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561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docx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

性偏见可能的解释

  【第一作者简介】方林晓(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摘要】本文回顾了有关性偏见的研究,包括性偏见和宗教、性别等因素的关系,并回顾性地探索了为什么人们会存在性偏见,以及性偏见能够满足人们什么样的心理需要,实现怎样的心理功能。

具体体现在包括性别角色规范、避免焦虑、宗教信念三方面的心理需要及功能。

在本文的最后,也提出了未来的研究结合中国实际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的思考。

  【关键词】性偏见;性取向;同性恋;心理功能;防御机制

  Sexualprejudice:

possibleexplanationsFANGLinxiao,MAWeina△.DepartmentofPsychology,SchoolofEducationof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311121,China

  【Abstract】Thispaperreviewstheresearchonsexualprejudice.Takingintoaccounttherelationshipbetweensexualprejudiceandreligion,genderandotherfactors,thispaperexploreswhypeoplehavesexualprejudice,howprejudicecanmeetpeople’spsychologicalneedandhowtoachievepsychologicalfunctioninthreeaspectsofgenderroles,avoidinganxietyandreligiousbeliefs.Intheend,itproposesseveralaspectstostartthefutureresearchwithinlinewithChina’sactualcondition.

  【Keywords】Sexualprejudice;Sexualorientation;Homosexuality;Psychologicalfunction;Defense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性偏见(sexualprejudice)是指基于性取向的负面态度,包括各种各样形式的偏见\[1\],这里所指的性偏见不仅仅是对于同性恋或双性恋人群的偏见,也包括了对于同性性行为和进行同性性行为的人(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性取向),因此这里不使用性取向偏见一词,而是使用性偏见一词,因为性取向偏见一词的定义中没有包括同性性行为和进行同性性行为的人的偏见。

尽管这个定义包括了对异性恋者的偏见,但是在当前社会对性的定义下,这个偏见主要是指向那些有同性性行为,具有同性或双性性取向的人。

因此,在这里,性偏见这个词包括了对三个方面的负面态度。

(1)同性恋行为;

(2)同性恋或双性恋取向的人;(3)同性恋群体居住的社区。

和其他的偏见类型一样,性偏见也有这样3个特征:

它是一种态度(例如评价或判断);它是指向一个社会团体及其成员;它是负面的,包括了敌对和厌恶等负面情绪。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性偏见和一些人口学、心理、社会变量有一定的关系\[2\]。

而这些变量和种族、宗教等其他偏见也有着一定的关系\[3\]。

比如,男性和女性在性偏见上体现的性别差异:

女性比男性对同性恋有更少的敌对与谴责;对男同性恋的敌对态度要比女同性恋更严重,更为消极;男性对男同性恋的态度则最为消极\[4\]。

又比如,个人接触过或认识同性恋的人相比没有接触过的人会表达出更为积极的态度\[5\]。

越多接触也就可能跟更低程度的性偏见有关,亲密的朋友关系、公开讨论这一问题都可以很好地减少性偏见\[6\]。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性偏见呢?

为什么认识接触可以减少性偏见呢?

还有什么原因影响着性偏见呢?

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回顾以往对性偏见的实证研究,以期得出一个可能的解释。

  1可能的解释

  1.1性别角色规范

  男性化是男性性别自我概念中核心的成分。

从小时候父母就开始教导我们说什么样的行为模式是符合男孩的,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7\]。

男性害怕被认为是不够男性化(爷们儿),因此男性往往表现出对男性化特质十分强调,对于男人就要怎样的事情非常在乎。

因此就导致对男同性恋的负面态度,对男同性恋的那种非明显的男性化的厌恶与排斥,认为以此就能更加肯定自己的男性化特征。

可见,男性化的概念和性偏见有着很大的关系。

性偏见对男性来说可以作为证明自己男性化的社会规范的一种策略方式。

那些为了强调高度男性化(hypermasculinity)的人,就会回避或甚至歧视表现出阴柔气质的其他男性。

Barron等\[8\]调查了243名异性恋男大学生对男同性恋的偏见,发现其和高度强调男性化(hypermasculinity)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证明,越是强调高度男性化,越会表现出更多对男同性恋的偏见。

