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611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docx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

嘉应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4届)

题目: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

******

学号:

*********

院别: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

申请学位:

文学学士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

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甄嬛:

“旧”时代下的“新”女性——甄嬛人物形象分析》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二○一四年五月七日

 

中文摘要(含关键词)…………………………………………………………………1

英文摘要(含关键词)…………………………………………………………………1

正文……………………………………………………………………………………………2

引言………………………………………………………………………………………2

一、机智聪敏………………………………………………………………………2

二、善解人意………………………………………………………………………4

三、勇于抗争…………………………………………………………………………6四、奉献牺牲………………………………………………………………………………8

结语……………………………………………………………………………………10

注释……………………………………………………………………………………………11

参考文献目录………………………………………………………………………………11

 

中文摘要

近年来宫廷剧和小说大热,《金枝欲孽》、《美人心计》、《后宫甄嬛传》和《陆贞传奇》等等。

观众通过剧作可以看到古代华美服饰,感受古典美,而这些剧作更是有一个共同点——宫廷内斗。

古代受儒家传统男女尊卑观念影响很深,女子普遍缺乏自身意识,而《后宫甄嬛传》中的甄嬛一角,却让我在宫斗中不仅看到她的机智聪敏,善于筹谋的品质,更让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旧”时代下的“新”女性色彩。

本文结合甄嬛在后宫浮沉的经历,深入分析她的温婉聪敏、善解人意、勇于抗争和奉献牺牲的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

甄嬛男尊女卑女性主义儒家思想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palacedramasandnovels,hot,"goldenbeauty","beautyofdeceit","Palace"and"TheLegendofZhenHuanLiuzhenlegend"etc..Theaudiencethroughtheplaycanseeancientcostumes,feeltheclassicbeauty,buttheseplaysisacommonpoint--struggleinthecourt.AncientisdeeplyinfluencedbyConfuciantraditionalgenderconceptofhierarchy,womengenerallylackofself-awareness,and"haremTheLegendofZhenHuan"ZhenHuaninthecorner,letmeinthepalacefightnotonlytoseehersharp,begoodatplanningquality,moreletIsawinher"old"era"new"womenofcolor.ThiscombinationofZhenHuanintheharemandexperience,in-depthanalysisofcharacterofhergentlewisdom,understanding,thecouragetofightandsacrifice

Keywords:

ZhenHuanfeministConfucianismthinkthatwomenareinferiortomen

 

甄嬛人物形象分析

引言

在流潋紫的小说原著《后宫甄嬛传》中,甄嬛无疑是最后的大赢家—

—佛面蛇心作恶多端的皇后和表面柔弱内心狠毒的安陵容死了、嫁祸甄氏的管氏一门包括褀贵人在内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甄氏一门虽经历起落历经波折却也最后得以保全。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对门楣的荣辱看得很重,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甄氏一族最终能沉冤得雪,与甄嬛在宫内的荣耀是密不可分的。

想当初甄嬛二次失宠被废离宫之时,甄氏满门入狱的入狱,贬谪的贬谪,死的死,疯的疯……何其凄惨。

而甄嬛在宫廷内斗中能以最后赢家胜出,跟她自身的胆识,智慧不可分割,在我看来,她虽是生在封建社会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骨子里却有当今时代“新”女性的特征。

一、温婉聪敏

在古代封建礼教制度下,“夫为天,妻为地”,有了“天尊地卑”思想才有了“男尊女卑”的思想。

儒家重视礼教,儒家的女性观更对女子作出了种种规范求。

不仅在日常生活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而且在受教育和政治的权力地位方面也有很大的束缚。

“有教无类”的孔子号称有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贤弟子,但从文字记载来看,当中没有一位女性。

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当时女性受教育权的被剥夺,另一方面也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周礼的遵循即女性应终日留在内闱,禁止外出接受教育,孔子反对女性参与政治,这也是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所极力宣扬的。

[1]

古代对后宫女子的政治束缚,其实更多是来源于统治者害怕自己的后宫和前朝相勾结,对自身统治不利。

而封建礼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所以女子干政或是勾结家族势力,在当时是诛九族的死罪。

在《后宫甄嬛传》中,后宫最得宠的华妃慕容世兰,为何却多年无法怀孕生子,最后还落得一个被诛九族、赐死冷宫的下场,无非是因为她的家族慕容家与汝南王的战功赫赫功高盖主,令皇帝有所忌惮,怕两家联合起来,挟幼子而废皇上。

