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9279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试题解析版04.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物理试题解析版04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仿真模拟卷

物理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甲、乙两汽车在同一公路不同车道上行驶,二者均做直线运动,图1、图2分别是甲、乙两汽车从启动开始计时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甲汽车在3s时刻的速度大小为10m/s

B.甲汽车在0~3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10m/s

C.乙汽车在2s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5m/s2

D.乙汽车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利用xt图象和vt图象相关知识解题。

C [图1中图线在t=3s时的斜率表示甲汽车在t=3s时的瞬时速度,为v=30m/s,A错误;甲汽车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

=10m/s,B错误;由vt图象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可知乙汽车在2s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5.5m/s2,C正确;乙汽车的vt图象是曲线,因此乙汽车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错误。

]

2.如图所示,一原长为L0的弹簧上端固定一小球,置于竖直圆筒中,现让竖直圆筒依次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次运动中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小球始终未碰到圆筒。

则(  )

A.L1>L2=L0B.L1

C.L2L1=L0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利用超重、失重的知识解题。

C [当圆筒向下加速运动时,即弹簧与小球一起向下加速时,弹簧与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L1=L0;当圆筒向上加速运动时,即弹簧与小球一起向上加速时,弹簧、小球处于超重状态,弹簧受到的压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此时L2L2,C正确。

]

3.根据碳14(

C)的衰变程度来计算样品大概年代的测量方法称为碳14测年法。

碳14是中子撞击大气中的氮(

N)发生核反应产生的,其反应方程为

N+

n→

C+X,碳14具有放射性,其半衰期为5730年。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方程中的X指的是电子

B.4个碳14原子核在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2个

C.测得某样品中碳14含量是当前大气中含量的

,则该样品距今约为17000年

D.将碳14原子放在密闭的高温高压容器内,其半衰期将变短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熟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规则和半衰期的概念,体现了物理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C [根据核反应方程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X应为质子,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不适用,选项B错误;若测得某样品中碳14含量是当前大气中含量的八分之一,说明该样品经过了三个半衰期,故其距今为5730×3=17190年,选项C正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选项D错误。

]

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甲为波在t=1s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平衡位置在x=1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A.该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t=2s时,平衡位置在x=4m处的质点Q的速度最大,方向沿y轴负方向

C.该简谐横波的波速为2m/s

D.t=3s时,P、Q两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B [根据图乙可知,t=1s时,质点P向下振动,根据图甲可知,该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选项A错误;由图乙可知该简谐横波的周期为2s,根据图甲可知t=2s时,x=3m处的振动形式传播到质点Q处,则质点Q位于平衡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值,方向沿y轴负方向,选项B正确;根据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2m,则波速为v=

=1m/s,选项C错误;结合题图,可知t=3s与t=1s相差一个周期,P、Q两质点均位于平衡位置,质点P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质点Q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两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

]

5.如图甲所示为自耦变压器,原线圈接有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副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20V,灯泡和其他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忽略不计,开始时开关S断开。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5

B.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微亮,P2上滑可使小灯泡恢复正常发光

C.滑片P1上滑,通过电阻R1的电流增大

D.向上滑动P3,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交变电流与变压器的动态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B [根据图乙可知,原线圈所接正弦交流电压有效值为100V,副线圈电压为220V,由U1∶U2=n1∶n2,可知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1,A错误;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微亮,想要增大小灯泡中电流,需要增大副线圈中的电压,P2上滑可使小灯泡恢复正常发光,B正确;滑片P1上滑,原、副线圈匝数比增大,U1∶U2=n1∶n2,可得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小,通过电阻R1的电流变小,C错误;向上滑动P3,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利用副线圈电阻R总=R1+

可知,副线圈总电阻增大,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减小,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减小,D错误。

]

6.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该卫星与此前发射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代号为P,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代号为Q)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代号为S)进行组网,若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卫星的轨道都是圆轨道,已知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和S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B.这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小有可能相同

C.这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周期有可能相同

D.P和S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等知识解题。

A [由G

=ma可知,P和S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A正确;由G

=m

可得v=

,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B错误;由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C错误;由于P和S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P和S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不一定相等,D错误。

]

7.如图,绝缘杆OP竖直固定在绝缘水平桌面上,带正电的小球A套在杆上,带正电的小球B右侧为绝缘竖直固定挡板。

系统静止在图示位置,不计一切摩擦,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由于空气潮湿,两球缓慢漏电,球A从a处缓慢移到b处,则此过程中(  )

A.球B对桌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B.杆对球A的弹力逐渐减小

C.挡板对球B的弹力逐渐减小

D.两球间的库仑力逐渐增大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静电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体现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学科素养。

