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55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

《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艺术中的丑.docx

西方艺术中的丑

西方艺术中的“丑”

摘要:

丑,这一历来为人们所唾弃、隐藏、压制、异化的形态终于得以崛起和独立,甚至似乎有超越美地位的趋势。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的艺术作品的梳理,发现“丑”经历了被排斥,依附于美、发展到与美携手共同发展,再到逐步崛起而独立于美之外的一个漫长、复杂、艰辛的演变过程。

以及在艺术丑的这一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五大特点。

本文同时阐述了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作品对“丑”题材光明正大的采用与表现呈现出一种态势:

美学思潮开始从审美转向审丑,及其意义。

关键词:

西方艺术丑美审丑

一.“丑”的发展演变

美与丑就仿若昼与夜一般,有白天必然也会有黑夜。

美与丑是相互依存的,在任何时代,美与丑都共同存在于这个社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美”、“丑”就作为一对孪生的概念出现了。

时至今日,艺术丑在艺术王国里的地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美主导,丑依附于美。

在神学、哲学和伦理学背景下所产生的西方古典艺术,他们喜欢用单纯的、绝对的、永恒的“美”来表达,我们很难找到别的任何一种替代方式。

关于艺术,希腊人有三大原则:

道德主义原则、形而上学原则和审美原则。

总之,卑劣、低俗、丑陋的对象是不应该进入他们所供奉的艺术品的。

遵循着这样的信条,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的伟大抱负之一仍然是尽最大可能描绘出人的美。

在那个时代,丑只是作为一种附属地位而存在,一旦进入艺术,只能在不破坏和谐的美和单纯的愉悦的情况下,称为其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正因如此,在当时的绝大多数艺术作品中,都被禁止出现丑的形象。

但也有部分艺术家开始对丑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产生兴趣,力图通过改造而称为艺术美。

亚里士多德对“丑”的论述在古典哲学家中就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艺术中纵然会模仿丑,也只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

总之,艺术丑就它本身而言,是不存在实际艺术价值的,丑如果不把美当作遮羞布,就不可能单独存在于艺术作品中。

2.与美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理性并不是万能的。

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非理性思潮的出现,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无论从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都发生乐很大的变化,丑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

达•芬奇的作品可以看成是非理性思潮下,丑艺术兴起的源头。

在他之前的中世纪,西方绘画艺术一直缺乏独立的品格,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宣扬上帝而存在,画家在作品中不能掺入个人的思想与感情。

在那个为崇高而崇高的绘画时代,在那个人人都宣扬上帝的宗教时代,是达•芬奇首先开始关注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欲望等那些被

传统社会视为完全属于个人的或丑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种关注,使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著名画家罗丹的作品也告诉我们,正是通过塑造这种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真实原型,才能体现对丑的深刻否定。

正是由于对于丑的深刻否定,才能让人对时光的珍惜,加深人对对生命的理解。

这种通过极丑来表现生命的极美的方式开始被社会认同。

丑的发展,让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更加坚定,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去理解和认识美。

3.独立于美之外丑的崛起

从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开始,丑“崛起”了。

如果说非理性思潮的涌起,为“丑”的艺术登上舞台打下了基础,那么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兴起,就是直接使“丑”艺术在舞台上大放光彩的绝大助力。

现代派艺术的发展源头是科学和理性,无论是立体派、结构主义、未来派、风格派、达达派,亦或是弗洛伊德的释梦学说与超现实主义,都可说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艺术创作不再只是纸上作画,石上雕刻,凡是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都可看做是艺术创作。

然而在反理性、无中心、无意义、无标准、无原则的哲学和伦理学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几乎将美赶进了死胡同,后现代时期的艺术面临着“理念消失”、“形式解散”、“表现眩惑与畸趣(Kitsch)”的命运。

后现代时期的艺术家们正是怀着这种“为了发明的快乐而玩一下”的心态,去创作各种奇形怪状的作品的。

当然不能忽略的是,堪称现代艺术编年史上的里程碑的《泉》的创造者杜尚。

般说来,艺术是用来表达美,或者只能表达美的观点被彻底打破。

当这层面纱被粗暴地撕下后,我们豁然发现,尽管艺术里多了以丑怪、荒诞面目出现的艺术作品,甚至这些艺术作品的产生甚至跟美,或者说跟传统观念上的美毫无关系时,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又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丑在艺术中开始取代美而占据了主角的位置,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与此相适应产生乐与美学具有同等地位的丑学。

这一阶段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开始衰落的时代,丑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受到推崇、偏爱直至歌颂而大行其道的时期。