所以当皇上听到曹琴默揭露昔日华妃私交外臣的时候,反应更是怒不可遏,不顾多年情分废居永巷。

说话是门艺术。

所谓“祸从口出”绝非夸大其词。

华妃虽然刁横,但绝不至于企图干政,何况书中从头到尾也没一句在她和皇帝闲聊时企图干政的语句,但最终皇帝却还是因政而不得不处置了结了她。

反观甄嬛,多次涉嫌干预前朝政事,却依然安然无恙,还为皇帝解忧而大获恩宠。

一是在汝南王战场归来得意自满且张扬跋扈,皇帝视而不见继续论功行赏惹群臣微词,皇帝问甄嬛如何看待时,甄嬛用“郑伯克段于鄢”做比,洞悉了皇帝潜藏之心。

这其实已是女子评论朝政,为死罪,但甄嬛却说自己哪懂朝政之事,不过是闲聊时跟皇上谈史论经罢了,如此机智聪敏,避重就轻,又对皇帝心意了然于胸,可真谓是聪敏而善言辞。

在古代,女子受教育权利被剥夺,能认得几个字,读过《女戒》《女论语》都已算是很不错了,能像甄嬛一样通晓古今并以古为鉴以史做比的女子,甚是稀罕了。

聪敏善言有利巧妙化解尴尬局面,在后宫赢得人脉。

后宫争斗,从来都免不了口舌之争。

好斗又得宠的华妃,更是如此。

华妃生性嚣张跋扈,加上慕容世家的显赫家世和皇上的宠爱,目中无人更是常事,常常连皇后都要忌惮三分。

而华妃却丝毫没有因皇后礼让而收敛,反而愈加嚣张。

众所周知,在古代,正室才配用大红,侧室和庶出的都只能用粉红,以此来分尊卑。

在书中第二部第十五章回中,讲到一次御花园赏花,华妃嘲笑皇后钟爱的牡丹是粉色,而她所钟爱的芍药是大红,暗喻皇后最敏感的庶出身份。

正当皇后在众人面前难堪,华妃得意之时,甄嬛以“庭前芍药妖无格”和“唯有牡丹真国色”两句诗做比,巧妙化解了尴尬,引得皇后连声称赞。

在后宫中存活赢得皇帝的宠爱固然重要,但同性友谊也断不可失。

影响女性交往的心理因素之一是态度。

《女性新概念》中就有讲到,和蔼、真诚、坦荡,会使人有安全感并亲而近之。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孤掌难鸣,在后宫中更是如此。

甄嬛与华妃早已势成水火,这一次为皇后化解尴尬,为今后自身在后宫中赢得人脉起了重要作用。

而甄嬛的聪敏不仅体现在言辞,还有行动机敏。

在书中第二本第四章回中,华妃曹婕妤暗中勾结了甄嬛身边人里应外合,冤枉甄嬛利用木薯粉害温仪帝姬吐奶。

当所有证据都指向甄嬛,甄嬛百口莫辩之时,幸得端妃解围作证,才使得甄嬛脱身。

洞察力敏锐的甄嬛当下回到宫中就心有怀疑之人,但装作若无其事,仍与曹婕妤修旧好,将蜜合香赠予她。

企图利用蜜合香若有似无却持久不散的香味,揪出身边接近过曹婕妤的内奸。

接下来,她故意放出风声让自己宫里的几个身边伺候的人知晓自己要去探望被皇帝禁足的眉庄,她算准了内奸必定会去曹婕妤处通风报信抓她现行,所以特定中途去了冯淑仪处,静待华妃曹婕妤的到来。

果不其然,甄嬛前脚刚进淑仪之门,不一会儿华妃曹婕妤就带着大批宫人过来,声势浩大说有人违背皇上命令私会禁足嫔妃,正当搜宫搜得存菊堂鸡犬不宁又无所得之时,皇上被惊动来到,甄嬛算好时机与冯淑仪一同出去请安,瞬间让华妃在众目睽睽之下难以下台,更被皇上扫了颜面。

