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413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7 紫藤萝瀑布

知识与技能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可以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词的“五步品读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课文,感悟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难点

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1.诵读法。

2.自读点拨法。

3.做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配文插图、文本资料。

2课时

同学们,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奥秘。

大自然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总能牵动人们的情思,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生发出人生的哲理来。

你有没有想过,一朵小花,会震颤一个人的心魄;一串鲜花,会撼动一个人的灵魂?

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跟着作者宗璞一起去观览生命的色彩,感受生命的悸动。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

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1.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

也可以放朗读音频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

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

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2.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

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课堂交流,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

(1)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由看花(第1~6自然段)、忆花(第7~9自然段)和思花(第10~11自然段)三部分组成。

(2)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本文第1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得”在这里点出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那么她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又为全文埋了伏笔。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

讨论并归纳:

从三个方面写。

(1)色: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2)形: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3.齐读第8~10自然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

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哪一种感觉——嗅觉

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哪一种感觉——视觉

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

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

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2)这里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

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3)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描绘了花香。

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

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

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4)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

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5)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作者由此感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本文的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个体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和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这也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

前面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里是“加快了脚步”,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6.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毁,再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前面,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

下面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

同学们可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1.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仅是描写紫藤萝花吗?

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花,作者还写了自己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3.作者在描写时,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

写花儿“一串挨着一串”“彼此推着挤着”“笑”“嚷嚷”,以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嬉闹。

以“瀑”为比喻,赞美花之茂与繁。

以“欢笑”“挑逗”等拟人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灵气,这样将比喻、拟人交替使用的还有用“帆”“舱”喻花朵外形,用“忍俊不禁”拟花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

4.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

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

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5.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

请试作分析。

(1)“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失去小弟,使作者感到焦虑和悲伤,但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想到以前也零落过,感悟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2)“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密,这样盛,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6.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怎样的功力?

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文章的主旨。

而这三部分又各有层次:

赏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沉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次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照应前文;悟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绘以及对过去遭遇的回忆,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生命河流中航行。

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

描写花瀑,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仿佛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突出花的情趣。

写花穗时,更是全用拟人,显示花儿们天真烂漫、童稚可掬,突出它们生命的盎然勃发。

写花朵时,比喻和拟人交替使用,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

另外,作者还运用了通感、对比的手法。

写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表现出自己观花赏花时心情趋于宁静平和的细微感受;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把飘逸无形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把花香定格在眼前,让人感到亲切。

而紫藤萝花十年前花朵稀落和现在的盛开如瀑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紫藤萝瀑布

   赏花——繁花似锦―→焦虑悲痛

   忆花——思绪万千―→宁静喜悦

   悟花——振奋精神―→振奋

这堂课我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词的“五步品读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较容易地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五步品读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整节课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很是默契。

18 一棵小桃树

知识与技能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的道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重点

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朗读法、品评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在春风的吹拂下,桃花像火焰一般地迎风绽放,嫣然含笑。

看到桃花盛开的样子,老师想到了《诗经》中的一句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又有着怎样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

曾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

1992年创刊《美文》。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大散文月刊的主编等。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

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理清课文线索。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小桃树的经历,另一条暗线即为作者的经历。

1.找出描写小桃树外形的语句,并概括小桃树的特点。

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

——小桃树的外形特点:

瘦弱。

2.小桃树受了哪些委屈?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

“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3.理清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从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中,你又感受到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生长历程:

埋在角落——长得委屈——花骨朵

这是一棵可怜而又顽强的小桃树。

4.找出文中描写“我”对小桃树感情的句子。

结合作者经历,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啊,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激你?

作者当时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初次走上社会的年轻小伙子,他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过挫折与坎坷,是小桃树给了他启示。

5.作者仅仅是在描写小桃树吗?

