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决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817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0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国民收入决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收入决定.docx

《国民收入决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收入决定.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民收入决定.docx

国民收入决定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二章讨论国民收入如何核算,这一章起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宏观均衡的基本理解

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最简单的经济体系是指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体系。

为了说明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体系(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收入是如何决定的,需要先作如下假设。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

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

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之为凯恩斯定律。

由于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社会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使生产增加。

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保持不变。

这条所谓凯恩斯定律适用于短期分析。

凯恩斯也认为,他分析的是短期收入和就业如何决定。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粘性。

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调整的是产量,而不是价格。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这样,GNP=NNP=NI=PI=DPI。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在上述情况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

当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好等于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时,可以说这一企业的生产处在供求平衡状态。

同样,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这时,所有的企业生产就能稳定下来。

若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中会增加不希望有的过多的存货。

也就是非计划存货投资,这时企业就会削减生产;若生产低于需求,企业库存就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

总之,由于企业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

由于两部门经济中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对产品的总需求就只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

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

Y=C+I。

式中Y、C、I分别代表产出或收入、消费和投资,而且是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投资。

或者说,假定价格水平始终不变,即P=1,则名义的收入、消费和投资与实际收入、消费和投资就相等。

还要指出的是,公式中的C和I,代表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举例说,假定企业由于错误估计形势,生产了l200万美元的产品,但市场实际需要的只是1000万美元的产品,于是就有200万美元产品成为企业中非意愿存货投资或称非计划存货投资。

这部分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但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

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总等于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但是均衡产出乃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第十二章论证出: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因此,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实际支出。

假定企业生产1000亿美元产品。

居民和企业要购买产品的支出也是1000亿美元,则此l000亿美元的生产就是均衡产出或者说均衡收入。

若用E代表支出,y代表产出或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AE=y与y=C+I其实是一个意思。

因为E表示支出,两部门经济中AE=C+I,这个关系可用图13—1(a)表示。

在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收入。

从原点出发的45。

线上的各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例如,A点表示支出和收入各为1000亿美元。

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这一点,可在图13-1(b)上得到表现。

AE

AE

IU>0

1000

1000

IU<0

0

 

图13-1(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图13-1(b)支出决定收入

在图中,假定总支出(即总需求量)为l000亿美元,则总产出(总收入)为1000亿美元,B点是均衡点,与B点相对应的支出和收人都是1000亿美元,说明生产数额正好等于需求支出(消费加投资)的数额。

若产出大于l000亿美元,非意愿存货投资(图中用IU表示)就大于零,企业要削减生产;反之,企业就会扩大生产。

因此,经济总是要趋于1000亿美元的产出水平。

再假定总需求为900亿美元,则均衡产出为900亿美元;若总需求为1000亿美元,则均衡产出为l000亿美元。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是AE=y,也可用I=S表示,因为这里的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即AE=C十I。

而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C+S(这里Y、C、S都是剔除价格变动的实际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储蓄)。

因此,E=Y就是C+I=C+S,等式两边消去C,则得:

I=S。

需要再次说明,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第二节消费函数

一、家庭消费函数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支出相一致的产出,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决定。

这里首先要分析消费如何决定。

这不仅是因为消费是总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还因为经济均衡的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要找出储蓄量的大小,必须先找出消费量的大小,一旦知道了消费的数

额,便可从国民收入中减掉这一数额求得储蓄量。

消费量由什么决定呢?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和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

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用公式表示是C=C(Y)。

假定某家庭的消费和收入之间有表12-1所表示的关系,则该表的数字表明,当收入为9000美元时,消费为9110美元,人不敷出;当收人为10000美元时,消费为10000美元,收支平衡。

当收入依次增至11000美元、12000美元、13000美元、14000美元和15000美元时,消费依次增加到lO850美元,11600美元,12240美元,12830美元和13360美元。

这就是说收入增加时,消费随着增加,但增加越来越少。

 

表13-1某家庭消费表(单位:

美元)

序号

(1)

收人

(2)

消费

(3)

边际消费倾向(MPC)

(4)

平均消费倾向(APC)

A

B

C

D

E

F

G

9000

1C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89

0.85

0.75

O64

0.59

0.53

l.Ol

l.00

0.98

0.97

0.94

0.92

0.89

在表中,收入依次增加1000美元时,消费依次增加890美元、850美元、750美元、640美元、590美元和530美元。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之为边际消费倾向。

表13-l中第三列即边际消费倾向。

其公式为:

MPC=ΔC/ΔY或b=ΔC/ΔY

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为极小时,上述公式可写成:

MPC=dC/dY

表13-1中第四列是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

APC=C/Y

根据表13-1可绘出消费曲线,如图13-2。

 

AE

12

10

8

6

4

2

0

C=C(Y)

 

450

2468101214Y

图13-2消费曲线

图13-2上,横轴表示收入(Y),纵轴表示消费(C),450线上任一点到纵横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表示收入全部用于消费。