而当众人散去,经此一闹后,大家都精疲力尽回各自宫中时,她才折回真正去探望眉庄。

回到宫中后也依靠蜜合香揪出了告密的浣碧。

甄嬛此行可谓环环相扣,一石二鸟。

她首先洞察了曹婕妤不会拒绝名贵香料的诱惑心理,再佯装探望眉庄而引蛇出洞,在引出身边人保全自己同时也给予搜宫不得的华妃一个重重的回击,在皇上面前颜态尽失。

甄嬛的温婉聪敏,是用来防人和反击之机智和敏锐,而非害人和出击之谋算。

她懂得说话的艺术,面对皇上时的温婉可人又能适时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也有很好的交际人脉能力,面对皇后时机智解围化解尴尬,这一切都是她聪敏机智一面极具人格魅力的展现。

 

二、善解人意

甄嬛生活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的局限也造成了当时时代对女性的审美观念。

在彭华的《儒家女性观研究》中就有提到,儒家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在关于女性审美上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内在美的“贤良、恭顺”和外在的“柔弱、娴静”相统一的美是儒家最为理想的女性美。

[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封建制度下,女子相对于男子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无非就是“顺从”两个字。

这也与我们之前说过的“夫为妻纲”的三纲五常思想一脉相承。

但在那个时代,每个女子均懂这个道理,亦会守这个礼节,然而如何能在守礼中仍能获得皇帝的青睐,善解人意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当书中第三部第二章回讲到甄嬛因流产失子后而失意于皇帝,往日门庭若市的裳梨宫一下子变得门庭冷落,就连内务府也跟红顶白克扣份例,过着被遗弃后宫无人问津的日子。

这里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皇帝也是那个时代的封建审美,嬛嬛偶尔的小倔强是情趣,但皇帝依然是喜欢“顺从乖巧“的女子,太过傲骨,皇帝必然不会喜欢,必定会冷落甄嬛让她老死后宫。

二是甄嬛个性其实是心高气傲的女子,但那段被皇帝冷落众人落井下石的日子,也让她更看清洞悉了皇帝的心,她懂得了即使他对她再宠爱,他仍是万人之上的皇上,他先是一国之君,而后才是她的夫君。

因此,她抓住了皇帝“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心理,利用与皇上第一次在倚梅园邂逅的情境,勾起皇上往日的情肠心动,重获恩宠。

所以,哪怕日后在甄嬛遭皇后陷害废黜离宫后,皇帝离宫到清凉台探望生病的六王,提起身边人的时候曾感慨道:

“后来也只有甄氏还能与朕说上几句……”

善解人意,不仅要能揣测出皇上内心所想,更要能利用皇上的心理为自己谋划。

华妃曾因对她诸多刁难而引致皇上对其小惩警示后宫,慕容家和汝南王都进言皇上对华妃过分严厉。

甄嬛理解皇上周旋在后宫前朝势力交错的无奈,宁愿委屈自己,劝解皇上放过华妃,复她位份。

一时引得皇上侧首不忍,直言自己委屈了嬛嬛,满满的愧疚感。

而“懂心”的甄嬛正是明白皇上对她感愧和心疼的情绪越多,她的地位就更稳,宠爱就更多。

所以抓住这种心理,利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更得皇上皇上垂爱。

相反,若甄嬛是个不识大体硬要皇帝为她出气而令皇上左右为难的女子,那么换来的结果恐怕只能是皇帝生气地甩袖而去了。

懂心还不行,忍耐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不争朝夕,理解并支持皇上,不似平常妇人般只懂娇嗔吃醋,在古代能有这样意识的女子,也预示了她今后并非池中物。

看破而不说破,是善解人意的更高一层境界。

恰到好处的“懂得”,才可谓是高情商的表现。

古代礼制不仅对男尊女卑、女子受教育做出限制,关于男女关系和交往,对女子更是有严格的限制。

在《儒家女性观的形成》一书中有说到:

为避嫌及防止家庭内部淫逸行为的发生,周礼对叔嫂之防特别强调,《礼记·曲礼》中有“叔嫂不通问”,《仪记·杂记下》还有:

“嫂不抚叔,叔不抚嫂。

”[3]所以,当甄嬛被皇帝选中行了册封礼,回到甄府后,就开始别院而居。

而且居住的院子要被隔开来,外边还是宫中派来的侍卫守卫,里边是内监和宫女服侍,闲杂男子一概禁止入内,连父亲和兄长跟她见面都要隔着帘子跪在门口说话。

在书中,除皇帝以外还有两个男人对甄嬛有爱慕倾慕之心,一个是青梅竹马的太医温实初,还有一个是作为小叔子的六王爷玄清。

虽然玄清对甄嬛示情是在她被废黜离宫后,但其实此前书中有许多细致的描写,是可以从中找寻出玄清对甄嬛情愫的蛛丝马迹的。

如甄嬛生日之时为她培植的满塘荷花,虽说当时是奉皇帝之命,但要如此洞悉了解一人所好,恐怕若只是单纯为奉承皇上和宠妃的臣子,必不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

