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9419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通讯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物通讯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物通讯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物通讯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物通讯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物通讯范文.docx

《人物通讯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通讯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物通讯范文.docx

人物通讯范文

人物通讯范文

导读:

本文是关于人物通讯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人物通讯范文】

  追溯到多少岁月的顶峰,千百年风云变换,是发展指使这科技,是思想酝酿着传奇。

千百年来的想象空间,一个个连成的精神片段交织在一起,动画的孕育而生满足的不是一个人的私欲,而是一群人的最求。

  提到动漫,不难想到的是动画片导演——宫崎骏老师。

  他,一个在全球动画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他,一个被迪尼斯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一个获奖无数的动画片导演。

也许不用我多说你们也知道,对于一个动画片爱好者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位“白胡子”老爷爷。

  宫崎骏老师的个人魅力。

1922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满含感情的预言:

“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琪罗的活力。

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

”八十年后,世界动画界最接近埃利·福尔梦想的,首推宫崎骏。

  宫崎骏老师是日本动画界的传奇。

可以说没有他的话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的逊色。

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人物。

宫崎骏在打破“手冢治虫”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

可以说没有他的话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的逊色。

  宫崎骏老师影响力很大。

宫崎骏的动画片是能够和迪尼斯、梦工厂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东方力量。

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

他这份执著,不单令全球人产生共鸣,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视,连美国动画王国迪斯尼,都要斟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发行版权(亚洲地区除外)。

  宫老师在动画电影事业上的贡献远远超过了金钱衡量的范围,从1989年,电影旬报十佳电影第1位开始至今无数的嘉奖榜首人,一路谱写着他汗水的结晶。

他的作品总那么的和蔼,那么的亲切。

宫老老师的影片背景的画风始终是清新浪漫的,总有一种能让人想要回归自然的感觉。

尤其是影片中出现的天空背景,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使人不禁生出一种遐想,似乎想要到那背景中去寻找远离城市污浊空气的清新中,去感受自然之美。

这一切一切,都表现出宫崎骏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颇富有意义。

  宫老师有着自己的思想,绝不顺波逐流,“这实在是日本的耻辱”————-宫崎骏对前首相麻生太郎念错汉字的看法。

我想这能足够表明了吧。

  宫崎骏老师,一个动漫事业的佼佼者,一个在生活中挖掘出金子又为别人照明的人,一个在现实与幻觉中徘徊的人,一个打破安静又充满激情的人,一个我们在动画片的创造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

  【篇二:

教师人物通讯】

  张颖同志是绥滨农场学校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1992年参加工作,她工作认真,作风扎实,教学上刻苦钻研,虽然年轻却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同事们的称赞。

自2004年以来,连续三次被评为分局优秀教师、四次被评为农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获得黑龙江省县域科技人才奖,2011年被评为总局模范教师。

2006年被评为总局学科教学能手,2007年被评为分局骨干教师。

  张颖老师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不管从事什么学科教学,都能尽心尽责努力做好。

四年前张颖老师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曾创下连续四年该科中考成绩名列分局第一的好成绩。

2007年新学年,由于工作需要,张颖老师转为政治教师。

为尽快适应政治学科教学,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课下她刻苦钻研课标,深挖教材,翻阅大量资料,力求做到把每个知识点准确、细致地传授给学生。

在课堂授课中她做到理论与时政有机结合,注意贴近生活,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做到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们提高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在为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她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每一名同学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取得好成绩不是问题。

经过她的鼓励,学生们树立起了学好这门学科的信心。

2011年中考,是张颖老师任教政治学科以来的第一个中考,她的成绩在分局排名第三。

  做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她尊重学生,讲究方法,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学生都喜欢她、信赖她。

在她曾任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该生十分厌学,成绩很差,曾多次逃课甚至要辍学。

张老师及时找他谈心,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

  【篇五:

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实例〉

  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

  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

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

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

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

这里缺医少药。

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

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

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

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

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

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

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

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

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

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

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

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

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

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

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

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

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

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

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

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篇六:

人物通讯范文】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眼前这位苗族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50开外,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离而紧张,一副无助的样子,只是当他与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交流时,才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

  整整一天,我们一直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峻处,错过一个马蹄之外,便是万丈悬崖。

  傍晚,就地宿营,在原始森林的一面山坡上,大家燃起篝火,扯成圈儿跳起了舞。

他有些羞涩地被拉进了跳舞的人群,一曲未了,竟如醉如痴。

"我太高兴了!

