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123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docx

如何发展白云区的临空产业特别报告

如何发展白云区临空产业的规划报告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区临空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州2020: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市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广州市白云区分区规划》、《白云区发展战略规划暨“空港”发展策略研究》等相关规划和文件。

本规划充分考虑了我区临空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及发展条件,明确了未来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突出了各街镇的产业定位及发展设想,是我区临空产业发展及相关配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与条件

1.宏观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

2000年以来,我区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生产总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4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57亿元、211.17亿元和542.7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4:

27.1:

69.5,呈现出典型的服务经济特征。

我区生产总值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中仅次于越秀区、天河区和萝岗区,排名第四。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服务业主导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商贸业方面,目前已建成200多个各类批发市场,涵盖汽车汽配、皮具鞋类、音像制品、食品副食品、农副产品、服装、钟表、装饰材料等领域,成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其中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有7家,超亿元的21家。

物流业方面,全区集聚了众多公路、铁路和空运物流企业,白云公路主枢纽物流园区、黄金围公路主枢纽物流园区等园区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了便捷畅通的物流网络,无论是物流业产值和货物流通量,还是物流园区个数和规模,均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此外,房地产、信息服务、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

图12005年以来白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长趋势

工业已初步形成五大支柱产业格局。

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69.29亿元,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98.66亿元,增长14%。

初步形成电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培育了白云化工、白云电器、霸王集团、白云山制药厂、好迪化妆品、王老吉药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企业。

2008年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16.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1.06%,成为拉动全区工业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

 

图220005年以来白云区工业总产值及增长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2008年全区入驻科技企业已达110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新工业企业5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39.8亿元,增长15%。

广州民营科技园区快速发展,白云科技创意园也投入使用,其中,广州民营科技园区近年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以863产业化促进中心为创新服务载体,集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企业总部基地、产业化基地为一体的科技创业和高科技术产业化服务平台。

3.城区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

城区规划进一步明晰。

围绕建设“生态·空港,活力白云”,结合广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对全区空间规划进行优化提升,统筹安排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明确了各片区功能布局,充分发挥生态和空港两大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七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即白云新城商贸文化居住区、新白云国际机场配套商贸服务区、白云大道黄金发展带、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区、帽峰山中央休闲度假区和黄金围现代物流园)、中心镇和城中村等重点地区的规划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完成了金沙洲新社区、石井大道一期、115省道、106国道龙归段、新人和大桥等工程建设;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综合配套、全面建设”的工作方针,推进区内道路桥梁及街道15个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启动三元里村、棠下村、萧岗村、江夏村、陈田村、槎龙村、沙凤村等“城中村”改造工作。

“生态白云”建设取得新成效。

2008年,全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7%,林木绿化率达到34.3%,均比2007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帽峰山森林公园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二)发展优势及机遇

1.白云国际机场的迅速崛起和强大带动

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门户枢纽机场之一,硬件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密集的国内航线网络优势。

2008年白云国际机场累计完成飞机起降架次2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340.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2.75万吨,客货吞吐量分列全国十大机场的第二、第三位。

白云国际机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扩建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到2020年旅客年吞吐量7500万人次、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货邮吞吐量超过400万吨,预计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进入全球前15位和前10位。

特别是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已落户白云国际机场并于2009年投入运营,对机场发展尤其是货运量增长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将使白云国际机场取代菲律宾苏比克湾成为联邦快递新的亚太转运中心,承担整个亚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处理。

白云国际机场的迅速崛起,无疑将对周边地区形成强大的带动能力。

我区大部分区域处于其核心区域,将是最重要的带动和获益区域。

表12008年国内前10大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

序号

机场名称

旅客吞吐量(万人)

增长(%)

1

首都机场

5593

4.4

2

白云国际机场

3340.8

7.5

3

浦东机场

2834.1

-2.0

4

虹桥机场

2284.6

0.9

5

深圳机场

2140

3.8

6

成都机场

1724.7

-7.3

7

昆明机场

1582

0.6

8

杭州机场

1267.4

8.0

9

西安机场

1192

4.8

10

重庆机场

1108

7.5

表2近年来白云国际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变化及发展目标

年份

客运吞吐量(万人)

货运吞吐量(万吨)

全球机场排名

2003

1501

45.37

70

2004

2033

50.70

53

2005

2340

60.06

50

2006

2621

65.33

42

2007

3096

89.49

30

2008

3340.8

92.75

发展目标

2010年:

客运吞吐量达3800-4000万人,货运吞吐量达160-200万吨

2020年:

客运吞吐量达7000-7500万人,货运吞吐量达360-400万吨

2.区位与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我区位于广州市区北部,既是广州市“北优”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又是珠江三角洲北行主要出口,是南北沟通重要咽喉,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

特别是旧机场整体座落我区,新白云国际机场则跨白云、花都两区,其中客运大楼位于我区行政区域范围之内,机场客流绝大部分经过我区到达空港,我区是名副其实的“空港门户”区。

我区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穿越区境的交通大动脉有京广、广深、武广铁路,105、106、107国道,京珠、广佛、广深、广清、广惠、北环、北二环、机场高速及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路,公路密度达1.1公里/平方公里,居世界发达地区水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设施最齐全也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广州北站位于我区的江高镇。

此外,我区还有规划建设中的地铁2号、3号线北延长线和6号、8号、9号、14号线共6条地铁线贯穿区内,加上西部珠江水系的水运航道,交通十分便利。

图3白云区现状交通图

3.临空产业基础好、潜力大

我区有良好的临空产业发展基础。

由于旧的白云机场整体在白云区辖区内运作多年,已经推动旧机场周边形成了比较庞大的临空产业集群。

主要的业态表现为酒店、餐饮、维修等机场直接配套产业;仓储、加工、包装、货运等产业链完整的物流产业;大规模的批发集贸市场;音像城、精品城、旅行社、咨询公司等文化信息产业等。

事实上,除了空港带动因素外,铁路、公路运输对我区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显著,由此形成的物流、商贸等服务业,基本上都可以直接与空港对接,成为综合性的物流、商贸业。

此外,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也发展良好,为未来临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区临空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机场北移和规模扩大,为我区临空产业发展提供了两大推动:

一是北部地区由原来的空港辐射区转变成为空港核心区,由此带来的产业发展动力十分强劲;二是南部地区原来由于机场的存在,对城区建设和土地开发都造成了很大制约。

随着这一制约因素的消除,南部的发展动力十足,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4.多层次区域分工协作格局快速形成

2008年12月国务院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地区定位为我国的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步伐不断加快,为我区空港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定位要求以及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此外,随着华南地区及泛珠三角地区合作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建设,也将为我区临空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腹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要素流将更加活跃,形成新的合作与分工格局。

5.整体有利的发展环境

广州市适时调整了城市发展战略,将我区南部纳入广州的“中调”当中,把北部的空港经济区定位为广州六大经济区之一。

在市新规划的八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中,我区北部地区和白云新城高端商务区分别被纳入广州市北部空港经济区和中央商务区范围。

白云新城将成为广州中心城区近期建设的重点,并以城市副中心的地位进行打造;空港经济区将成为广州占领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重点区域,并以临空经济的高端产业进行打造。

我区发展正出现新型的南北“双中心”战略取向,即白云新城服务中心和白云临空经济中心。

此外,近年来国家、省、市制定颁布了多项鼓励机场航空运输、口岸海关、招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服务措施,促进了空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初步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8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区域内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和重点,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共同打造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空港海港经济圈,为我区空港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规划相对滞后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规划,2000年开始建设,2004年开始运营。

相比于花都区,我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新白云国际机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形成总体发展思路和系统战略规划,在财政税收、用地等方面未出台有力的扶持和优惠政策,部分空港经济重点项目如中央大厨房、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等进展不甚理想。

空间规划明显滞后,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和影响较大、空港特征明显的专业园区或经济区。

我区北部多为城乡结合部,城镇建设落后,各镇村基础设施基本未纳入市政建设和管理,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尤其是机场所在地人和镇,城镇建设水平与空港门户镇有较大差距,空港经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

2.产业发展基础有待夯实

一是空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产业定位不明晰,临空指向性比较弱,产业规模比较小,对腹地经济拉动效应不明显。

二是产业间关联度较低。

我区确定了传统优势工业、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都市农业、高新科技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七大重点发展产业,但产业空间上相互邻近却关联性不强,未形成直接支持空港经济的强大产业集群。

三是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

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会展旅游、创意动漫和现代商贸业等新型业态尚未形成规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但存在着传统服务业比重大、层次低等问题。

四是高科技产业规模偏小。

高新技术产业种类较多,但尚未形成规模,工业产值较低。

3.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我区是空港门户,机场客流绝大部分经过我区到达空港。

白云国际机场客运大楼位于我区行政区域范围之内,但大部分道路是快速通道,导致机场给我区带来的人流和经济流不同步、不对称,机场对我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目前我区境内虽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但辖区主要干道均为南北向,东西向道路严重不足,白云二至六线规划道路尚未实施,高速、快速道路与我区内部道路衔接不良,造成快速路带动范围小,没有充分发挥出高速公路的对外交通联系优势。