可以这么说,出现在此时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呈现的就是丑的艺术。

二.“丑”的其基本特征纵观艺术丑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发展演变,我们发现,艺术中的丑是在与美的不断较量、磨合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由最早的丑必须戴上美的面具,到丑依伴于美,再到丑独立出来,这一发展演变过程表现出如下五个特点:

第一,艺术作品中对丑的描写可以分作两类:

一类是对丑的肯定,另一类是对丑的否定。

其中,对丑的肯定经历了由肯定其威力巨大到肯定其个性伟大的转变;对丑的否定则经历了由否定其外在形象的丑,到否定其内在的恶,再到否定其本质的假的转变。

总之,无论是肯定性的丑还是否定性的丑,其发展都经历了由外在到内在、由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的演变过程。

第二,艺术丑的发展还经历了由重客观传达到重主观创意、重再

现到重表现的转变。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艺术丑就重视对形象的客观模仿。

但到了近、现代,艺术家们开始在丑艺术中贯注自己的思想,并打破传统的艺术戒律,力图创新。

那些把“现成物”当作展览品的艺术家甚至也受到人们的肯定,如批评家里德就认为,因为这些艺术家在把现成物拿到展览厅以前经过了选择,而“选择亦是创造”,因

此,“现成艺术”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艺术丑在发展过程中,其社会职能还经历了由发挥艺术的救赎功能到发挥艺术的批判功能的转变。

早期的丑艺术形象如欧那尼、卡门、靡非斯特、弗罗洛,等等,或者本身是漂亮善良的,或者尽管自身丑恶却是为了衬托美而存在的,总之,丑的存在只是为了肯定世界的美好,艺术丑最终发挥的是艺术的救赎功能;然而到了现代,艺术丑的最终目的则不再是肯定世界的美好,而是批判世界的丑恶。

这种批判性不但在表现主义、存在主义小说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最具前沿性的流行音乐中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艺术中的丑逐渐独立于美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形象由共性美逐渐发展到个性丑的过程。

古典艺术是美的世界,后现代艺术中的丑则几乎泛滥成灾。

从某种角度说,美依赖于共性,丑则依赖于个性。

第五,与前者相关联,艺术形象由共性美发展到个性丑的过程,也就是艺术风格由“唯美”倾向发展到“唯丑”倾向的过程。

从广义的角度说,古希腊艺术是“唯美”的,艺术丑还处在酝酿阶段;到了现代时期,丑大量登上艺术舞台,与美携手并进,这无疑给艺术天地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因此,这时的丑艺术仍然处在上升阶段;但到了

后现代时期,丑艺术开始泥沙俱下,艺术中的“唯丑”倾向日增。

艺术家们甚至提出了一系列的“反传统”要求。

他们还宣称:

“在当代,如果一幅画看起来像一幅画,那么它决非一幅好画。

三.“丑”的美学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自身情感表达的需求,丑逐渐从美的背后走向前台,为人们所重视,并首先在西方形成理论,直至今天仍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艺术创作。

艺术丑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现象,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艺术丑的兴起有其重要的美学价值,对艺术审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丑显现真实使美个性化

丑的形象就应该表现为丑,这是真实表现现实的关键。

古希腊时期乃至中世纪的古典派艺术家试图用美来诠释这个世界,他们认为只有美才能拯救世界。

可惜,这个世界不只有美,或者说,不只有他们眼里的美。

只有美是无法真实表现这个世界的。

只有当丑融入美中,或者丑直接表现在艺术中,艺术的个性才会更丰富、鲜明、突出。

这些真实的丑,通过艺术创造变成了艺术上的“美”。

所以,丑的形象的出现,让美更真实,最为关键的是,丑的艺术的兴起,让美学的发展更为完善。

2.对丑的批判使善回归

由于丑的独特审美特征,在表现对象的选择上,与传统的描绘美更能深入意识的不同层面,去探究意识的深层底蕴,挖掘人内心中对于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矛盾,以及现实的极端不合理性。

这种描绘跟以往古典主义艺术的唯美的描绘方式不同,但是在结果上都是为了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使人认识善与恶的区别。

现代艺术家通过艺术创造,以丑的意象去揭示人类的尴尬处境,从而使人从扭曲的现实中回归自我。

现代丑的艺术灌注了艺术家对丑恶现实的否定性体验,这种对丑的揭示又反过来肯定了生命中美的价值,肯定了艺术对人的灵性、情思和生命力的呵护。

丑的艺术通过批判和对比,直面人自身,使现代人重新审视自身,审视世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认为丑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类似宗教的功能。

这种功能对于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它能帮助精神匮乏的人找到生活本应有的价值,找到人自身的价值。