我太高兴了!

"他嘴里不停地说着。

"今晚真像做梦,20年里,我在这条路上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

如果天天有这么多人,我愿走到老死,我愿……"忽然,他用手捂住脸,哭了,泪水从黝黑的手指间淌落下来……

  这就是那个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年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20年中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而又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之中穷尽青春年华的人吗?

我流泪了。

  在这个高原的夜晚,我永远地记住了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苗族名字:

咪桑。

  如果说马班邮路是中国邮政史上的"绝唱",他就是为这首"绝唱'而生的使者

  王顺友的话不多,却见心见肝。

他说,他常常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为了走邮路才来到人世上的。

  马班邮路在正式文字中被定义为"用马驮着邮件按班投送的邮路"。

在21世纪的中国邮政史上,这种原始古老的通邮方式堪称"绝唱",而在木里人的眼里,这却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接青藏高原。

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半人。

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

全县除县城外,15条邮路全部是马班邮路,而且绝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

  王顺友至今记得,他8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做乡邮员的父亲牵着马尾巴撞开家门,倒在地。

"雪烧伤了我的眼睛。

"母亲找来草药煮沸后给父亲熏眼。

第二天清早,父亲说,看到光亮了。

他把邮件包往马背上捆。

母亲抱着他的腿哭。

父亲骂她:

"你懂什么!

县里的文件不按时送到乡上,全乡的工作就要受影响。

"

  11年后,父亲老了,他把邮包和马缰绳交到了19岁的儿子手上,那一刻,王顺友觉得自己长大了。

他开始沿着父亲走过的邮路启程,负责木里县至白碉乡、三桷亚乡、倮波乡、卡拉乡的马班乡邮投递,邮路往返584公里。

  年轻的乡邮员第一次感受到了马班邮路的遥远和艰辛。

他每走一个班要14天,一个月要走两班,一年365天,他有330天走在邮路上。

他先要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覆盖的察尔瓦山,接着又要走进海拔1000米、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中途还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沟梁。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吞几口糌粑面,渴了喝几口山泉水或啃几口冰块,晚上蜷缩在山洞里、大树下或草丛中与马相伴而眠,如果赶上下雨,就得裹着雨衣在雨水中躺一夜。

同时,他还要随时准备迎接各种突来的自然灾害。

  有一次,他走到一个叫白杨坪的地方,下起了暴雨,路被冲毁了,马一脚踩滑跌向悬崖间,他想伸手去拉,也掉了下去,幸亏双双被一棵大树挡住。

他摔得头破血流,眼睛和半边脸肿得没了形。

当时他真想大哭一场,盼望着有个人来帮一下多好啊!

可是除了马、邮件,什么都没有。

  这些艰辛在王顺友看来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心头的孤独。

邮路上,有时几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特别是到了晚上,大山里静得可怕,伸手不见五指,他能感觉到只有风声、水声和不时的狼嚎声。

家中操劳的妻子、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儿女……此刻就会像走马灯一样在他的脑子里转,泪水落下一行,又落下一行。

于是他便喝酒,让自己的神经因麻木而昏睡过去,因为明天还要赶路。

  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王顺友在这条马班邮路上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

让他最终坚持下来的,是这条邮路传达给他的一种神圣。

  "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交给乡亲们,他们那种高兴劲就像过年。

他们经常热情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饭,把我当成共产党的大干部。

这时,我心里真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

"这是王顺友最初感受到的乡邮员工作的价值。

  白碉乡乡长王德荣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

"你的工作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但白碉乡离不开你。

因为你是我们乡唯一对外的联络员,是党和政府的代表。

藏民们有一个月看不见你来.他们就会说:

'党和政府不管我们了。

'你来了,他们就觉得党和政府一直在关心着他们!

"这话让王顺友心里滚烫。

  一次,王顺友把邮件送到倮波乡政府,就在他牵着马掉头的时候,看见乡干部正翻阅着报纸说"西部大开发太好了,这下子木里的发展要加快了!

