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675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docx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

阿彌陀經疏鈔事義

蓮池大師

  △第一卷

雲棲寺

  宋咸淳《臨安誌》:

「寺名雲棲(出「寺觀類」第十五葉),在錢塘五雲山後,詳具《雲棲碑記》。

治平二年,改名棲真寺。

」今曰「雲棲」,復其舊也。

知所先後

  《大學·聖經章》: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注》:

「本始所先,末終所後。

守約施博

  《孟子》曰:

「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注》:

「守約,是修身。

施博,是天下平。

與知與能

  《中庸》: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

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

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即本智而求佛智

  《華嚴玄談》云:

「真妄交徹,即凡心而見佛心。

理事雙修,即本智而求佛智。

」本智者,即眾生本有之智。

佛智者,即究竟果佛之智。

畫虎不就

  東漢光武時,伏波將軍馬援征蠻,遺書誡子曰:

「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

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反落一籌

  籌,算也。

張良云“請借前箸籌之」,是也。

又古人飲博,以籌記罰。

楊纂怒尹君不同己判,欲更之。

執筆沈吟,久之,曰:

「纂輸一籌。

嫂溺援之以手

  淳於髡曰:

「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曰:

「禮也。

」「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倚門而望

  王孫賈,齊湣王臣。

淖齒弒湣王。

王孫賈未有討賊意。

歸寧其母,母曰:

「汝朝出而晚歸,則吾倚門而望。

汝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汝今事王,王出走,汝不知其處,何面目立天下乎?

」賈於是與國人攻淖齒。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出《論語》。

事必師古

  傅說對商高宗:

「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

父曰吾怙,母曰吾恃

  《詩經》:

「無父何怙?

無母何恃?

」怙,覆冒之意。

恃,倚賴之意。

劬勞之德,昊天罔極

  《詩經》: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螟蛉異姓

  《詩經》: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教誨爾子,式穀似之。

懷慕終身

  《孟子》曰:

「人少則慕父母。

知好色,則慕少艾。

有妻子,則慕妻子。

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

大孝終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左右無方

  《禮記·檀弓篇》:

「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無方。

定省不違

  《禮記·曲禮上篇》:

「凡為人子者,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既竭心思

  《孟子》曰: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又曰:

「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心之官則思

  「心之官則思。

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出《孟子》。

「官」,猶「司」也,職掌之謂。

「得」,得其理也。

精誠之極,鬼神與通

  《管子》曰: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

思之不得,鬼神其將通之。

非鬼神通之,精誠之極也。

孺子封侯

  漢高帝初起時,魏無知薦陳平才可用,以為護軍中尉。

及得天下,封功臣,陳平封曲逆侯。

平曰:

「臣非魏無知,何由得進?

願讓封。

」帝曰:

「陳平可謂不背本矣。

」乃更官魏無知。

陳平微時,為里社分肉,甚均。

社老稱:

「孺子善宰。

」平曰:

「使平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孺子遂以此知名。

用蠡測海,恃管窺天

  東方朔答客難曰: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梃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淺深,發其音聲哉?

蟻山風水

  《蓮宗寶鑒》云:

「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

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

田蛙井鮒

  《莊子》曰:

「田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墟也。

」《易經·井卦》九二爻:

「井穀射鮒。

曝腮

  《華嚴玄談》云:

「上德聲聞,杜視聽於嘉會。

積行菩薩,曝腮鱗於龍門。

」言積行菩薩不能入華嚴大道。

如禹門三級,魚躍不過者,曝腮而還。

永嘉擬之螢光

  《證道歌》云:

「有二比丘犯婬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消霜雪。

不淨錯施爐韛,數息不利塚人

  舍利弗教二弟子修不淨觀,及數息觀。

久之無益,心欲反道,往見佛。

佛問:

「在家業何行?

