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1.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分离下列哪种化合物()
A.生物碱类化合物B.酯类化合物C.香豆素类化合物D.酸性化合物
2.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法
B.浸渍法
C.加热回流法
D.渗漉法
3.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A.糖类B.萜类C.木质素类D.黄酮类
4.与水不分层的有机溶剂()
A.丙酮B.正丁醇C.CHCl
3D.Et2O
5.聚酰胺层析的原理是()
A.物理吸附B.氢键吸附C.化学吸附D.分子筛效应
6.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A.杂质B.小分子化合物C.大分子化合物D.两者同时下来
7.硅胶吸附层析适于分离()成分。
A.酸性化合物B.中性化合物C.碱性化合物D.酸性和中性化合物
8.乙醇不能提取的成分类型是()
A.苷B.苷元C.多糖D.生物碱
9.分馏法分离适用于()
A.极性大成分B极性小成分C挥发性成分D升华性成分
10.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
A30%乙醇B无水乙醇C丙酮D水
11.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
A乙醚B丙酮C正丁醇D乙醇
12.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A蛋白质B多糖C酶D鞣质)13.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水>丙酮>甲醇B.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乙醇>甲醇>醋酸乙脂D.丙酮>乙醇>甲醇
14.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氯仿B.苯C.正丁醇D.丙酮
15.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C6H6、CHCl3、Me2CO、AcOEt、EtOH、H2O
B.C6H6、CHCl3、AcOEt、Me2CO、EtOH、H2O
C.H2O、AcOEt、Me2CO、EtOH、C6H6、CHCl3
D.CHCl3、AcOEt、C6H6、Me2CO、EtOH、H2O
16.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A.洗脱剂无变化B.极性梯度洗脱C.碱性梯度洗脱
D.酸性梯度洗脱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17.与水分层的极性有机溶剂是()
A.乙醇B.甲醇C.丙酮D.正丁醇
多选题
1.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
A.水提醇沉法B.醇提水沉法C.酸提碱沉法D.醇提醚沉法
2.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A.醇提水沉法B.酸提碱沉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
3.用正相柱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
A.只适于分离水溶性成分
B.适于分离极性较大成分如苷类等
C.适于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油脂、高级脂肪酸等
D.极性小的成分先洗脱出柱
E.极性大的成分先洗脱出柱
4.液-液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
A.硅胶B.聚酰胺C.硅藻土D.活性炭E.纤维素粉
5.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B.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
C.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
D.一般显酸
E.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E.明胶沉淀法)
E.等电点沉淀法6.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酰胺色谱分离是()
A.通过聚酰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
B.水的洗脱能力最强
C.丙酮的洗脱能力比甲醇弱
D.可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
E.特别适宜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7.凝胶过滤法适宜分离()
A.多肽B.氨基酸C.蛋白质D.多糖E.皂苷
8.离子交换树脂法适宜分离()
A.肽类B.氨基酸C.生物碱D.有机酸E.黄酮
9.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包括()
A.氢键吸附B.范德华引力C.化学吸附D.分子筛性E.分配系数差异
10.大孔吸附树脂()
A.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B.以乙醇湿法装柱后可直接使用
C.可用于苷类成分和糖类成分的分离
D.洗脱液可选用丙酮和氯仿等
E.可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洗脱
1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A.高效液相色谱法B.质谱法C.气相色谱法D.紫外光谱法E.核磁共振法
12.氢核磁共振谱(1H-NMR)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
A.确定分子量
