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068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与复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整理与复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整理与复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整理与复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整理与复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与复习一》.docx

《《整理与复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与复习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与复习一》.docx

《整理与复习一》

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时间:

年月日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整理与复习

(一)

共几课时

3

课型

复习课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整理本单元的内容,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

思考、整理已学的内容

难点

对知识进行有序整理

教法

引导教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仪

预习设计

复习面积概念、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施教者调整

一、回忆旧知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

(板书:

整理与复习

(一))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第二单元中,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约2分钟的思考时间)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同时用简炼的文字将学生的叙述罗列出来,以便后续让学生进行整理)

二、整理归纳

师:

看来,同学们的记忆力还真不错!

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从板书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刚才的回答没有一定的顺序,也没有进行归类,记忆起来很不方便。

师:

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克服这些缺点?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所学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并要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具体整理时,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表格、图画、图文结合等。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要突出:

图形面积的比较、面积公式的推导、面积的计算)

师:

小组完成任务后,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整理的?

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活跃,但表达能力欠佳的情况,在这里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叙述的过程中,使整理的内容更加条理化、清晰化。

师:

下面我们请几个小组上台来展示一下他们的作品,台下的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选择几个典型的小组,并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小组的作品,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每幅作品的优劣,使整理的内容不断趋于完美,对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也更为深刻。

师:

请同学们把你们整理过的内容和黑板上未经整理的内容对照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由于学生有切身体验,会明显感觉到经过整理的内容有层次、有条理,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使用起来更方便。

师:

下面把你认为最好的一种整理方法写在教材的空白处。

三、交流策略

师:

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先在组内交流,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师:

请每个小组选出你们认为最好的两个策略进行汇报。

师:

从刚才的介绍中,请选择2—3条你认为最实用的策略,记录在教材的空白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时间:

年月日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整理与复习

(一)

共几课时

3

课型

复习课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活动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重点

采用列方程的思路解决问题

难点

能建立等量关系,求出问题的解。

教法

引导教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仪

预习设计

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施教者调整

一、回顾旧知

师: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

师: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32页第1、2、3题。

(在指导学生解答时,需要学生善于运用举例的方法,即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罗列符合条件的数,然后再逐步进行筛选。

(第3题学生在解答本题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这四个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三角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活动教具的演示,先出示平行四边形,然后逐步减少上底的长度,直至上底为零。

通过这种演示,可以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到这三种图形的关系。

2.独立完成32页第4题。

师:

在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

三角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估计图形的面积是帮助学生建立图形大小空间观念的基础,为此,在先测量图形底与高,后计算面积的题目中,都应该组织学生先估一估面积,然后安排测量与计算的活动。

3.独立完成32页第5题。

师:

说一说:

你是如何估计的?

(根据已知的面积与其中一条底(或者高)求三角形的另一条高(或者底),是一种逆向思维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可能有些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为此,解决类似的问题,本教材均采用列方程的思路,通过建立等量关系的方法,求出问题。

4.独立完成32页第6题。

(根据已知的面积与其中一条底(或者高)求三角形的另一条高(或者底),是一种逆向思维,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为此,采用列方程的思路解决类似的问题,即通过建立等量关系的方法,求出问题的解。

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适当提示)

师:

(在学生练习后)谁能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时间:

年月日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整理与复习

(一)

共几课时

3

课型

复习课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活动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重点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底和高变化了,面积如何变化;铺地砖问题;

教法

引导教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仪

预习设计

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施教者调整

师: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

师: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32页第7题

1.生独立思考后完成在练习本上。

2.小组交流:

你发现什么?

并说明理由。

(学生从计算结果上很容易发现:

梯形的面积不变。

关键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为什么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都发生了变化,而面积却没有变?

3.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

为什么梯形的面积不变?

(经过与同伴的讨论、交流,学生应该能够关注到梯形上、下底和的变化情况,在语言表达方面也会更加完善:

虽然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都发生了变化,但上、下底的和保持不变,所以梯形的面积也就不会变。

4.验证

师:

你们的发现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呢?

请同学们把“2cm”换成其他数据来检验一下?

师:

谁来汇报一下检验的结果?

(部分学生汇报之后,教师可追问:

有没有不同的结果?

再次证明这一发现是正确的,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5.变化条件

师:

如果上底增加2cm,下底减少3cm,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先算一算,然后再比较一下,梯形的面积变了没有?

追问:

为什么梯形的面积变了?

(如独立回答有困难,可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再回答。

由于学生有前面的基础,应该能从“梯形上、下底和的变化情况”这方面考虑。

师:

谁能试着说一说,梯形的面积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变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变化的?

(二)32页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交流。

3.学生质疑。

(选取与此题相关的问题,力争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不变,面积也不变?

而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和不变,面积却变了?

如学生没有提出这一问题,教师可直接提出。

4.讨论

为什么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不变,面积也不变?

而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和不变,面积却变了?

(学生经过讨论,应该能够得出:

梯形的面积跟上底与下底的和有关,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底与高的和无关。

如有困难,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拔。

(三)32页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方法。

(学生解答本题的一般思路是人行道的面积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即:

(1800×400)÷(30×30)=800(块),此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

但本题由于人行道的宽是4m,因此地砖不能完整地进行排列。

为此,可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地砖的实际排列情况。

3.小组交流:

地砖是如何排列的?

(教师提示:

可以用画直观图的办法。

4.小组代表上台讲解。

5.师生共同评价。

(四)32页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方法

3.小结:

寻找“万能钥匙”的基本策略是运用筛选法。

根据本题提供的条件,先确定两位数,然后根据“是5的倍数”与“是一个奇数”这两个条件,可以初步知道这个数可能是95,85,75,65,55,45,35,25,15。

最后,根据“所有因数的和为48”这一条件,可以排除“95,85,75,65,55”这5个数,接着对“45,35,25,1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求上述数的所有因数,直至寻找到符合条件的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