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529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docx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鲁桥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说实话,让我来做语文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我感觉很惭愧。

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大家都是我的老师,今天,借此机会把我的一点浅薄的见解和大家谈一谈,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学习语文。

只有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生才会有惊喜的创造。

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我认为,课堂教学来得最快,也最直接。

如果语文老师功底深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同时又幽默风趣,课堂设计新颖、灵活。

再辅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等,三、两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会一直喜欢语文的。

可有的老师就问了,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构思教学设计,去制作课件,去下载视频。

是的,我们的确很忙,可是我们在忙什么?

我们这么忙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吗?

所以,我想,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语文爱好者,因为自己爱,所以不由自主地要去琢磨它,去查阅与之相关的资料,然后想法设法地把它以最有趣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也爱。

这样兴趣就被培养出来了。

二、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主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乐于诵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这几年我根据观察所得,学生的习惯养成最主要,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一天之内都要有学习的自主意识,那就要每天安排好学习任务,这样一来班内中等学生、优等生就会很自然的利用提前早上和中午来学校的时间去充分学习,其他的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下也愿意去学习,这样以来,在外面玩耍的学生就越来越少,甚至没有。

这样爱学习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总体成绩就会明显提高。

比如每一次作文,我要认真指导学生修改草稿,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修改,甚至练习去写评语。

通过评议,使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我让学生互评,这样增加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机会。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

三、重视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

在每一节课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来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疑问,一一记下来,然后细细地去体味,弄不明白的再去查资料,直到自己做到充分理解为止。

我想,我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一定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尽可能地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琢磨浅显、明了的方法教给学生。

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前做到深入、细致、有条理地思考,课上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触类旁通。

并且能与学生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感觉真好。

在课堂上,我重视情感的渗透,我觉得一篇课文,能打动你的,往往就是“情”,所以,我努力做到不破坏这份“情”,不去肢解这份“情”,不让它被“理解词语意思”、“划分段落”所冲淡。

因为每节课,都能触碰到学生心底的那份或感动、或欢喜、或悲哀、或愤怒的情感,所以,学生觉得语文课,不是机械的背诵和反复枯燥的说教,而是真正有打动心灵的东西,真正有吸引自己的东西而更加热爱。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

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因此在语文课上,要利用好多媒体。

声音、图片、动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能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邓爷爷坎坷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并介绍了邓爷爷的伟大功绩,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情,接着,我说:

“然而,这样一位功勋卓著、令人爱戴的邓爷爷就要离我们远去了,怎能不令我们悲痛万分?

”紧接着,我让学生观看了邓爷爷逝世时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亲眼观看了邓爷爷的骨灰撒向大海的视频,学生感到非常震撼,这位伟大的老人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这样,马上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里,崇敬之情也贯穿课文的始末。

课堂结束时我播放了《春天的故事》,将崇敬之情再次升华,通过歌声表达出对邓爷爷的无限敬仰之情。

这时我趁热打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结果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许多学生都写得很动人。

真正拨动了学生心中的那根弦。

再如,学习《郑和远航》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郑和船队庞大、壮观的场面,以及郑和远航的路线图,从中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到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从而对这次史无前例的远航产生赞叹之感,对明朝这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在学习《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这些文章时,我先让学生一睹它们的风采,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再配以精彩的语言,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刚刚上完的公开课《最后的姿势》中,我努力去渲染这种沉痛中的大爱。

通过观看当时地震、英雄教师的视频,再加上悲哀的音乐,将“悲伤之情”放大,极大地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听课的老师,许多学生和老师们都流泪了。

课后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笔表达对英雄老师们的敬意,结果很多学生都写得很感人。

实践证明,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尽可能多地增大课堂容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每当我能让一节课在活跃的气氛下,充实地上完,我会很满足地、满脸笑容地走出教室。

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为此,我正在朝这方面努力,争取把每节课都上成优秀的公开课。

四、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朗读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过程。

训练朗读,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

即做到“六不”:

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且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精神集中。

具体方法是我让学生在朗读时要先看后读,对即将朗读的词语先目视,再朗读,有效避免了添字漏字的情况。

朗读时,速度应先慢后快。

其次,朗读还应注意流利。

流利的朗读速度要接近平常说话的速度。

要做到流利朗读,必须要多读,熟能生巧,还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能看到的字数。

学生最容易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我在平时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经常提醒学生词语连读。

如果学生一眼能看到一个词语或词组,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词组或短语连续地读出来,朗读就会比较顺利。

另外,在读“着”、“了”、“过”这一类助词时,要读轻、读短、读快。

在读带“的”词语,如“美丽的西湖”时,“的”要读得快一些、短一些,和前面的“美丽”连得紧一些。

这样,就能避免拖音,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把一些较长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然后划上停顿线,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把句子读通读好了。

此外,在朗读时,注意根据标点符号的运用,掌握住停顿时间的长短对于改善学生拖腔拖调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再则,在把课文读准确的基础上,再引导孩子有感情地读课文。

