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269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 1.docx

公共政策考试资料整理1

公共政策

一、考试题型

1.不定项选择10*2

2.名词解释3*5

3.判断10*1

4.简单3*8+1*6

5.论述1*13+1*12

二、知识点

总论

1.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

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

2.政策的定义

(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个定义对政策内容规定得太窄,并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影响。

(2)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是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做”的形式,但是他没有严格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与决定做的事情之间船载着偏差。

(3)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析的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3.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在西方三权体制下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一行体制下的表现形式,两者有什么区别)(这个在ppt上是吗)

4.公共政策的类型。

向贫困开战属于再分配型政策

(1)从政策内容来分,主要有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科技政策、教育科学文化政策。

(2)从政策层次来划分,政策可分为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与具体政策几大类。

元政策是相对于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而言的一种基础政策,或称“政策的政策”、“母政策”。

它是规范与引导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行为的的准则或指南。

元政策的基本功能是指导人们正确地制定、执行、评估、分析公共政策。

(3)从政策功能来看,政策分为分配性政策、规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物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物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象征性政策。

(4)从制定主体来划分,政策分为执政党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

(5)从纵向层次来划分,政策分为,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5.公共政策的功能(从价值分析角度看,应不应该设置专门的接收弃婴的“安全岛”?

从整体来说,社会的公共政策系统对社会的存在、运行和发展起着规制、引导、协调、分配功能。

●管制功能,现实社会中会有一些社会成员违反相关社会规范。

形成对社会、对他人的危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法律等手段去实施管制,特别是在社会治安、食品药品管理领域,政策的管制功能必不可少。

●引导功能,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和组织,不同的社会主体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

如果一些社会主体的行为不当,就会危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直至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发挥政策的引导功能。

●调节功能,为了平衡社会各种利益矛盾,除了需要发挥政策的引导功能外,还需要发挥政策的调节功能。

所谓的政策调节功能,是指政策所具有的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及社会矛盾进行调节的作用。

发挥政策的调节功能,目的在于通过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利益差距,达到社会和谐。

●分配功能,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是指政策所具有的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再分配的功能,公共政策之所以具有分配功能,主要是由于政策的主要制定主体——政府、立法机关及政府具有参与社会分配和再分配的职能,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的目的也在于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社会公众中加以分配。

一般地说,政府的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二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公共政策系统

6.政策主体,一般来讲,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

官方的主要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政党;非官方的,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个人。

7.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于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由于公共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事件、问题和社会群体而制定行为准则,因此可以从“事”和“人”两个角度来认识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具有的特征,怎么看社会问题?

从社会问题的特性来看,一般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动态性、普遍性、破坏性、集体性等特征。

客观性是指社会问题是一个也已经发生或是已经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且是对社会成员产生一定客观影响的问题;主观性是指社会问题被一定的社会成员所感知、察觉、认知的状态;动态性是指社会问题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会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社会结构失衡、社会功能失调,进而影响社会的正常生活,从而对一定社会人群生活与利益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作用;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不是单个孤立地出现和存在的,而是成群成串出现和存在的。

社会问题是与私人问题相对而言的,社会问题不一定属于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但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一定属于社会问题。

8.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认同的7个因素。

⏹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对政策形式和实质合理的看法

⏹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对大局和整体的考虑

⏹避免受到惩罚

⏹环境条件的变化

9.公共政策环境(以现实中某一政策为例,谈一谈政策环境构成要素及环境与政策之间的关系)(举一个例子还是多个例子)

(1)构成要素

所谓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总和。

它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

(2)关系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判断一项公共政策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这项公共政策适应和满足公共政策环境实际需求程度的高低。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A公共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指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在政策分析与进一步论证和审查备选方案基础上,最后形成正式政策的过程。

B公共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性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性质最终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

而经济基础本身就是公共政策环境一个重要构成,因此,位列上层建筑范畴内的公共政策系统,其本质特征自然也是由公共政策环境决定的。

C公共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在公共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上,首要的是公共政策要适应公共政策环境,而不是公共政策环境首先来适应公共政策。

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公用政策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公共政策是主观的,是意识层面上的。

公共政策要主动适应客观环境。

●公共政策对公共政策环境的影响

公共政策环境制约公共政策,但这决不意味着公共政策完全是被动受制于公共政策环境的。

事实上,公共政策对公共政策环境也存在许多方面的反影响力,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公共政策能利用、控制和改造公共政策环境。

在众多的公共政策环境因素中,有的公共政策有利,有的公共政策是不利的。

公共政策主体通过调整,充分利用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公共政策,以达到改善公共政策环境的目的。

公共政策对公共政策环境的反影响力也表现在限制或控制的功能方面。

B公共政策对公共政策环境的综合平衡作用。

公共政策反作用于公共政策环境时不能单打一的孤军直入,而必须周密考虑和综合平衡公共政策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它们相互配合、协调、和谐地发展,控制和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对抗。

补充投票规则

(1)博尔达计数

(2)需求显示法

(3)孔多塞悖论

(4)阿罗不可能定理

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问题

10.第三类错误,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对真正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经历的失败常常更多的是因为解决了错误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我们为真正的问题找到了错误的答案。

