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569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docx

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

2009一轮复习莒南二中第4单元第11,13节

陈兆磊2009年9月9日星期三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课标与考纲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单元综述]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明珠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三、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

1、背景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1)政治:

落后的封建制度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经济:

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   (保守、落后、自给自足) 

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开放、先进、无法满足:

市场、原料)

3)对外:

闭关锁国

要求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夺的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直接原因:

1839年6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中英贸易逆差——鸦片走私(改变对华贸易逆差)(直接原因:

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

自然经济的抵制。

)---危害---

3、过程:

广东广州——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再退回广东——扩大战争——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到南京

4、战争中中国军民的抗争:

镇江满族将领海龄、三元里人民抗英

 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像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5、结果——1842年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东南沿海地区)

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

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住等特权)1844年《黄埔条约》(法国)     《望厦条约》(美国)      

6、失败的原因:

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前面落后。

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

③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开展了工业,势力雄厚,武器先进,且蓄谋已久。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

7、影响 

 

战前

战后

 

社会性质

政治

独立自主

部分主权被破坏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社会矛盾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阶级矛盾)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

 

革命任务

反封建

反封建反侵略

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过程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1858年《天津条约》俄、美、英、法(签定的顺序)

内容:

公使进入北京;增辟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及商船可在长江口岸航行;

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英商为200万两。

 ——“赔款、四种人、两种船、十口岸”

危害:

列强侵略涉及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中国内地

第二阶段(1858年——1860年)

1860年火烧圆明园——咸丰——“海盗式扩张”

1860年《北京条约》 (俄、英、法)

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准许华工出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天陪(赔)酒(九)”

3、危害

①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②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背景     

①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制定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③清政府政治腐败、软弱可欺。

2、开始的标志:

丰岛海战

3、过程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4、清政府态度:

避战求和   

5、结果:

   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

内    容

危    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向列强“政治大借款”,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危害: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7.反抗斗争:

(回族 左宝贵)(“致远号”邓世昌)英勇抗敌殉国;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

(四)、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背景

根本目的:

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

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2、义和团运动概括

⑴时间:

1898年

⑵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

⑶旗号:

“扶亲灭洋”   

⑷性质: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⑸清政府的态度:

镇压——招抚——镇压

⑹评价:

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3、结果:

签订了《辛丑条约》 记忆口诀:

 “外商带钱进宾(兵)馆”

a、赔款:

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抵押,中国财政被列强控制。

b、在北京设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成为“国中之国”。

c、京津到山海关一带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d、严惩反帝官吏,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参加反帝组织。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影响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⑤《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四、要点突破

1、正确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⑴“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⑵“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壮大。

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

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主要因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扩大:

侵略国家、侵略时间、开放通商口岸、侵略区域、危害

(1)继续: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⑶扩大:

①从战争进程来看:

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则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侵略

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

第一,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第一次开五处口岸,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十处口岸,英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第二,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

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深入内地。

第三,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

(1)政治上: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经济上: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3)阶级关系上:

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

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扣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4)思想文化上:

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5)社会矛盾上: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近代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斗争精神?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坚决御侮、不屈不挠、知耻而后勇的爱国精神。

5.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政府战前未做认真准备。

第二,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大增强,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并未改变积弱积贫的局面,实力对比相差悬殊。

第三,尽管清政府希望国际调停,但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日本侵华得到了列强的默许和支持。

第四,综观整个战争过程,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战前不做认真准备;战争过程中步步妥协退让;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虽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却指令保船避战,使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五、合作探究

1、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为了控制中国发动了哪些战争?

结果及影响如何?

试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2、结合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及20世纪30年代列强侵华的史实,概括列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六热点链接

1.从全球化的视角认识西方侵略,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而理解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关系,从深层次体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2.从建国60周年的角度认识中国人们的抗争。

绝对高考绝对零距离

1.(2008宁夏,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2009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3.(2009海南历史卷,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

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4.(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6)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

(13分)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2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

(9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

(2分)

5.(2009海南历史卷,27)(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

1862年。

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

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

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

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

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

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

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

(5分)

绝对模拟绝对近距离

1.如右图所示:

臣子对皇上说: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

2.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下图是云南缉毒队在昆明市焚烧两吨海洛因精制毒品,

毒品危害之烈使人们不禁想起鸦片战争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贩运鸦片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5.毛泽东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包括()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D.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

7.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

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9.照片《裹小脚的男戏子》是外国游历者在中国内地拍摄的,这副照片可能的拍摄时间()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中期  D.“文革”期间 

10.“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11.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

A.使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B.使中国完全丧失国家主权

C.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12.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块巨型浮雕为“虎门销烟”。

对其最全面、最准确的理解是()

A.林则徐主持了禁烟运动

B.中国政府进行了禁烟

C.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13.19世纪30年代,英国曾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A.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B.扭转贸易逆差

C.购买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D.惩罚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4.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该钟提醒的不能忘记的“前事”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B.太平天国变乱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

15.中英《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意图的是()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16.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1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方式相同     B.背景相同    C.目的和性质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

19.“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宝山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四行仓库战役

20.《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这主要是指

A.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赔款白银4.5亿两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1.“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该项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2.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列强从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转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反动势力由对列强妥协投退让变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

C.条约内容的变化深刻反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更进一步的加深

D.这种变化是列强对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到资本输出的一种表现

23.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4.今天的北京在近代史上多次遭到外国殖民者的铁蹄践踏,时间依次为

A.1840年-1860年-1899年B.1856年-1860年-1899年

C.1860年-1900年-1937年D.1840年-1900年-1937年

25.《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危害在于()

A.中国税收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B.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列强的武装控制了北京等战略要地D.清政府完全被列强所控制

26.(12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分)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5分)

 

(4)从图1到图2的历史,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

(1分)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1分)

 

27.(江苏省苏州中学08期中考试)

阅读下列材料: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战争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日本

1900年—1901年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9分)

(2)根据表格栏目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

(1分)

 

高考题

1.解析:

C“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明显指的是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体现的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惨败,因此选C。

2答案:

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