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8335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

(2011年3月25日)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0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10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取得重大成就。

全市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 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51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1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645.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167.5亿元,增长10.9%。

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6.7:

51.3:

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64.7%和32.7%。

财政税收: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其中,市本级186亿元,增长17.3%;县区级314.8亿元,增长30.3%。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教育、科技、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及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28.4%、43.4%、49.8%、24.6%和19.3%。

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392.6亿元,增长27.9%;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477.3亿元,增长26.8%;海关代征税收389.2亿元,增长41.2%。

价格指数: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见表一)。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56%。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3.03%。

 

表一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指    标

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7

其中: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3.0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1.9

其中:

食品

107.4

烟酒及用品

100.7

衣着

92.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2

交通和通信

99.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8

居住

104.3

  

二、农 业

农业生产:

全年现价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6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2%。

其中,农业产值165.9亿元,林业产值5.4亿元,牧业产值167.5亿元,渔业产值244.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6亿元,分别增长-0.3%、5.4%、1.8%、17.1%和-6.3%。

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8%。

农牧渔产品产量:

全年粮食总产量149.3万吨,比上年下降2.7%;水果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50.7万吨,增长1.6%;蔬菜总产量249.3万吨,下降4.1%;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9.2万吨、26.2万吨和13.3万吨,分别增长15%、1.9%和—18.3%;地方水产品总产量193.1万吨,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增长7.5%,其中海参和杂色蛤产量分别为3.7万吨和40.7万吨,分别增长26.1%和24.8%。

林业:

全年植树1.04亿株,造林30.2万亩。

绿化道路1079.7公里,绿化已治理河流300公里,绿化各类园区6个,绿化荒山5万亩。

建设水源涵养林5万亩,建设海防林和治沙林8万亩,建设板栗、榛子生产基地2.4万亩,修复废弃矿坑生态植被21万平方米,建设森林公园(植物园)6处,建设绿化村110个。

新建和改造百亩以上规模化苗圃面积分别为4300亩、5800亩。

全市有林面积达到783万亩(含耕地植果和退耕还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936.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5%,林木绿化率达到42.99%。

现代农业:

全年开工建设设施农业标准小区1384个,新发展设施农业11.8万亩。

新建花卉日光温室300个,大型联栋温室8万平方米。

新建标准化畜牧饲养小区140处,总数达到1012处。

创建标准化优质果园33.5万亩,总面积达到143.4万亩。

新培育省部级名牌农产品20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9个、绿色食品46个、有机农产品1个,“三品”有效认证总数达到796个。

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总数达到660家。

新发展100户星级农(渔)家乐项目。

新建农产品出口基地55个,总数达到163个。

全市农产品加工和储藏能力分别达到750万吨和130万吨。

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16个,瓦房店市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机总动力达到330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

水利建设:

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04项,解决了1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新建各类水源工程1386项,新增调蓄水能力377万立方米,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18.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2万亩。

改造灌区干支渠65.9公里,新建、加固河道堤防324.1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0座。

完成河道堤防治理151条(段),筑堤、疏浚、整修、绿化堤防450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2.1万亩。

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南段工程全面竣工。

  

三、工业

工业生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增加值230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重工业1659.1亿元,增长24.2%;轻工业647亿元,增长21.9%。

“四个基地”工业增加值1544.1亿元,增长25.3%。

其中,石化工业470亿元,增长8.1%;现代装备制造业757.2亿元,增长29.2%;船舶制造业184.4亿元,增长42.6%;电子信息工业132.5亿元,增长42.2%。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27%,下降0.75个百分点。

销售产值7938.8亿元,增长30.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见表二)。

表二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啤酒

千升

508407

-4.0

软饮料

万吨

32.6

8.6

服装

万件

12351.73

13.9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621.97

34.2

水泥

万吨

1152.7

16.9

原油加工量

万吨

2652.9

7.6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52.2

-3.9

煤气

万立方米

24567

-3.4

金属切削机床

52024

17.6

滚动轴承

万套

14750.9

97.1

金属轧制设备

万吨

1.13

-43.1

起重设备

万吨

11.84

8.6

改装汽车

814

-40.5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3.78

68.8

机车

589

35.4

民用钢质船舶

万总吨

636.1

53.0

打印机

万台

85.1

74.5

激光视盘机

万台

298.7

-5.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92

-4.0

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组织实施工业项目3523个,其中投资额超亿元项目306个。

