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483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

初三第七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4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风靡(mí)荒诞(dàn)泥淖(zhào)毛骨悚然(sǒng)

B.造诣(yì)编撰(zhuǎn)拘泥(ní)扣人心弦(xián)

C.摇曳(yè)隽永(juàn)勾当(gòu)退避三舍(shè)

D.擂鼓(léi)宽宥(yòu)怪癖(pì)海市蜃楼(s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赢弱葱茏恻隐迫不急待

B.撤销烦燥祥和重蹈覆辙

C.揩油旁鹜阴晦死心蹋地

D.省悟妥帖商酌察言观色

3.请从所给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2016年1月9日,陕西省公开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安康火龙、白水豆腐、西安肉夹馍。

这表明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仍然(弥漫散发焕发)着独特的光彩。

(2)每次读她的文字,灵魂都仿佛经受了一场洗礼,飞向了至高的圣所,有一种____________(豁然贯通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

(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__________________。

(纪昀《河中石兽》)

(2)_______________,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3)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

(8)春天,_________________,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用残损的手掌》)

(9)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其芳《秋天》)

(10)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______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反省是人生中的理性的思考和非凡的智慧。

②正像雨果所说: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③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觉、主动反省。

④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读懂自己。

⑤在痛苦中反省,就不会再孤独;在闲适中反省,;在失败中反省,;在成功后反省,。

⑥总之,反省是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一个长期过程。

(1)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分)

A.第①句的主干是“反省是智慧。

B.第②句中的“失败”和“胜利”是名词。

C.第③句中“学会自觉、主动反省”都是动宾短语。

D.第⑤句是条件复句。

(2)第④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3)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1)这首诗的作者是。

(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该作者的作品()

A.《太阳的话》

B.《礁石与灯》

C.《手推车》

D.《黎明的通知》

二、综合性学习。

(7分)

7.我校毕业班将举行“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7分)

【骊歌轻唱】请你仿照原句的格式将语段补充完整。

(2分)

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

即将告别三年来一如父母的老师,某同学眼含热泪地在给老师的留言中深情写道: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你呢?

多少次豪情满怀,是你鼓励我奋勇向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次汗水挥洒,是你陪伴我争分夺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亲爱的老师,谢谢您!

【毕业去向】阅读下列表格,写出你的调查结论。

(2分)

调查内容

毕业去向(所占百分比)

高中

职业中专

社会

学生的期望

78%

17%

5%

家长的期望

90%

6%

4%

我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容应考】即将面临中考,一些同学情绪不够稳定。

请你以校学生会学习部的名义写一则倡议书,针对考前心态调试给出具体的建议,号召所有毕业班的同学以平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备考。

(3分)

倡议书

初三的同学们: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似曾相识”从何来?

①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感到一件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一个情景,似乎以前就做过或者经历过。

比如,某人正在刷牙,突然觉得刷牙的动作、表情甚至场景与之前的某次一模一样;或者旅行到一个从未去过的街道,却突然觉得以前来过这个地方。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似曾相识”。

②“似曾相识”现象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直到19世纪早期这一现象才被法国学者引入科学研究。

如今,科学家们大致认同的“似曾相识”现象是指:

对当前的、从未见过的物体或从未经历过的事件产生的一种主观的、不恰当的熟悉感。

③人们常常认为,这是我们人类“预知未来的第六感”。

【A】在生理学中,人类的五感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5种,也称“五觉”,但是在现实中确实还普遍存在着“第六感”。

【B】心觉是指人类通过接受“五觉”的刺激,把信息反映给大脑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如快乐、悲伤等)。

【C】预知力则是一种某些人认为存在的能力,该能力能通过正常感官之外的渠道去接收信息,预知将要发生的事,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推断无任何关系。

④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五觉”来接收外来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定认识的;超感官知觉则是接收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信息,而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

这些信息经年累月地储存在大脑中,是人们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时,就是所谓第六感。

第六感其实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也可被意识所辨认。

⑤心理学家爱德华•铁钦纳曾用“过马路”来对“似曾相识”现象做过一番解释:

在过马路时,你无意识地瞥了一眼对面的商店,然后右边有什么事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转向了右边。

当再次看向对面的商店时,你的大脑已经忘了第一次的那一瞥,第二次的一瞥就会产生熟悉的感觉。

按他的说法,知觉分为两部分:

第一瞥是知觉快速的无意识加工,第二的一瞥是知觉的深加工,当两次加工匹配时,就会产生熟悉感。

也就是说,如果你曾经到过某个地方,无意识地记住了某些事物,或者你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却在极短的时间无意识地记住了某些事物,不管怎样,当你再一次有意识地记住它时,就会刺激到深藏在大脑中的潜意识,使之被激活成为意识。

前后两次的意识对碰,就会让人感觉到“我好像来过这个地方”或者“我好像见过这个东西”。

能被意识辨认的情感即心觉(第六感),但它并不是预知未来的能力。

⑥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似曾相识”的经历,但这种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

研究表明,“似曾相识”现象在青年时期发生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在青年时期,抑制冲动的人脑额叶皮层很不成熟,许多无意识的冲动被额叶放入了前意识系统,最终成为意识。

当我们的大脑逐渐成熟时,额叶皮层的控制能力增强,这些富有想象力和神奇色彩的感觉就随之减少了。

8.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先引出“似曾相识”这一现象,再给这一现象下定义,然后,最后。

(3分)

9.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哪一处?