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
C.推断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
D.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
E.通过加人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类型、数目等
三、简答题
1.pH梯度萃取法
答:
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2.有效成分
答:
有效成分是指经药理和临床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一定物理常数。
3.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4.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
答:
轻度乳化可用一金属丝在乳层中搅动。
将乳化层抽滤。
将乳化层加热或冷冻。
分出乳化层更换新的溶剂。
加入食盐以饱和水溶液或滴入数滴戊醇增加其表面张力,使乳化层破坏。
第二章糖和苷
一、选择题
1.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A.氧苷B.氮苷C.硫苷D.碳苷E.氰苷
2.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
A.硫酸B.酒石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E.碳酸钠
3.糖的纸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是()
A.molisch试剂
B.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
C.Keller-Kiliani试剂
D.醋酐-浓硫酸试剂
E.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4.糖及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形成络合物后()
A.酸度增加B.水溶性增加C.脂溶性大大增加D.稳定性增加E.碱性增加
5.将苷的全甲基化产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
A.苷键的结构B.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C.苷元的结构D.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顺序
6.下列有关苷键酸水解的论述,错误的是()
A.呋喃糖苷比吡喃糖苷易水解B.醛糖苷比酮糖苷易水解
C.去氧糖苷比羟基糖苷易水解D.氮苷比硫苷易水解
7.天然产物中,不同的糖和苷元所形成的苷中,最难水解的苷是()
A糖醛酸苷B氨基糖苷C.羟基糖苷D.2,6—二去氧糖苷E.6—去氧糖苷
8.酶的专属性很高,可使β-葡萄糖苷水解的酶是()
A.麦芽糖酶B.转化糖酶C.纤维素酶D.芥子苷酶
9.下列最容易水解的是()
A2-6-二去氧糖B2-羟基糖苷C6-去氧糖D2-去氧糖
10.某植物的提取物含有相同苷元的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及它们的苷元,欲用聚酰胺进行分离,以含水甲醇(含醇量递增)洗脱,最后出来的化合物是()
A苷元B单糖苷C二糖苷D多糖苷
11.提取次生苷应采用那种方法()
A.先用70%乙醇浸泡,再加热提取B.用甲醇回流
C.用水煎煮D.用水湿润,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再用70%乙醇回流提取
12.Smith裂解法所使用的催化剂是()
ANaIO4BNaBH4C水DA和B
二、多选题
1.酶水解具有()
A.专属性B.选择性C.氧化性D.保持苷元结构不变E.条件温和
2.水解后能够得到真正苷元的水解方法是()
A.酶水解B.碱水解C.酸水解D.氧化开裂法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鉴别xx首选的显色反应为()
A.三氯化铁反应B.Gibb’s反应C.Emerson反应D.异羟酸肟铁反应
2.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A.甲氧基B.亚甲二氧基C.内酯环D.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3.下列香豆素在紫外光下荧光最显著的是()
A.6-羟基香豆素B.8-二羟基香豆素C.7-羟基香豆素D.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
4.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A.甲氧基B.亚甲二氧基C.内酯环D.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5.Gibb′s反应的试剂为()
A.没食子酸硫酸试剂
B.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C.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D.三氯化铁—铁氰化钾
6.有挥发性的xx的结构特点是()
A.游离简单香豆素B.游离呋喃香豆素类C.游离吡喃香豆素D.香豆素的盐类
7.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
A.在酸性条件下B.在碱性条件下C.先碱后酸D.先酸后碱
二、多选题
1.下列含木脂素类成分的中药是()
A.xxB.xxC.五味子D.牛蒡子
2.七叶苷可发生的显色反应是()
A.异羟肟酸铁反应B.Gibb′s反应C.Emerson反应D.三氯化铁反应E.Molish反应
3.xx抗菌消炎的主要成分是()
A.七叶内酯B.七叶苷C.7,8-呋喃香豆素D.白芷素E.6,7-呋喃香豆素