况且,清河王是个傲骨风流才华之人,绝非阿谀奉承之辈。

而后在桐花台偶遇时,以“夕颜”之花喻理,提醒甄嬛“集宠于一身”也是“积怨于一身”的道理,更有心疼其处境之态。

这几个小细节,为后来两人相爱作了铺垫、伏笔。

玄清其实一早对甄嬛钟情,而甄嬛,这就是她的高情商所在——恰到好处的“懂得”,正是大智慧高情商的表现。

她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他未把话挑明,她装傻,所以明确来说,她是没有拒绝。

这可说是为自己留了条后路,这从后面甘露寺两人相爱得出证明。

第二,她装傻,同时也是维护了他的尊严和守住了自己的“妇德”。

前面我们说了在封建社会,对于叔嫂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非常敏感的,甄嬛这样的做法,同时也是保全了他们两人,甚至是两个家族。

甄嬛的“善解人意”,不仅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知道该如何去做。

且在此基础上,她的善解人意比起别人更多一分是“沉得住气”。

“读心”对于要在后宫存活的女子来说,或许都不太难,譬如书中讲到的曹婕妤、皇后等,无一不是如此。

而从甄嬛在读懂清河王心思后处理他俩之间的关系,从“畅谈巴山夜雨”、“夕颜花喻理”、“泛舟湖中”等事件中都可以看出两人志趣相投,而清河王对甄嬛也是有倾慕之情,但甄嬛有每次都生疏以礼相待,假装没有读懂清河王的心思,假装感受不到两人畅谈时投趣,这种看透不说破沉住气的能力,就不是人人都有了。

三、勇于抗争

古代女子大多都缺乏自身意识,更谈不上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和抗争,对自身都是一种消极顺应的姿态。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等等。

而甄嬛,却是在封建时代之下难得有自主意识的女性。

选秀的时候,她曾说:

“这场选秀对我的意义并不大,我只不过来转一个圈充个数便回去。

娘总说像我女儿这般容貌家世,更不消说人品才学,一定要给我挑最好的郎君。

我也一直是这样想的,我甄嬛一定要嫁这世间最好的男儿,和他结成连理平平安安白头到老,便是幸福了。

我不能轻易辜负了自己。

”而当事情发展到事与愿违被皇帝看中留了牌子后,温实初对她表白,她的内心所想是,即使入宫不是自己所愿,但更不愿为了不入选而随便把自己嫁了。

若只有入宫和嫁于温实初两条路,她宁愿入宫。

在她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个性骄傲,更多的是通过这样的表面,看到一种女性的爱情意识和对自己生活的主导意识。

这对一个生长在封建社会深闺之中的女子,能有这样的意识,实属难得。

在她身上看到现代女性意识的萌芽。

而甄嬛的这种性格,也造就了她日后在宫中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她的后半辈子。

这点我觉得从她在后宫中的“三起三落”中有很明显的表现。

甄嬛的第一次起落,就是书中当写到甄嬛入殿面圣参选时,为落选而刻意低头,皇帝听到“甄嬛”这个名字,好奇地问哪个“嬛”,甄嬛伶俐口快答,是“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嬛”,由此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被选入宫,但入宫后甄嬛为保全家族而避宠远离后宫争斗,最后却还是因缘与皇帝相识相爱。

当她挣扎是否该接受这恩宠,卷入后宫是非时,有段挣扎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甄嬛骨子里是不甘平淡的。

她说:

“我甚至想,如果如眉庄所说,依靠皇帝的力量,我的家族能否有更好的前途,我的人生因为他也许稀薄也许厚重的宠爱而变得更有意义一些。

我在自己的身体和面容上发现了一些蛰伏已久的东西,现在我发现它们在蠢蠢欲动。

很好,它们和我想的一样。

”一个词,“蛰伏已久”再次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试想,让一个如花盛放的女子,过青灯木鱼清心寡欲的生活,哪个妙龄少女能耐得住性子?

