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963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填在第Ⅱ卷的选择题答案表内,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具有尊宗敬祖、长幼有序的传统。

对形成这一传统影响最大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禅让制D.世袭制

2.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便利了分封制度的推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

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4.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5.“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6.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为十六万八千人B.约四万五千人

C.约三万人D.约一万人

7.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

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是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

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

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C.古代希腊对妇女、奴隶和移民存在着歧视,因此古希腊民主不会是真正的民主

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8.“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9.“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不相符合”。

对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罗马法破坏了当地的封建统治秩序B.肯定了罗马法的积极作用

C.罗马法为巩固统治提供法律依据D.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10.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11.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多种形式的民主运作方式。

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

B.国家最高行政首长实行差额选举

C.所有公民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12.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

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国家元首可以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外行使一定的权利”

1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

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14.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

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

“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15.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

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资本主义工业国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16.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即“平衡机制”。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种“平衡机制”的有

①国会在非常时期可以推选总统②中央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③国家权力由联邦政府与各州分享④联邦政府的立法权分属国会和总统

A.②③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1903年中国《大公报》:

“……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

18.右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19.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题号

总分

21

22

23

24

得分

选择题答案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5分,第23小题17分,第24小题12分,共60分。

21.(16分)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王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6分)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4分)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2分)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途径虽然不同,最终确立的代议制政体民主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但是,反映出政治民主化是必然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国家

法律(标志)

国家政体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内阁首相

议会

美国

1787年宪法

总统

总统

法国

1875年宪法

总统制共和国

总统

内阁部长

议会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

皇帝

(2)依据上表,从国家元首的权力、政府首脑的产生、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三个方面,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点。

(6分)

 

 

(3)史学界把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

即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

根据

例一、二尝试概括法国模式的特点。

(3分)

例一:

英国模式的特点是:

民主的力量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封建的势力作适时的让步,

整个社会走了渐进改革、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

例二:

德国模式的特点是:

封建势力强大,民主力量妥协,武力完成统一;封建力量借民主的形式推行专制,以代议制的幌子掩盖专制独裁。

法国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23.(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依据上述四幅地图,写出每次战争使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变化的具体表现,(8分)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原因。

(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原因:

 

(2)从以上战争中,归纳指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3分)

 

(3)这些趋势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24.(共12分)观察下面图画,回答问题:

 

(1)这幅画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说出你的依据(4分)

 

(2)该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分)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分)

 

23.

(1)图一: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图二: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兴起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

图三:

民族危机加深,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戊戌变法运动。

图四:

清政府实施新政;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8分)原因:

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各国列强为抢夺原料产地和市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为挽救危机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探索。

(4分)

(2)趋势:

侵略国家:

从个别国家到多个国家争相侵略。

(1分)侵略地区:

从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到对内地侵略与瓜分。

(1分)经济上: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1分)(3)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

(2分)

24.(共12分)

(1)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2分)从图中可见天枰上《圣经》重于教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

(4分)

(2)原因:

民族国家形成,王权日益强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会腐败堕落,人民反对教会勒索。

(3分)影响: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答对任意3点即得3分)

评分说明:

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