4.单环氧木脂素结构特征是在简单木脂素基础上,还存在四氢呋喃结构,连接方式有()A.7-O-7’环合B.9-O-9’环合C.7-O-9’环合D.8-O-7’环合E.8-O-9’环合
5.提取游离xx的方法有()
A.酸溶碱沉法B.碱溶酸沉法C.乙醚提取法D.热水提取法E.乙醇提取法
6.Gibb′s反应为阴性的化合物有()
A.7,8-二羟基xx
B.8-甲氧基-6,7-呋喃xx
C.6,7-二羟基xx
D.6-甲氧基xx
E.七叶苷
7.简单xx的取代规律是()
A.7位大多有含氧基团存在
B.5、6、8位可有含氧基团存在
C.常见的取代基团有羟基、甲氧基、异戊烯基等
D.异戊烯基常连在6、8位
E.异戊烯基常连在3、7位
8.Emerson反应为阴性的化合物有()
A.7,8-二羟基xx
B.6-甲氧基xx
C.5,6,7-三羟基xx
D.七叶苷
E.8-甲氧基-6,7-呋喃xx
三、简答题
1.简述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香豆素类成分的基本原理,并说明提取分离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
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中具有内酯环,在热碱液中内酯环开裂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溶于水中,加酸又重新环合成内酯而析出。
在提取分离时须注意所加碱液的浓度不宜太浓,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内酯环。
碱溶酸沉法不适合于遇酸、碱不稳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一、单选题
1.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苯醌类B.萘醌类C.菲醌类D.蒽醌类
2.总游离蒽醌的醚溶液,用冷5%Na2CO3水溶液萃取可得到()
A.带1个α-羟基蒽醌B.有1个β-羟基蒽醌C.有2个α-羟基蒽醌D.1,8二羟基蒽醌
3.芦荟苷按苷元结构应属于()
A.二蒽酚B.蒽酮C.大黄素型D.茜草素型
4.中药紫草中醌类成分属于()
A.苯醌类B.萘醌类C.菲醌类D.蒽醌类
4.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A.一个苯环的β-位B.2个苯环的β-位
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5.番泻苷A属于()
A.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B.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C.二蒽酮衍生物D.二蒽醌衍生物
6.下列蒽醌有升华性的是()
A.大黄酚葡萄糖苷B.大黄酚C.番泻苷AD.芦荟苷
7.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蓝紫色的是()
A.1,8-二羟基蒽醌B.1,4-二羟基蒽醌
C.1,2-二羟基蒽醌D.1,6,8-三羟基蒽醌
8.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A.菲格尔反应B.无色亚甲蓝试验C.活性次甲基反应D.醋酸镁反应
9.能与碱液反应生成红色的化合物是()
A.黄芩素B.香豆素C.强心苷D.大黄素
10.茜草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A.两个苯环的β-位B.两个苯环的-α位
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11.番泻苷A中2个蒽酮母核的连接位置为()
A.C1-C1B.C4-C4
C.C6-C6D.C10-C10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性质的有()
A.与醋酸镁反应呈xx
B.与Molish试剂有阳性反应
C.UV光谱中有295nm(logε>4.1)峰
D.IR中有2个-C=O峰,两峰频率之差在24~28cm-1范围
E.可溶于5%的Na2CO3水溶液中
2.下列中药中含有蒽醌类成分的有()
A.虎杖B.巴豆C.补骨酯D.蕃泻叶E.秦皮
3.下列醌类成分与无色亚甲蓝显蓝色的是()
A.苯醌B.萘醌C.菲醌D.蒽醌E.蒽酮
4.下列蒽醌的乙醚溶液,用5%碳酸钠萃取,可溶于碳酸钠层的有()
A.1,8-二羟基
B.1,3-二羟基
C.1,3,4-三羟基
D.1,8-二羟基3-羧基
E.1,4,6-三羟基
5.可与5%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色的是()
A.羟基蒽醌B.羟基蒽酮C.大黄素型D.茜草素型E.二蒽酮类
6.具有对醌结构的成分是()
A.紫草素B.胡桃醌C.丹参新醌甲D.丹参醌ⅡAE.信筒子醌
7.采用柱色谱分离蒽醌类成分,常选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B.氧化铝C.聚酰胺D.磷酸氢钙E.葡聚糖凝胶
8.在下列高等植物中含蒽醌类化合物较多的科有()
A.蓼科B.茜草科C.禾本科D.豆科E.唇形科
9.下列化合物遇碱显黄色,经氧化后才显红色的是()
A.羟基蒽醌类B.蒽酚C.蒽酮D.二蒽酮E.羟基蒽醌苷
10.区别大黄酚与大黄素的方法()
A.醋酸镁反应B.IR光谱C.UV光谱D.1HNMR谱E.菲格尔反应
11.大黄的总蒽醌提取液中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五种游离蒽醌成分,选用下列那些方法可分离到单体()
A.pH梯度分离法B.分步结晶法C.氧化铝柱色谱
D.pH梯度分离与硅胶柱色谱相结合E.硅胶柱色谱
12.下列符合xx醌ⅡA的说法有()
A.有明显的泻下作用
B.难溶于水
C.能发生菲格xx反应
D.能与醋酸镁反应变红色
E.有较强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13.在碳酸钠溶液中可溶解的成分有()
A.番泻苷AB.大黄酸C.大黄素D.大黄酚E.大黄素甲醚
14.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紫色的是()
A.1,8-二羟基B.1,2-二羟基C.1,3,4-三羟基