为什么?

(3分)

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包含心觉和预知力两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面是小明日记中的片段,请你利用文章相关内容,为小明解答他的疑惑。

(3分)

走进一条小巷,路过一个街角,一只猫突然从他眼前跑过。

一瞬间,觉得自己好像见到过这一切,然而这一切又都是刚刚发生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似曾相识”现象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引入科学研究。

B.人类五觉之一的“超感官知觉”其实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也可被意识所辨认。

C.预知力能通过正常器官渠道去接收信息,预知将要发生的事,但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推断无任何关系。

D.“似曾相识”现象在中年时期发生率没有青年时期高,是因为在中年时期,人脑额叶皮层比青年时期要成熟。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6题(共18分)

文玩核桃

徐慧芬

①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

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

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

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也可以当文物了。

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

②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

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

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

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

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

  

③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

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

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

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

  

④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

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边摩挲手中物。

这一瞧,傅三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

 

⑤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

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

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

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

老人叫了声好。

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

  

⑥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

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

“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

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  

⑦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

傅三想,这话厉害呀!

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

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

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

有时呢,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

  

⑧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

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

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

“小三啊,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

”  

⑨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

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

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

“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

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

”  

⑩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

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

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

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

  

⑪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

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

匣内竟一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

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

这谁能料得到呢!

傅三大叫一声:

怪哉!

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

 

⑫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

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

满易亏。

12.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3分)

13.根据文章内容,以傅三为主语概括故事情节。

(4分)

()——柳暗花明发现核桃——投石问路欲换核桃——谈古说今(与老人)成为朋友——()——()——()

14.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这一瞧,傅三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

(请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2分)

(2)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

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

(揣摩老人的“笑”表现出哪些心理)(2分)

15.阅读文章,具体说说傅三的“境界”都有哪些?

(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⑪段的作用。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

端少敏悟好学,开宝中拜参知政事。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

“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太宗欲相端,或曰:

“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

“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意以属端。

后数日,罢蒙正①而相端焉。

太宗犹恨任用之晚。

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②知印③,同升政事堂④,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⑤……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

太宗欲诛之,端曰:

“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

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

“微卿,几误我事。

”即用其策。

(选自《宋史·吕端传》)

【注】①吕蒙正,字圣功,北宋贤相。

②押班,朝会时领班。

③知印,主持用印。

④政事堂,唐、宋宰相议事的地方。

⑤建明,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

1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太宗欲相端()

(2)太宗犹恨任用之晚()

(3)宜置于延州()(4)李继迁扰西鄙()

1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亦不形于言皆以美于徐公

B.以清简为务或异二者之为

C.乃请参知政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以臣之愚必以信

1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2)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20.请在文中找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2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4分)

阙题①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通“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每当。

21.白云深处,青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__________(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1分)

2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3分)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角落,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

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闪现着美丽的景象和温暖的光芒。

细细观察,细细品味,角落其实也有别样的魅力。

请以“角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漏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C风靡mǐ泥淖nào拘泥nǐ编撰zhuàn怪癖pǐ

2.D羸弱迫不及待烦躁旁骛死心塌地

3.

(1)焕发

(2)醍醐灌顶

解析:

(1)“弥漫”指充满、布满,通常指烟尘、雾气、水气等。

“散发”指发出,分发,常指香气或文件资料等。

“焕发”一般形容精神振作或面貌、魅力等光彩四射。

(2)“豁然贯通”指将事理前后贯串,全盘了解。

“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理解、领会。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4.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小信未孚(3)沉舟侧畔千帆过(4)余拏一小舟(5)我报路长嗟日暮(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年少万兜鍪(8)堤上繁花如锦幛(9)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10)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5.

(1)B解析:

A选项句子的主干是“反省是思考和智慧。

”C选项“主动反省”是偏正短语。

D选项是并列复句。

(2)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读懂自己。

(3)总之,反省是一个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长期过程。

6.

(1)艾青

(2)B(B选项属于舒婷的诗作)

7.