C=C(Y)曲线是消费曲线,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B点是消费曲线和450线交点,表示这时候消费支出和收入相等。

B点左方,表示消费大于收入,B点右方,表示消费小于收入。

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和450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就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

而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

从图13-2上消费曲线的形态可以联想到,随着这条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同时曲线上各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这和表13-1所得的数据也是一致的。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

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C=C(Y)所表示的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如果再从短期角度来考虑,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C=a+bY。

C=a+bY

450

AE

12

10

8

6

4

2

0

2468101214Y

 

13-3

图13-3消费函数

式中a表示自发性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b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C=a+bY的含义是:

消费等于自发性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例如:

若已知a=300,b=0.75,则C=300+0.75Y。

这就是说若收入增加1单位,其中就有75%用于增加消费。

只要y为已知,就可计算出全部消费量。

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0而小于1,如图13-3所示。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MPC这一点更易看清,因为消费函数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所成射线的斜率都大于消费曲线(这里是直线)的斜率。

而且从公式看,APC=C/Y=(a+bY)/Y=a/Y+b。

在这里,b是MPC。

由于a和Y都是正数。

因此,APC>MPC。

随着收入增加,a/Y之值越来越小,说明APC逐渐趋近于MPC。

二、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

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

这就是储蓄函数。

其公式是:

S=S(Y)。

表13-2某家庭储蓄表(单位:

美元)

序号

(1)

收入

(y)

(2)

消费

(c)

(3)

储蓄

(s)

(4)

边际储蓄倾向

(MPS)

(5)

平均储蓄倾向

(APS)

A

B

C

D

E

F

G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0.01

0

0.01

003

006

0.08

011

根据表13-1的数据,可列出储蓄函数的数据如表13-2。

在图13-4上,S=S(y)曲线表示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B点是储蓄曲线和横轴的交点,表示这时收支平衡。

B点以右有正储蓄,B点以左有负储蓄。

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它与横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根据表13-2,可画出储蓄曲线如图13-4。

 

 

图13-4储蓄曲线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斜率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其公式是

MPS=ΔS/ΔY

如果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上述公式可写成

MPS=dS/dY

此即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则是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其公式是

APS=S/Y

表12-2和图12-4表示的储蓄和收入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如果两者呈线性关

系,即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为直线的话,则由于

S=Y–C=Y–(a+bY)=–a+(1–b)Y

上式为一线性储蓄函数方程式。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因此,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总收入,从公式看

C=a+bY

S=-a+(1–b)Y

所以C+S=a+bY–a+Y–bY=Y

下面,我们分别将消费函数的曲线和储蓄函数的曲线画在同一坐标系之中。

如图13-5。

图13-5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

在图13-5中,当收入为Y0时,收支相等,储蓄为0,当收入为Y1时,消费为a+bYl,储蓄为BC之长度,它等于储蓄曲线和横轴在收入为y1时的距离DYl。

在A点左方,消费曲线位于450线之上,表明消费大于储蓄。

因此,储蓄曲线位于横轴下方。

在A点右方,情况则相反。

第二,若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第三,APS和APC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可证明如下:

因为Y=C+S

所以Y/Y=C/Y+S/Y

即APC+APS=1

由此可知,l-APC=APS,1-APS=APC

再看MPS和MPC的情况

因为ΔY=ΔC+△S

所以ΔY/ΔY=ΔC/ΔY+ΔS/ΔY

即MPC十MPS=1

由此可知,

l-MPC=MPS

1-MPS=MPC

根据以上性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随之确立。

当消费函数已知时,就可得到储蓄函数,当储蓄函数已知时,就可求得消费函数。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以上分析的是家庭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即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问的关系。

社会消费是家庭消费的总和。

然而,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

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

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这样,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反之亦然。

二是政府税收政策。

如政府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将富有者原来可能用于储蓄的一部分收入征收过来,以政府支出形式花费掉,而按西方经济学者的说法,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最终用于消费。

这样,社会中消费数量增加,从而消费曲线会向上移动。

三是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

公司未分配利润无形中是一种储蓄。

如分给股东,则必有一部分被消费掉。

因此,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大,消费就少,储蓄就多。

反之,则消费就多,储蓄就少,即社会消费曲线就会向上移动。

影响社会消费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此,社会消费曲线并非家庭消费曲线的简单加总。

但在考虑了种种限制条件后,社会消费曲线的基本形状仍和家庭消费曲线相似。

以上所述消费函数只是凯恩斯所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它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这是西方消费函数最简单的形式。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之后,这一简单的消费函数得到了补充、修改,提出了其他一些理论,如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以及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下面作一些简单介绍。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第一节说明的均衡收入是指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

计划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即y=C+I。

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可先假定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化,根据这一假定,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求得均衡收入

Y=C+I(收入恒等式)

C=a+bY(消费函数)

解联立方程式,就得到均衡收入

Y=a+I/1-b

可见,如果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量,就可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

