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9366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南发〔2019〕4号)精神,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落实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到2020年,我市工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绿色发展有新成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在西部地区保持领先地位,基本形成现代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新动能进一步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

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现翻番。

(三)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打造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项目。

重点企业工厂智能化改造全面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实现全覆盖,两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达到82。

(四)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

工业增加值率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

(五)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工业用地规模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20%以上,每年存量闲置工业用地处置率达到30%以上。

(六)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工业园区创建绿色园区4个。

二、行动任务

(一)实施重点产业提升行动。

1.电子信息产业。

集中力量推进江南工业园区、高新区(含南宁综合保税区)、经开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集聚区的建设,重点打造网络通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三条产业链。

网络通讯大力发展IPV6标准的新型路由器、交换机、移动终端等,重点推进南宁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智能制造基地、东盟硅谷科技园、通信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抓住4G升级到5G的发展机遇,将南宁市建设成为知名的网络通讯设备生产基地。

智能终端加快推进智能终端声学光学和精密结构件南宁产业园、智能通讯产业链终端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整机制造、光学玻璃、PCB板、光电子器件等项目,逐步建立从声学、光学核心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新型显示重点聚焦AM-OLED领域,引进和布局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大力拓展应用市场。

积极发展新一代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通过推进物联网技术、云存储技术、北斗导航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网络支付的应用,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综合集成,打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互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体系。

2.先进装备制造业。

围绕打造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两条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整车带动配套,配套吸引整车”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等整车产品以及汽车铝基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车载智能装置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重点推进全铝车身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项目,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汽车轻量化设计院,打造面向东盟、西南等周边区域的智能白车身生产基地。

加快推进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打通线上线下支付渠道,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地铁车辆及关键零部件、高铁车辆及零部件制造、高铁用铝合金材料加工的研发制造,拓展实施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制动、全寿命周期维保等配套项目,打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3.生物医药产业。

以产业发展和大众健康需求为导向,重点做强做大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等现代中药三大优势领域;培育发展民族药、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制剂三大新兴领域;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链,依托广西医疗器械检测中心,重点发展数字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先进治疗设备、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健康监测设备;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新型药物和仿制药的技术攻关,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加快建设高新区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经开区广西重要生物医药产业生产基地、隆安宝塔园区广西天然药材开发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二)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积极培育北斗信息产业。

以广西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推动广西北斗综合位置服务平台落户南宁,率先在智慧糖业、跨境物流、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领域取得北斗应用示范成果。

推进南宁北斗信息产业园载体建设,加速构建硬件(芯片、射频、天线、模组、整机等)、软件(嵌入式系统、终端应用APP等)、服务平台领域以及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全产业链体系。

围绕建设南宁市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西南及东盟地区的三创(创新、创意、创业)孵化园区,加快构建现代智能制造基地和东盟硅谷科技园。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牛羚、瞪羚企业。

2.新材料产业。

打造高端铝产业基地。

按照自治区《南宁高端铝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以向产业链高端、价值链高端、技术链高端发展的思路,建设铝产业科技研发、交通运输铝、航空铝(军民融合)、民用铝材四大产业园;建设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汽车设计院等5个以上研发机构,打造铝合金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铝加工生产主体,促进铝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五年内进入全国铝合金新材料加工领域前三名;做大铝合金制造及应用领域增量,加快形成高端铝合金精深加工百亿产业群、汽车百亿产业群、航材锻造(军民融合)配套加工百亿产业群、轨道交通百亿产业群、高端绿色建筑铝材百亿产业群等5个百亿元产业群,形成“一平台两主体五集群”的铝加工发展体系。

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链向上游向高纯铝材料、高纯铝粉体材料、3D打印铝合金新材料等基础材料领域发展拓展,向下游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军用舰船用材料等高端领域以及向绿色节能建筑构件等广泛民用领域延伸发展,打造从新材料到新应用的高端铝合金全产业链。

加速水性高分子材料、新型防水材料、石墨烯材料等新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推进水性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大对其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做精、做深纳米粉体材料、新型高效防水卷材、高性能阻燃剂等系列产品,促进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

3.节能环保产业。

打造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推进节能环保制造业和服务业集聚发展。

重点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制浆造纸、淀粉、酿造、化工等工业废水以及养殖业废水处理净化成套装备、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和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技术装备、环保监测专用装备,打造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

围绕高效节能节电、大宗固废利用、污水处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土壤修复等重点领域,鼓励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支持节能环保企业构建从核心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集成、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到运营维护的产业服务链,鼓励大型企业向节能环保领域拓展业务,支持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

(三)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质行动。

1.绿色食品产业。

深挖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及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打造区域性先进食品加工业基地。

大力发展肉禽、粮油、果蔬等农副食品加工业,乳制品和特色资源水牛奶产业,啤酒、天然果蔬饮料、茶饮料等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保健食品、冷饮及冷冻食品制造业。