D [以两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知桌面对球B的支持力N始终与两球的总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球B对桌面的压力始终与两球的总重力大小相等,即不变,选项A错误;对球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球A缓慢移动,则受到的合外力始终为零,库仑力F=

,杆对球A的弹力NA=mgtanθ,球A从a处缓慢移到b处的过程中,θ逐渐增大,cosθ逐渐减小,tanθ逐渐增大,则F、NA均逐渐增大,选项B错误,D正确;由两球受力平衡得挡板对球B的弹力NB与NA等大反向,则NB逐渐增大,选项C错误。

]

8.上海市东海大桥10万千瓦风电场是亚洲第一座大型海上风电场,采用自主研发的34台单机容量为3兆瓦(1兆瓦=106W)的离岸型风电机组,年发电量约2.67亿千瓦时。

若已知该发电机轮毂高度为90m,叶轮直径为92m,该地空气密度约为1.2kg/m3,发电效率约为3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台发电机组平均每天等效发电时长约为12h

B.发电机叶轮所处位置年平均风速约为8.7m/s

C.若风速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则发电功率提高到原来的四倍

D.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发电机叶轮的空气的平均动能约为1×107J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风力发电、电能的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建立模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B [根据公式E=365P·t0,解得t0≈7h,A错误;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每天每台发电机组等效工作时长为7h,风力每天对发电机作用时长为t=24h,根据公式Pt0=34η×

mv2和m=ρπ

·vt,解得v≈8.7m/s,将风速增加为现在的两倍,则发电功率变为现在的八倍,B正确,C错误;根据公式EkΔt=

Δmv2,解得Ek=2.6×106J,D错误。

]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如图所示为一喷雾型消毒装置,其原理是,当用力压手柄时,将在短时间内向瓶中挤压进一些空气,使瓶内的气体压强瞬间变大,于是瓶内的液体就喷出来了。

将瓶内的气体看成理想气体,在被快速压缩的瞬间认为气体不与其他物体间有热传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内压入空气瞬间瓶内气体的密度增大

B.喷出的雾状消毒物质处于气态

C.刚喷出的雾状物质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D.喷出的雾状物质分子之间的引力很快变小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考生熟知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力等知识。

AD [向瓶内压入空气瞬间,瓶内气体的总体积不变,质量增大,则密度增大,选项A正确;该装置喷出的雾状物质是小液滴,选项B错误;刚喷出的雾状物质在空气中的运动是惯性引起的,不是布朗运动,选项C错误;喷出的雾状物质很快挥发,变成气态,故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之间的引力变小,选项D正确。

]

10.如图所示,在一个倾角为37°的长斜面底端O点正上方h=1.7m的P点处将一小球以速度v0水平抛出,恰好垂直击中斜面上的Q点,sin37°=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初速度v0=4m/s

B.Q点离O点的距离|QO|=1.2m

C.保持h不变,将小球以2v0的速度水平抛出,则击中斜面的位置到O点的距离小于2|QO|

D.若抛出点高度变为2h,欲使小球仍能垂直击中斜面,小球的初速度应调整为

v0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认识理解能力和对平抛模型的处理。

CD [如图甲所示,小球垂直击中斜面时,速度的偏向角为53°,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的推论可知,速度偏向角的正切值tan53°=2·

=2·

,可得y=

h=0.9m,x=1.2m,|QO|=

=1.5m,B错误;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0.4s,初速度v0=

=3m/s,A错误;保持抛出点高度不变,初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两倍,如图乙所示,若无斜面,则小球应击中Q′点,实际击中点为轨迹与斜面的交点,显然离底端O的距离小于2|QO|,C正确;若抛出点高度变为2h,根据小球垂直击中斜面的规律知,y′=

×2h,小球下落的高度和水平位移均变为原来的两倍,故小球的初速度应调整为原来的

倍,D正确。

甲          乙]

11.研究磁现象时,常常要讨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场及其变化,为此引入了磁通量的概念。

在电场中也可以定义为电通量,如图1所示,设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有一个与电场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积为S,我们把E与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电通量,图2中Ⅰ和Ⅱ为一点电荷+Q的电场的等势球面,Ⅰ所在的等势面到+Q的距离为r,Ⅱ所在的等势面到+Q的距离为2r。

已知距离该点电荷r处的电势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Ⅰ、Ⅱ两个等势面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4∶1

B.Ⅰ、Ⅱ两个等势面处电势之比为1∶2

C.Ⅰ、Ⅱ两个球面的电通量之比为1∶1

D.电子从等势面Ⅰ运动到等势面Ⅱ,电场力做的功为-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需要考生利用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进行分析。