Keiller\[9\]的研究也表明持有男性化文化规范的人和对男同性恋偏见是有高度相关的,但与对女同性恋的偏见无关。

瑞士学者Falomir-Pichastor\[10\]的研究表明性偏见和男性的性别自尊是相关的,但和女性的性别自尊无关。

以上的3个研究解释了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性偏见,对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有更多的偏见。

  1.2避免焦虑和恐惧

  对同性恋人群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态度,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厌恶、气愤,甚至敌意,有时也可能是恐惧与焦虑。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GeorgeWeinberg1972年在其著作《社会与健康同性恋》(SocietyandtheHealthyHomosexual)中所提出的词语“恐同症(homophobia)”,是指害怕接触同性恋,担心造成自我厌恶的心理状态。

他认为对同性恋的敌对态度,而不是同性恋本身,是危险到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1\]。

有研究考察了这些负面的情绪是否起到了一种防御功能。

在Adams等\[12\]的研究中,被试观看男同性恋性爱影片后,然后仪器测量被试的性唤起程度。

结果发现,对同性恋反感组比不反感组有更高的性唤醒程度。

更重要的是,观影结束后让被试描述自己在观影过程中的性唤起时,对同性恋不反感组的被试均能准确、客观地描述自己的感觉,与仪器检测结果吻合;而对同性恋反感组的被试,在描述对男同性恋性爱的感受时没有报告自己的性唤起。

因此,那些反感同性恋的人要么是没有意识到要么是否认了自己的同性性唤起。

不管是哪种原因,否认自己的性唤起很有可能是和同性恋恐惧有关而产生的防御机制。

Zeichner和Reidy\[13\]的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到底是对哪些负面情绪的防御功能,同性恋反感组的被试观看完同性恋性爱影片后,做一个词汇决定任务(lexicaldecisiontask)来测量生气、害怕、快乐和厌恶,结果发现同性恋反感组与生气和害怕的情绪是正相关,而与厌恶与快乐的情绪是负相关的。

也就证明越高的性偏见的人观看影片后会产生越多的焦虑和害怕的情绪。

  Pirlott和Neuberg\[14\]则认为有可能性偏见是因为害怕同性恋会喜欢上自己而引起的。

在他们的研究中,被试完成了两个量表,一个测量被试觉得同性恋会喜欢异性恋的程度,另一个测试被试会喜欢同性恋的程度。

然后将这两个分值相减得出的分数即为不想要的性吸引,即认为同性恋喜欢自己而自己不喜欢对方。

结果表明,对男性来说,男同性恋会让他们有一种不想要的性吸引;对女性,女同性恋和男双性恋都会让她们有这样的感觉。

在第二个实验中,又测量了被试对各组(男同、女同、异性恋),发现和上面的模式是一致的。

结果表明,感觉到不想要的这种性吸引的确是产生性偏见的一个原因。

Buck等\[15\]的研究中也提及了类似的担忧,并作出了更为丰富的探讨。

他们认为当人们在一个优势团体中会得到很多的好处,因此人们会尽量避免被认为是外团体的人,尤其是像同性恋这样的污名群体。

人们担心被误认为是同性恋就会更多的避免接触他们,对他们产生排斥。

该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社会担忧可以预测在与同性恋人群想象的、预期的、实际的几种不同接触中的焦虑与社会距离。

  1.3宗教信仰

  性偏见和宗教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性偏见在很多方面和宗教是呈现正相关的\[16\]。

高宗教的人更可能对同性恋表达负面的情绪,反对同性恋的政策和法律,包括工作雇佣和医疗保险方面\[17\]。

解释宗教与性偏见的关系需要回答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高宗教的个体对同性恋有更多的敌对态度,要比其他的一些他们认为有罪的事情更敌对?