D.1,4,8三羟基E.1,5,6-三羟基
15.羟基蒽醌结构中β-羟基酸性大于α-羟基酸性的原因是()
A.α-羟基与迫位羰基易异产生分子内氢键。
B.β-羟基与α-羟基不在同一共轭体系中。
C.β-羟基的空间位阻作用比α-羟基大。
D.β-羟基受羰基吸电子影响,氢质子容易解离。
E.上述原因均不是。
三、简答题
1.醌类
答:
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物。
常见有苯醌、萘醌、蒽醌、菲醌。
2.为什么β-OH蒽醌比α-OH蒽醌的酸性大。
答:
因为β-OH与羰基处于同一个共轭体系中,受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使羟基上氧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容易解离,酸性较强。
而α-OH处在羰基的邻位,因产生分子内氢键,质子不易解离,故酸性较弱。
3.用显色反应区别下列各组成分:
(1)大黄素与大黄素-8-葡萄糖苷
(2)番泻苷A与大黄素苷(3)蒽醌与苯醌。
答:
(1)将二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分别加Molish试剂,产生紫色环的为大黄素-8-葡萄糖苷,不反应的为大黄素。
(2)将二成分分别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溶液显红色的是大黄素苷,溶解后溶液不变红色的为番泻苷A。
(3)将二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分别滴于硅胶板上加无色亚甲蓝试剂,在白色背景上与呈现蓝色斑点为苯醌,另一个无反应的是蒽醌。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6,7位引入助色团B.7,4/-位引入助色团
C.3/,4/位引入助色团D.5-位引入羟基
2.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双键B.羰基C.酚羟基D.氧原子
3.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异黄酮B.黄酮C.花色素D.查耳酮
4.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A.盐酸-镁粉试剂B.NaBH4试剂C.α-萘酚-浓硫酸试剂D.锆-枸橼酸试剂
5.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黄酮醇B.二氢黄酮C.异黄酮D.查耳酮
6.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
A.石灰乳B.硼砂C.氢氧化钠D.盐酸
7.查尔酮的2'-羟基衍生物与()互为异构体。
A.黄酮B.黄烷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
8.可区别xx素与槲皮素的反应是()
A.盐酸-镁粉反应B.锆-枸橼酸反应
C.四氢硼钠(钾)反应D.三氯化铝反应
9.硅胶吸附TLC,以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f值最大的是()A.山奈素
B.xx-3-O-鼠李糖苷
C.xx-3-O-葡萄糖苷
D.xx-3-O-芸香糖苷
10.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A.山奈素B.槲皮素C.芦丁D.杨梅素
二、多选题
1.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
A.黄酮B.二氢黄酮醇C.查耳酮D.黄烷醇E.二氢黄酮
2.芸香苷具有的反应有()
A.盐酸-镁粉反应B.α-萘酚-浓硫酸反应
C.四氢硼钠反应D.三氯化铝反应E.锆-枸橼酸反应
3.黄酮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A.碱溶解酸沉淀法B.乙醇提取法C.水蒸气蒸馏法
D.沸水提取xxE.酸提取碱沉淀xx
4.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
A.蒽醌B.黄酮C.多糖D.鞣质E.皂苷
三、简答题
1.如何检识药材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
(1)盐酸-镁粉反应:
多数黄酮产生红~紫红色。
(2)三氯化铝试剂反应:
在滤纸上显黄色斑点,紫外光下有黄绿色荧光。
(3)碱性试剂反应,在滤纸片上显黄~橙色斑点。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不显色。
第六章萜类与挥发油
一、单选题
1.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是()
A.二萜类B.二倍半萜类C.单萜和倍半萜类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2.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游离的萜类化合物B.与糖结合成苷的萜类化合物
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D.皂苷类化合物
3.可(或易)溶于水及乙醇,难(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游离的单萜类化合物B.游离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D.游离的二萜类化合物
4.通常以树脂、苦味质、植物醇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
A.单萜B.二萜C.倍半萜D.二倍半萜
5.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合物是()
A.具有双键、羰基的化合物B.具有醇羟基的化合物
C.具有醚键的化合物D.具有酯键的化合物
6.挥发油如果具有颜色,往往是由于油中存在()
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B.薁类化合物或色素