AC [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E=k

,Ⅰ、Ⅱ两个等势面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

,A正确;根据点电荷Q的电势公式φ=

,Ⅰ、Ⅱ两个等势面处电势之比为

,B错误;球表面积公式S=4πR2,根据电通量ΦE的定义为ΦE=ES,Ⅰ、Ⅱ两个球面的电通量之比为

,C正确;Ⅰ、Ⅱ两个等势面电势差为U=φⅠ-φⅡ=

,电子从等势面Ⅰ运动到等势面Ⅱ电场力做的功为W=-eU=-

,D错误。

]

12.如图所示,半径为a的半圆形匀强磁场区域Ⅰ和边长为2a的正方形匀强磁场区域Ⅱ相邻,磁场方向都是垂直于纸面(未画出)。

一重力不计、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从E点沿EF方向射入匀强磁场区域Ⅰ,偏转后垂直AD边从AD中点射入匀强磁场区域Ⅱ,最后从C点射出磁场区域。

已知sin53°=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在区域Ⅰ、Ⅱ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为2∶5

B.磁场区域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C.粒子在区域Ⅰ、Ⅱ运动的速度方向偏转了127°

D.粒子在区域Ⅰ、Ⅱ中运动的总时间为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需要考生利用洛伦兹力、左手定则、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

AD [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两个区域的磁场方向都是垂直纸面向外,根据题述,带电粒子以速度v从E点沿EF方向射入匀强磁场区域Ⅰ,偏转后垂直AD射入匀强磁场区域Ⅱ,画出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带电粒子在区域Ⅰ运动轨迹半径为r1=a,由qvB1=m

,解得B1=

,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区域Ⅱ,由几何关系可得r

=(2a)2+(r2-a)2,解得r2=2.5a,则粒子在区域Ⅰ、Ⅱ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为2∶5,由qvB2=m

,解得B2=

,A正确,B错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区域Ⅰ运动的时间t1=

,由几何关系可得sinθ=

,解得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区域Ⅱ运动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θ=53°,粒子在区域Ⅰ、Ⅱ运动速度方向偏转了14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区域Ⅱ运动的时间t2=

,带电粒子在磁场区域Ⅰ、Ⅱ中运动的总时间为t=t1+t2=

,C错误,D正确。

]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6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测量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步骤如下:

A.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桌面直轨道上的O点,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通过一个光滑定滑轮将滑块与钩码相连,将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用拉力传感器(未画出)记录对应的滑块所受拉力F的大小,通过光电门记录对应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结合遮光条的宽度d计算出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用刻度尺量出滑块初始位置A点到O点的距离L

B.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重力加速度为g;

C.正确记录每一组F与t相对应的数据,作出F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1)根据步骤A中测出的物理量可知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

(2)通过图象计算出滑块的质量m=________;

(3)通过图象计算出滑块与水平桌面直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甲        乙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需要利用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解题。

[解析] 

(1)由题意分析可知,滑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位移L内的末速度为v=

,设滑块的加速度为a,则2aL=v2,可得a=

(2)对滑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整理可得F=μmg+m

,结合图乙可知F-

的函数关系图象的斜率是

,对应公式中

的系数m

,即m

,可得m=

(3)由第

(2)问分析可知,F-

函数关系图象在纵轴的截距b就是滑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μmg,即μmg=b,则μ=

,可得出μ=

[答案] 

(1)

(2分) 

(2)

(2分) (3)

(2分)

14.(8分)实验室有一阻值约为1kΩ的电阻Rx,为了精确测量它的阻值,某小组在实验室找到以下器材。

电源E(电动势约为3V,内阻忽略不计)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V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3V,内阻RV2约为2.5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0Ω)

开关S和导线若干

(1)小组成员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框A内接入________(选填“V1”或“V2”),导线P应该与________(选填“a”或“b”)连接。

(2)某次实验时,电压表V2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3)改变滑片位置,得到多组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图象,图象中直线的斜率为k,则电阻Rx=________。

(用k、RV1或RV2表示)

甲      乙      丙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意在考查考生对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探究能力。

[解析] 

(1)电压表V1的内阻已知,可当成电流表使用,故虚线框B内接入V1,虚线框A内接入V2,由于电压表V2的内阻精确值未知,而为了精确测得流过未知电阻的电流,电压表V1应采用内接法,故导线P与接线柱b连接。

(2)根据读数规则,可知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5V。

(3)根据电路结构,可知U2=

·U1,故Rx=

RV1=(k-1)RV1。

[答案] 

(1)V2(2分) b(2分) 

(2)2.25V(2分) (3)(k-1)RV1(2分)

