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656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1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2002年7月22日14:

21:

3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前言

  自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开始,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等其他各个方面。

作为将要给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带来重大影响的互联网,我们需要研究其特征,发挥其优点,避免其弊处,使其为人类造福。

这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1997年10月开始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今已10次。

这些统计报告已成为认识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状况的重要材料。

而十次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数据和经验也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基于上述深入分析、了解我国互联网的目的,以我们第十次和前几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发布第十次统计报告的同时推出了本分析报告。

  从描述性分析研究的角度考虑,我们力图通过本分析报告能更深入地揭示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状况的基础性问题,诸如“谁、何时、在哪里、如何使用互联网”等。

但由于时间的原因,本分析报告只选择了其中的几个主题进行分析。

内容主要包括:

宏观概况、用户特征、用户上网行为习惯、非网民状况等。

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趋势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分组、相关分析、交叉分析等分析方法,其他更深入的分析由于时间的原因未能进行。

  本分析报告中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的调查数据,和全国人口有关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等。

  报告正文

  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二、网民特征结构

  三、网民上网行为习惯

  四、非网民状况

  结论

  本报告以第十次和以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从宏观状况、网民特征结构、网民上网行为习惯、非网民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看,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CN下的域名数、网站数、国际出口带宽总数等和1997年相比较都有了至少十倍量级的增长,我国的互联网在几年的时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要看到和我国的整体情况相比较,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还不够,比如网民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仅为3.6%。

在网民方面,传统的上网方式诸如拨号等仍然是上网的主要方式,但新兴的诸如ADSL、CABLEMODEM等已开始崭露头角,多元化的上网方式初步形成;CN下的域名数和国内的网站数等在当前互联网产业的大环境里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潮已显露增长的迹象,相对而言网民的增长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较小,始终保持着较好的增长趋势。

  在网民的特征结构方面,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网民特征结构整体上逐渐趋于合理,但近期由于学生等年轻网民增长较多引起特征结构方面的比例数据和以前相比呈一种徘徊和反复的状态。

目前的网民结构中,男性、未婚、35岁以下、本科以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学生和技术人员等的比例分别在网民各特征数据中占据相对主要地位。

  在网民的上网行为习惯方面,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和以前相比继续体现出趋向理性和实用化的特点。

家中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是网民的主要上网设备;网民上网的时间分布为:

早晨4、5点钟为一天中上网的最低点,从早晨8点钟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钟达到一天中上网的最高峰,之后又趋减;上网的费用以自费方式为主;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大部分在100元以内;网民平均每周的上网天数、小时数呈递减的状态;网民平均拥有的电子邮件帐号数和每周收发的邮件数都呈一种递减状态;网民的上网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

  从非网民的状况看,其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有“不懂计算机、没有上网设备”等客观的因素,同时也有“没兴趣、担心网络的安全”等主观感受问题。

在未来是否可能上网的问题上,部分非网民表现了一定的兴趣。

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我国网民可能的变化趋势。

可以简单预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大环境的逐步好转,在国家对信息产业进行政策倾斜、加入世贸组织(WTO)、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三个工程(家庭上网、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的深入实施、电信服务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多元化上网方式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内容和服务的日益丰富、多样、实用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近期内网民数将会以不低于当前的增长速度发展,网民的特征结构将进一步趋向合理,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将进一步理性和实用化。

但由于我国相对较大的人口基数和人群之间存在的相对差距等原因,网络的完全普及和网民特征结构的完全合理尚须待时日,在发展过程中网民特征结构比例数据可能会有一定的徘徊和反复。

  

(图)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2002年7月22日14:

36:

2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WWW站点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及网络普及程度。

对CNNIC调查中这些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上网计算机数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1613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307万台,占19%,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1200万台,占74%,使用其他方式上网的计算机数为106万台,占7%(如图1-1所示)。

可以看出,拨号上网计算机仍为上网计算机的主流。

  

  图1-1上网计算机数按上网方式的分布

  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增加了359万台,增长率为28.6%,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0%,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54倍。

