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132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

《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y6中考模拟试题卷.docx

y6中考模拟试题卷

模拟卷6

(相对原子质量:

Na-23O-16H-1C-12Cl-35.5K-39I-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B.食品袋里充人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服用熟石灰治疗胃酸过多症D.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电梯撤离

2.类推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个“人造生命”诞生。

研究人员先人工合成了一种细菌DNA,再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细菌细胞内,该细菌不断繁殖形成菌落(如图)。

对于人造生命技术,下列启示或论述不合理的有()

A.细胞仍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结构

B.能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人造细菌”服务人类

C.必须警惕此技术给人类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D.由此技术可预见人工制造的高等动植物将会很快出现

4.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的传递:

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B.人的生长过程:

婴儿期→儿童期→幼儿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C.尿液的形成:

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

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5.如图,一辆轿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行驶。

下列关于此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动力和阻力的作用,动力大于阻力

B.驱动轮受到的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充当了轿车前进的动力

C.轿车对地面的压强计算:

P=F/S=G/S

D.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支持力和空气对它的升力,三力平衡

6.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而清汤卤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已知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血管为体静脉

B.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③血管为肺动脉

D.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9.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图l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10.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时,先将pH试纸湿润,后将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

B.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实验室做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应先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铁加热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月球、火星都是环绕太阳转动的行星

B.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C.杭州夏季盛行西北季风,高温多雨

D.地球上大多数地区产生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12.法国科学家阿尔贝和德国科学家彼得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图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

实验发现,当闭合S1、S2后使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右端为N极

B.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C.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减小

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明显减小

13.成语中也包含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

14.下列四个地区中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D.南极冰川地区

15.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让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

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铜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FeCl2和CuCl2D.滤液中含FeCl2和HCl

16.在我国古代书籍《墨经》中,对杠杆原理有精辟论述,并有许多巧妙的应用。

下图所示的是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下列对桔槔在使用过程中的解释,错误的是()

A.向井内送水桶时,人对配重(石块)做功,使配重的重力势能增大

B.向井内送水桶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水桶的重力,所以省力

C.往上提水时,配重(石块)帮助人对水桶做功,配重的重力势能减小

D.往上提水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桶与水的总重,所以省力

17.一位“法师”在铺有塑料地毯的舞台上表演不怕电的“功夫”。

他将一盏普通白炽灯泡接到两导线头A、B之间,灯泡正常发光。

随后将灯泡取下,“法师”两手分别抓住两导线头A、B,如图所示。

其助手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及“法师”的皮肤。

发现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

对此表演合理的解释是()

A.“法师”有特异功能,确实不怕电

B.“法师"的两手均戴有特制绝缘手套

C.在人、灯交替过程中,助手将零线断开了

D.在人、灯交替过程中,助手将火线断开了

18.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当溶液恢复到原温度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质的溶解度变小B.单位体积内的OH-数目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19.某同学在做“调节灯泡亮度”的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

若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lA”,灯泡L标有“2.5V1.2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8A~0.5A

B.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2.5Ω~10Ω

C.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W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25W

20.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把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位置如图所示。

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两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21.下列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A.图①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

B.图②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

2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错误的是

A.尽管水分子很小,但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B.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C.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植物吸收的大量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在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

23.(6分)一粒种子改变整个世界!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⑴野生稻与“超级杂交水稻”之间的这种性状上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

⑵如果在可控制光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栽培水稻,为了提高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适当增加棚内氧气含量D.适当降低夜间棚内温度

⑶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根毛细胞对各种无机盐的吸收量不同,这种起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24.(6分)右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

⑴图中B是指▲,D是指▲。

⑵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⑶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25.(4分)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右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图片。

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⑴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⑵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26.(4分)氯化钠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粗盐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

提供的试剂:

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饱和NaCl溶液。

⑴欲除去溶液I中的MgCl2、CaCl2、Na2SO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过量的NaOH溶液、▲、▲。

⑵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

27.(4分)目前,“节能减排”已引起全球的关注。

如何减少能耗,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⑴大多数汽车的发动机为汽油机,它把汽油燃烧产生的内能部分转化成机械能,再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给车轮使汽车行驶。