恒力集团PTA、奇瑞汽车等项目开工建设,英特尔芯片、中远造船、大众变速箱等项目陆续投产,一重大连核电基地、北车旅顺制造基地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市政府与陕西延长集团签署了长兴岛特大型石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福佳集团甲醇制烯烃等项目前期工作展开。

大连表面精饰科技园(电镀产业园)、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开工建设,瓦房店光电产业园建设加快,金州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园二期工程启动。

腾飞软件园二期、天地软件园一期工程建设进入尾声,华信软件园、亿达信息谷开工建设。

工业经济效益: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5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利税总额679.1亿元,增长38.9%;利润总额346.8亿元,增长46.4%。

剔除“两油”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40.6%和45.8%。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3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

其中,公有制企业完成129.2亿元,下降40.6%;非公有制企业1192.7亿元,增长60.1%,拉动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6.5个百分点。

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01万元/人,下降0.5%。

房地产开发:

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506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2%;竣工面积571万平方米,增长3.9%。

商品房销售额856亿元,增长18.8%,其中住宅销售额761.6亿元,增长12.8%。

商品房销售面积1215.3万平方米,增长5.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26.7万平方米,增长3%。

商品房待售面积235.4万平方米,增长14.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32.5万平方米,增长9.3%。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与结构:

按传统口径计算,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084.3亿元,比上年增长55.3%。

其中,城镇投资4554.4亿元,增长61.1%;农村投资529.9亿元,增长18.9%。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项目投资3450.4亿元,增长53.4%;房地产开发投资1104亿元,增长90.7%。

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84.2亿元,增长73.6%;第二产业投资1789.2亿元,增长30.9%,其中工业投资1766.4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3010.9亿元,增长72.7%。

基础设施建设:

金州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机场快速路、南部滨海大道开工建设,城市地铁、大连北站、旅顺南路快轨、体育中心等工程有序推进,国际会议中心主体工程竣工。

完成东北路立交桥加宽改造、西部通道南段立交桥及香炉礁立交桥加固工程,新建五一路和华东路人行天桥,拓宽改造解放路、联合路和海防街,新建港湾式停车站15处,维修主干路和街巷路200余条。

建成营城子和虎滩新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寺儿沟污水处理厂。

完成周水子河下游和春柳河下游景观河道工程,全力推进甘井子热电厂中水回用工程。

以BOT方式建设的梭鱼湾垃圾转运站和垃圾焚烧厂进展顺利。

完成城市供水旧管网改造185公里,煤气旧管网改造158.2公里;新建煤气管网5公里,解决煤气配套历史遗留问题1.2万户;新增供热面积485万平方米,解决10万平方米旧城区无暖气住宅供暖问题。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48.6亿元,增长13.2%;零售业零售额1318.9亿元,增长18.7%;住宿业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148.8亿元,增长22.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22.8%,粮油类增长18.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1%,西药类增长1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7%。

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5万台,家电以旧换新13.4万台,销售收入10.96亿元。

商贸设施建设:

华北路五金机电市场、东北亚国际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开业;旅顺长城花卉交易市场和金州杏树屯水产品交易市场主体工程完工;旅顺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金州中益建材家居交易市场一期工程完工。

改造社区便民菜店10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30个;发展社区便民早餐网点100个。

“千村百镇”市场工程新增镇级直营店20家,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项目。

本市被商务部评为“2010年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七、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72家,注册外资金额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7家,比上年增加37家。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00.3亿美元,增长66.7%,其中大连沿海经济带19个重点发展区域实际使用外资88.1亿美元。

对外贸易:

全年大连地区(含中央、省公司)进出口总额5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进口247.2亿美元,增长23.3%;出口273.9亿美元,增长23.6%。

大连市自营(不含中央、省公司)进出口总额501.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4%(见表三)。

