引起黄金流入与流出时的汇率。

引起黄金流入时的汇率叫黄金输入点,引起黄金流出时的汇率叫黄金输出点。

黄金输送点

铸币平价

单位货币黄金的运送费用(包括运输费、保险费与利息等费用)。

例如,如果1英镑铸币所含黄金从英国运到美国的运送费用为0.03美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一段时期,英美两国间运送一英镑货币所含的黄金费用为黄金价值的5‰—7‰。

按均值6‰计算,约为0.03美元=4.8665

6‰)。

那么当英镑汇率上升到1英镑=4.8965美元以上时,美国进口商就不会购买英镑外汇,宁愿在本国用美元购买黄金直接运送到英国去偿还债务。

反之,当英镑汇率下降到1英镑=4.8365美元以下时,美国出口商就不会出售英镑外汇,宁愿在英国用英镑购买黄金运回美国。

由于黄金的运送费用占黄金价值的比重很小,故金本位制下的汇率波动很小,基本上固定。

1929——1933年危机期间,金本位制瓦解。

各国实行纸币流通制度。

如果规定纸币的含金量,则两种纸币的含金量之比叫黄金平价。

黄金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

(2)纸币流通制度下,长期汇率的决定

如果政府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那么在纸币流通制度下,长期汇率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即购买力平价决定(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他的著作《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汇率》中,系统阐述了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

货币的国内购买力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在购买力平价下,任何一种商品在任何国家,如用同一种货币表示其价格,价格一定相同。

为了简洁地表述购买力平价理论,我们用

表示在美国销售的一个基准商品篮子的价格,用

表示在德国销售的同一个商品篮子的价格(假设该商品篮子能够准确地衡量两国货币的购买力)。

那么,购买力平价所预测的美元/欧元汇率就是:

如果购买—个基准商品篮子在美国要花200美元而在德国要花160欧元,则购买力平价预测美元/欧元汇率将会为1.25美元/欧元(每篮子200美元/每篮子160欧元)。

如果美国的物价提高到原来的3倍(每篮子600美元),那么欧元的美元价格也会同样的变化。

这时每欧元等于3.75美元。

购买力平价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述:

等式左边是一个商品篮子在美国的美元价格,等式右边则是在德国购买该商品篮子的美元价格(也就是美元/欧元汇率乘以欧元价格)。

显然,这两种价格应是相等的。

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上是断言:

如果用同一种货币来表示,所有国家的价格水平将是相等的。

换一个角度来看,等式右边衡量的是美元兑换为欧元并在德国境内使用时的购买力。

因此,只有当每种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和国外购买力相等时,购买力平价才成立。

依据货币含金量与购买力所决定的汇率就是长期汇率,也称为实际汇率。

2.短期汇率的决定和变动

短期汇率又称名义汇率。

从短期看,汇率的决定与一般商品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有很大的相似性,短期汇率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外汇需求来源于一国对外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出国旅游、输入劳务和转移资本等。

外汇需求与汇率负相关:

汇率越高,本国的进口就越少,外汇需求就越少;外汇的供给来源于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国外旅游者和外国资本的流入等。

外汇供给与汇率正相关:

汇率越高,本国的出口越多,外汇供给也就越多。

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

均衡汇率的决定过程略。

外汇需求或外汇供给变动时,均衡汇率就会相应变动。

当外汇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汇率上升;当外汇需求不变而外汇供给增加时,汇率下降。

五、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影响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

(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对一国的汇率变化有直接影响。

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增加,汇率必然下跌;若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外汇供给减少,汇率必然上升。

(2)通货膨胀:

一国的通货膨胀越高,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就越低,汇率必然上升。

1.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

(1)国内利率的高低与汇率负相关:

国内利率越高,外汇供给增加,汇率就降低。

(2)资本流动:

若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外汇供给大量增加,汇率必然降低。

(3)货币当局的干预:

为维护经济稳定,避免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不良影响,货币当局会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干预外汇市场。

几个国家往往联合行动。

(4)预期

(5)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直接影响汇率。

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导致本国通货膨胀,最终使汇率上升。

(6)投机活动:

国际投机资本非常巨大,往往以万亿美元计算,他们的流动会使汇率剧烈波动。

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上升,使本国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净出口增加;反之,汇率下降,使本国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净出口减少。

2.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汇率(预期)的剧烈变动,常常引起国际资本(包括投机资本)的巨大的流动,给一国的金融与经济稳定带来巨大的冲击。

例如,汇率大规模上升时,意味着本币贬值,本币持有者将失去信心,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多余的本币会换成外币,投放到国外,引起资金外流或外逃。

在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本国的国际资本也常常外逃,尤其是存放在本国银行的短期国际资本或其他投资,会调往国外,以防止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当汇率下降时,会出现相反的情形。

首先是外国游资会大量流入,追逐较高的利润。

其次是本国货币当局为了控制汇率的进一步下降引起的出口减少,必然增加本币投放,收购外汇,最终诱发或加剧本国的通货膨胀。

3.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1)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储备货币的实际价值取决于该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

