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746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

《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邓三总课件复制.docx

邓三总课件复制

第一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教学重点: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

  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4.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讲清楚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说明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传的,是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

  2.国情、党情的新变化:

在讲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时,既要讲清楚国情的新变化,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带来的重大的变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新变化,也要讲清楚党情的新变化,即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史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政权,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步入社会主义。

第二,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六大,在80多年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三大理论成果。

第一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为能够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之邓小平理论。

第三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能够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把它称之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时代主题变化的准确反映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0世纪的百年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头50年,是战争与革命的时期。

第二个时期为50年代至80年代,是冷战和对抗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从80年代开始的20年,战争和革命、冷战和对抗开始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变。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中国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中国面对机遇与挑战急需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国急需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并赶上时代的步伐。

2、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3、新的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

4、科学理论的直接继续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邓小平是当代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具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无产阶级的高尚情操,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革命风格,无限忠于祖国,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中国人民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基本理论命题的提出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党的十二大,中国共产党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了初步的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提出了这条正确道路的主要的理论要点。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并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2.理论轮廓的形成

  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

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理论观点作了科学概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十三大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理论观点作了概括,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理论体系的确立

  从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

以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同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四大首次把这一理论概括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五年,是为我国阔步迈向21世纪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理论,明确把它作为党和国家迈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并把它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回答了世人关心的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问题,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有了明确的方向。

(四)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科学体系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992年党的十四大概括为9个方面:

  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发展战略;祖国统一;领导和依靠力量。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个层次,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个层次,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或基本理论。

第三个层次,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所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五)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1、从国际范围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以下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从国内范围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新变化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进入新世纪,中国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给中国共产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新变化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从党的建设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

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4、从历史经验看

   在新世纪和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需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如何从历史经验中获取良好的启示,坚持正确,纠正错误,把历史经验作为我们战胜困难,再创辉煌的起点,需要全党上下高度重视,认真总结。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

1989年到1999年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000年2月——2002年5.31讲话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

十六大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

1989年到1999年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在2000年2月。

但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结果。

“长期思考”的起点是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的讲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000年2月到2001年七一讲话、2002年5.31讲话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内在联系、指导意义以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科学的阐述,要求全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002年5月31日,在出席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性,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

这两个讲话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

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现实依据、理论基础、科学内涵、思想精髓、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

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以及一系列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1.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党的领导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最主要内容和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

2.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

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脉相承。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论的基础同样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理论品质的一脉相承。

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

第三,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必需前提,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为未来社会确立的基本原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四,宗旨立场的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的解放而诞生的学说。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立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立场。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赋予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作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提炼和概括,进一步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以及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用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1、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二)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3、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6、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单项选择

1.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都是在()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A.革命与建设

B.革命与战争

C.和平与发展

D.发展与改革

2.首次使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3.邓小平在()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4.()将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5.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在()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是在()提出的。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7.当今和平与发展问题这两大课题()。

A.正在解决

B.都已解决

C.一个都没有解决

D.已解决了一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江泽民同志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结果,“长期”思考的起点是()。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9.党的十五大()。

A.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提出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战略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仅仅是三句话,而是指()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四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二中全会

1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十六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多项选择:

1.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

A.和平问题

B.民族问题

C.宗教问题

D.恐怖主义问题

E.经济问题

2.战争、和平、民族独立,取决于()

A.国家的经济力

B.国家的政治力

C.文化力

D.科技力

E.综合国力

3.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E.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A.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C.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E.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

A.哲学基础,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根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根本问题在各方面、各领域的进一步展开

D.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战略

6.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

A.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先进生产方式的前进方向

D.先进社会制度的发展要求

E.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辨析题:

1.邓小平理论有许多观点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立的,因此邓小平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否定。

  2.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唯一历史根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1.邓小平理论有许多观点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立的,因此邓小平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否定。

错误:

  1.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否定。

  首先,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中所坚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完全一致的;邓小平理论中所阐发的新观点和新结论,也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相一致的。

其次,就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第三,就邓小平理论同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来说,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始终高举的伟大理论旗帜。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2.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唯一历史根据。

错误: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不仅包括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而且还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纠正了这种错误,深刻地分析了它出现的原因,同时又坚决地维护和继承了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

邓小平理论正是在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形成的。

此外,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所提供的丰富经验和严重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历史根据。

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原因是基础性的或根本性原因。

正是通过对我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才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才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