这种内部交通与机场联系不紧密现状,影响了机场辐射带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4.产业发展面临用地瓶颈

一是实际可用土地受到限制。

由于我区属水源保护区,辖内还有白云山、帽峰山森林保护区和大量基本农田保护区,实际可用土地受限较大,特别是机场周边核心区的土地性质多为农用地和农保地,土地性质短期内很难调整。

二是用地指标不足。

2008年我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为29.243公顷,远低于番禺、花都、增城、南沙等区。

三是农田保护区指标大。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中,广州市分配给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指标达9000公顷。

涉及农保的空港经济区项目区内调整的难度非常大,导致空港经济区相关规划确定的部分项目因为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无法落地。

四是土地开发整理难度大。

目前可开发建设用地多集中在北部,而北部是城乡结合地区,分布着4个中心镇和118个行政村,建设用地零散、功能混杂,土地开发整理难度较大。

5.区域竞争比较激烈

近几年,我区与花都区、白云国际机场管理公司都在进行空港产业规划,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

特别是花都区,把发展空港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已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36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目前已有130多家国内外物流企业落户空港经济区,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企业和行业巨头,对我区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战略

(一)总体思路

根据《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广州空港经济发展的总体定位是:

广州空港经济将发展成为联结华南地区与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性门户经济。

形成国际大型门户航空枢纽;航空产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与先进制造业、临空物流业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空港都会区;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占我区绝大部分土地面积的人和、江高、太和、钟落潭等4镇被列为空港核心区,其他区域被列为空港紧邻区,从而使我区成为白云国际机场最重要的“空港门户”区。

 

图4广州空港经济发展格局图

作为“空港门户”区,空港对我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区不仅有望产生规模较大的临空产业体系,而且这些临空产业与空港的关联要比较强,产业层次要比较高,主要表现为空港主体产业和配套产业,如空港服务、空港物流、空港商贸、空港总部经济以及空港导向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二是从空间布局来看,由于空港核心区和紧邻区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大量临空产业的集中布局将加快临空产业的集聚,从而形成众多的临空型物流园区、保税园区、居住及服务园区、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园区等,特别是在空港周边的核心区域,则很可能进一步演化成“空港城”,将空港的指向特征不断固化、深化。

事实上,由于旧的白云机场完全在白云区辖区内,新的白云国际机场则跨白云、花都两区,因此,目前的白云区已经出现了两大临空产业核心集聚区:

一是在北部空港周边区域,随着众多项目、机构、人员的入驻,临空产业迅速集聚,一座新的空港城正在迅速明晰、成型;二是在旧机场周边地区早已形成临空产业集聚,虽然由于机场北移,相关产业近年有所弱化,但产业基础和影响力仍然存在,随着白云新城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城市副中心、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创意经济等元素的引入,未来的旧机场地区有望成为具有临空产业基础、突出总部经济的高端商务会展区。

这两大核心区域应成为未来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带动力量。

三是从人口和文化发展来看,随着临空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必然带来大量与临空产业相关联的人口涌入,并逐步挤压其他人口的生产生活空间,从而使整个人口结构呈现“空港化”的变化趋势。

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发展,白云区很可能形成比较浓郁的空港文化。

基于以上变化趋势的判断,未来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战略规划和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广东省、广州市关于加快发展空港经济的重要精神,紧紧把握白云国际机场不断扩容、国内外临空产业迅速集聚、珠三角一体化纵深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机遇,自觉遵从临空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我区作为“空港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明确临空产业总体布局和各街镇、园区产业定位,努力抓好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不断完善生产与生活配套服务,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我区打造成为广州及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临空产业集聚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15年,临空产业成为全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全区临空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总量目标。

临空产业实现直接经济规模35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0%左右,临空产业成为全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空港配套产业、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不断推进,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为空港服务的功能显著加强。

--空间结构优化目标。

北部空港新城和南部白云新城两大核心带动区快速发展,重要组团和功能分区进一步明晰,园区配套及交通邮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全区临空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建成以生态和空港凝聚活力的创新型城区,广州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市级公共副中心所在地和都市生态功能区,亚太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珠三角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临空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临空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体系。

--总量目标。

临空产业实现直接经济规模90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0%左右,成为广州及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临空产业集聚区。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以总部经济、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技研发为代表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成为带动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为空港发展提供基础配套的酒店、餐饮、房地产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体系。