请将右图中汽油机工作时的能量流动图补充完整。

⑵发动机的效率是汽车的经济性能指标之一。

厂家提供的某汽车部分技术参数如下:

①测试数据: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百公里耗油量为V0(L),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0(kW);②使用燃料:

93#汽油[热值为q0(J/kg)、密度为ρ0(kg/m3)]。

根据以上参数,可以推算出在测试条件下,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28.(6分)小明在做电学实验时需要一个量程为9V的电压表,可是他只找到了一只量程为0~3mA的电流表。

查找资料后,小明知道电流表可以改装成电压表,这是因为电流表本身也有电阻,当电流通过电流表时,它的两接线柱之间具有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的大小可从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

已知该电流表的电阻为10Ω。

⑴若将这个电流表当作电压表使用,它所能测量的最大电压值为▲V。

⑵若要将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是9V的电压表,应▲联一个▲Ω的定值电阻。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

29.(6分)图甲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

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⑵种子事先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的目的是▲。

⑶在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是▲。

在3.5~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有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⑷本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是▲,相应的改进方案是▲。

30.(8分)甲酸(HCOOH)通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酸的通性。

它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H浓硫酸CO↑+H2O,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该反应来制取CO来还原氧化铁,检验气体产物,并测定某氧化铁样品的纯度(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供选择:

⑴用甲酸滴入浓硫酸的方法制取CO,应选(填序号)▲装置。

⑵用上述仪器或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来还原氧化铁,并检验气体产物,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填字母)▲。

⑶小组同学称量10.0g氧化铁样品加入玻璃管,测得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7.6g,则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⑷上述实验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请你说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

31.(8分)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直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⑴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⑵小强测得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为25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为22mL。

由此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C.加入铜丝量太少D.加入铜丝量太多

⑶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32.(8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测量物质的密度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⑴同一小石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

(g取10N/kg)

⑵小明利用竹筷和细铅丝制成了一个土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得竹筷的长度为L。

把它放入水中漂浮时,竹筷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

把它放入待测盐水中漂浮时,竹筷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如图2)。

若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则待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

⑶天降瑞雪,在平整的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

小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3所示。

小华仔细观察发现,脚印下的积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需要一把刻度尺测量两个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小华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33.(10分)某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化合物根据导电性的不同,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其中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于是他以食盐、硝酸钾、蔗糖、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为材料,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⑴由此实验可知,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⑵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电解质能导电是由于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结果。

如氯化钠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是产生了自由移动的Na+和Cl-的结果,其过程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NaCl=Na++Cl-。

若上述实验时烧杯中所盛的是硫酸铜溶液,则闭合开关后,烧杯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由b向a方向移动的是▲。

⑶若上述实验中,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持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预测将观察到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五、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8分)

34.(6分)右图是某打捞船起吊装置结构示意简图。

某次打捞作业中,该船将沉没于水下深处的一只密封货箱打捞出水面,已知该货箱质量20t,g取10N/kg,且不考虑风浪、水流等的影响。

⑴若货箱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出水的过程中是被匀速提升的,请分析在此过程中,货箱所受浮力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并简要说明理由。

⑵货箱完全出水后,又被匀速吊起1m,已知此时钢缆拉力F为1×105N,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是多少?

起吊装置的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多少?

35.(7分)下图是一种煲汤用的电热锅工作原理图,其中温控器的作用是当水沸腾后能自动断电一段时间。

电热锅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⑴三脚插头上标着E的导线和▲相连。

⑵调节切换开关可以使电热锅处于“关、高温、自动、保温”四种工作状态,则原理图中的切换开关连接触点▲时为保温档。

小明发现,当电热锅处于保温档正常工作时,不论加热多长时间,都不能使锅内的汤水沸腾,原因可能是▲。

⑶该电热锅处于高温档正常工作时,使4.5L的水温度升高54℃需要42min,那么电热锅的效率为多少?