那么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

先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努力地用语言去渲染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文章中。

然后让学生要注意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如陈述句在朗读时末尾用降调,疑问句末尾用升调,感叹句的语调大都读成高昂的……

当然,朗读形式的多样性也十分重要。

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因生制宜,激发出孩子朗读的兴趣。

当然,还要及时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当一名学生读完后,我让学生互相评价:

“你读的很有感情,我很欣赏你。

”“你读得很流利,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互相欣赏、鼓励中获得自信成功的体验。

我想,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我们老师能不厌其烦地教下去,指导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的。

我相信一句话: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五、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

我首先抓住教材语文练习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比赛背诵、成语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

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积累笔记,古诗笔记、开心小练笔等,及时积累课文中或课外的优美的词语、句子、古诗等,并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小练笔,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

例如学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让学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人“励志”学习或工作的事;学了《走在秋天》一课,让学生写写自己看到的秋天;学了《滥竽充数》一课,让学生续写《东郭先生下岗以后……》……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坚持写作,随时随地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

学生在活动中读读写写画画,收获不小。

学生们很喜欢这些活动方式,现在不少同学在家里也自主创设一些积累笔记,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

我平时也注重一些优美词语、成语、古诗、言语、俗语、警言佳句等等,归类进行整理成册,同时一有时间我就让学生进行整理、背诵。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都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起来。

六、重视作文教学。

(一)强化单元作文教学:

每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与单元学习主题相一致的,我们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在写作方法,表达特点,观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铺好路子。

学生再写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些谱了。

我在教材单元作文教学中一般是先提前几天与学生一起把写作的任务学习一下,明确内容,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写作材料,或阅读相关的书籍,或亲自参观游览某个景点,或亲自动手做一个小制作,然后写出作文提纲和素材准备。

作文课上,先拿出一些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作文内容,请一部分学生在讲台前说作文,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我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要求。

学生成文后,再通过小组间互相修改,有时也会全班性地交流学生的成文。

最后,往作业本上誊抄前强调书写和作文抄写方面的注意事项。

这样通过几个阶段的交流,学生间的互通也带动了一部分作文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看似麻烦,其实形成习惯以后,学生能熟练地自己完成细节方面的工作,教师负责协调,处理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强调注意事项等。

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之后,我再因势利导,根据单元训练题材多方位练习,如我们写过的一个单元作文“难忘的…”我根据写作要求让学生在一周内分别写《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堂课》,然后从中选出写得最出色的一片誊写在大作文本上。

长期的实践告诉我,通过这种方法的单元习作练习不但避免了学生习作的千人一面,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进行作文系列化训练

想提高作文水平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有效办法。

1、生活中的作文训练;

在生活中善于抓住一些重要日子进行习作练习。

如在学生过生日时,布置一道作文题回家询问父母自己出生前后的故事及名字的故事,然后把自己从父母那里了解到的写下来。

这种习作练习不但起到了练笔的作用,而且还是学生通过从父母那里的了解,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从而进行感恩教育。

平时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如阳光体育运动,广播操比赛,六一儿童节文艺比赛,清明节祭奠扫烈士墓活动,雷锋故事演讲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开学典礼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练笔机会,学生都参加啦,我们只需要稍加指导,学生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文章。

另外善于抓住天气的变化进行写自然景物的写作训练,如春天到了,让学生在上学路上留心春天的变化,然后教师再指导抓住春天的特点写一篇《美丽的春天》,同样方法可以练习夏天,秋天和冬天。

还可以在有雾的天气,下雪时让学生观察,然后通过上网或查资料了解,教师再做适当的点拨并写下来,这样写出的文章肯定比坐在教室里凭想象写出的要生动。

2、不同题材习作系列训练

小学阶段作文题材比较单一,一般以写人记事为主,还有读后感,活动,简单的应用文,如书信,建议书,留言条,请假条,通讯报道等,还有一些想象的作文,如《我的梦》,《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会克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强化层次系列训练。

如在教学写人的文章时,我们首先让学生掌握写人文章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掌握了写作方法之后,接着从写自己开始,然后写亲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再到熟悉的人,如老师,同桌,最后练习写不熟悉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如清洁工,售票员,交警叔叔,通过这样的层次系列训练,大大提高拉学生的写作水平。

又如在教学写读后感时,我首先把写读后感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课外阅读,还是教材上的课文,只要适合写读后感,我便让学生练习写。

例如在学完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我让学生结合谈迁两次撰写《国榷》,而意志不垮的精神,写一篇读后感,有个学生写到:

“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又不时地出现了谈迁再一次撰写《国榷》的情景。

一张破床、一把椅子和一张简陋的桌子,桌上一盏油灯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奋笔疾书。

他的母亲一次次热饭,而他却一次次忘了吃。

当他生病时还念念不忘要写《国榷》。

想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热泪。

”结尾处写道:

“我被谈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但同时我也为我们中国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史学家——谈迁。