3.丑令世界更精彩纷呈

世界可分为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

现实中的丑与艺术中的丑有一定的区别,现实中的丑只有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赋予其一定的含义,才能称为艺术中的丑。

艺术中的丑可以使美个性化,可以使善回归,那么现实中的丑是否就毫无意义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现实丑虽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负面的,但对人的意义却并不是仅限于负面影响。

自然界的丑更能刺激人类的感官系统,激发人类的求知欲、好奇心与陌生感,丰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社会生活中的丑则更具独特性、深刻性,也更富人文价值。

当现实丑通过艺术加工成为艺术丑的时候,它就典型化了。

这种艺术典型,并不是对丑的讴歌或赞颂,而是对他

的无情嘲弄与否定。

这种否定可以使人们追求美的愿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产生美感。

4.丑对美起促进作用

美的形象相比于丑的形象,当然从本能上更能为人所接受。

但是没有丑的对比,没有丑的形象的存在,人类就不知何为美。

仅仅有美,世界还是单调的。

丑对美的作用其实早在古希腊艺术中就有体现,只不过当时的丑的作用还并不明显,仅仅是起到附庸和辅助的作用,直到工业时代兴起,丑才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尽管丑在工业时代大张其道,艺术家们的创作多以丑的形象出现,但其实质还是为了表达美,只是因为唯美的表达已到极致,需要更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表达内容。

从丑的艺术来看,它在表现丑、揭示丑、否定丑的同时,实际上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在现实社会中,丑的艺术能更深刻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人能更深入理解自我。

5.丑的艺术兴起,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丑的艺术的兴起,实际上突破了古典希腊艺术唯美的艺术价值观,使艺术家们开阔了视野,不再画地为牢,在有限的空间里绕圈。

艺术家们发现除了描述美之外,他们有了新的审美对象;除了传统的表达形式外,他们有了新的表达形式。

于是,出现了非理性思潮下的一帮艺术家们,出现了现代派艺术。

这些艺术家用他们自己的目光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

那个物质充裕却精神空虚的时代。

6.丑为审美提供了新的视角

丑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叛,是审。

美的解毒药,起到了审美陌

生化的作用。

在以往理性主义笼罩下的虚幻的审美理想世界,越来越显示出与现实的巨大差异。

对美的事物的审视,一般都是给人以愉悦、和谐、积极向上的主观感受;而丑是美的反面,当艺术丑以丑的真实外形进入人的视野时,主体会首先发生惊诧、抗拒、厌恶的感受。

在逐步发掘艺术丑的内在美感后则会产生顿悟、刺激、兴奋等感受。

也就是说尽管丑的外形带来痛感和不悦,但这种痛和不悦也会有快乐和愉悦的成分。

因此,艺术丑的审美过程是一种陌生化的曲折变化的体验,给人以新鲜好奇感。

丑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内涵,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打破了几千年来欣赏美、表现美的心理定势,给一成不变而令人不胜其烦的审美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风格和新的视角。

正是因为丑的出现和勃兴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从而为失去审美新奇感的审美传统重新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德]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刘东《西方的丑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4]〔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5]〔美〕罗斯特《黄金法则》[M].赵稀方译.华夏出版社,2000⑹〔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

[7]伍蠡甫《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英〕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商务印书馆,1997

[9]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商务印书馆,1997

[10]德斯佩泽尔福斯卡《欧洲绘画史》[M].路曦等译•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

[11]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人民出版社,1997

[12]朱辉军《恶之花》[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13]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4]〔德〕歌德《浮士德》[M].董问樵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

[15]〔德〕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等译•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7

[16]曹利群《世界音乐史话》[M].时事出版社,1996

[17]丁子春《欧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新论》[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18]单世联《反抗现代性》[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19]夏军《非理性世界》[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0]〔美〕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M].陈羽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

[21]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M].车槿山译.三联书店,1997

[22]周荣胜《“反美学”美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命运》[J].文艺研究1994,

(1)

[23]陈履生《比黄金还贵的“艺术家之屎”不可能是香的艺术》[J].美术,

2002,(9)

[24]迟柯《西方美术史话》[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

[25]张京生《异彩纷呈的艺术长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6]〔英〕赫伯特•里德《现代艺术哲学》[M].朱伯雄等译•百花文艺出

版社,1999

[27]〔法〕托尔格《流行音乐》[M].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7

[28]杨小滨《否定的美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9

[29]〔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

[30]〔日〕相良德二《西洋绘画史话》[M].彭正清译•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

[31]栾栋《感性学发微》[M].商务印书馆,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