支持横县茉莉花产业加快发展。

推动糖业二次创业,鼓励、引导我市强优糖企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适时实施战略重组,提高我市糖业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推动食糖精深加工及产业链延伸,重点推进液体糖浆、特色糖、风味糖、功能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新型建材产业。

促进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

玻璃行业加快宾阳黎塘高端建材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工,推进玻璃产业升级改造,提升玻璃行业发展规模和总体实力。

水泥行业扩大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比重,支持水泥制品由普通水泥制品向高端制品、特种和异型构件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南宁六景工业园区、青秀区伶俐工业园区和邕宁区五合临港产业园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引导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合理布局。

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建材涂料、防水材料发展。

规划发展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

3.精细化工产业。

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复合化、功能化。

按照化工产品纵向延链、横向耦合的原则,重点发展化工材料、化工制品和塑胶制品三大品类的精细化工产品。

做专做精变性淀粉、生物农药、阻燃剂、饲料添加剂等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塑胶管材、包材等传统优势产品;推动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发展,鼓励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4.造纸和林产品加工产业。

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延伸。

重点发展高档生活用纸等纸制品,推动造纸企业的整合,打造造纸产业园,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链内循环。

支持广西—东盟经开区、横县打造林业循环经济特色明显的广西木材加工示范基地。

发展高品质胶合板、木地板等高端板材产品,推进板材、家具深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形成研发、涂料、板材家具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5.消费品轻工业。

以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重点发展白色家电、茧丝绸、日用化工等产业。

支持南宁市“老字号”品牌企业重新发力,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名优品牌。

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家用电器产业转移。

加快发展中药健康、功能性个人护理、专业健康洗涤等日用化工产品。

推动茧丝绸、纺织服装精品化、高端化发展,将横县、宾阳、上林等打造成区域性高端茧丝绸产业基地。

(四)实施创新驱动突破行动。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深化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南宁·中关村科技园,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大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广西信息产业高地和南宁智慧产业园区。

支持广西航空航天铝合金材料加工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支持南宁先进技术育成中心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为南宁市中小企业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培育和发展高技术产业。

到2020年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16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20家。

2.打造产业技术研发集聚区。

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研发集聚区建设。

加快研发型企业联合厂房规划建设,重点引进“双一流”高等院校、知名科研院所、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高层次领军人才进驻南宁,组建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创新中心),围绕铝精深加工、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石墨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前沿引领技术研究、产业化应用研究和成果产业化,打造联合厂房研发集聚区高地,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工业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力争到2020年底培育新建成1—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3.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制造为导向,以产业链拉长、价值链提升、财税链回报为目标,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产品升级改造、新产品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推进南宁市创投基金、南宁产业发展基金运作,以股权投资等按市场化运作扶持、以奖代补等各种扶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计研制生产,提高产品性能或扩大使用功能,促进产品升级和产业化应用。

4.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柔性制造,大力发展工业研发设计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境投入,创新服务形态和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

引导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远程运维、位置服务、在线商店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网络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在线支持等服务。

支持大型装备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以应收账款、票据等为依据向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五)实施园区发展升级行动。

1.推进园区机制体制创新。

完善园区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办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导向性、前瞻性、激励性作用,推动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和产业优化升级。

促进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与县区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力度,通过托管、代管、合作共建等方式与县(区)开展“飞地园区”建设。

重点推进高新区和武鸣区“飞地园区”试点建设。

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新模式,鼓励市属平台、社会资本合作办园。

2.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道路、供电、通讯、给排水、燃气、污水处理等园区基础设施。

3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滚动发展资金重点向基础设施落后和不完善的重点县(区)工业园区倾斜。

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性债券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组织园区申报自治区工信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发展。

努力争取更多银行信贷支持,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总承包等新型投融资方式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项目。

园区所在地政府(管委会)要积极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本级预算计划。

3.推动园区工业特色发展。

以园区产业定位意见为指导,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支持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向园区集聚。

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域工业园区加快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优化发展建材、造纸、化工等具有一定基础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实施智能制造行动。

1.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

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贯标,增强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的能力。

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在重点流程制造、离散制造行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提高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和机器设备网络的互联互通集成能力,形成联网协同、智能管控、大数据服务的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在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推进智能制造

单元、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

2.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

依托面向东盟的开放优势,加快实施“互联网+”战略,提升“互联网+”协同制造业发展能力。

支持自治区、南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园区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进程。

重点支持10项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综合集成、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互联网新型制造模式、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强化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推动企业上云。

加快南宁市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和“软件超市”应用推广,完成南宁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平台新增专家在线功能,具备同时为300名企业用户提供两化融合线上咨询诊断和培训服务的能力。

探索“政府支持、大型信息化服务商让利、中小企业受益的信息化推进服务模式”,联合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国移动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推广实施工业软件服务普及工程和“企业上云”工程,安排工业云服务扶持补贴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上云。

(七)实施工业大招商行动。

1.加大精准招商推进力度。

补齐加工短板、拉长产业链条,聚焦产业精准招商,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加大精准招商的力度,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

