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280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复习讲义

(一)

考试目的及大纲主要内容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把握和运用的能力。

考试大纲规定,技术方法中需掌握的问题共有29个,熟悉的问题共有40个,了解的问题共有26个。

下面我们按照考试大纲逐条进行讲解和学习。

本讲主要内容

一、        工程分析:

包括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本讲主要讲解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部分内容。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      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2)      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3)      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4)      掌握水平衡计算方法;

5)      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6)      熟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内容讲解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P22-23)

1、物料平衡法

此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其计算通式如下:

∑G投入=∑G产品+∑G流失

式中:

∑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

∑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

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下列总量法公式进行衡算:

(1)总物料衡算公式

∑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式中:

∑G投入—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产品—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回收—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处理—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

∑G转化—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

∑G排放—某污染的排放量

(2)单元工艺过程或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

对某单元过程或某工艺操作进行物料衡算,可以确定这些单元工艺过程、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

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

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2、类比法  

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1)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项目性质、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

(2)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污染物排放类型、强度、浓度和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污染方式与途径等。

(3)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区域污染情况。

  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但用此法应注意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生产管理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M

                 AD=BD—(aD+bD+cD+Dd)

式中:

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

M—产品总产量

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

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

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3、资料复用法

   此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虽然此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所以只能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P23-25)

编制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环节)图。

对于大项目一般用装置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中小项目一般用方块流程图表示),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种类,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方程式和副反应式。

例:

★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P26)

1、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1)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是各专题评价的基础资料,必须按建设过程、运营过程两个时期,详细核算和统计,一些项目还应对服务期满后(退役期)影响源强进行核算,力求完善。

因此对于污染源分布应根据已绘制的污染流程图并按排放点,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然后列表逐点各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最大负荷核算。

 

(2)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3)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对废物进行分类,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数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5)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

  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可采用下表方式表示:

序号    污染物排放点    主要污染因子    排放浓度    排放量

                

                

                

                

 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按环境要素,就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分别统计排放量,可用下方式表示:

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类别    名称    排放点    设计

排放量    设计

排放浓度    排放

方式    排放

去向    执行

排放浓度    处理后排放量    处理后

排放浓度

废气                                    

废水                                    

固体废物                                    

统计方法应以车间或工段为核算单元,对于泄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则上要实测,有困难可利用年均消耗定额的数据进行物料平衡推算。

2、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时,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帐”:

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

其关系可表示为: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 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可用下表表示:

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类别    名称    技改前

排放量    以新带老

削减量    技改项目

排放量    技改完成后

排放量    技改完成后较技改前增减量

废气                        

废水                        

固体废物                        

  3、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污染源强

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主要针对有毒有害物料,进行物料衡算。

4、水平衡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包括国家规定的指标和项目的特征污染物,单位:

吨/年。

需要满足的要求:

A、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B、符合相关环保要求(如特殊控制的区域和河段);3、技术上可行。

★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工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的关系见下图,水平衡式见下式:

Q+A=H+P+L

(1)取水量:

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又分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2)重复用水量:

指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序使用的总水量。

(3)耗水量:

指整个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

即:

H=Q1+Q2+Q3+Q4+Q5+Q6

式中:

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

   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

Q3-洗涤用水(包括装置、场地冲洗水)、直接冷却水和其它工艺用水量之和

Q4-锅炉运转消耗的水量

Q5-水处理用水量

Q6-生活用水量

◆    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无组织排放源是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

◆熟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1、无组织排放源的源强确定方法有三种:

(1)物料衡算法:

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

(2)类比法:

通过与工艺相同、原料相似的同类工厂进行类比,核算无组织排放量。

(3)反推法:

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确定无组织排放量。

2、面源调查统计内容

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

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

网格的单元,一般可取1×1(krn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无,可取其为网格单无面积。

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b.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c.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工程分析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1)    目前常用的工程分析的方法有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

(2)    类比法是工程分析方法中最准确的方法;

(3)    资料复用法一般只在评价等级较低时候使用;

(4)    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

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答案:

(2)

2、    相比其它方法,资料复用法的特点是()

(1)    结果偏小,应用时要修正;

(2)    较为简便,但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3)    能够在评价等级较低的项目中使用;

(4)    计算的工作量较大。

答案:

(2)

3、    某厂锅炉年耗煤量2000t,煤的含硫量为4%,则全年排放二氧化硫量为()(计算时假设15%的硫分残留在灰分中)

(1)    80000kg;  

(2)136000kg;  (3)160000kg;  (4)152000kg

答案:

(2)解析:

s转化成二氧化硫质量增加一倍。

4、下列哪一项属于无组织排放源源强确定方法中的反推法()

(1)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

(2)通过与工艺相同、原料相似的同类工厂进行类比,核算无组织排放量。

(3)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确定无组织排放量。

(4)上面三个。

答案:

(3)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必须满足()

(1)    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2)    符合相关环保要求(如特殊控制的区域和河段);

(3)    技术上可行;

(4)    上面三项必须全部满足。

答案:

(4)

二、多选题

1、工业取水量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1)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又分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

(2)工业取水量包括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和生活用水量;

(3)包括冷却水量和工艺用水量;

(4)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

答案:

(1)

(2)

2、无组织排放源的源强确定方法包括()

(1)物料衡算法;

(2)类比法;

(3)反推法;

(4)估算法。

答案:

(1)

(2)(3)

3、按网格统计面源应该包括的参数有()

(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2)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3)面源分类

(4)上面三项。

答案:

(1)

(2)(3)(4)