15.(8分)如图甲所示,某口罩生产车间的流水线安装的是U形传送带,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结构图,其中AB、CD段为直线,BC段为同心半圆弧面,半圆弧中心线(虚线部分)半径为R=50cm。

自动分拣装置中的机械手将质量均为m=0.4kg的包装好的口罩产品无初速度放至匀速运行的传送带A端,质检员在BC段进行检测,产品在BC段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测量出CD段相邻两件产品间的距离均为d=80cm,位于D端的收件员每隔4s从传送带上无间隔地取下一件产品,每件产品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1)求每件产品放在传送带上后,相对传送带运动的距离;

(2)每件产品放在传送带上后,如果要使传送带保持原有的速率匀速运行,求电动机应增加的平均功率。

甲         乙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能量与功率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解析] 

(1)在D点的收件员每隔4s从传送带上取下一件产品,则传送带的速度为v=

=0.2m/s(1分)

每件产品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则有

μmg=ma,v=at0(2分)

加速过程中每件产品相对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

Δx=vt0-

at

=0.004m。

(1分)

(2)由

(1)可知每件产品放在传送带上后,相对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

Δx=0.004m

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μmg·Δx(1分)

每件产品动能的增加量为

Ek=

mv2(1分)

电动机应增加的平均功率为

(1分)

解得P=0.4W。

(1分)

[答案] 

(1)0.004m 

(2)0.4W

16.(8分)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形状是半径为R的球形,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O的截面,一红色光线沿截面以入射角i从A点射入水滴中,经水滴一次反射后从B点射出水滴,出射光线BP′与PA平行。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1)求水对红光的折射率n以及红光从A点传播到B点所用的时间t;

(2)若一紫光沿PA方向从A点射入水滴中,则经水滴一次反射后,紫光是从B点上方还是下方射出水滴?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几何光学知识,考查考生的作图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需要考生熟知折射定律。

[解析] 

(1)红光在水滴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设红光从A点射入水滴时的折射角为r,则由几何关系知

i=2r(1分)

n=

(1分)

解得n=2cos

由几何关系有AC=CB=2Rcosr(1分)

n=

(1分)

时间t=

解得t=

cos2

(1分)

(2)水对紫光的折射率

n′=

(1分)

因n′>n,折射角r′

紫光在水滴中的光路图如图中AC′B′所示,紫光经水滴一次反射后从B点上方B′点射出水滴。

(1分)

[答案] 

(1)

cos2

 

(2)上方

17.(14分)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左端紧靠墙壁,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长度为L=1.5m、质量为mC=7kg、与固定长木板等高的长木板C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左端与固定长木板紧靠在一起。

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A=2kg的小物块A放在固定长木板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与小物块A接触但不拴接,开始时弹簧被压缩并锁定,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p=11.6J。

解除锁定后,小物块A向右滑行一段距离后与弹簧分离,然后与放在长木板C最左端的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B=1kg的小物块B发生碰撞,最终小物块B停在长木板C的最右端,而小物块A在长木板C上滑行的距离为s=0.35m。

已知小物块A的初始位置与固定长木板右端之间的距离为x=0.95m,小物块A与固定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小物块A、B与长木板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1,弹簧的原长小于固定长木板的长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1)求长木板C的最终速度大小;

(2)当B刚运动到C的最右端时,求C相对地面向右运动的距离。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板块模型的分析综合能力。

[思路分析]

[解析] 

(1)设小物块A运动到固定长木板最右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0,对小物块A由能量守恒定律知Ep-μ1mAgx=

mAv

(2分)

代入数据解得v0=2m/s(1分)

由题意知最终小物块A、B与长木板C保持相对静止,设三者共同速度大小为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0=(mA+mB+mC)v(2分)

解得v=0.4m/s。

(1分)

(2)设小物块A、B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对小物块A、B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Av0=mAvA+mBvB(1分)

对A、B碰后到三者共速过程由功能关系知

μ2mAgs+μ2mBgL=

mAv

mBv

(mA+mB+mC)v2(1分)

解得vA=1m/s,vB=2m/s(2分)

另一组解为v′A=

m/s,v′B=

m/s,因为v′A>v′B,所以不符合题意,舍去。

设整个过程中小物块B相对地面向右滑行的距离为x′,小物块B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μ2mBg=mBa(1分)

解得a=μ2g=1m/s2(1分)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x′=

=1.92m(1分)

当B刚运动到C的最右端时,长木板C相对地面向右滑行的距离为

xC=x′-L=(1.92-1.5)m=0.42m。

(1分)

[答案] 

(1)0.4m/s 

(2)0.4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