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连平常女子都不能忍受,何况是心高气傲的甄嬛。

同时,她为了钟情的皇帝玄凌而决意踏入后宫的腥风血雨纷争之中,也带有现代女性追求爱情的勇敢的品质。

凡事总有两面性,只有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皇帝的宠爱是甄嬛立足于后宫的资本,但同时也使她成为众矢之的。

就如书中所说:

“集宠于一身”也是“积怨于一身”。

恩宠过旺的甄嬛惹后宫嫉妒被害,因痛失爱子而失意于皇上,导致了她的第二次失宠。

当她流产后表现出不屑迎合皇帝,亦不怕会因此而失宠的倔强,侧面反映出了甄嬛何等的心高气傲。

封建社会,不说帝王之家,哪怕寻常百姓家,女子也不敢失意于夫君,何况她还处是帝王的嫔妃。

果然,失宠后的日子比得宠前更加难熬。

毕竟得宠前默默无闻,无人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常在。

失宠可就不然,想想在甄嬛得宠之时,后宫中有多少女子嫉妒羡慕恨,只碍于皇上不好发作,今日一失宠,恨不得将往日的嫉恨都一朝爆发出来。

内务府踩低拜高也已当做寻常事,最可恨的莫过于秦芳仪对她的唾面之耻,但也就正正是因为这个奇耻大辱,才让甄嬛看清在后宫中生存,皇上的恩宠是何其重要,然后设计在同样的冬雪之日,在他们初次邂逅的倚梅园和皇上重逢。

让皇帝在故地重游之时触景生情,念昔往日情怀,重获恩宠。

若说前两次的起落在后宫嫔妃争宠中虽意料之外却仍在情理之中,那么第三次的起落,可就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因受皇后陷害,同时又得知自己在皇帝心中一直不过是纯元皇后代替品的甄嬛被皇帝废黜而心碎离宫,按常理来说,废妃离宫是万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何况是甄嬛。

首先,于理,废妃不能再立。

于情,甄嬛是个追求一心人的爱情洁癖者,皇帝一句“莞莞类卿”着实是伤透了甄嬛的心。

同时,皇帝对已故的纯元皇后是如此的深情不容亵渎,甄嬛误穿先皇后故衣,也是玄凌不能容忍的。

看着从此后半辈子再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因误传的玄清之死和甄氏满门荣辱让甄嬛决心施计重回宫中,最终如愿。

甄嬛的勇于抗争,不仅是带有爱情意识的觉醒,更有掌握自身命运的意味。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对于被选入宫之前,甄嬛是不愿进宫的,而后却不得不放弃“一心人”的爱情理想,奉旨进宫,不正是屈服于封建世俗了吗?

但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

因为在甄嬛进宫之前从温实初的表白,甄嬛那句宁愿入宫,以及在后宫决意放弃韬光养晦去争宠,都可以看出骨子里的她也有权势的倾向,这与她心高气傲不无关系。

她自己也曾说,要嫁给这世上最好的男儿。

在封建社会,谁才是“世上最好的男儿”?

毫无疑问是皇室贵胄,而皇帝更是尊贵得无以复加。

所以,她看似被动无奈进宫之下,其实也是她内心之所求,而加上入宫后一路争斗不断,步步高升,废后回宫等等,都反而是印证了她对自己命运的勇于抗争的精神。

 

四、奉献牺牲

甄嬛,一个有着勇敢追求爱情的现代女性色彩的女子,却也是个会为了家族利益委屈自身放弃爱情的女子。

但她的委曲求全和其他古代女子的逆来顺受又有本质的区别。

其他女子是自己对自身命运的不敢抗争,没得选择,她是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理性抉择,为保全家族而宁愿牺牲自己。

从选秀之初,就提到待字闺中时期盼有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携手共度一生。

进宫受宠后,曾跟槿汐说过自己一直希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偏偏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不能做到“一心”。

于是槿汐答她,那么就祈求“愿得有心人”吧。

不管故事后面如何发展,都可以看出,在最初,甄嬛对皇帝,确实是情深意重而且毫无虚假做作的。

但就算如此,为了家族,为了顾全大局,她还是理性舍弃了自己的儿女私情,这点从她为安陵容引宠,可以看出。

当时眉庄被陷害假孕争宠而禁足,华妃势力强大,而甄嬛又因之前的盛宠而在后宫中树敌不少。

为了使甄沈两家不成为后宫争斗中的拖累牺牲品,为了自身在后宫中有立足之地,她做好安陵容的思想工作后,帮助安陵容吸引皇上的注意,获得皇上的青睐和恩宠,以此来巩固她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和家族在前朝的势力。