C.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D.苯丙素类化合物
7.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
A.脂肪族化合物B.芳香族化合物
C.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D.某些含硫和含氮的化合物
8.鉴别挥发油时,一般先测的物理常数为()
A.相对密度B.旋光度C.折光率D.沸点
9.在含氧单萜中,沸点随功能基极性不同而增大的顺序应为()
A.醚<酮<醛<醇<羧酸B.酮<醚<醛<醇<羧酸
C.醛<醚<酮<醇<羧酸D.羧酸<醚<酮<醛<醇
10.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一般使用的溶剂为()
A.乙醇B.石油醚C.醋酸乙酯D.酸性水溶液
11.如果挥发油中既含有萜烯类,又含有萜的含氧衍生物,在用薄层色谱展开时,常常采用A.上行展开B.下行展开C.径向展开D.单向二次展开
12.水蒸汽蒸馏法能用于下列除哪项化合物以外的的提取()
A.挥发油B.挥发性生物碱C.生物碱的盐D.小分子游离苯醌类
13.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
A.亚硫酸氢钠试剂B.三氯化铁试剂C.2%高锰酸钾溶液D.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14.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
A.三氯化铁试剂B.香草醛-浓硫酸试剂C.高锰酸钾溶液D.异羟肟酸铁试剂
15.苷元具有半缩醛结构的是()
A.蒽醌苷B.三萜皂苷C.甾体皂苷D.环稀醚萜苷
二、多选题
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不是()
A.分子中含有的异戊二烯单位数
B.氮原子的结合状态
C.分子中是否具有6C—3C骨架
D.结构中有无碳环及碳环的数量
E.含氧官能团的种类
2.一般具有挥发性的成分是()
A.二萜类B.单萜类C.倍半萜类D.三萜苷类E.二萜内酯类
3.萜苷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常采用的方法有()
A.溶剂法B.活性炭吸附法C.大孔树脂吸附法D.水蒸汽蒸馏法
4.非苷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溶剂可选用()
A.酸性水溶液B.碱性水溶液C.乙醇D.氯仿E.甲醇
5.能利用加成反应进行分离、纯化的有()
A.具有双键的萜类化合物
B.具有醇羟基的萜类化合物
C.具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
D.具有醚键的萜类化合物
E.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
6.在萜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可利用的特殊官能团有()
A.内酯键B.双键C.羰基D.碱性基团E.酸性基团
7.碱溶酸沉法适用于分离()
A.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与不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
B.具有内酯键的萜苷类化合物与不具有内酯键的萜苷类化合物
C.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与不具有内酯键的萜苷类化合物
D.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与不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及其它化合物
E.具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与不具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升华法E8.挥发油中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的含氧衍生物包括()
A.醇、酚B.醚C.醛酮D.酸E.酯和内酯
9.常用于分离、鉴定挥发油的色谱法为()
A.硅胶吸附色谱法
B.氧化铝吸附色谱法
C.气相色谱法
D.离子交换色谱法
E.大孔吸附色谱法
10.挥发油的存在形式有()
A.油滴状态B.盐的形式C.苷的形式
D.与粘液质、树脂共同存在E.分子复合物的形式
11.能用于挥发油鉴别的物理常数有()
A.酸值B.比重C.比旋光度D.折光率E.熔点
12.挥发油氧化变质后,一般的现象有()
A.颜色变深B.比重增大C.聚合形成树脂样物质D.失去挥发性E.气味改变
三、简答题
1.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液,若由于其中的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或挥发油含量低,不易分层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处理?
答:
水蒸气蒸馏液中的油水混合物不易分离时,则可将饱和盐水(如硫酸钠、氯化钠水溶液)加入其中,利用盐析作用促使油水的分离,或在盐析的同时用低沸点有机溶剂(如乙醚)作两相溶剂萃取以萃出挥发油,然后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即可得到挥发油。
2.用单向二次展开的薄层色谱法检识挥发油中各成分时,为什么第一次展开所用的展开剂极性最好大于第二次展开所用的展开剂极性?
答:
单向二次展开先用极性稍强的展开剂进行第一次展层,当展开剂展至薄层板的一半距离时停止,立即挥去薄层板上的溶剂。
此时挥发油中极性较大的成分被分离展开,再改换极性较小的展开剂作第二次展层,极性较小的成分则被展开到终端,从而可使极性小的成分更好地分离展开,达到在一块薄层板上实现极性大小不同的多种成分都得到较好分离的目的。
3.为什么可用相对密度小于1.0的挥发油测定器测定相对密度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