其中,出口260.46亿美元,增长25.1%;进口241.48亿美元,增长23.7%。

在自营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占53.7%;一般贸易占27.8%;民营企业占18%。

日本、东盟、欧盟、美国、香港、韩国是六大主要出口市场。

在自营进口总额中,原油进口占31.8%;加工贸易进口占40.9%。

 

表三   自营进出口额完成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501.95

24.41

出口额

260.46

25.11

   其中:

一般贸易

72.29

18.52

         加工贸易

168.44

29.43

   其中:

机电产品

139.75

34.51

         高新技术产品

40.30

52.78

进口额

241.48

23.66

其中:

一般贸易

93.01

42.17

         加工贸易

98.75

18.31

   其中:

机电产品

85.60

35.17

高新技术产品

31.41

29.32

 

对外合作:

全年境外投资额5.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

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6.9亿美元,增长16%。

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1.5亿美元,下降10%。

服务外包:

全年在线登记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1.8亿美元;执行金额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服务外包企业941家,从业人员10.1万人。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

全年运输企业客货换算周转量6012.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6%。

货物周转量5938.4亿吨公里,增长15.8%;旅客周转量173.2亿人公里,增长4.8%(见表四)。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14亿吨,比上年增长15.4%。

其中,外贸吞吐量1.08亿吨,增长10.8%;集装箱吞吐量526.2万标箱,增长15%。

周水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1070万人次,增长12.1%;纯货邮吞吐量14.1万吨,增长11.7%。

表四   货物、旅客周转量及港口货物吞吐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5938.4

15.8

其中:

公路

亿吨公里

261.9

16.5

水运

亿吨公里

5475

16.0

民航

亿吨公里

0.64

16.2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173.2

4.8

其中:

公路

亿人公里

63.5

4.1

水运

亿人公里

5.76

-11.3

民航

亿人公里

42

9.8

港口货物吞吐量

亿 吨

3.14

15.4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526.2

15.0

航运、物流中心建设:

全年港航固定资产投资105.2亿元,新增通过能力155万吨。

长兴岛北港区防波堤及围堰、长兴岛30万吨原油码头、大连湾杂货及滚装泊位迁建和旅顺新港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长兴岛恒力集团码头和大窑湾北岸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展开。

空港国际物流园项目进展顺利,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竣工运营,开工建设穆棱、大庆和德惠物流中心。

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密度每周超过50班,以大连为出海口的东北集装箱海铁联运体系初步形成。

全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29.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5.1%。

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机场全年飞机起降9.1万架次;航线总数达到152条,其中国内航线116条,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36条;与13个国家90个国内外城市通航。

邮电通信: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7.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10亿元。

完成特快专递348.7万件,邮政储蓄年末余额164亿元。

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80.4万户,下降7.6%;移动电话用户673.3万户,增长16.9%;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135.2万户,增长12.8%。

旅游: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7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接待海外游客116.6万人次,增长11.1%。

旅游总收入550.1亿元,增长14.6%。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95.5亿元,增长15.1%;旅游外汇收入8.04亿美元,增长10.5%。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230家,比上年增加8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84家,增加7家;旅行社353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0家。

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36个,其中5A级2个,4A级11个。

会展:

全年举办展会100个,展出面积101.62万平方米,展会平均规模保持在1万平方米以上。

参展企业25908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984家;参展商95549人,其中境外参展商7406人;参观人数573万人次,其中境外参观人数2.2万人次。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业拥有各类金融机构227家,其中银行机构57家、保险机构40家、证券机构53家、期货机构77家。

金融资产1.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行业净利润142.1亿元,增长26.6%。

全市共有金融法人机构14家,金融营业网点近3000个,从业人员7万余人。

银行:

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8887.3亿元,比年初增加1675.9亿元,增长23.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3454.4亿元,比年初增加430.8亿元,增长14.3%。

本外币贷款余额6812亿元,比年初增加1422.5亿元,增长26.4%。

不良贷款率1.38%,比年初下降1.02个百分点。

全市银行间外汇市场共开放242场,办理外汇交易1163笔,成交金额折合14.9亿美元。

友利银行、渤海银行等7家银行在大连开设分支机构。

大连银行新设上海、重庆和丹东3家分行以及西昌村镇银行。

新设金州联丰、甘井子浦发等3家村镇银行,全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达到17家。

保险:

保险业保费收入151.0亿元,增长29.8%。

其中,财产险43.6亿元,增长32.5%;人身险107.5亿元,增长28.8%。

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37.2亿元,增长11.3%。

其中财产险18.8亿元,增长12.3%;人身险18.4亿元,增长10.2%。

全市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2.93%,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2398元,比上年增加522元。

  

期货:

大连商品交易所全年期货成交量8.1亿手,比上年下降3.3%;成交额4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期货市场的25.7%和13.5%。

拥有会员单位188家,其中经纪公司会员173家,自营会员15家;投资者开户数达120.1万户,比上年增长31.2%。

期货大厦正式投入使用。

证券:

全年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金额8562.7亿元。

9家企业境内外上市,1家企业通过发行审核,1家企业实现增发增资。

大连港回归A股在上海主板上市,科冕木业、壹桥苗业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智云股份、易世达股份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中升集团在香港主板上市,海辉软件、大连星源船舶燃料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吉翔农业在加拿大创业板上市,全年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融资额298.2亿元。

上市企业总数增至43家,其中境内25家,境外18家,股票45只。

境内有A股公司21家,B股公司2家,发行A股、H股两种股票公司1家,发行A股、B股两种股票公司1家。

 

十、科技和质量技术监督

高新技术产业: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613.9亿元,增长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910亿元,增长24.1%。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分别达到252家和68家。

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进展顺利,长城光电公司研制的LED显示屏应用于上海世博运营指挥中心。

积极推进“金太阳”示范工程,完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

本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及国家数控机床、新能源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自主创新:

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次设立工人、农民技术创新奖。

全面启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推进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九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10家,占全省53%,居东北之首。

发展壮大风电、重大装备轴承、半导体照明、数控机床、太阳能光伏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2650余项,比上年增长20%。

重工·起重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制5兆瓦海陆两用风电机组样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重大连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发运,中远船务建造的国内首条深水钻井船顺利下水,大橡塑研制的国内首台20万吨大型挤压造粒机组试车成功。

连城科技开发的硅太阳能电池板多线切割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产业化,天维科技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数字高清终端播放系统成功应用于中国网络电视台。

本市荣获2010年“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进步奖”和“中国城市信息化十佳城市”称号。

科技成果:

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六轴7200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研发及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得省级科技奖励52项,其中7项同时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专利申请总量17442件,其中发明专利4043件;专利授权总量6199件,其中发明专利751件,增长20.2%。

成功举办第七届专交会。

本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确定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

成功举办大连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会。

新建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园6个,总数达到10个,示范面积2.6万亩,涵盖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引进、推广优质品种960个。

《农科快车》栏目获得全国新农村电视展播一等奖。

国际科技合作:

大连国家级干细胞移植与再生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3家单位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市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9家,占全省75%。

与国际孵化器协会、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主办2010年NBIA孵化管理国际认证培训暨国际孵化论坛。

质量技术监督:

全年累计采标691项,推广使用采标标志81项,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22项,制定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范78项,制定地方旅游服务标准2项。

全市有96家企业建立计量标准。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9998台(件),按期受检率94%。

截至年末,全市企业获自愿性认证(包括体系认证、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7162张,强制性认证证书2025张,均居全省首位。

全年监督检查企业2566家,检验产品3491批次,受检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7%。

其中,机电产品为99%,建材产品为98.5%,轻工产品为96%,轴承产品为95%,家具产品为97%。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

全年共抽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138家。

名牌产品与驰名商标:

截至年末,全市有中国名牌20个、辽宁名牌133个、大连名牌233个,数量继续列全省首位。

本年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10件。

金州黑水貂、庄河杂色蛤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十一、教 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1所,中等职业学校103所,普通高中80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12所,幼儿园1312所。

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共有在校生105.7万人。

基础教育:

全市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4%,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8%,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6%。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46.5万人,其中农民工子女9.8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0.7万人。

年内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