--空间结构优化目标。

北部空港新城和南部白云新城两大核心带动区基本成型,服务和辐射功能得到显著提升,重要组团和功能分区加快发展,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交通、邮电等基础设施便捷、发达,能满足临空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战略

1.空港带动战略

承接白云国际机场和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的辐射,做大、做强、做优白云国际航空港,吸引更多国际航空客货邮公司、货邮转运中心和货运包机落户,扩大航空运输产业规模,以形成集聚效应,带动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高新技术产业、临空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把发展空港保税物流产业作为突破口,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引领产业的整体升级优化和产业链的高端化演进。

依托空港口岸,挖掘潜力,突出特色,优势互补,与花都区竞合发展,在空港周边集约建设高端空港发展门户,作为空港发力的核心。

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空港新兴产业,如流程服务外包、软件外包业(研发与制造相结合),科技型中介服务业,国际交流、会展业等。

2.组团优化战略

临空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高起点,重视组团或园区软硬环境建设,通过塑造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组团或园区品牌,促进临空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组团或园区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基础平台。

发挥各街镇积极性,根据各区域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围绕不同的组团或园区系列,实施差异性发展,并逐步实现组团互促互动、共赢发展。

3.融资多元化战略

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融资便利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快组团或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主动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大胆引入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不断探索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行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的投资促进体系。

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努力为组团或园区高科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便捷的融资平台。

4.人才集聚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留住、使用、凝聚科技人才作为临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以重点项目、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为依托,引进与培养一批与空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人才团队。

根据我区临空产业各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与省内外科研单位、高校、职业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合作。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将临空产业发展与我区的生态特色和“北优”战略相结合,大力促进经济、环境、人口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控制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各种工业污染,积极争取广州市在我区建设广州市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基地。

推行资源节约与循环综合利用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适度控制区域人口规模,积极提升人口素质。

三、发展重点

(一)产业选择原则

我区临空产业选择必须遵循如下两大原则:

一是遵循临空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临空经济是指依托机场尤其是枢纽性机场的人流和物流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形态。

临空产业具有技术的先导性、产业的聚集性、服务的多样性以及时间的便利性等优势,可以通过机场、空港经济区和腹地经济三者互动作用机制,促进机场和腹地经济的发展。

根据对全球主要机场及其周边地区临空产业的归纳考察,临空产业在产业方面主要表现为:

酒店、餐饮、维护等空港直接配套产业,临空型物流产业,临空型商贸产业,金融、会展、信息服务、科研、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先进制造业等。

我区临空产业必须遵循临空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点选择上述产业进行发展,但各产业的比重应符合白云空港和我区各组团定位。

表3国际主要机场周边产业状况

物流

戴高乐机场:

物流中心、联邦快递中心

达拉斯沃斯堡机场:

地区主要物流枢纽中心

慕尼黑机场:

ITC国际物流配送公司机场商务中心

哥本哈根机场:

聚集了物流公司、快递公司,是物质集散中心

仁川机场:

物流园区和自由经济区

成田机场:

成田国际物流复合基地、成田国际物流联盟

日本中部机场城:

配送中心

商贸

不来梅机场:

机场城东区,进行分拨销售

中部机场城:

口岸交流区(包括贸易、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以及住宿设施等)

戴高乐机场及法兰克福机场:

商务中心

尼斯机场及汉堡机场:

商业园区

总部经济

维也纳机场:

东欧地区总部

戴高乐机场:

大型跨国公司的总部

哥本哈根机场:

IBM、索尼、UPS地区总部

金融

苏黎世机场:

聚集了银行业

达拉斯沃斯堡机场:

聚集了金融保险业,是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所在地

香农机场:

保险、银行

会展

成田机场:

爱知世博会

慕尼黑机场:

机场内部设有会议中心

伯明翰机场:

国际展览中心

信息服务

哥本哈根机场、香农机场、不来梅机场:

客户服务中心

印刷传媒

香农机场:

期刊发行

住宿餐饮娱乐

史基浦机场、仁川机场、慕尼黑机场、苏黎士机场:

具有餐饮、购物场所

科研机构

哥本哈根机场:

NOKIA研发中心

香农机场:

利默里克、垂利、瑟勒斯、波尔、安尼斯等国家科技园

成田机场:

筑波科学城

伯明翰际机场:

阿斯通Aston、沃力克、伯明翰等科学园,罗伯罗技术中心

日本中部机场城:

学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

高科技产业

不来梅机场:

机场城西区

哥本哈根机场:

IT集群和电信业

生物医药

爱尔兰香农机场、仁川机场、达拉斯沃斯堡机场:

生物医药集群

航空航天

不来梅机场:

空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