"一时间,王顺友高兴得像是喝了蜜,因为乡干部看的报纸是他送来的,这薄薄的一张报纸竟有这么重的分量?

他越来越觉得乡邮员工作了不起。

  于是,王顺友在马班邮路上一年一年地走下来,至今已经走了20年,而且还在继续走着。

邮路上的每一天,他都是穿着那身绿色的邮政制服,他说:

"山里乡亲们盼望我,其实是盼望穿这身制服的人。

"邮路上每一天,他都像保护命根子一样保护着邮件,白天邮包不离身,晚上邮包当枕头,下雨下雪,他宁肯自己淋个透,也要把邮包裹得严严实实。

邮路上的每天,他都会唱起自编的山歌,雅砻江的苗族人本来就爱唱歌,他说:

"山歌是我的伴,也是我的心。

"

  翻一坡来又一坡,山又高来路又陡,不是人民需要我,哪个喜欢天天走。

  太阳出来照山坡,照亮山坡白石头,要学石头千年在,不学半路草鞋丢。

  这是王顺友无数山歌中的一首,邮路成为他心中一道神圣的使命。

既然他深爱着自己大山连大山的故乡,既然他牵挂着山里的乡亲们,既然他崇敬着像太阳一般照耀着大山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既然他生在中国邮政史上马班邮路的"绝唱"之年,那就上路吧!

一个心怀使命的人,才是个有价值的人。

  如果说马班邮路是一种"心"的冶炼,他在这冶炼中锻铸了最壮美的词句--"忠诚"

  王顺友爱看电影,特别爱看关于英雄的电影,他说,这是父亲给他的遗传。

父亲年轻时参加过"剿匪",打仗不怕死,常教导儿子不要向任何敌人投降。

当王顺友第一次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看到那个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时,便敬佩上了他。

"王成和我一个姓,他不怕死,为了党,命都敢丢。

现在没有打仗的机会了,把信送好就是为党做事。

"

  1988年7月的一天,王顺友往倮波乡送邮件,来到雅砻江边,当时江面上还没有桥,只有一条溜索。

他像往常一样先把马寄养在江边一户人家,然后自己背上邮包,把绳索捆在腰上,搭上滑钩,向雅砻江对面滑去。

快滑到对岸时,突然他身上挂在索道上的绳子断裂了,他大叫一声,从两米多高的空中狠狠地摔下去,万幸,落在了沙滩上,但邮包却被甩进江里,顺水漂去。

王顺友疯了一般,不识水性的他抓起一根树枝就跳进了齐腰深的江水中,拼命地打捞邮包,等他手忙脚乱地把邮包拖上岸后,人一下子瘫倒了。

岸上有人看到这惊险的一幕,连说他傻,为了一个邮包,命都不要了。

他说:

"邮包比我的命金贵,因为那里面装的都是政府和乡亲的事!

"

  2000年7月一天的傍晚,他翻越察尔瓦山时,突然从树丛中跳出两个劫匪,嚎叫着要他把钱和东西都交出来。

他本能地向前跨出一步,用身体护住了驮在马背上的邮包,大声喝道:

"我是乡邮员,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是为乡亲们送信的。

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说着,他抽出随身携带的柴刀,死死地盯着劫匪。

两个劫匪一时竟被这个一身正气的乡邮员吓呆了。

趁他们出神的空当,王顺友疾步上马,冲了过去。

事后有人送他一个绰号"王大胆",他说:

"其实我心里也怕得很,是这身邮政制服给我壮了胆。

"

  这身邮政制服给予王顺友的何止是胆?

它给了他一个马班邮路乡邮员的最高品质--忠诚。

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忠诚洒满了他邮路上的每一步。

  1995年的一个秋天,王顺友牵着马走过雅砻江上刚刚修建起的吊桥,来到了一个叫"九十九道拐"的地方。

这条由马帮踩出的羊肠小道陡峭地盘旋在悬崖峭壁之间,走在这条路上,马的粪便可以直接落在后面的马和人身上,跟在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马的尾巴,路的下面便是波涛汹涌的江水,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掉人江中。

  王顺友小心翼翼地跟在驮着邮件的马后边,一步一步地向前迈,眼看就要走出"九十九道拐"了。

突然,一只山鸡飞出来,吓得马一个劲地乱踢乱跳,他急忙上前想拉住缰绳,谁知刚一接近,受惊的马抬起后脚便朝他蹬来,正蹬中他的肚子,一阵剧疼之后他倒在了地上,头上的汗水大颗大颗地往下落。

