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197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

9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时安排:

两时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质疑。

师:

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

看到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它的名字是怎么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感知

1、轻声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读议

1、默读,思考:

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

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五、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

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理解“群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有美感。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历。

六、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七、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

八、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

“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

“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

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

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

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三、朗读

1、指导读: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

把搜集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七、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

隐:

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

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或插图、师生搜集x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x疆是个好地方》。

时安排:

两时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出示谜语: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有的青。

”这是什么?

(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板书题:

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x疆的吐鲁番。

(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二、自读

1、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钉(dìng)着好(hà)客水分(fèn)

3、再读,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读议

1、学生默读,思考: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讨论:

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形容什么?

(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

(学生进入情境朗读)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

x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小结:

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

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枝叶 ()的葡萄()的凉棚             ( )的老乡()的葡萄干()的沙果 

五、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六、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双胞胎”:

蜜—密(形似);同结构:

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蜜、密:

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第二时

一、复习

1、指名配乐读。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

1、看录象,读,用自己的话讲讲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

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

假如你就是x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五、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沟—够(音近)同偏旁:

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

摘:

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时安排:

两时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自读

1、自由读,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情况。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

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

“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可以换成“走”吗?

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

“周总理了!

”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六、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

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到人群中。

1、结合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

“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

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结尾是全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六、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12、北京亮起了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插图投影片。

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

时安排:

两时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趣。

播放北京风光的: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

(板书题)

二、感知

读(自由读,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

想(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

三、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

2、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

四、读

1、指名按自然段读,思考:

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

(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

五、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读,大家进行评议:

他哪里读得好?

哪里还需改进?

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

教师利用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

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

“金碧辉煌”还可以用形容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

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

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六、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七、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

一幢一幢幢一道一道道一束一束束

()立交桥()彩虹()灯光

八、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

“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

“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

“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

雄:

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

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

第二时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

教师根据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形容什么?

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

三、读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拓展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

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

2、仿照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

五、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

“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

“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

 

语园地三

我的发现

过程:

1、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

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过程: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

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创设情景说话:

风光秀丽的黄_;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

你觉得该画什么?

(有条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字、绘画、照片等)。

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

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

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

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

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

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