因为她很清楚地认识到,前朝和后宫紧密相连,若自己在后宫中稍有不测,那么势必会连累族人在前朝的地位和整个甄氏家族的安危。

同样,在她剩下女儿胧月离宫之际,给女儿取名“绾绾”,是为了利用皇帝对纯元皇后的情深,希望有了这个相似的名字,能让她得到多一点她父皇的宠爱而不致沦落被人轻视。

想来,甄嬛这个如此倔强高傲的女子,本来自身是纯元皇后的替身对她已是巨大的侮辱,她的自尊心何其强,怎能接受自己心爱的女儿成为别人的替代品。

只是她更清楚地看清了,女子在后宫中,不论是妃嫔还是公主,生活得好坏都是靠皇帝的态度,而想要让自己的女儿获得皇上的疼爱,借着和纯元皇后相似的名字,利用这点情分,则是不二选择。

对形势清晰准确的判断,为孩子考虑的周全,心思细腻。

除了自己的爱情理想和高傲心气,甄嬛为了家族大局牺牲的,还有自己一辈子的幸福。

产女三天后被迫骨肉分离废黜离宫,家族兄长远贬外地,至亲分离,恩宠全失,正当甄嬛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果郡王的不离不弃和真情相待,让甄嬛“愿得一心人”的爱情理想终于成真。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女子而言,宫中锦衣玉食虽好,但再好,终不如身边有个知冷热的体己人。

凌云峰的日子,粗茶淡饭却温馨,吟诗作赋写字对琴,惬意而美好。

但事情发展总让人措手不及,就像日后回忆起时她说的那般,这辈子最好的时光,都在凌云峰过完了。

当皇上派果郡王去滇南带兵打仗,当前线传来果郡王已殁的消息,悲痛欲绝的甄嬛几近崩溃。

面对此时温实初提出要带她远走高飞并且悉心照料她和腹中胎儿视如己出的恳辞,甄嬛却一语回绝。

又或者,她本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凌云峰苟且偷生,生下并养育他和果郡王的孩儿长大成人,但是,她偏偏都没这么做。

她对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她明白温实初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是将来都不会是她的依靠,她也理性,明白普天之下唯有皇上,才能保全她的家族,而身为一个女子的她,只有成为皇上心尖的人,获得恩宠,才有左右皇上决定的资本。

所以,她对瑾汐说:

“我的哥哥神志不清被困在岭南,我甄氏一族没有人来照顾,从前清会为我去做的事情如今我都要一力扛起来。

我要做的事温实初帮不了我,我也不要依靠他一辈子,我只能依靠自己。

”最终,她也就做了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

回宫!

甘愿为了顾全家族,她再次以身涉险,施计回到后宫,再次牺牲自己一人,只为保甄氏满门平安。

甄嬛为家族的牺牲奉献精神,是当时儒家传统思想的反映。

家庭,可以说是女性终其一生的活动场所。

“女子十年不出,恒居于内也。

”传统的礼制将女性牢牢地限制在內闱中。

且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或“个人”,是关系中的自我或个人,儒家是很少离开相互性关系来谈个人的。

所有“个体”都必须在人伦宗族里找到某个位置,才能安身立命成为完整的人。

认为“角色”是凌驾于一切之上,一个人没有独立意识,没有自我,便只有拼命走进角色,融入集体,才能获得存在的价值。

所以,“家族”和“社会”观念对于封建社会中的个体是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失去家族关系,自身也就无存在意义。

[4]因此,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家族宗族,甄嬛所做一切,无论失宠得宠,都会将家族荣辱考虑进去,哪怕自身难以周全之时,仍心系发配宁古塔的父亲和南贬的哥哥。

在我看来,甄嬛最大的痛苦就是事事都看得太透彻。

正因为什么都如此清晰理智,懂得太多,让感性被理性束缚,才有很多事明明不屑为却为了现实而为之的痛苦。

结语

《后宫甄嬛传》在我看来是这些年众多宫斗戏中比较成功的一部,不管是原著还是改拍后的电视剧。

甄嬛的取胜,并非偶然,从整部长篇连载7本书看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她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