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772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docx

百名影评人档案之焦雄屏

百名影評人檔案之臺灣——焦雄屏 PeggyChiao

焦雄屏 PeggyChiao

1953年生,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學系藝術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系博士。

焦雄屏自美返台後便積極投入媒體改革的活動,1981年任職於聯合報時,與眾多影評人在『聯合月刊』以「金馬獎會外評鑑」為題,系統性地批評當時金馬獎的保守主義。

1982年,焦雄屏主持聯合報「電影廣場」專欄,與黃建業、陳國富等年輕影評人共同撰寫短評,卻因為評論尖銳,引發片商團體的強烈反彈,導致「電影廣場」旋即停刊,但也促成這些年輕影評人改革電影界的決心。

1982年,台灣新電影由《光陰的故事》發端,在1983年蔚為風潮,得到焦雄屏、黃建業等新派影評人的大力支持,為文加以評介討論,使「新電影」成為當時文化界的盛事。

 

但在1984年後,隨著多部「新電影」在票房上的失利,使「新電影」遭到舊派影評人質疑,並在金馬獎評審上引發激烈爭論,導致「新舊影評之爭」。

1988年,在「新電影」風潮消退之後,焦雄屏蒐集幾年間討論「新電影」的影評文章成為『台灣新電影』一書,從工業環境、創作者、內容形式取材等多面向來檢討1983至1986年間的「新電影」風潮,為目前研究台灣新電影的重要參考資料。

焦雄屏除了對台灣新電影貢獻良多外,也積極主導各類電影文化活動。

1987年擔任「中時晚報電影獎」發起人暨評審總召集人,並於1988至1995年擔任其評審。

1992年,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影展評審。

1993年,焦雄屏接受新聞局委託,策劃「中華民國電影年」的各項活動並擔任執行長一職,同年並也策劃「中華民國電影多媒體電腦資料庫光碟系統」、「台灣電影研究及文獻出版概況」等,以及開設製片、攝影、錄音、美術等電影工業專業訓練課程,舉辦歌舞片回顧展、青少年電影研習營、電影視覺特效展、青少年學苑影展與國外十五個影展單位合作,辦理各型台灣電影回顧展,為國內電影文化扎根。

 

1994年成立「台灣電影中心」,為國片處理海外事務,並致力將台灣電影及創作者推銷至國際影展。

1997年成立「吉光電影公司」,2001年監製「三城記」系列,台灣導演林正盛的《愛你愛我》以及大陸導演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皆有亮眼的成績。

另一方面,焦雄屏也從事電影教育的推廣,曾於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教授電影課程。

現任吉光電影公司董事長、台灣電影中心主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所長、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

 

 

 

 

 

 

 

作品年表-編劇作品

 

年份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3《阮玲玉》

 CenterStage

 

2002《十七歲的單車》

 BeijingBicycle

 

 

作品年表-製片作品

 

年份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7《望鄉》

 HomesickEyes

 

1997《香港情懷:

念你如昔》

 PersonalMemoirofHongKong:

StillLoveYouAfterAllThese

 

1997《香港情懷:

去日苦多》

 PersonalMemoirofHongKong:

AsTimeGoesby

 

1997《侯孝賢畫像》

 HHH:

PortraitofHouHsiao-Hsien

 

1998《洞》

 Hole

 

2000《命帶追逐》

 MirrorImage

 

2001《愛你愛我》

 BetelnutBeauty

 

2002《十七歲的單車》

 BeijingBicycle

 

2002《藍色大門》

 BlueGateCrossing

 

2003《二弟》

 Drifters

 

2004《綠帽子》

 GreenHat

 

2004《五月之戀》

 LoveofMay

 

2007《戰‧鼓》

 TheDrummer

 

 

作品年表-著作

 

年份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85『焦雄屏看電影─台港系列』

 

 

1985『焦雄屏看電影─好萊塢系列』

 

 

1987『尼羅河女兒電影專輯珍藏本』

 

 

1989『藝術電影與民族經典』

 

 

1990『閱讀主流電影』

 

 

1991『談影錄』

 

 

1991『台港電影中作者與類型』

 

 

1994『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

 

 

1994『歌舞電影縱橫談』

 

 

1994『教育訓練班』

 

 

1997『河流:

蔡明亮的電影』

 

 

1998『風雲際會:

與當代中國電影對話』

 

 

1998『時代顯影:

中西電影論述』

 

 

2002『台灣電影九○新新浪潮』

 

 

2004『法國電影新浪潮』

 

 

2006『映象中國』

 

 

 

作品年表-編著

 

年份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0『老井』

 

 

1990『黃土地』

 

 

1990『春蠶』

 

 

1990『馬路天使』

 

 

1990『茶館』

 

 

1990『駱駝祥子』

 

 

1991『人生』

 

 

1991『邊走邊唱』

 

 

1991『大太監李蓮英』

 

 

1991『新亞洲電影面面觀』

 

 

1992『紅高梁』

 

 

1992『秋菊打官司』

 

 

1992『菊豆』

 

 

1993『台灣電影精選』

 

 

1993『台灣電影與社會變遷』

 

 

1994『台灣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台灣新電影研究』

 

 

1994『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

 

 

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政策電影研究』

 

 

1994『悲情台語片──台語片研究』

 

 

1995『香港電影傳奇──蕭芳芳和四十年電影風雲』

 

 

1995『光影紅顏──蕭芳芳寫真』

 

 

1995『香魂女』

 

 

1998『香港電影風貌(1975-1986)』

 

 

1998『《洞》電影劇本與評論』

 

 

1998『台灣新電影』

 

 

2002『電影中國』

 

 

 

作品年表-譯著

 

年份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8『再見,吾愛』

 

 

2005『導演視野:

遇見250個導演』

 DirectorsA-Z:

AConciseGuidetotheArtof250GreatFilm-makers

 

2005『認識電影』第十版

 UnderstandingMovies

 

 

人物年表

 

年份事蹟

 

1981在《聯合報》推出「電影廣場」專欄,與由景翔在《中國時報》主持的專欄「一部電影大家看」競爭,專欄每週推出一次,邀請五位影評人黃建業、陳國富、王墨林、林銳、韓良露和焦雄屏本人對上映的影片提出短評。

在《聯合月刊》中以「金馬獎會外評鑑」為題,列出金馬獎的十大問題,並在其中批判金馬獎的保守主義,自行評選出年度最佳影片。

 

1985新電影的幾部重要作品《冬冬的假期》、《青梅竹馬》、及《青梅竹馬》票房接連慘敗,被認為是支持新電影的影評人焦雄屏等人在金馬獎的評審會議及媒體上與被認為是舊派的影評人發生論戰。

 

1987擔任中時晚報電影獎發起人暨評審總召集人。

簽署詹宏志執筆的「民國七十六年台灣電影宣言」(或稱「另一種電影」宣言在1月24日《中國時報》中發表)。

宣言指出政策單位、大眾傳媒、評論體系應對電影文化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文中並對於電影論述及傳播媒介有許多意見,可視為之前「新舊影評」之爭的延續。

 

1988與黃建業一同成立「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希望能藉評論與文化界的力量,幫助新電影,改造當時的台灣電影環境,實踐1987年的電影宣言;成員包括宋存壽、侯孝賢、楊德昌、萬仁,和比較新電影的影評人等。

編輯《台灣新電影》一書,和詹宏志、吳念真、黃建業等人將新電影發展的重要事件、人物、作品等,作一系列性的論述。

 

1992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影展評審。

 

1993接受新聞局委託辦理「電影年」,擔任執行長,和多人共同編輯《台灣電影精選》,並將新電影及新電影的重要作者納入這半官方活動定義的電影正典中,並為國際宣傳之用。

策劃《中華民國電影多媒體電腦資料庫光碟系統》及《台灣電影研究及文獻出版概況》。

開設製片、攝影、錄音、美術等電影工業專業訓練課程。

舉辦歌舞片回顧展、青少年電影研習營、電影視覺特效展、青少年學苑影展。

與國外十五個影展單位合作,辦理各型台灣電影回顧展。

擔任新加坡新加坡國際影展、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亞太國際影展評審。

 

1994在「財團法人電影推廣文教基金會」下設立「台灣電影中心」,為國片處理海外事務,並致力將台灣電影及「作者」推銷至國際影展。

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影展、荷蘭鹿特丹國際影展評審。

擔任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亞洲電影選片人至1995年。

 

1995西班牙聖撒巴斯提安國際影展、日本福岡亞洲國際影展、新加坡國際影展評審。

因在電視節目中宣稱電影界有黑道介入,引起片商公會強力反彈,而遭到抵制,片商工會要求華視播正,更發函與國際影展,函中否認焦雄屏代表臺灣影片的資格。

自籌500萬新台幣成立「電影文教推廣基金會」,並出版柏林影后蕭芳芳自傳。

 

1996擔任瑞士佛瑞堡影展評審,並獲選People國際中文版1996年傑出風雲女性「菁鑽大家」。

 

1997擔任德國奧伯豪森國際短片影展評審。

主導的「吉光電影公司」出品OlivierAssayas拍攝的紀錄片《侯孝賢畫像》(PortraitofHouHsiaoHsien)。

 

1998擔任韓國亞洲藝術電影節評審。

 

1999擔任日本地球環境電影節、美國舊金山國際影展評審。

第二屆台北電影節國際影展總策劃。

 

2001和蕭雅全帶著《命帶追逐》在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首映並舉行記者會。

由吉光電影公司製作,焦雄屏擔任監製的電影「三城記」系列《愛你愛我》和《十七歲的單車》入圍柏林影展競賽片。

「三城記」系列入圍了鹿特丹影展投資會。

 

2002擔任2002台北電影節活動之一「創作教育推廣」總策劃擔任威尼斯影展「電影逆流」單元評審

 

2003擔任第二屆義大利(羅馬)台灣電影節顧問、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評審、美國耶魯大學台灣電影學術研討會策劃及講師。

 

2004擔任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評審。

 

2005擔任香港國際電影節「HumanitarianAward」評審委員。

 

2006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所長、印度Osian’sCinefan影展評審並獲頒終身成就獎。

擔任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NETPAC」單元評審委員。

赴捷克國立電影學院(FAMU),擔任為期7天的臺灣電影講座教授。

榮登美國綜藝報「女性影響專題」華人傳媒娛樂市場20位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2007擔任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

 

 

延伸訊息-得獎紀錄

 

年份事蹟

 

1997《望鄉》(徐小明導演)獲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台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美國夏威夷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德國柏林國際影展「青年論壇」單元人道精神獎

 

1998《洞》(蔡明亮導演)獲法國坎城國際影展「競賽」單元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台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美國芝加哥國際影展金雨果獎;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

 

2000《命帶追逐》(蕭雅全導演)獲日本福岡影展首獎;溫哥華影展龍虎大獎

 

2001《愛你愛我》(林正盛導演)--《三城記》系列之一,獲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最佳新進女演員獎

《十七歲的單車》(王小帥導演)--《三城記》系列之二,獲柏林影展評審團銀熊獎、最佳新人獎

 

2006印度Osian'sCinefan影展終身成就獎。

 

 

延伸訊息-相關閱讀

 

編號明細

 

1「誰謀殺了電影?

談焦雄屏與臺灣的影評」/詹宏志/『新書月刊』第22期/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