某种主要的储备货币价值下跌(美元贬值),将使该国蒙受巨额损失。

1971年,美元贬值7.89%时,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储备就损失10亿美元。

1973年美元又贬值10%时,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储备又损失10亿多美元。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将单一的美元储备改为多种储备货币,以分散风险,减少损失。

最近美元又大幅贬值,我国的损失巨大。

(2)影响一国的债务负担。

某种储备货币的贬值,使该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减轻了该货币发行国的债务负担。

例如,1971与1973年美元的两次贬值,使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损失20多亿美元,对于美国来说,就减轻了对发展中国家的20多亿美元的债务。

如果某种储备货币升值,就会增加以该种货币借款的国家的债务负担。

七、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两种。

还有介于自由浮动与固定汇率之间的若干中间性汇率制度(如钉住汇率制、管理浮动制等)。

第二节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对外往来引起的货币收支的总和。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地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往来引起的货币收支的统计报表。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一定时期的统计报表,它表明:

(1)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它经济体之间在商品、劳务和收益方面的交易;

(2)该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的所有权以及对世界其它经济体的债权、债务的变化和其他变化;(3)无偿转移支付,以及从会计意义上讲,为了平衡前述不能相互抵消的交易和变动的对应纪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复式记账原理编制。

4.国际收支项目的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四大类: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差错和遗漏。

(1)经常项目

第一,商品交易项目,又叫有形贸易项目;

第二,劳务交易项目,即无形贸易项目。

包括运输、保险,旅游、学习、访问、接洽业务和派驻机关的开支以及由资本的借贷和投资产生的利息、股息、利润、红利等收支;

第三,单方转移支付项目,包括民间(私人汇款、赠与等)与官方(援助与战争赔款等)两部分。

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单方转移项目不是一个重要的项目,但对于那些把这种资金作为融资来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却至关重要。

(2)资本项目:

反映一国金融资本输入与输出的项目。

资本项目是记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帐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贷款、贸易信贷、债券的直接销售和政府贷款等。

基本形式有长期资本(一年以上)和短期资本(即一年内回流的资本,用于经济交易差额的暂时融通)两种。

(3)平衡项目:

第一,官方储备项目。

官方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和对外债权。

包括黄金、外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而又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和普通提款权等。

特别提款权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一种记账单位,叫“纸黄金”,它是根据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所认缴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成员国使用资金的一种权利。

特别提款权可用来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和支付基金组织的利息,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换回在国外的本国货币。

特别提款权不能用于兑换黄金,也不能用于贸易和非贸易支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又称普通提款权,它是基金组织根据成员国所认缴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成员国使用普通贷款的一种权利,用以解决成员国因一般性国际收支逆差而产生的对短期资金的需要。

第二,差错和遗漏。

该项目是为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借贷方总额而设立的一个平衡项目。

设置该项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内容繁多,资料来源复杂,统计中会出现误差,为了使平衡表真正平衡,在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差额与官方储备的实际收付不符时就用该项目进行调整。

显然,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官方储备项目是为了调整经常性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平衡,而差错和遗漏项目则是补误的手段,因此,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主要研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项。

二、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影响

1.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

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或经常项目不平衡。

按照交易发生的动机或性质,国际间的交易可以被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和企业为某些自主性目的(如获得利润、瞻养亲友、外出旅游等)而从事的交易,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项目的经济交易属于自主性交易。

补偿性交易是指在自主性交易出现差额时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如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时向国外的借款和动用官方储备等,大多数短期资本和官方储备项目的变动都属于补偿性交易。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是指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

为了简化分析,下面,我们将国际收支失衡定义为经常项目的收支不平衡。

2.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本币贬值,进口物品价格上升,引发国内通货膨胀;增加对外国的债务负担,减少本国资本积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政府采取紧缩性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又会引起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A.导致国内储蓄减少,政府总是倾向于将国外储蓄转变为国内储蓄进而转化为国内投资:

因为可以对国内投资征税;增加就业;投资也可能带来积极的外部效应。

B.遭受收不回贷款的风险;

C.成为他国贸易报复的对象。

因为本国的顺差意味着外国的逆差。

正因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对一国的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才被各国当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下,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般政策主要有:

1.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逆差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使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引起国民收入和进口减少,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另外,如果紧缩性货币政策使一国的实际利率水平高于其它国家的同期利率水平,则会引起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或使本国资本外流减少,同样可以起到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的作用。

而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适宜于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加以调节。

2.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逆差出现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削减公共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紧缩性政策,能够有效抑制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扩张,降低物价水平,改善本国贸易条件,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进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适宜于采取扩展性的财政政策。

此外还有汇率政策、国际信贷政策和外贸政策等用来调节国际收支。

第三节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一、国际收支差额函数

1.净出口函数:

(1)假定经常项目仅为进出口;

(2)净出口函数

,表示通过经常交易最终流入本国的收入;

(3)净出口曲线:

根据以前的进出口函数的假定,一国的净出口是该国收入的减函数,净出口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图形略。

2.净资本流出函数:

(1)假定H为净资本流出,即H=资本流出—资本流入,表示通过资本交易最终流出本国的收入;