  过了很久,受惊的马终于安静下来,它回头看着主人痛苦的样子,眼神变得悲哀而凄婉,用嘴一下一下不停地蹭着王顺友的脸。

王顺友流泪了,他抬起手向马做了一个手势,告诉它不要难过,他不怪它。

他忍着疼痛慢慢地站起来,牵上自己的伴儿,继续上路了。

一路上疼痛不断加剧,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实在挺不住了,就倒在地上躺一会儿,就这样,坚持把这班邮件全部送完。

  9天以后,他回到木里县城,肚子已经疼得受不了。

邻居用拖拉机把他拉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大吃一惊:

大肠已被踢伤,由于耽搁时间太久,发生严重的肠粘连。

医生说,再晚些时间,命就没了。

经医院全力抢救,王顺友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他的大肠从此短了一截,留下终身残疾,肚子经常作痛。

  我直截了当地问王顺友,有没有想过不干这份工作了,哪怕去打工。

他认真地告诉我:

"不可能。

乡亲们需要我,他们等着我带给他们亲人的消息,乡政府盼着我带给他们党的声音。

我做这个工作是给党和人民做事,有人喜欢我;如果我打工,只是个人挣钱,没人喜欢我。

我只有为党和人民做事,心里才舒坦,好过。

"

  这个苗族汉子的话,句句都是从心窝里淌出来的。

正是凭着这样一颗心,20年来,他没有误过一次邮班,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和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

  "山若有情山亦老"。

如果王顺友走过的邮路可以动情,那么,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岭,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将洒下如诗如歌的泪水,以敬仰这位人民的乡邮员,用20年虽九死而不悔的赤心,锻铸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忠诚"。

  如果说马班邮路是一条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他就是高原上托起这纽带的脊梁

  跟着王顺友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了他邮路上的第一个大站白碉乡。

路边等候着一群乡亲,见到他,都围了上来。

有人给他递茶,有人往他门袋里塞鸡蛋,还有一个乡亲竟抱来一只活生生的老母鸡捆到了他的马背上。

王顺友像个远道回家的大孩子一样,高兴得牙龈都笑得露了出来。

晚上,坐在一户乡亲家的小院里喝酥油茶,他对我讲:

"每次走到乡上都是这样,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

  山里人交朋友是以心换心。

他们对这位乡邮员的情意,让我更深切地触摸到了王顺友的一颗心。

  1998年8月,木里县遭受百年罕见的暴雨和泥石流袭击,通往白碉乡的所有大路、小路全被冲毁,这个乡几乎成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孤岛。

按规定,这种情况王顺友可以不跑这趟邮班。

但是,当他在邮件中发现了两封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便坐不住了。

他清楚地知道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这两份通知书意味着什么。

"我决不能耽搁娃儿们的前程!

"他上路了。

  王顺友是怎样拽着马尾巴连滚带爬地走到白碉乡,他已经记不清了。

但是当年接到通知书的布依族女孩海旭燕和藏族女孩益争拉初的家人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他们在连日的绝望中打开家门,看到一身水、一身泥、腿上流着血的王顺友,从怀里掏出那封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滴水未沾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全家都哭了。

  现在,这两个女孩都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

益争拉初的父亲王八金红着眼圈说:

"咪桑是一个最忠诚的人,是我们这里离不开的人!

"

  王顺友的确是大山里离不开的人。

因为他的付出,乡亲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大山外面世界的温暖。

  邮路上的深山里零零星星地散居着一户户人家,他们附近没有集镇,更没有邮局,王顺友就成了这条路上的"流动邮局"。

20年中,他代收、代发信件和包裹不计其数。

他走邮路的时候,总有一些乡亲拿着信件和包裹早早在路边守候着,请他代寄到外地。

很多山里的人不知道邮寄信件和包裹是需要邮资的,每次王顺友都是一声不响地收下,回到县城后,再自己掏钱贴上邮票或付上邮费,把它们寄出去。

  山里的居民,生活大都十分贫困,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常常仅仅是买些盐巴、茶叶,而就这点东西也得在大山里往返三四天才能买到。