这种手法叫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之间是相似的,虽然走上社会以后,作者的际遇曾遭受到类似桃树那般的风和雨,但他再不消沉,再不疲软,再不胆怯,雨中仍“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作者的梦是执着的,步履是坚定的,恰如瘦弱而顽强的小桃树。

这种手法叫托物抒情。

6.怎样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不屈不挠,才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7.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勇敢面对挫折,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不屈不挠。

第一部分

(1):

我要为小桃树写点文章表达我的情感。

第二部分(2~8):

由眼前的小桃树想起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第三部分(9~13):

风雨中顽强的小桃树。

第四部分(14):

表达对小桃树的感激、赞美之情。

1.语言朴实,饱含深情。

无论是对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遭受风雨的叙述,还是各处的具体描写,都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寄托,文章也就真情洋溢,感人至深。

2.明线暗线交织。

文中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作者自己的经历。

3.托物言志。

文中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作者借小桃树来写自己。

一棵小桃树

通过教学《一棵小桃树》,感觉到对于难读、难教、难以理解的这样一类的课文,应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从贯穿文章的两条线入手,通过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学生顺应文章情感变化线索,如由可怜到喜爱到感激,并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提问,梳理出作者之所以对小桃树有如此解不开的情结,是因为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相似,作者正是从小桃树的身上获得了力量和勇气,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写法上的特点,并且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19 外国诗二首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

1.《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朗读法、比较阅读法。

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照在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诗人普希金给我们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外国诗二首》,就会告诉我们。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

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另外,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历史题材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很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作品有《白桦树》《修墙》,诗集《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1.题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首诗题在普·亚·奥西波娃的女儿叶夫普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夫的纪念册上。

当时沃尔夫十五岁。

《未选择的路》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本诗写于诗人被流放的日子里,它题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纪念册上。

短短的八行诗,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

《未选择的路》

1912年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

他对自己说:

“写诗吧,穷就穷吧。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师生共同赏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学生集体朗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读诗的感受。

生1:

这首诗节奏清新明快,诗意简洁明了,劝说我们在生活失意时,要保持镇静,要乐观向上,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现实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

生2:

这首诗简单易懂,与以前读过的诗相比,显得“平易近人”,能消除我们读诗时紧张的心理。

生3:

我觉得丑小鸭可以作为这首诗的代言人。

丑小鸭在忧郁的日子里,镇静从容,乐观处事,终于迎来了“快乐的日子”。

当他成为一只白天鹅时,那过去遭遇的歧视、打击竟成了他亲切的怀恋。

文学大家们对人生的认识,实乃“英雄所见略同”。

生4:

诗人似乎在劝说我们:

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我似乎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看到诗人坚定的眼神、刚毅的表情。

教师总结:

同学们对诗的感悟能力相当高,这首诗已叩响你的心扉,接下来让我们细心品味,深层探究另一首诗。

师生共同赏读《未选择的路》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正音正字。

2.学生默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

3.学生齐读诗歌,体味诗情。

4.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读诗的感受。

生1:

这首诗好像在说在歧路口,该选择什么样的路。

生2:

我的看法与前面这位同学不一致。

诗歌不是在谈选择什么样的路,而是在谈“选择”本身,选择给人带来的困惑。

生3:

诗人在谈自己的人生体验,他一旦做出选择,同时就意味着失去,对失去的事物,总是追怀再三。

生4:

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有哲理韵味。

教师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多义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孰是孰非,留待下一步研讨。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面对逆境,诗人只能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来临。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可从多角度理解。

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那些痛苦的。

6.成长的天空中,总会有阴霾,在泥泞的小路上踽踽独行时,你曾经有过怎样的心理活动?

这首诗会引发你怎样的人生感叹?

学生畅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倾吐成长的烦恼,并说说你读诗后的感悟。

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力争创设一个亲切真诚、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

7.你对“欺骗”一词是如何理解的?

“欺骗”是指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8.(教师以记者的身份现场采访学生)“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形象,却被世界各地人民广为传诵,依你看,原因是什么?

生1:

这首诗以说理为主,但并不是枯燥生硬的说教,更像是柔声相劝,亲切交谈,有丰富的人情味。

生2:

全诗显得清新流畅,热烈而又深沉,有“率真”“清新”的艺术特质。

生3:

这首诗不以意象传情达意,而是直抒胸臆,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娓娓写来,语调亲切、热诚、坦率。

生4:

诗歌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我想,这应是诗歌长盛不衰的原因。

9.学生齐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

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

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

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

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

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

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那条路更好些呢?

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2.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原因有二: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条可供人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

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

那些未选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此其一。

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

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已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