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498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溶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溶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溶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溶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docx

《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液.docx

溶液

小考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ZB.Y>Z>X

C.Z>Y>XD.X=Y>Z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0℃甲、乙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无晶体)升温到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C.t℃时,60g丙完全溶解可配制出160g丙的饱和溶液

D.40℃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5.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的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A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最多

B.60℃时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4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C.40℃时A物质60g放入50g水溶解后升温至6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物质C中混有少量A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C

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t2℃,再降温到t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温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a>b=c

C.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一定是a>b=c

D.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a=c>b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8.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

下列关于溶液和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是由Na+、Cl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B.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杂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1℃时,要完全溶解30g氯化钠形成溶液,至少需要水100g

D.t1℃时,把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9.下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4%;

B.30℃时,将30g硝酸钾和30g氯化钠同时溶于100g水中,蒸发时先析出氯化钠晶体;

C.40℃时,20g食盐溶于100g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晶体;

D.60℃时,将140硫酸铜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晶体15g。

10.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B>C=A

1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乙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等质量甲、丙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

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12.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甲=乙=丙  C. 甲=乙>丙   D.丙>甲=乙

1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将2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70g溶液

B.甲是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

C.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35℃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14.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15.将50g20%的氯酸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1%B.5%C.10%D.20%

16.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其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17.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18.一杯蔗糖溶液里各部分的甜味是()

A.一样甜B.下面比上面甜C.上面比下面甜D.不固定的

19.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20.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表示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

B.图②表示把布满锈迹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

C.图③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D.图④表示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份

21.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

B.冬天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到夏天质量分数会增大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两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

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B.图②: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 

C.图③: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D.图④: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23.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24.降温结晶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的常用方法.现取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160g,放入100ml水中,加热到80℃,固体全部溶解.请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时,溶液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80℃时,溶液中硝酸钾不饱和,氯化钠饱和

C.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D.降温到20℃时,一定析出硝酸钾,可能析出氯化钠

25.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

B.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3

C.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5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26.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2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8.用氯化钠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现有下列操作:

①配制溶液;②称取氯化钠固体;③过滤;④量取蒸馏水;⑤计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⑤②④①C.⑤①②④D.③②④①

29.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B.量筒C.托盘天平D.蒸发皿

30.将少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再恢复到室温(不考虑水的蒸发)。

下图中四位同学对变化后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3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32.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BCD

A.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B.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C.常温下配制浓度为2%的石灰水D.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

33.下面是某同学对课本中图表资料情况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直接查出元素的化合价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C.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盐酸是否发生置换反应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34.某同学欲配制6%的食盐水80g,在称量食盐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1g以下用游码),其他各步骤操作均正确,那么他实际上所配制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A.4.1%B.6.0%C.14.3%D.3.2%

35.现有60℃的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①溶剂的质量;②溶质的质量;③溶质的质量分数;④60℃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若将该溶液降温至20℃,发生变化的量是

A.②③⑤B.①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36.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A、降温B、升温C、加入溶质D、蒸发溶剂

37.室温时不饱和的食盐水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

下列正确的是()

A.溶质的溶解度减小B.溶质的质量变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9.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t2℃时,H点表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由t1℃升温到t2℃时,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0.某硝酸钠溶液中Na+的质量分数是4.6%,则该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A.4.6%B.10%C.8.5%D.17%

41.海水日晒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在食品、化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氯化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60

90

120

溶解度(g/100g水)

50

60

70

80

(1)请在右边溶解度曲线图上添加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

(2)0℃时,的溶解度最小。

(3)欲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最好采用的方法

(4)60℃时,80g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含溶质g

(5)将60℃的苦卤继续加热蒸发,据溶解度曲线,先析出的晶体应是。

42.t℃时,向一支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4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2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4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45.要使某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C.再添加溶质D.倒出些溶液

46.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47.(5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mL;电解时往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

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则20℃t℃(填“>”、“<”或“=”)。

20℃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b.加入少量甲物质c.升温到40℃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e.加入少量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48.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

请根据图一回答问题:

①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⒂   。

②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⒃;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⒄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③图二中,20℃时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⒅。

(精确到0.1)

④图二中,40℃时将A、B、C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⒆(填“﹥”、“﹦”或“﹤”)。

⑤图二中,20℃时,A、B、C三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有关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性质描述一定正确的是⒇。

(选填编号)

Ⅰ.溶液质量一定相等Ⅱ.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Ⅲ.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Ⅳ.溶液的密度一定相等

49.海洋是地球上最大储水库,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①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下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②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3℃以上时,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

③将饱和氯化镁溶液由t3℃冷却至t1℃,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Ⅰ.溶液的质量不变

Ⅱ.氯化镁的溶解度变小

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④在t3℃时,60克KCl的饱和溶液与60克MgCl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MgCl2与KCl的质量比为3∶1,则t3℃时MgCl2的溶解度为。

50.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若要将C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是。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_。

(4)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g;继续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在含有少量的B的A中分离出A,可采用法。

51.(4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将20gA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

(2)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现有下列操作步骤:

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

当A固体中含有少量B,提纯A的操作步骤是(填字母序号)。

52.(7分)下表为氯化钠、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Ca(OH)2

0.187

0.178

0.165

0.153

0.141

0.129

0.116

(1)从上表数据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20℃时分别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上述三种物质各35g,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则乙烧杯中的溶质是。

要使丙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3)在60℃时将100g水配成KNO3的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4)我们常用熟石灰中和污水中含有的硫酸,现有100t含硫酸0.49%的废水,该废水含有硫酸的质量是t,完全处理这些废水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是t。

5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方法提纯A;

(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适量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4.(7分)

(1)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

请回答:

①A是氢气或甲烷的燃烧实验,点燃前必须;

②B实验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③C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③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④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5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 _________ ;

(2)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

 _________ ;(用a、b、c填写)

(3)当温度在20℃~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用甲、乙、丙填空)

(4)40℃时,溶液中含水最少的是 _________ 物质.

57.(4 分)

(1)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 1℃,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乙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之一);

②t 1℃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③t2℃时,取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有晶体析出的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好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 (填一种);

(2)在t2℃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分数为 _________ ,将t2℃时A、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A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 C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9.(8分)2014年南京青奥会召开在即,以化学的视角来认识青奥会。

(1)图A中金可以压制成金币,说明金具有良好的性。

某纪念

币是由合金铸造的,其熔点比成分金属熔点(填“高”或“低”)。

(2)为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污染,南京投入了一批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和电动公交车。

①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电动公交车上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②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

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

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若用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

制该稀硫酸时,需要加水mL(水的密度为1g/mL);

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

计算、、混匀、装瓶并贴上标签;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0.实验室有一瓶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请回答:

(1)配置200g这种溶液需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2)现取10g配置好的稀硫酸,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多少?

6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回答:

(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20克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_____(填字母,下同);若将温度降低到t1℃时,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

A.c>a=bB.b>a=cC.a>b>cD.b>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