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增加了73万台,增长率为31.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8.3%,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4.9万台的63倍;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增加了180万台,增长率为17.6%,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0%,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5万台的48倍(如图1-2所示)。

可见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一直呈快速增长的状态,与此相对应,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和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也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其中拨号上网计算机一直保持着主体地位。

  图1-2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万台)

  从历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除2000年1月的调查结果外,专线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均高于拨号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以及上网计算机总数的增长率。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拨号上网这种传统的上网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但专线上网和其他上网方式也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初步形成的多元化上网方式将促进我国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图1-3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

  上网用户人数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用户人数为946万人,约占21%,拨号上网用户人数为2682万人,约占58%(如图1-4所示)。

同拨号上网计算机占据全部上网计算机的主体地位一致,拨号上网用户也为全部上网用户的主体。

和上网计算机的情况相类似,除拨号、专线上网用户外,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ISDN上网用户人数为315万人,宽带上网用户人数为200万人,这也表明上网用户的上网方式正趋向多元化。

  

  图1-4上网用户人数(万人)

  同第九次调查相比,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增加了1210万人,增长率为35.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8%,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74倍。

其中专线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增加274万人,增长率为40.8%,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8.4%,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15.5万的61倍;拨号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增加549万人,增长率为25.7%,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6%,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46.5万的58倍(如图1-5所示)。

由此可见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增长之快。

同上网用户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拨号上网用户人数和专线上网用户人数也相应保持着增长趋势,且拨号上网用户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图1-5历次调查上网用户人数(万人)

  从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上可以看出,从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上网用户人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比率增长,2000年1月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从2002年1月开始,有逐步回升的势头(如图1-6所示),这种增长率的减缓趋势可能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的基数增大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这种逐步回升的趋势,也可能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

 

  图1-6历次调查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

  尽管我国互联网络的大环境经历了高潮、低潮的反复,可是从上网用户人数的历次调查结果上看,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却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增长势头。

同时不能忽略的是458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3.6%,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CN下注册的域名数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26146个,与半年前相比减少了1173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216个,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相比,域名总数已是当初4066个的31倍。

从整体上看,CN下注册域名总数增长很快,只是近期有所减少。

其中以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98835个,与半年前相比减少了288个,以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12248个,与半年前相比减少了1797个,以行政区域名结尾的域名总数3172个,与半年前相比减少了145个。

而以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6686个,较半年前增加了822个,增长14%,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9%,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323个的21倍(如图1-7所示)。

CN下注册域名数的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和目前互联网产业的大气候有一定的关系。

 

  图1-7历次调查CN下注册域名数(个)

  从历次调查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华北、华东、华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一直占85%以上,东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近年虽略有增长,但所占比例仍非常小(如图1-8所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地区之间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图1-8历次调查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

  4、WWW站点数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WWW站点数为293213个,半年内增加16113个,增长率为5.8%,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8%。

从我国WWW站点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尽管在2001年上半年,网站数下降了2.3万,但是从2001年下半年到现在,网站数又开始了增长(如图1-9所示)。

WWW站点数近期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互联网产业在经历了一个低潮后,正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迹象。

  

  图1-9历次调查WWW站点数(个)

  从历次调查结果中WWW站点数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华北、华东、华南的WWW站点数比例一直占85%左右,东北、西南、西北WWW站点数所占的比例一直较小(如图1-10所示)。

这与CN域名的地域分布状况是一致的,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地区之间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图1-10历次调查WWW站点数地域分布

  5、国际出口带宽数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10576.5M,半年增加了2979M,增长率为39.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5倍,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5.408M的416倍(如图1-11所示)。

可见,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增长是相当迅速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今年5月份电信重组,使原来的十大互联网络单位重组为九大互联网络单位。

重组后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国际出口带宽方面居于前2位,其中,中国电信的出口带宽为6452M,占总出口带宽的61%;中国网通的出口带宽为2870M,占总出口带宽的27.1%。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出口带宽之差为3582M,而半年前二者之差为5567M,这种带宽之差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提供了可能。

  

  图1-11历次调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M)