11.政策德尔菲法(policyDelphi)指政策分析人员面临政策问题结构不良、复杂、信息不足、性质专业、后果难测时,邀请专家学者、行政机关代表、民意代表、当事人代表进行脑激荡的政策德尔菲操作,将团体决策提供给决策者作为你选择方案的参考方法。

12.政策问题界定7步骤

(1)思考问题

(2)描述问题的边界

(3)建立事实根据

(4)列出目的和目标

(5)查明政策范围

(6)显示潜在的利益和资本

(7)重新思考问题的陈述

13.系统议程,又叫公众议程,是社会政治系统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同时又与现存政府的法定职权内的事务直接相关的一切问题。

从根本上说,系统议程是一种公众讨论的议程,即公众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是非曲直,进而讨论社会应有的态度和政府应当采取的对策。

14.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引起政府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程过程中被提起的公共政策问题。

与公众议程相比,政府议程在程序方面比较固定,在方式方法上较为严谨或精确,在讨论的内容方面较为具体和集中。

15.约翰,多源流模型,多源流政策分析理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金登等人在垃圾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政策过程理论。

多源流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政策源流:

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

三个源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耦合,便出现了“政策窗口”,政策窗口的打开为议题进入政策议程提供了机会。

16.王绍光

公共政策制定

17.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公平、效率、安全、自由。

公共政策目标就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公共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最终效果。

确立公共政策目标是制定公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它不仅是公共政策设计和选择的基础,也为公共政策执行和评估提供了依据。

18.自由的界定,伤害的性质问题。

19.安全的界定,生理生存上的最低需求。

20.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政策规划的主体是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研究机构和利益集团。

21.公共政策制定模型,浴盆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

22.政策执行理论模型(简答或名词,画图,必要说明)

23.

史密斯的政策过程模型,从整体而言,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调整与终止的过程。

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包括“政策输入——紧张——处理——建制——反馈”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斥着不确定性和危机,种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和制约政策的执行效果。

政策的过程模型证明了政策过程的复杂性。

24.政策工具

八种政策工具

直接介入

间接介入

用钱

去做(Tomake)

课税(Totax)

去买(Tobuy)

补助(Tosubsidize['sʌbsidaiz])

不用钱

禁止(Toprohibit)

使之有所不为

教育、告知(Toinform)

强制(Tooblige[ə'blaɪdʒ])

使之有所为(纳税、养育子女等行为规范)

呼吁、恳求(Toimplore[ɪm'plɔː])

具体

(1)去做

由政府设机关、置人员、编预算、组成清洁队收垃圾,兴建垃圾掩埋场、焚化炉来处理垃圾。

(2)去买

垃圾委托民间收集,并交由民间掩埋场、焚化业者处理。

由企业经营有时往往比政府自己处理更有效率。

在美国宾州处理掩埋场的垃圾费用低于全国的平均费用,这是由于垃圾处理厂之间竞争的结果。

广州:

广州先行开展垃圾分类的16条街道,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的状况,街道负责的事务很多,还要花精力对居民做垃圾分类宣传,结果居民虽然知道垃圾分类,但分类常识并不明晰。

建议将分类任务外包给NGO组织或街道社工组织,这些组织人力充足且具专业性,在宣传和发动上效果或更佳。

(3)禁止

保丽龙是垃圾中最恶名昭彰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保丽龙餐具既或使用纸制品替代,政府可立法禁止保丽龙的制品的产销。

(4)强制

回收会解决一直成长的垃圾问题,在美国很多社区立法强制回收。

(5)课税

垃圾量一直居高不下,政府实有必要透过课税来改变民众制造垃圾的行为。

且基于“使用者付费”之原则,对垃圾收费,实属必要。

(当制造垃圾有成本时,人们的行为与决策会因而改变,有助于减少制造垃圾)

(6)补贴

在居民纷纷反对垃圾掩埋场、焚化炉设立大其住家附近之际(NIMBY),政府必须透过补贴之途径来诱导居民接受。

如,给社区公共建设经费之专款补助,社区居民水电打折补助等。

此外,对于民众购置的有助于减少垃圾量与体积的装置(如垃圾挤压器),政府可酌予补贴,以提高民众对此类产品的需求。

(7)教育、告知

政府可通过学校教育、政策宣传,教导民众减少制造垃圾,实施回收运动,更应告知教导民众垃圾对于环境的危害,及其产生的社会成本。

(8)呼吁、恳求

政府可透过适当的时机与场合呼吁与恳求民众,人人发挥公德心,不乱倒垃圾,养成垃圾分类之良好习惯,尽量减少制造垃圾,唯有大家同心协力,我们才能保有一片净土。

政策评估

25.政策评估(元,前,中,后),就是政策评估主体依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特殊的方法,对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其实施后的效果、效益与效率进行的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以此作为决定政策继续、调整、创新或终结的依据。

政策评估的地位,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

(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

(4)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进路。

26.评估的标准

3P标准,PublicparticipationPredictabilityProceduralfairness

3E标准Effectiveness(效能)Efficiency(效率)equity(平等)