例如,离婚在许多宗教是被谴责的,许多的美国宗教都支持加强对离婚法的制度\[18\]。

有很多的宗教努力去禁止同性恋团体的合法认可,但是却很少这样的运动去抵制离婚。

同性恋群体似乎引起了宗教组织更为强烈的反应。

第二,为什么一些宗教人士有性偏见,而另一些没有?

尽管大量数据表明宗教和性偏见的一致相关,但并不完善。

一些高宗教人士可以区分开他们对同性恋行为的谴责和他们对同性恋个体的态度\[19\]。

许多的宗教人士支持性少数(sexualminority)群体,有时公开反对他们的教派的教义。

事实上,许多性少数个体也是具有高宗教的,是教会成员,宗教和同性恋是对立的观念似乎不攻自破\[20\]。

  宗教对同性恋一直以来都认为是有罪的,原教旨主义者(foundamentalist)排斥同性恋就可能被理解为和他的信念一致的行为。

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许多原教旨主义者排斥性少数人群的同时也排斥同性性行为,以及为什么他们对同性恋的敌对要比对其他他们也认为有罪的行为的还要深。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从功能的角度去考虑性偏见和原教旨主义之间的关系。

  在基督教历史上,一直都是对同性恋谴责的和妖魔化的,而现在,美国对这一群体的出现有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1950年至1990年,大量反基督的反歧视和平权运动发生。

这一期间,许多保守的基督徒建立了一种身份认同。

这使得性偏见可以在当代原教旨主义认同中处于中心角色,强化了这种对他人的价值评判。

这就解释了性偏见如何在许多人的信念尤其是原教旨主义者的信念上起到一个价值表达和社会适应的功能。

  另一种可能是宗教的性偏见起到了一个防御的功能。

这一观点指出,原教旨主义是绝对服从宗教权威、听从宗教教义、相较于外群体的道德优越感以及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它会吸引高度权利主义的个体,这些人也倾向于有高层次的性偏见\[21\]。

  2小结与展望

  性偏见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还尚处在一个初步的阶段,有许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回答。

尤其上述的研究都是在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完成的,在中国的社会情形下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最后,本文提出在中国社会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1中国人的特殊人际关系

  在中国的文化下,亲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亲友经常会关心彼此的生活,比如婚姻、学业、工作等,因此,在接纳同性恋的过程中,亲友的看法会影响到父母的接纳程度。

即使父母接纳之后,也会担心亲友的流言,因此,不愿向亲友公开,宁愿孩子进行一场“形式婚礼”。

这也就是即使父母自己减少了自身的性偏见,能够接纳,也仍然不能向外人吐露。

因此,如何不仅自己减少性偏见,也能够促进亲戚和朋友减少性偏见,则是一个需要进行研究的方向。

  2.2中国当代的流行文化

  在现在的社会文化中,流行着一种“好基友”、“腐女”、“搞基”的现象。

这使得人们更多的接触到相关的信息,也似乎可以减少人们的性偏见。

但是,这方面还没有进行实证的研究,可信的结果还需要调查。

之前的研究表明,认为性取向是天生的由基因决定的人会持有更少的性偏见,而认为性取向是由自我选择的人则会持有更高的性偏见\[22\]。

现在的流行文化使得人们认为同性恋似乎是一种流行、时尚,自我选择去尝试,这会使人们对性取向有一种认知,认为是后天自我选择形成的,加深了偏见。

该现象还会模糊了流行文化中作为时尚的“搞基”和真实存在的同性恋两者的差别。

所以,有必要通过客观的实证研究准确的表明这一现象存在的意义和潜在的危害。

  参考文献

  \[1\]HerekGM.Thepsychologyofsexualprejudice.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2000,9

(1):

19-22.

  \[2\]HerekGM.Heterosexuals’attitudestowardbisexualmenandwomenintheUnitedStates.Journalofsexresearch,2002,39(4):

264-274.

  \[3\]DuckittJH.Thesocialpsychologyofprejudice.PraegerPublishers/GreenwoodPublishingGroup,1992.