  综上所述,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互联网络在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WWW站点数、国际出口带宽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

其中拨号上网计算机仍为上网计算机的主体,拨号上网用户也仍为上网用户的主体,但上网方式多元化的趋势已显示出来;CN下注册域名数、WWW站点数等方面经历低潮后虽呈现出增长的迹象,但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带宽方面增长迅速,而且重组后的电信、网通的带宽差距减少。

所有这一切表明,我国的互联网络发展速度很快,但还存在一些不完全合理和不尽人意的地方,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推动,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服务的不断多样化和实用化,中国的互联网必将得到飞速地发展。

  网民特征结构

2002年7月22日14:

49:

3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从1997年10月的62万网民,到目前的4580万网民,中国的互联网络用户规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深入分析、了解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网民的特征结构,探求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可以较好的把握住“谁在使用互联网”这一问题,更深刻的理解互联网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历程。

  1、用户性别

  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占60.9%,女性网民占39.1%(如图2-1所示)。

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

  

  图2-1网民性别分布

  从历次调查结果网民的性别分布上看,女性网民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且增加显著。

女性网民从1997年10月的12.3%增加到现在的39.1%,男性网民则从最初的87.7%减至60.9%(如图2-2所示)。

男女网民之间比例上的差异也从1997年的7:

1缩小至目前的1.6:

1,这个数字已经与国家统计局公布出来的截至2001年底我国男女性别比的1.1:

1相接近。

这一变化趋势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有着密切关系。

 

  图2-2历次调查网民性别分布(%)

  目前我国男性网民2789.2万,是五年前54.4万的51倍;女性网民1790.8万,是五年前7.6万的236倍(如图2-3所示)。

与我国的总人口相比,网民占总人口的3.6%,其中男性网民占男性总人口的4.2%,女性网民占女性总人口的2.9%。

这说明尽管女性网民的增长速度很快,但互联网在女性中的普及仍然不及男性。

另一方面,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网民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是微不足道。

  

  图2-3历次调查不同性别网民的数量(万人)

  2、用户婚姻状况

  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未婚者占58.9%,已婚者占41.1%(如图2-4所示)。

未婚者在目前仍然是中国网民的主体,这与人口普查得出的已婚者占我国总人口的主体不太一致(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比例为1.7:

1)。

  图2-4网民婚姻状况分布

  从最近几年的整体走势看,已婚网民在比例分布上呈递增趋势,但增幅并不明显,与1999年1月相比只增加了5个百分点,这与目前我国上网人群的低龄化有一定关系(如图2-5所示)。

从绝对数看,网民中未婚者达到2697.6万,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40.7%,已婚者达到1882.4万,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29.6%(如图2-6所示),已婚网民的增长速度相对较缓。

与已婚者相比,未婚者有更多的时间,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生活压力也相对较轻,因此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这可能是目前网民中未婚网民占据多数的主要原因。

  未婚网民占我国未婚人口总数的5.7%,已婚网民占我国已婚人口总数的2.3%,说明互联网在未婚者中的普及与发展要明显高于已婚者。

 

  图2-5历次调查网民婚姻状况分布(%)

 

  图2-6历次调查不同婚姻状况网民的数量(万人)

  3、用户年龄

  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0%,35岁以上的网民占18.0%,两者之比为4.6:

1。

35岁以下的网民仍然是互联网络时代的主力军。

在各个年龄段中,以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37.2%,其次是25-30岁(16.9%)和18岁以下(16.3%)(如图2-7所示)。

  

  图2-7网民年龄分布

  从1997年开始的历次调查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在各年龄段中都是最高的,与其它年龄段相比占据绝对优势。

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近两年有所下降,从2000年1月的30.8%降至现在的16.9%,而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速度却很快,从2.4%增加到16.3%(如图2-8所示),这应该与网民中学生的比例增加有关。

35岁以上的网民比例尽管有增长趋势,但增长缓慢,与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只增加了2个百分点。