27.价值标准,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有以下几点,社会生产力标准,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应当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社会利益的满足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标准,社会公平标准是指与公共政策结果所表现出来的与该项公共政策有关的成本——收益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正分摊与分享,以及公共政策追求的价值偏好对社会期望的适当回应,设立这项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对有关公共政策回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的程度,以及社会不同群体从同一项公共政策中受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差别程度作出分析和评估。

28.评估方法,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29.影响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1)政策信息不完备;

(2)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3)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4)政策资源的混合与相关政策的重叠;

(5)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不完整;

(6)政策评估的经费无保障;

(7)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政策终结

30.政策终结的策略

(1)加强宣传教育;

(2)合理使用媒体舆论工具;

(3)公开评估结果;

(4)正确处理公共政策终结与公共政策稳定、公共政策发展之间的关系;

(5)注重“废旧立新”;

(6)重置合理的利益结构;

(7)减少公共政策终结的代价。

31.初步政策分析(政策快速分析)的六个步骤《公共决策中的快速初步政策分析法》

第一,界定问题,即对问题给予认定及细化。

这一步骤面临的挑战是分析家要集中中心问题和关键要素有意义地陈述问题,确认是否存在可能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政策。

第二,确定评估标准。

一些普遍运用的衡量标准包括成本、效益、效用、效率、平等、管理简单、合法及政治可行性等。

第三,确认备选方案。

这一步骤要求政策分析家不仅要客户,还要理解有关党派和团体的价值观、目的和目标。

第四,评估备选政策,即评估政策的预期影响和在何种程度上满足评估标准。

其结果可能会揭示出最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所有主要标准的备选方案,也会揭示出几乎不需要任何分析、论证就应当弃置的方案,以及确认有些备选方案尚需进一步考察。

第五,展示和比较备选方案。

评估结果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表示。

第六,监督和评估政策实施。

在大多数情况下,政策分析家和规划者并不直接参与政策的实施,“他们设计汽车而不开汽车”。

政策分析模型及含义

32.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

●精英主义,戴伊和齐格勒深化了精英决策模型。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负责社会收益分配的只是少数人,而民众则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2)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群众代表,他们大多出自社会经济的上等阶层。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杰出人物向杰出人物的转化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又持续的过程。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

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博弈理论模型,又称为对策决策模型,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的决策的均衡,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博弈论。

●团体模型,这里的团体指的是利益团体,团体决策模型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利益团体间斗争的产物。

团体决策模型的理论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系统决策模型’(内容、核心概念、系统模型图示、缺陷)

内容:

系统决策模型是由戴维·伊斯顿等人提出的。

该理论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是政治系统的输出,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输入、政治系统和输出。

(1)环境:

是由政治系统以外的各种状况和条件所构成的,包括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是系统存在和活动的条件和依据。

(1)输入:

包括需求与支持,前者是指个人或团体接受选举的结果、遵守法规、纳税并赞同政府采取的干预行动。

需求和支持都是在环境作用下社会政治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反映,它们构成对政治系统的输入。

(2)政治系统:

是指对具有相互关联的结构和过程,并进行社会财富分配的组织。

(3)输出:

是指政治系统根据社会的需求与支持做出价值财富再分配的方案。

此外,反馈意味着公共政策(输出)可能改变环境,改变环境提出的要求,以及改变系统的自身特点。

系统决策模型的优点:

一是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视野。

有利于克服传统政治学单纯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决策分析研究时存在的不足;而是充分考虑了在决策过程中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制约,提出社会、经济和文焕等是决策者必须首要尊重的决策因素;三是该模型描述了涉及政治决策过程的各种因素。

即系统、环境、需求与支持的投入、转换过程、产出的政策以及反馈等。

四是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社会反映,提出了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在稳定的环境里,政治系统的反应可以使渐进式地修改政策。

系统决策模型的缺点:

该模型是从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看待公共政策的一种“黑箱模型”,它不仅涉及作为政治系统内部的组织机构和行为过程,不能很好地说明一项公共政策的决策是如何具体做出的,也没有详细说明公共政策评估和反馈方面的内容,容易导致政策过程的不透明,从而容易产生权力的寻租、求租及腐败等。

(1)系统分析的各个具体方法之间仍然难以协调。

这是现实条件下系统方法论的一个难题。

(2)系统分析方法仍然会出现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方面的无能。

系统分析方法同采取孤立的分析方法一样,都有可能歪曲真实的问题。

图示

●公共选择

33.混合扫描模型

34.倡导联盟框架,最初是由萨巴蒂尔提出,后经萨巴蒂尔和詹金斯-史密斯进一步加以完善。

该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倡导联盟间的相互作用,主张每一个联盟都是由来自政策子系统的不同组织的行为者组成,他们拥有一套共同的信仰;政策变迁既是子系统内部竞争的结果,也是子系统受外部所发生的事件影响的结果。

35.团体理论模型

论述题

36.用政策工具理论分析,中国政府如何治理“十面埋伏”环境问题?

37.系统决策模型,内容,图示,系统分析效果,缺陷,输入输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