  \[4\]KiteME,WhitleyBE.SexDifferencesinAttitudesTowardHomosexualPersons,Behaviors,andCivilRightsAMeta-Analysi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1996,22(4):

336-353.

  \[5\]SmithSJ,AxeltonAM,SaucierDA.Theeffectsofcontactonsexualprejudice:

Ameta-analysis.SexRoles,2009,61(3-4):

178-191.

  \[6\]HerekGM,CapitanioJP.“Someofmybestfriends”:

Intergroupcontact,concealablestigma,andheterosexuals’attitudestowardgaymenandlesbian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1996,22:

412-424.

  \[7\]RenoldE.PrimarySchool“Studs”(De)constructingYoungBoys’HeterosexualMasculinities.Menandmasculinities,2007,9(3):

275-297.

  \[8\]BarronJM,Struckman-JohnsonC,QuevillonR,etal.Heterosexualmen’sattitudestowardgaymen:

Ahierarchicalmodelincludingmasculinity,openness,andtheoreticalexplanations.PsychologyofMen&Masculinity,2008,9(3):

154.

  \[9\]KeillerSW.Masculinenormsascorrelatesofheterosexualmen’sattitudestowardgaymenandlesbianwomen.PsychologyofMen&Masculinity,2010,11

(1):

38.

  \[10\]Falomir-PichastorJM,MugnyG.“I’mnotgay…I’marealman!

”:

HeterosexualMen’sGenderSelf-EsteemandSexualPrejudice.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009,35(9):

1233-1243.

  \[11\]WeinbergGH.Societyandthehealthyhomosexual.Macmillan,1972.

  \[12\]AdamsHE,WrightLW,LohrBA.Ishomophobiaassociatedwithhomosexualarousal?

.Journalofabnormalpsychology,1996,105(3):

440.

  \[13\]ZeichnerA,ReidyDE.Arehomophobicmenattractedtoorrepulsedbyhomosexualmen?

Effectsofgaymaleeroticaonanger,fear,happiness,anddisgust.PsychologyofMen&Masculinity,2009,10(3):

231.

  \[14\]PirlottAG,NeubergSL.SexualPrejudiceAvoidingUnwantedSexualInterest?

.SocialPsychologicalandPersonalityScience,2014,5

(1):

92-101.

  \[15\]BuckDM,PlantEA,RatcliffJ,etal.Concernoverthemisidentificationofsexualorientation:

Socialcontagionandtheavoidanceofsexualminoriti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13,105(6):

941.

  \[16\]WhitleyJrBE.Religiosityandattitudestowardlesbiansandgaymen:

Ameta-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forthePsychologyofReligion,2009,19

(1):

21-38.

  \[17\]BrintS,AbrutynS.Who’srightabouttheright?

ComparingcompetingexplanationsofthelinkbetweenwhiteevangelicalsandconservativepoliticsintheUnitedStates.JournalfortheScientificStudyofReligion,2010,49

(2):

328-350.

  \[18\]StokesCE,EllisonCG.ReligionandattitudestowarddivorcelawsamongUSadults.JournalofFamilyIssues,2010,31(10):

1279-1304.

  \[19\]MakHK,TsangJoann.Separatingthe“sinner”fromthe“sin”:

Religiousorientationandprejudicedbehaviortowardsexualorientationandpromiscuoussex.JournalfortheScientificStudyofReligion,2008,47(3):

379-392.

  \[20\]RodriguezEM.Attheintersectionofchurchandgay:

AreviewofthepsychologicalresearchongayandlesbianChristians.JournalofHomosexuality,2009,57

(1):

5-38.

  \[21\]AltemeyerB.RESEARCH:

WhyDoReligiousFundamentalistsTendtobePrejudiced?

.TheInternationalJournalforthePsychologyofReligion,2003,13

(1):

17-28.

  \[22\]HornSS,HeinzeJ.abouttheoriginsofhomosexualityandsexualprejudice.analesdepsicología,2011,27(3):

688-697.

  (收稿日期:

2013-12-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