与半年前相比,35岁及以下的网民从2692.6万增加到3755.6万,增长率为39.5%,35岁以上的网民从677.4万增加到824.4万,增长率为21.7%(如图2-9、图2-10所示),35岁以上网民的增长速度要低于35岁以下网民的增长速度。

 

  图2-8历次调查网民年龄分布(%)

  

  图2-9历次调查网民年龄分布(%)

  

  图2-10历次调查不同年龄网民的数量(万人)

  4、用户受教育程度

  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30.5%,其次是本科(29.2%)和大专(26.3%)。

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为31.7%,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达到了68.3%(如图2-11所示)。

  

  图2-11网民受教育程度分布

  与1998年7月第二次调查结果相比,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从58.9%降至31.7%,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从41.1%增加到68.3%,从绝对数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加了1382.7万,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人增加了3079.8万(如图2-12、图2-13所示)。

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形成后来者居上之势,在网民中占据主体。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和互联网上的内容、服务日益多样化以及互联网使用起来更加简便有关。

  图2-12历次调查网民受教育程度分布(%)

  

  图2-13历次调查不同受教育程度网民的数量(万人)

  5、用户个人月收入

  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86.6%的网民个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只有13.4%的网民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37.8%的网民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如图2-14所示)。

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

这种结构可能与网民中学生占据一定比例有很大关系。

  

  图2-14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与去年同期相比,个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网民从84.1%升至86.6%,绝对数量从2228.7万增加到3966.3万,增长率为78%;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则从15.9%降至13.4%,从421.4万人增加到613.7万人,增长率为45.6%(如图2-15、图2-16所示)。

低收入的网民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收入的网民。

这以及网民受教育程度的统计数字皆说明互联网越来越趋于大众化,互联网从过去那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的人的专利,转变成受过基本教育的、收入还过得去的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工具。

  

  图2-15历次调查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图2-16历次调查不同个人月收入网民的数量(万人)

  6、用户职业

  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是最多的,达到了26.2%,其它所从事的职业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总数的17.5%,其次是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分别为13.2%和12.0%。

军人和农林牧渔工作人员所占比例最少,只有1%左右(如图2-17所示)。

  图2-17网民的职业分布(%)

  值得说明的是,与2001年1月相比,学生从20.9%增加到26.2%,绝对数量从470.3万增加到1200万(如图2-18所示),增长显著。

这可能与校园网的建设以及各种网校、远程教育等的兴起有比较大的关系。

  

  图2-18历次调查学生人数(万人)及比例(%)

  目前我国的上网学生人数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在校学生总数(包括普通小学、初中学校、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普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在校学生共22384万)的5.4%,说明尽管学生中网民的比例要高于全国平均的网民比例,但互联网在学生中的普及率仍然很低。

  7、用户行业

  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的人最多,占14.6%,其次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占12.1%,排在第三的是教育、科学研究,为10.8%(如图2-19所示)。

  与2001年1月相比,社会服务业(包括餐饮业、居民服务、公共服务业、旅游、旅馆业、租赁等其它社会服务业、卫生、社会福利业)和制造业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IT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社会服务业从8.3%增加到9.6%,制造业从6.5%增加到10.0%,IT业则从14.5%降至9.8%(如图2-20所示)。

与半年前相比,在绝对数量上,社会服务业增加了133万,增长率为43.4%;制造业增加了181.7万,增长率为65.8%;IT业增加了81.5万,增长率为22.2%(如图2-21所示)。

其它行业在绝对人数上随着整体网民数的增加都有所增加,但从所占份额来看,虽然有小幅度的波动,但无明显变化趋势。

从网民在职业、行业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网民逐渐趋于多元化。

  

  图2-19网民行业分布(%)

 

  图2-20历次调查从事社会服务业、制造业和IT业的网民所占比例(%)

 

  图2-21历次调查从事社会服务业、制造业和IT业的网民数量(万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网民仍然以男性为主体,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以及未婚者仍然是主力军,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人以及低收入者占据大多数,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比其它职业的人要多,IT业以及教育、科研单位不再是网民集中的行业。

尽管我国的网民在结构分布上还不是十分合理,但正在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可以预计,互联网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