例如,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的计划投资始终为600亿美元,则均衡收入

Y=(1000+600)÷(1-0.8)=-8000亿美元

下面再用列表和作图形式说明均衡收入的决定。

表13-3显示了消费函数C=1000+0.8Y及自发投资为60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决定的情况。

表13-3均衡收入的决定(单位:

10亿美元)

收入

消费

储蓄

投资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340

420

500

580

660

740

820

90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表13-3的数据说明,当Y=8000亿美元,C=7400亿美元,I=600亿美元,因此Y=C+I=8000亿美元,说明8000美元是均衡的收入。

如果收入小于8000亿美元,比方说为6000亿美元时,C=5800亿美元,加上投资600亿美元,总支出为6400亿美元,超过了总供给6000亿美元,这意味着企业销售出去的产量大于它生产出来的产量,存货出现意外的减少,这时扩大生产是有利可图的。

于是,企业会增雇工人,增加产量,使收入向均衡收入靠拢。

相反,如果收入大于8000亿美元时,比方说,为10000亿美元时,C=9000亿美元,加入投资600亿美元,总支出为9600亿美元,说明企业生产出来的产量大于它的销售量,存货出现意外增加,于是,企业便会减少生产,使收入仍向8000亿美元靠近,只有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既没有非计划存货投资,也没有非计划存货负投资(即存货意外地减少),产量正好等于销量,存货保持正常水平,这就是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

均衡收入决定也可用图形表示。

图13-6表示如何用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线相交决定收入。

 

图13-6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线相交决定收入(单位:

10亿美元)

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加投资。

在消费曲线(C)上加投资(I)得到消费投资曲线C+I。

这条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由于投资被假定为始终等于600亿美元的自发投资。

因此,C+I曲线所形成的总支出曲线与消费曲线相平行。

其间垂直距离即600亿美元投资,总支出曲线和45°线相交于E点。

E点决定的收入水平是均衡收入8000亿美元。

这时,家庭部门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企业部门想要有的投资支出的总和正好等于收入即产量。

如果经济离开了这个均衡点,企业部门销售量就会大于或小于它们的产量,从而被迫进行存货负投资或存货投资,即出现意外的存货减少或增加,这就会引起生产的扩大或收缩,直到回到均衡点为止。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上面说明使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供给)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

下面再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Y-C=S,而储蓄函数为S=-a+(1-b)Y。

将此二式联立:

I=S=Y-C(投资等于储蓄)

S=-a+(1-b)Y(储蓄函数)

求解同样可得均衡收入:

Y=a+I/1-b

当C=1000+0.8Y时,S=-1000+(1-0.8)Y=-1000+0.2Y。

I=600。

令,I=S,即600=-1000+O.2Y,得Y=8000亿美元。

这一结果也可以从表13-3和图13-6得到。

从图和表中可见,只有当收入Y=8000亿美元时,S和I才正好相等为600亿美元,从而达到了均衡。

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定收入,也可用图13-7表示。

图13-7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单位:

10亿美元)

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

S代表储蓄曲线,I代表投资曲线。

由于投资是不随收入而变化的自发投资,因而,投资曲线与横轴平行。

其间距离始终等于600亿美元,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

与E点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相反,若实际生产大于均衡收入,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只有在均衡收入水平上,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

以上两种方法,其实是从同一个关系中引伸出来的。

因为储蓄函数本来就是从消费函数中派生出来的。

因此,无论使用消费函数,还是使用储蓄函数,求得的均衡收入是相同的。

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变动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上一节已经说明,I=S是经济均衡的条件。

若I>S,生产会增加;若I

上节例子中,若投资从600亿美元增加到700亿美元,就出现了I>S的情况,于是生产和收入就会从8000亿美元增加到8500亿美元[Y=a+I/1-b=(1000+700)÷(1-0.8)=8500]。

然而,实际上从8000亿美元并不是一下就增加到8500亿美元的。

从8000亿增至8500亿有一个变动的过程。

这是因为,本期生产由本期消费和投资决定,即Yt=Ct+It(这里右下标t表示时期),但本期的消费支出并不是本期收入的函数,而是上一期收入的函数,即Ct=a+bYt-1。

为什么呢?

因为居民进行消费时,必须先有收入,而这种收入只能来自上一时期的生产。

这样,将Ct=a+bYt-1代入Yt=Ct+It就得到如下差分方程。

Yt=bYt-1+a+It

这一方程可反映收入决定的变动过程。

仍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消费函数C=l000十O.8Y,这实际上是假定居民在任何时期的消费支出都是本期收入的函数。

在这样情况下,若投资I=600亿美元,则可求得均衡收入Y=8000亿美元,但现在知道,实际的情况是Yt=Ct+It,而Ct=a+bYt-1于是任何一期的收入便是Yt=0.8Yt-1+1000+600。

假定投资I从600亿美元增至700亿美元时,收入从原先的8000亿美元增加到8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