[c水=4.2×103J/(kg·℃)]

36.(8分)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风力测定仪,如右图所示。

O是转动轴,OC是轻质金属杆,AB是一段圆弧形电阻,金属杆下面连接着受风板D,P点是金属杆与圆弧形电阻的接触点,OC可在AB上滑动。

无风时,OC是竖直的。

风越强,OC杆偏转的角度越大。

闭合开关后,由电流表示数可以粗略确定风力的大小。

电源电压为6V。

⑴试分析电路中电流大小与风力大小的关系。

⑵较小的风力使电流表指针有较大的偏转,则风力测定仪的灵敏度较高。

请列举两条提高风力测定仪灵敏度的措施。

⑶若把电流表换成一个“2.5V1W”的小灯泡,某风力下小灯泡正常发光2分钟,求圆弧电阻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7.(7分)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会因为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若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根据图像分析计算:

⑴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NaOH的变质程度为▲。

⑵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

⑶根据“与NaOH反应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对照图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

38.(10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

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的推算结果显示,从事故发生的12日上午六时至24日零时止,福岛第一核电站外泄放射性碘的总量约为3万万亿~11万万亿贝克勒尔。

这个数值已相当于国际评价机制的6级重大事故水平。

⑴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日本位于▲。

⑵核电站和火电站除了生成蒸汽的热源不同外,差异很少。

目前,核电站反应堆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释放巨大的能量,对水进行加热并将其转化为蒸汽。

⑶日本核电站扩散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

碘-131是碘的放射性▲,人体甲状腺吸收碘-131后可造成辐射损伤。

⑷预先服用碘片,可以阻断人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用于防辐射的碘化钾(KI)片的使用方法是:

成人一次性摄入碘化钾130毫克,24小时之内不可服用第二剂。

“补碘防辐射”一度引起国内各地抢购加碘盐的风潮,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若每千克碘盐添加碘酸钾53.5毫克,要达到和服用碘片同样的效果,一个成年人一天约需要吃下▲(结果保留整数)千克加碘盐。

⑸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特定情况下,服用碘片虽可以减少辐射危害,但如果长期过量服用碘化钾,可能造成的疾病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D

D

A

C

D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B

D

C

B

C

A

B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B

C

B

D

A

C

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

23.(6分)⑴变异(性)⑵ABD(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⑶细胞膜

24.(6分)⑴生产者分解者⑵二氧化碳呼吸⑶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5.(4分)⑴水氧气⑵加速铁粉生锈(1分),更快地放出热量(1分)

26.(4分)⑴BaCl2溶液Na2CO3溶液⑵除去过量的NaOH(1分)和Na2CO3(1分)

27.(4分)⑴克服摩擦耗能废气带走热量⑵4×109P0/ρ0V0q0

28.(6分)⑴0.03⑵串2990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

29.(6分)⑴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⑵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⑶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放出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减小

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⑷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用等量消毒剂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活种子,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30.(8分)⑴②⑵B→D→C→H→G→I(J)→J(I)→F→E

⑶80%⑷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31.(8分)⑴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⑵<⑶ABC(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⑷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种成分的含量。

(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32.(8分)⑴2.5×103⑵ρ水(L-h1)/(L-h2)

⑶积雪的厚度脚印的深度或冰层的厚度

33.(10分)⑴蔗糖⑵SO42-⑶Ba(OH)2+CuSO4=BaSO4↓+Cu(OH)2↓

产生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先变暗直至熄灭后逐渐变亮

五、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8分)

34.(6分)⑴货箱所受浮力逐渐减小,因为V排逐渐减小(1分)。

滑轮组机械效率逐渐变大,被提升的重物对滑轮的拉力逐渐增大,有用功增大,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变大(1分)

⑵4×105焦50%

35.(7分)⑴用电器的金属外壳⑵3保温功率小于(或等于)散热功率

⑶81%(4分)

36.(8分)⑴电流越大,风力越大(2分)⑵减小金属杆与圆弧形电阻间的摩擦(1分)

使用灵敏度高的电流表(1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⑶168J(4分)

37.(7分)⑴5.3g33.3%⑵50g(4分)⑶NaOH被盐酸中和后,继续滴加盐酸,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CO2气体等(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38.(10分)⑴板块交界处

⑵核裂变

⑶同位素

⑷3

⑸甲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