看到这些情景,王顺友心里很难过,便在每次跑邮路时,装上几包盐巴、茶叶和药,山里人谁需要了,他就递上一包。

看到他们接过包包时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心头便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好事做多了,乡亲们都说王顺友是雷锋。

他说:

"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学雷锋。

"

  按照规定,乡邮员只要把信件送到每个乡的乡政府就算圆满完成任务。

但王顺友总是坚持把信件直接送到农户。

他说:

"乡里的干部忙,没时间送信,让乡亲们跑老远的路到乡上来取信,我不忍心。

我多走几步,大家都方便了。

"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王顺友从木里走到白碉乡已经是第三天了,他的手上有一封寄给白碉乡呷咪坪村陶老五家的信,猜想可能是陶家十多年没有音信的女儿写来的。

他放下乡里的报纸,水没顾得上喝一口,又上路了,在雪地里走了10多公里,把信交到了陶老五的手上。

信果然是陶家女儿写来的,说她已经在外面结婚生子,还附了一张孩子的照片。

陶家人喜极而泣,王顺友也高兴地流泪了。

  1997年,从木里县城到白碉乡的公路全线贯通,乘车只需要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王顺友完全可以改道走公路直达白碉,既安全又省力。

可他依然牵着马,翻山越岭步行两天到白碉。

有人想不明白,说他傻。

他却说:

"不是我傻。

如果改道,我是方便省力气了,可雪山下那些托我带信、带包裹的乡亲们就不方便了。

所以,我还要继续走这条路!

"

  2004年秋天,国家组织的为老少边穷地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的"健康快午"驶进木甲。

木里县残联的同志把通知书交到王顺友的手上,希望在"健康快车"离开木里之前能把它送到倮波乡,因为那里有因白内障而失明的老人。

  当时王顺友正患胃痛,可他什么也没说,牵着马上路了。

他几乎是一路急行军,没有吃过一顿安稳饭,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只要两条腿能动,他就不停歇地走,结果,7天的路,竟用4天赶到了。

这时,他已经被病痛和过度的劳累折磨得不成样子,两手捂着胃,脸白得像纸,虚汗不停地往下淌,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被送进了乡医院。

  当天晚上,"健康快车"的消息传遍了倮波乡每一户人家,王顺友为送通知生病的消息也随之传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亲们涌到了医院,一位双目失明的藏族老阿爸,拿着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让人搀扶着来到王顺友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不停地抹泪,嘴里反复地念叨着:

"我的儿子!

我的儿子!

"

  -颗金子的心,换来的是金子的情。

马班邮路沿途的乡亲们都把王顺友当成自家的亲人,每当他要来的日子,许多人家就会等在路边,拉他到家里喝茶吃饭,走时,他的口袋里会塞满鸡蛋、核桃、水果等各种好吃的东西。

  2003年冬天,王顺友送邮途中胃病犯了,躺倒在倮波乡一户叫邱拉坡的人家。

他歇了半天,坚持要继续上路。

邱拉坡劝阻无效,又放心不下,于是就把手头上的活交代给家人,陪着生病的王顺友一起上了路,走了整整6天,直到把邮件送完,又把王顺友送回木里家中。

  王顺友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于他的工作。

尽管他长年一个人默默地行走,但是他的胸膛间却激荡着大山内外的心声;尽管他身躯矮小,但是他却在党和人民之间托起了一条血脉相连的纽带;尽管他朴实如石,但是他又挺立如山。

他就像高原上的一道脊梁,用无声的力量实践了自己心中一个朴素的信念:

为党和政府做事了不起,为人民做事了不起!

  如果说马班邮路是一个人的长征,这条长征路上凝结着他全家人崇高的奉献

  一提到家,王顺友总是说:

"我有三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路上,一个在江边。

"

  江边的家是他住在雅砻江边白碉乡老家的父母的家。

这个家厚载着对他的养育之恩,他本当在父母的膝前尽忠尽孝,然而,老父亲在把马缰绳交给他的那一天告诉他:

"你只有为政府和乡亲们把这件事做好了,做到底,才是我的好儿子!

"一句话,交给了他如山的使命,也让他永远地负了一份做儿子的心债:

是他的弟弟们在替他这个长子孝敬着老人,最疼他的老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