(1)示例一:

多少次泥淖挣扎,是你搀扶我走出阴霾;示例二:

多少回困难交叠,是你支持我披荆斩棘。

(2)结论:

(1)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绝大多数选择进入高中上学。

(2)家长期望孩子上高中的比例超过了学生自身。

(3)

倡议书

初三的同学们:

弹指一挥见,中考即将来临,同学们的心理上难免出现紧张、气馁,情绪上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背景原因1分)在这关键的时刻,让我们以梦想的名义倡议大家:

克服自卑,保持信心,合理定位、减轻压力调整情绪、保持乐观。

积极暗示、肯定自我。

适当运动,放松心情,合理作息,充分准备,以百倍的信心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决胜中考。

(建议号召1分)

 

校学生会学习部

2016年5月19日

(落款1分)

 

 

8.逻辑顺序。

具体解释“似曾相识”这一现象的由来。

提出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9.应该放在【B】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包含心觉和预知力两部分。

前半句讲的是第六感,后半句说的是第六感的具体内容。

【B】之前说到第六感,【B】后面是对第六感具体内容的说明。

因此应该放在【B】处。

(选【B】1分,分析本句内容1分,前后内容与之联系1分。

10.小明,这种“似曾相识”的现象,并非“穿越”,而是一种潜意识被激活的现象。

你可能曾在某条街道上与一只猫偶遇,此时大脑默默记下了这个画面。

当你再次遇到相似的场景时,大脑里这个已经被遗忘的画面便迅速被激活了,所以,你才有了“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概括出被激活现象1分,结合理论分析2分)

11.D

12.(4分)文玩核桃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小说写作内容;“文”字暗含玩出文化,玩出境界,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点明主旨;(每点1分)

13.(4分)千方百计寻找核桃古道热肠(成人之美、慷慨仗义)借核桃闷闷不乐失核桃喜出望外得核桃

评分标准:

每空一分,扣住情节得一分,形式与原句不符不扣分。

14.(4分)

(1)夸张,形象地表现出傅三发现老人手中物与他的核桃成双配对时像被雷击了一样,心都要跳出来的情态,表现他激动、兴奋的心情。

(2)为傅三能实现他的心愿,终于能在有生之年把四只核桃一起玩一玩而开心;为交到傅三这样一个重情义的朋友而满足;为自己珍爱的核桃有一个令人放心的归宿而欣慰。

评分标准:

(1)“夸张”1分,“激动、兴奋”的心情1分。

(2)写出一点1分。

15.(3分)从老人病重希望要傅三的文玩核桃玩几天,傅三赶紧回家取来,塞到老人手里,看出傅三古道热肠,重情重义;从老人去世弄丢了傅三的核桃,傅三并未计较,看出傅三宽容大度;从傅三拒收老人去世后留给他的四胞胎核桃,只凑了一对,看出傅三懂得适可而止,战胜贪念;从老人“君子不夺人所爱”的境界中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及时改正。

评分标准:

任意答出三点给三分。

16.(4分)

(1)突破了核桃是“双胞胎”的思维定势,使小说情节突转,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2)照应了前文关于核桃的描写叙述;(3)老先生用四个核桃加倍报答了傅三的知遇之恩,体现出老人“玩”物的确玩出了“文”的境界,使老人的形象熠熠生辉;(4)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也彰显了文章的主题。

17.

(1)任命……做宰相

(2)遗憾(3)设置(4)边境

18.DA.在,比;B.作为,心理活动;C.就,是;D.两个都是“按照”

19.

(1)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翻译时注意“异议”“罕”“建明”等词的翻译,句子整体通顺可得2分。

(2)即使不能立刻使他投降,最终可以使李继迁对我归心,他母亲的生死掌握在我们手里。

(翻译注意“虽”“即”“降”“终”等词的翻译,句子通顺可得2分。

20.大事不糊涂:

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皇帝任他为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对李继迁母亲的安置上也表现出“大事不糊涂”。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21.

(1)幽

(2)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附文言文翻译: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

(太祖)开宝年间被授职为参知政事。

当时赵普主持中书省,曾经说:

“我观察吕公向皇上奏事,得到嘉奖不曾高兴,遇到挫折不曾害怕,也不表现在言谈话语中,真是宰相的气度啊。

”太宗想要用吕端为相,有人说:

“吕端为人糊涂。

”太宗说:

“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

”已经属意于吕端。

吕端任宰相,谨慎稳重,主抓要领,办事清平简约。

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皇帝任他为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上朝时,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

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李的母亲,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

吕端说:

“依照臣的愚见,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使她得到好的奉养,来使李继迁对我归心。

即使不能立刻使他投降,最终可以使李继迁对我归心,他母亲的生死掌握在我们手里。

”太宗拍着大腿,连连称好,并说:

“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

”就采用了他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