(2)净资本流出为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即

资本流出减少,资本流入增加

(3)净资本流出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图形略。

3.国际收支差额函数

(1)假定用B代表国际收支差额,表示通过经常交易与资本交易最终流入本国的收入。

则国际收支差额函数:

(2)国际收支的三种情况:

,即

,为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逆差。

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BP曲线

1.BP曲线的定义:

反映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相互关系的曲线;

2.国际收支平衡模型—BP模型:

3.BP曲线的推导(略)

图7—1BP曲线的推导

4.BP曲线的特征

(1)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较高利率下的较低的资本净流出要求有较少的净出口,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而较少的净出口要求有较高的收入:

(2)BP曲线左上方各点所对应的收入,都是国际收支顺差下的收入;BP曲线右下方各点所对应的收入,都是国际收支逆差下的收入。

5.其他形状的BP曲线

国家之间资本流动的难易程度是决定BP曲线斜率的重要因素。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国家之间资本流动越容易,BP曲线越平坦;反之,BP曲线越陡峭。

(1)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当国内利率水平高于(低于)国外利率水平时,资本就会无限多地流入本国(流向国外),随着国内资本的流入(流出),国内利率会降低(提高),一直到国内外利率相等为止。

因此,BP曲线一定是一条水平线。

BP曲线以上的点为国际收支顺差,即BP>0;BP曲线以下的点为国际收支逆差,即BP<0。

如图7—2所示。

图7—2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

(2)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BP曲线

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时,

,为了保证国际收支平衡,要求

由于

为一常量,

是收入的函数,为了使

,收入必须稳定不变。

在国内利率可以变动,但收入不变的条件下,BP曲线一定就是一条垂线。

BP曲线左边为国际收支顺差,即BP>0;在BP曲线右边为国际收支逆差,即BP<0。

如图7—3所示。

图7—3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BP曲线

6.BP曲线的移动

(1)净出口增加,BP曲线右移;净出口减少,则BP曲线左移。

如果在收入不变条件下,净出口增加,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净资本流出量也必须增加,从而要求利率降低。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利率降低,意味着BP曲线右移。

反之,净出口减少,则BP曲线左移:

BP曲线右移。

(2)净资本流出增加,BP曲线左移;净资本流出减少,则BP曲线右移。

如果在利率既定条件下,净资本流出增加,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净出口也必须增加,从而要求收入减少。

在利率既定条件下,收入减少,意味着BP曲线左移。

反之,若净资本流出减少,则BP曲线右移:

BP曲线左移。

第四节国内外同时均衡:

IS—LM—BP模型

一、国内外同时均衡模型:

IS—LM—BP模型

1.IS—LM—BP模型

2.四市场收入的决定:

图7—4国内外的同时均衡

在图7—4中,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相交于E点,表示国内外经济同时达到均衡。

二、国内均衡国外不均衡时的调整

1.国际收支顺差时的调整:

图7—5国际收支顺差下的调整

在图7—5中,当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即内部均衡点E处于BP曲线的上方,宏观经济就出现了国际收支顺差。

(1)在浮动汇率制下,顺差→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汇率↓→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价格↑,外国商品相对于本国商品的价格↓→(X—M)↓→IS曲线左移、BP曲线上移,最终使IS、LM、BP三条曲线相交,国内外同时均衡。

(2)在固定汇率制下,顺差→外汇供给大于需求。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用本币购买外汇→国内货币供给量↑→LM曲线右移→IS、LM、BP三条曲线相交,国内外同时均衡。

2.国际收支逆差时的调整:

图7—6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在图7—6中,当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即内部均衡点E处于BP曲线的下方,宏观经济就出现了国际收支顺差。

(1)在浮动汇率制下,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汇率↑→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价格↓,外国商品相对于本国商品的价格↑→(X—M)↑→IS曲线右移、BP曲线下移,最终使IS、LM、BP三条曲线相交,国内外同时均衡。

(2)在固定汇率制下,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出售外汇→国内货币供给量↓→LM曲线左移→IS、LM、BP三条曲线相交,国内外同时均衡。

三、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和国际收支逆差时的调整

如果政府的目标仅仅是实现充分就业或仅仅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政策选择非常容易:

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右移IS曲线以实现充分就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左移LM曲线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如果政府的目标是同时实现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便需要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使用:

BP曲线与AS曲线的交点

同IS—LM的交点

比较,有更高的收入与利率。

更高的收入可以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沿着LM曲线右移来达到;而更高的利率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沿着IS曲线左移来实现。

最后,就会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与国际收支平衡。

如图7—6所示。

图7—7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四、IS-LM-BP模型的应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实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的作用的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和英国经济学家J·马科斯·弗莱明)

(1)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若资本能够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这种流动将使各国的实际利率相同)则一国的货币政策不能影响该国的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对收入没有影响。

如图7—8所示。

图7—8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国际资本能够自由流动时,BP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设初始点为E0,收入为小于充分就业收入。

为增加收入,央行增加M→LM右移→利率↓(资本外流增加)→投资↑→国内收入↑(净出口减少)。

经济处于E1点上。

此时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不应求,外汇市场上产生汇率上升的压力。

为了维持固定的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