积极把握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集中精力、财力、资源,率先在电子信息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力争用3年时间迅速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中两个以上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我市铝产业布局较早的优势,以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等新型产业创新平台为载体,吸引一批产业链中高端、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打造广西高端铝产业基地。

2.深化工业招商机制改革。

建立工业招商县(区、开发区一把手负责制,重大工业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县(区)、开发区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和精力投入到抓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上。

积极探索开发区与县、城区资源与产业合作新模式以及飞地园区、飞地招商等合作形式。

强化工业主管部门的工业招商职能,实行区市县三级联动招商和工信、投促、商会等部门联动招商,多层次发力。

3.创新重资产招商新模式。

通过统筹全市产业发展基金、现代工业发展资金等存量资金,盘整南宁产投集团等国有平台公司名下的老城区工业土地和工业地产以及盘活国有企业股权等,与重大招商项目开展股权合作,联合建设,代建厂房及厂区基础设施、代购生产设备、配套提供员工公寓等,进行重资产招商,推动龙头企业“轻资产入驻”。

4.加强工业招商督查考核。

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提高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建立工业招商督查考核机制,将工业招商项目正式投资合同投资额、工业招商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工业招商在谈项目投资额以及主要负责人接待、拜访意向招商工业企业情况等纳入督查考核,压实工业招商责任。

(八)实施绿色发展行动。

1.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在铝加工、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

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

推动重点园区全部启动绿色化改造,鼓励厂区、园区建设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项目,推进行业、企业间固废协同、能源转换、废弃物再资源化。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构建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

加强节能环保监察,建立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机制。

2.壮大绿色产业。

开发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专业化和规范化。

开展清洁生产设计,推广清洁原料,加大技术攻关,发展清洁生产产业。

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优化水电开发,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争取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137.5万千瓦;常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00兆瓦,光伏扶贫总装机容量239.69兆瓦。

3.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再循环技术等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有色、化工、电镀等行业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削减和有毒有害原料替代。

实施能源低碳高效化改造,重点开展锅炉窑炉、电气电机、内燃机等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

推进造纸、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实施水资源高效化改造。

推动工业系统节能改造、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工业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

4.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示范企业。

围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钢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旧动力电池等资源,重点应用和推广高效破碎、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装备。

加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等废物的推广应用。

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九)实施县区工业振兴发展行动。

1.推动县域工业特色发展。

各县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特色工业发展。

宾阳县以岑科电子产业园为依托,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以浮法玻璃搬迁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家电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玻璃、特种玻璃等高端玻璃深加工产业。

以广西三维铁路轨枕项目为基础,建设南方高铁关联产业园,大力发展高铁产业。

横县围绕装配式建筑为引领的新型建材产业,积极发展优质骨料、特种水泥、特钢、预制构(部)件、建筑节能产品等产业;围绕茉莉花特色产业为引领的农林产品加工业,加快规划建设茉莉花加工新城、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林业产业园。

隆安县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南宁加工制造产业的配套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四大特色产业。

上林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型材料、特色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象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水产业园,将上林县打造成为生态绿色型工业发展示范县。

马山县加大引进、培育企业力度,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工业县”的目标,以苏博工业园区为中心,推进“一区多园”融合发展。

2.推动城区工业转型发展。

发挥城区优势,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市中心老城区老旧工业企业关停并转及搬迁入园步伐,实施“退二进二”、“退二优二”,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企业孵化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江南工业园为重点,建设南宁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航空铝产业园;青秀区以青秀区伶俐工业园为重点,建设民用铝材产业园、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基地;邕宁区以邕宁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交通运输铝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全市以邕宁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延伸拓展至高新区、伶俐工业园和江南工业园区,布局建设集科研、加工、设计、贸易于一体的智能化铝产业园区。

武鸣区以和高新区共建“飞地园区”试点为契机,大力承接高新区产业辐射带动。

良庆经济开发区加快南宁现代工业园建设,逐步形成医药制造、新型建材、节能环保等产业集聚区。

西乡塘区重点发展建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

兴宁区加快五塘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机械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3.打造工业特色小镇。

依托县区工业园区,积极推动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培育发展,重点推动横县“六景装备小镇”、“茉莉小镇”、宾阳黎塘特色工贸小镇、“邕宁八鲤高端制造小镇”等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

推动市级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完成策划和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工作,引导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

加大市级层面对县区工业园区扶持力度,引导县区产业向开发区和园区聚集,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高端化发展,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壮大。

4.实施工业扶贫计划。

指导贫困县区根据自身特色资源,大力引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植贫困县区扶贫产业。

加强贫困县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利用市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及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贫困县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金融信贷、信用担保等政策向贫困县区企业倾斜。

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用好脱贫攻坚扶持政策,努力探索“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精准扶贫模式。

(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行动。

1.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筑平台、创产品、强服务”,进一步完善“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