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563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2.docx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252文化创新的途径2

学案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

1.理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认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3.明确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探究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想一想 文化创新中“继承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是否矛盾?

提示 不矛盾。

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若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世德堂”,晋南制作布虎的世家,历经百余年而不衰,秘诀在于将现代装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四代传人王承志,让布虎在传承和发扬中闪耀灵性,创作出“龙腾虎跃”“回头望月”“吉祥如意”等系列虎饰品,在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万件民间艺术珍品”中获得银奖。

问题探究

(1)布虎是一种普通玩具,但“世德堂”布虎历经百年而不衰的真正秘诀是什么?

(2)有人认为,“世德堂”布虎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敢于大胆创新,摒弃传统,是这样吗?

答案 

(1)“世德堂”布虎制作不断创新,将现代装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不是。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名师点拨

1.全面把握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1)继承不是简单地累积和复制,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

(2)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创新是在批判基础上融合新实践经验的升华。

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总之,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

2.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典例1

 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

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截然分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清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文学史上悉举“复古”旗帜推动了文体、文风的革新,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而不是简单回归,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表述错误;故选A项。

探究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必要性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创新与交流、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3)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4)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对待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1)正确态度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不同民族文化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2)原则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朝鲜歌剧《红楼梦》是根据中国越剧《红楼梦》改编创作的。

该剧在伴奏音乐方面坚持以本民族乐器为主,辅以西洋乐器的演奏方式,使演出更具韵味。

问题探究

朝版《红楼梦》的创作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答案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名师点拨

1.正确理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理论依据: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需要博采众长。

(2)总体原则:

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既要在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时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相对独立性,又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3)具体要求

①承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因为每一国的文化都有良莠之别。

健康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必须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渗透的手段向我们灌输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④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准确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1)“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2)“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3)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用文化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

典例2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  )

①文化创新应借鉴世界各种文化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意大利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②符合题意;“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体现了③;文化有良莠之别,不能借鉴世界各种文化,①表述错误;文化交流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表述错误。

探究三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文化创新的两种错误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4)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在一次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儒家思想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主张: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只有全面继承才能完成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

乙方认为:

儒家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就要彻底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问题探究

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 甲方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犯了“守旧主义”错误;乙方主张对儒家思想彻底抛弃,犯了“历史虚无主义”错误。

名师点拨

1.文化创新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1)在对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要克服固守传统、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

(2)在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上,要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完全否定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与错误方向

典例3

 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

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能枯萎和死亡。

这表明发展中医(  )

A.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B.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材料反映了有些人从根本上否定中医文化的错误做法,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故选A项;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升级版《云南映象》在昆明公演

升级版《云南映象》2014年在全国公演。

《云南映象》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为了创作《云南映象》,杨丽萍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她说:

“舞蹈不管如何变化,都应该到民间去寻找未来。

”这种原创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舞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使之成为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

1.《云南映象》的创作为什么要到民间去寻找未来?

答案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所以《云南映象》的创作要到民间去寻找未来。

2.云南映象的创作过程,启发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答案 

(1)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

(2)重视传统舞蹈的开发与创新,启发我们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完美融合,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创作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2015年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

73年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素材。

这表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作者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造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答案 A

解析 73年的生动实践为文化艺术创造提供素材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项正确;B项“直接创作者”说法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答案 D

解析 漫画主旨是说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D项正确反映了漫画主旨;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保护利用与普及弘扬并重。

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因是(  )

①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②文化发展是改造传统文化与创造新文化过程的统一 ③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变革,传统文化就能焕发生机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表述过于绝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表述错误。

故选A项。

4.《舌尖上的中国2》通过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多重侧面,描绘与感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对饮食的深厚情感。

同时采取了国际化叙事手法,通过镜头直接引发观众对饮食文化的关注。

《舌尖上的中国2》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②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通过借鉴、融合、取长补短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该片在展示美食的过程中,描绘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及对饮食的深厚感情,同时采用了国际化叙事手法,通过镜头引发人们对美食的关注,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故选A项。

5.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

很多民族文化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受到严重威胁。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  )

A.必须反对“封闭主义”

B.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C.应注意防止外来文化的传播

D.要注意克服“守旧主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正确处理好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而没有涉及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故A、D两项排除;材料中的民族文化特色正在逐步消失,说明了我们需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故B项符合要求;C说法错误。

                   

基础自测

知识点一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1.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

《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泉

答案 C

解析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体现了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A、B两项不符合题意。

D项错误,实践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2.随着《来自星星的你》《异乡人医生》等韩剧在中国的热映,标志着“韩流”再次吹遍中国。

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思想的张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

这启示我们(  )

①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 ④文化产品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实现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靠模仿是没有出路的,④表述错误。

故选A项。

3.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

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

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D.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融入时代元素

答案 D

解析 传统戏曲借助现代手段为文化创新融入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漂亮转身”,说明文化创新既需继承传统又要融入时代元素,D项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立足点为社会实践,排除A项;B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

知识点二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不同文化相遇时,“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

据此回答4~5题。

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

这就要求我们(  )

A.用其他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答案 D

解析 “见贤思齐”表明要吸收别人的长处以发展自己,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就是要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D正确;A、B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5.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这是因为(  )

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无法融合的

C.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

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只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实现文化的创新,D正确,A、B、C表述错误。

6.一位中国诗人的作品陆续发表后,读者感受到,惠特曼的热情奔放、泰戈尔的清新淡雅和歌德的反叛不羁,都影响了这位诗人的创作。

这说明文艺创作(  )

A.可以从不同国家文化中获得有益滋养

B.必须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C.以借鉴外来民族的文化为源泉和动力

D.只有符合国际口味才能赢得理解尊重

答案 A

解析 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艺创作可以从不同国家文化中获得有益滋养,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无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D两项错误。

故选A项。

7.收视爆棚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并非“零差评”。

批评者认为,节目同样是从韩国购买版权,缺乏原创品牌,过度依赖“拿来主义”。

这警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需要(  )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以我为主,善于创新D.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答案 C

解析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我们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知识点三 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前进,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据此回答8~9题。

8.“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

从其含义来看,“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都是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故选D;其他选项均与题意不符。

9.“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  )

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 A

解析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近年来,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依托“乡村大舞台”在各村开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

“乡村大舞台”真正使农民“舞”起来,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必须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③大众文化代表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文化艺术工作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 题中依托“乡村大舞台”在各村开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社会实践,因此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综合提升

11.著名的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说:

“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是宝贵的创意资源,我们都要予以敬畏、珍惜。

”他提醒说,如果一味把西方的标准当作自己的标准,会令中国设计师部分地丧失主体意识。

只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充分自信,就能设计出大胆、新奇、令世界惊讶的作品。

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  )

①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反对外来文化 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只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充分自信,就能设计出大胆、新奇、令世界惊讶的作品”强调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因而②④符合题意;①中“反对外来文化”表述错误;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2.长期以来,偏重历史和文化题材的中国纪录片虽然满足了“精英人士”对专业性的需求,却忽视了普通观众对“通俗易懂”的渴望,造成中国纪录片被打上“小众标签”的尴尬局面,成为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障碍。

中国纪录片要打破这种尴尬局面,有赖于(  )

①消除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跨越文化障碍

②摒弃专业性,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③锐意创新,努力提高纪录片的叙事技巧和制作工艺 ④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的高水平创作人才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不能消除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跨越文化障碍;②错误,不应摒弃专业性,故选D项。

13.材料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材料二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

答案 

(1)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

②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2)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既要汲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③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社会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精神。

解析 第

(1)问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问“三种态度”即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高度概括,回答时一定要注意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