4、    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统计时必须()

(1)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帐”:

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

(2)新老污染源“三本帐” 的关系可表示为: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 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3)与新建项目污染源一样

(4)主要统计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和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

答案:

(1)

(2)

5、    无组织排放源包括()

(1)    是指没有排气筒的污染源;

(2)    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的排放源;

(3)    上面2项;

(4)    排气筒高于15米的排放源。

答案:

(1)

(2)(3)(4)

本讲主要内容

    了解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

    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

    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了解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熟悉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气候与气象等)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了解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内容讲解

    了解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HJ/T 169-2004)

一、 风险识别

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

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

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风险识别内容

(1)资料收集和准备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

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

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

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2)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附录A.1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3) 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A.1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二 源项分析

1、 分析内容

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2、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

类比法,加权法和因素图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概率法和指数法。

3、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方法

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或类比法。

4、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1) 确定泄漏时间,估算泄漏速率。

(2)泄漏量计算包括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两相流泄漏、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计算方法见《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附录A.2。

    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P201-202)

1、    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是清洁生产指标选取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它是从一个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地考察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从原材料的采掘,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再到产品销售,直至产品报废后的处置。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总和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关键和与其他环境评价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它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评估它对环境的总影响。

2、    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

清洁生产指标必须体现预防为主,要求完全不考虑未端治理,因此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污染物离开生产线时的数量和浓度,而不是经过处理后的数量和浓度。

清洁生产指标主要应反映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物量,包括使用能源、水或其他资源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反映出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和节约的可能性,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3、    容易量化

清洁生产指标要力求定量化,对于难于定量的也应给出文字说明。

清洁生产指标涉及面比较广,有些指标难以量化。

为了使所确定的清洁生产指标既能够反映项目的主要情况,又简便易行,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因此,应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项,这样,可以给清洁生产指标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4、    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清洁生产指标应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要求,并考虑行业特点.

    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P202-205)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分为六大类: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指标。

(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对项目的工艺技术来源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其在同类技术中所占的地位和所选设备的先进性。

(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包括物耗指标、能耗指标、新用水量指标三类。

具体如下:

A、    单位产品的能耗

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电、煤、石油、天然气和蒸汽等能源,通常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

B、单位产品的物耗

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主要原、辅材料,也可用产品收率、转化率等工艺指标反映。

C、新用水量指标

新用水量指标:

单位产品新用水量、单位产品循环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工艺水回用率、万元产值取水量。

D、原、辅材料的选取(原材料指标)

可从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这五个方面建立定性分析指标。

  (3)产品指标

对产品的要求是清洁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产品的销售、使用过程以及报废后的处理处置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有些影响是长期的,甚至是难以恢复的。

首先,产品应是我国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品;其次从清洁生产要求还要考虑产品的包装和使用,如避免过分包装,选择好无害的包装材料,运输和销售过程不对环境产生影响,产品使用安全,报废后不对环境产生影响等。

 (4)污染物产生指标

  除资源(消耗)指标外,另一类能反映生产过程状况的指标便是污染物产生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较高,说明工艺相应地比较落后或管理水平较低。

通常情况下,污染物产生指标分三类:

即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①废水产生指标:

可细分为两类,即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指标和单位产品主要水污染物产生量指标。

污水回用率

②废气产生指标:

可细分为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指标和单位产品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指标。

③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可简单地定为单位产品主要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单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

 (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6)环境管理要求

A、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要求企业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B、环境审核:

按照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要求进行审核、按ISO1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

C、废物处理处置:

要求一般废物妥善处理、危废无害化处理

    D、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废物的环节提出要求,如要求原材料质检、消耗定额、对产品合格率有考核等,防止跑冒滴漏等。

E、相关环境管理:

对原料、服务供应方等的行为提出环境要求

    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P205、P206)

1、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

(1)指标对比法:

根据我国己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或参照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清洁生产指标,对比分析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2)分值评定法:

将各项清洁生产指标逐项制定分值标准,再由专家按百分制打分,然后乘以各自权重值得总分,然后再按清洁生产等级分值对比分析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2、清洁生产分析的程序

用指标对比法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程序如下:

(1)、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作比较。

  

(2)、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

  (3)、将环评项目的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

(4)、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5)、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P206)

1、原则

(1)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

(2)大型工业项目可在环评报告书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

 (3)清洁生产指标项的确定要符合指标选取原则,从六类指标考虑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

 (4)清洁生产指标数值的确定要有充分的依据。

调查收集同行业多数企业的数据,或同行业中有代表性企业的近年的基础数据,作参考依据。

 (5)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叙应真实客观。

 (6)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及所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2、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所采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介绍

应介绍选取清洁生产指标过程和确定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指标数值确定的参考技术数据,数据来源,它的可靠性。

  

(2)建设项目所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各个指标的描叙。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对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和装备选择,产品指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污染物产生的深入分析,确定环评项目相应各类清洁生产指标数值。

  (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通过将预测值与同类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值进行对比,给出简要的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4)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了解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P29-30)

1、    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根据项目产生污染物的特征,充分调查同为企业和现有环保处理方案的经济技术运行指标,分析项目可研阶段所采用的环保设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在些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意见。

2、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根据现有同类环保设施的经济技术运行指标,结合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特征和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分析项目环保设施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靠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

汇兑项目各项环保设施投资,分析其结构,计算环保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

一般可按水、气、声、固废、绿化等列出环保投资一览表。

对技改扩建项目,一览表还应包括“以新带老”的环保投资。

4、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

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水质特征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P30-32)

1、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