他就像一只雄鹰,暴风雨折不断他的翅膀。

我要学习谈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也要做一只历经风雨的‘雄鹰’。

”学生的话,说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如果不是对课文、对人物有深入的理解,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

可见,读后感是学生释放情感的一个窗口。

上学期我校中午安排了一节午读,我利用这点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好多学生没有课外书,我就从学校图书馆给他们借,看完了再相互交换。

有的学生看书上了瘾,还经常到书店借书读,针对学生如此高的读书热情我就布置了一项作业,每读一本书都要写读书笔记,精彩的片断写成读后感,正是由于平时这项工作在平时做得比较扎实,结果在学期末的考试中,学生的作文成绩突出,取得了全镇第一名。

这都要得益于平时的练习。

再如,五年级时,学生初学通讯报道,刚巧,学校开展了“清明节祭扫烈士慕活动”,我们学校要去东里花园为史可轩烈士扫墓。

去之前,我先将通讯报道的写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然后让学生带上笔记本将参观的重点记录下来。

回来,以此作为素材,学写通讯报道。

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扫墓活动,对游园的顺序和景点都有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我再指点学生如何组织和删减材料,学生写起来比较容易。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了写通讯报道的方法后,每次学校有大的集会或活动,我都让学生练习去写。

然后及时地指导,及时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还有,在学习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秦兵马俑》这类文章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后查阅的相关资料,练习写导游词,利用早读时间扮演小导游,带领全班学生参观游览。

我在旁边做必要的指导。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3、情境作文系列训练

作文在许多孩子的心里一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害怕一板一眼地去写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创设写作情景,把孩子们内心的宝藏挖掘出来,从而激发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

如指导学生写一次活动,我特地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开展了拔河比赛,我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再指导他们手上和腿上的动作,在拔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拉拉队的学生观察场上学生的神态、动作和表情变化。

比赛结束,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我快速指导写活动文章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比赛过程,特别注意捕捉典型镜头,然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活动按顺序写成作文,题目是《记一次拔河比赛》。

因为学生亲自参加了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大部分学生写得非常出色。

通过这次作文课,学生们消除了对作文课的恐惧,提高了写作兴趣,之后我又进行了这一类型的系列训练,如《绑腿跳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习作。

在学生的写作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我鼓励学生投稿,试着发表自己的习作。

我想,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变成铅字,无疑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写作文的信心。

果然,在接连四、五篇作文在《咸阳教育周刊》上发表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七、重视复习命题思路,对症下药

认真分析近几年各年级统考试卷,总结试卷中命题趋向,范围、形式,命题方法,做到稳中取胜。

这样在复习阶段设计典型题型逐一深入讲解,我在复习时,紧扣课本,根据教参上的重点,自己出题。

往往在刚进入复习时,我只需要拿一本语文书,将重点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出出来,学生强化记忆。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比较忙碌,我将词语、句子、口语交际、阅读、作文进行了归类。

利用三天的时间进行句子训练,如缩句、扩句、反问句、转述句、双重否定句等分类进行练习。

在考试的前一天,我要抽一、两节课进行作文指导,将我搜集到的作文分类讲解,帮助学生分析每类作文的写作重点和选材范围。

避免跑题。

在复习阶段,我还要花大力气设计至少两份试卷,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见识各种题型,熟悉答题技巧。

练习时严格按标准练习,批阅时认真总结分析存在的原因和不足,讲的时候把学生答卷的情况全部讲出来,并讲清以后的试卷怎样答卷,不要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

避免死受苦,老师也累、学生也累。

八、重视学困生,激励和惩罚并用

解决不好学困生的问题是永远考不出好成绩的,我采用的方法是平时鼓励、复习阶段惩罚。

平时发现他们点滴进步,我都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使其轻松地在课堂上听讲,我对学困生比较重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提问他们,如果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使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如果答错了,我也会用幽默的方法,从侧面提醒他们,答错问题是很丢人的,从而鼓励他们用心去学。

这样的批评方式让他们觉得很亲切,也很喜欢上我的课,因为我不给他们压力,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吧!

然而在复习阶段我的方法是惩罚他们,因为复习阶段是一个细腻的过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能有一点马虎,该惩罚他们就惩罚他们,不会背诵的内容一直背会为止,然后进行默写。

总之对于学困生一句话就是“瞎子拉驴死不丢手”

九、重视自我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一方面我不想多说,我只想说三点:

第一点就是平时一定要多看教学方面的书籍:

比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等)补缺教学理念空白,学以致用,结合自己学生再锤炼,再设计,变为自己的东西。

第二点就是书上一些好的做法,题型、考卷、习作范文整理成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第三点就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每天睡觉前必做的一件事(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吧)这样把第二天要讲的课文熟记于心,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搜集图片、剪辑视频,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知识,正确把握重难点,做到三思:

一思这样讲课文学生能接受吗,能听懂吗?

二思

讲这堂课时候课文重难点讲到了吗?

三思怎样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每天作业的设计质量、密度。

十、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

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

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夯实基础——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考试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工作实施起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观点都是我个人的浅见,说得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谅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