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793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继续进行课前2分钟交流,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好句子。

师:

是啊,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大家又从中感悟出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9 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说)

师:

地震中发生的事太多太多了,有太多的悲伤,更有着太多的感动。

听,《生死不离》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去年的汶川地震,仿佛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播放视频)

师: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民族的心,救援人员用生死不离的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世界为之动容。

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地震中同样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是什么事呢?

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学习课文。

1、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了不起)

师板书:

了不起

师: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屏幕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

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交流:

师: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

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

父亲

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

(指导朗读)

生: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来帮助我?

”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

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

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

(引读:

儿子在等着我!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

(指生读)

(4)师:

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12小时是一个——生接:

白天。

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

黑夜。

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

白天。

统共是几天几夜呀?

生:

2天1夜。

(5)大家想:

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

(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板书:

(6)师:

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2天1夜的不吃不喝不睡,为了救出儿子而拼命地挖着挖着。

父亲的这种做法,有人理解吗?

(生没有)有人来帮助他吗?

(生没有)师:

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来帮助他,有的只是: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

(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

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一句话:

(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接

(7)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答)师:

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到处都是(生接)。

(8)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放弃挖掘了吗?

(生答)板书:

永不放弃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坚强?

(生:

不论……)师: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

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

(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

(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

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

心疼,激动,感动)

(9)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这种感情。

指生读,齐读。

(配乐)

师:

方才我们体会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交流:

生: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2)大家想:

废墟下是怎样的一片景象?

(生答)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阿曼达是怎样安慰、鼓励同学们的?

他会说些什么?

(3)师:

阿曼达虽然只是个7岁的孩子,可是他害怕吗?

(生答)他为什么不怕?

(生答)师:

因为他相信:

生接:

不论……

(4)师:

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也越来越浑浊。

7岁的阿曼达,经过两天一夜的等待,一定是渴极了,饿极了!

但是对父亲的无限信赖让阿曼达充满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坚信父亲会永远和自己在一起让阿曼达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呀!

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

生:

“不!

爸爸。

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2)先出去与后出去有什么不同?

(3)是什么让阿曼达如此勇敢?

板书:

对爱的坚信

师:

因为他相信:

生接:

不论……

(4)自己读读这句话,读出儿子先人后己的精神及对父亲的信任。

 指生读,齐读。

师:

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父亲救出儿子的这部分内容。

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女同学读儿子。

读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亲终于挖出儿子了,并且知道儿子还活着,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儿子在等了38小时后,终于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他是什么心情?

(生答)师: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父亲和儿子这种惊喜、激动的心情。

(开始读)

师: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师: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

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

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

生齐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

让我们记住——

生齐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

让我们记住——

生齐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面的小练笔,并读一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板书设计:

9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父:

永不放弃  子:

对爱的坚信

教后反思:

我觉得本次优质课,最大的优点是:

1、整篇课文的教学抓住“了不起”这条主线来展开,显得条理清晰,令人一目了然。

例如,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提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由此引出“了不起”,然后围绕“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从哪些方面看出来?

”让学生再次读课文,一步步深入思考并交流。

以一个主要的问题贯穿了全文的教学,整节课的学习显得很利落。

2、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对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来理解,来感悟。

读的形式多样,如:

教师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个人读、齐读等。

缺点:

我觉得不足之处也很多。

比如:

1、开头弄了个《生死不离》的诗朗诵,本来是想渲染一下气氛,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奠定感情基础,但这块视频播放时间太长,以至于侵占了学习课文的时间,使得课堂上时间很紧张。

2、处理课文方面,也显得“挖掘”不够。

比如学习“父亲挖掘了38小时”这部分内容时,只是一味地领学生理解父亲挖的时间长,理解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要做什么,而父亲要做什么,没有深入地领学生去体会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怎样的挖,从而对父亲挖掘的艰辛体会不够,也削弱了学生对伟大的父爱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