」修數息者曰:

「守墳冢。

」修不淨者曰:

「治金器。

」佛令二人易觀修之。

不久,皆證道果。

三心圓發

  《觀經》上品上生章: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

乾曰大生,坤曰廣生

  《系辭》云: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寶鏡遁妖

  隋王度得寶鏡。

為縣令。

縣中有大樹,樹有神,令至者必祭,否則為祟。

度令人夜懸寶鏡於樹,其夜大雷雨,則晨視之,樹粉碎,有大蛇死樹下。

又遇逆旅,見其家有女殊色。

主人云:

「數月前有客攜至此,雲續當來取,迄今杳然。

」度心疑其非人,潛出鏡。

女即惶駭請死,曰:

「我乃狐也,惑人多矣,今死於君手。

乞藏鏡,即當受死。

」度曰:

「藏鏡,汝得無遁乎?

」妖曰:

「神物所燭,何處隱形?

願得一醉而死。

」與之酒,大醉而寢。

就視之,老狐死於床上。

其餘種種靈異,不可盡述。

七年之病

  《孟子》曰: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如牛壞車

  如牛以牽車為苦,便壞其車,主人復造。

如人厭身為苦,速滅其身。

不知此身雖滅,復受餘身。

生身、尊特,猶待辯疑

  有言六十萬億那由他之身,乃是生身。

蓋淨土之身,勝於穢土。

穢土生身丈六,淨土生身,宜爾許高大也。

知禮法師以十三重問答,辯此決是尊特身也。

(出《妙宗鈔》)

菩薩六念

  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

念佛者,慈悲導師。

念法者,三世佛母。

念僧者,人天福田。

念天者,長壽安樂。

念戒者,清淨身心。

念施者,普濟貧窮。

十心向往

  一、於眾生起大慈,無損害心;二、於眾生起大悲,無逼惱心;三、於佛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不貪利養敬重,淨意樂心;六、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於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於諸佛捨離諸相,起隨念心。

諸天共器,食有精粗

  《淨名經》云:

「譬如諸天,共寶器食。

隨其福德,食色有異。

三獸同河,渡分深淺

  《永嘉集》云:

「譬夫象、馬、兔渡河,足有短長,而分深淺。

十門推本

  一、音聲語言;二、名句文身;三、通取四法;四、諸法顯義;五、攝境唯心;六、會緣入空;七、理事無礙;八、通攝所詮;九、事事無礙;十、海印炳現。

香飯作佛事

  《淨名經》云:

「眾香國中,香積如來,以香飯而作佛事。

尊者無說,我乃無聞

  空生晏坐石室中,空中帝釋天散華供養。

空生曰:

「散華者誰?

」曰:

「我天帝釋也。

」「何以散華?

」曰:

「以尊者善說般若。

」尊者曰:

「我本無說。

」帝釋曰:

「尊者無說,我乃無聞。

無說無聞,乃真說般若也。

宗有十門

  一、我法俱有;二、法有我無;三、法無去來;四、通現假實;五、俗妄真實;六、諸法但名;七、三性空有;八、真空絕相;九、空有無礙;十、圓融具德。

支婁讖等五譯人

  支婁讖,後漢時人。

光武中興,故名後漢。

明帝,光武子也。

  康僧愷,魏人。

曹丕繼漢,國號魏。

  支謙,三國孫吳時人。

  宋法賢,趙宋時人。

  元魏菩提流支,南北朝魏人。

拓跋氏,改姓元,國號魏。

〖校注:

「支」原本作「志」。

周有嬴秦,南北朝有苻秦、姚秦

  周時有非子者,伯益之後,善養馬。

周平王愛之,封於陝,國號秦,是為嬴秦。

嬴,其姓也。

  苻秦,東晉時氐種也。

苻堅強盛,據關中,國亦號秦,是為苻秦。

  姚秦,羌種也。

姚萇為苻堅將。

後堅為晉所敗。

萇遂據關中,傳子興,是為姚秦。

周禮掌四方之語

  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皆官名。

寄,言能寄寓風俗之異於此。

象,言能仿象風俗之異於彼。

鞮,則欲別其服飾之異。

譯,則欲辯其語言之異。

周官通謂之「象胥」,而世俗通謂之「譯」也。

又「譯」,「釋」也,猶言「謄」也,謂以彼此言語,相謄釋而通之也。

遣將呂光

  秦苻堅建元十三年,使呂光伐龜茲,破之。

擁眾歸,至涼州,因據州稱「涼王」。

光死,侄呂隆降晉。

乃迎什師入關,居逍遙園。

孤山十疏流通

  《文殊般若經》、《佛遺教經》、《般若心經》、《瑞應經》、《四十二章經》、《不思議法門經》、《無量義經》、《普賢觀經》、《阿彌陀經》、《首楞嚴經》。

世稱「十經疏主」。

其麗不億

  《詩》云: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寶王論》

  草堂飛錫法師,作《念佛三昧寶王論》。

龍舒等

  龍舒居士王日休,作《淨土文》。

無盡居士張商英,有《求生淨土文》。

侍郎王古直,作《淨土決疑集》。

吳郡沙門大佑,作《淨土指歸集》。

無功居士王闐,作《淨土自信錄》。

慈雲懺主遵式,作《淨土略傳》。

徑路修行

  善導和尚偈: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

(云云)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神棲安養

  永明壽禪師,作《神棲安養賦》。

諸家懷淨土詩

  宋中峰本禪師、元西齋楚石琦禪師等。

枝低只為掛金臺

  「我師一念登初地,佛國笙歌兩度來。

唯有門前(云云)。

空穀、毒峰、天奇

  皇明空穀隆禪師,有《空穀集》。

毒峰善禪師,有《語錄》。

天奇瑞禪師,號煢絕老人,有《煢絕集》。

群星悉皆拱北

  《論語》云:

「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圓照標名蓮境

  宋,宗本,常州無錫人。

初參天衣懷禪師,念佛有省,後遷淨慈。

雷峰材法師,神游淨土,見一華殊麗,問之。

曰:

「待淨慈本禪師。

」又資福曦公,至慧林,禮足施金而去。

人詰其故。

曰:

「吾定中見金蓮華,人言以俟禪師。

」蓋師雖在宗門,兼修淨土,後臨終坐逝,謚圓照。

僧睿蓮華出榻

  僧睿,從羅什法師,稟受經義。

後預廬山蓮社。

宋元嘉十六年,忽告眾曰:

「吾將行矣。

」面西合掌而化。

眾見睿榻前一金蓮華,倏爾而隱。

五色香煙,從其房出。

文潞公、蘇長公

  文彥博,為宋宰相,封潞公。

蘇軾為翰林學士,與弟轍俱有盛名,故號長公。

岐黃

  岐伯與軒轅黃帝問答,作《內經》等書,為醫家祖。

清照說偈西歸

  宋,慧亨,住武安,稱清照律師延壽。

初依靈芝習律。

專修淨業六十年。

臨終,集眾念佛。

為說偈曰:

「彌陀口口誦,白毫念念想。

持此不退心,決定生安養。

捨僊學而迴心淨業

  宋,葛濟之,句容人,世事僊學。

妻紀氏,獨精誠念佛。

元嘉三年,方在機杼,忽覺空中清明。

因投杼,仰瞻四表。

見西方有佛現身。

寶蓋、幢旛,映蔽雲漢。

喜曰:

「經言無量壽佛,其即此耶?

」面佛作禮。

濟之驚異,就之,紀氏指示佛所,濟之亦見半身,俄而隱沒。

祥雲五彩,親裏咸睹焉。

自是歸佛法矣。

焚《僊經》而專修《觀經》

  後魏曇鸞,性嗜長生,受陶隱君《僊經》十卷。

後遇菩提流支,乃問曰:

「佛有長生不死術乎?

」支笑曰:

「長生不死,吾佛道也。

」乃授《十六觀經》:

「學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

其為壽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

此吾金僊氏之長生也。

」曇大喜,遂焚《僊經》,而修淨業。

冥君敬禮

  永明壽禪師入滅後,有僧自臨安來,經年繞師塔。

人問故。

曰:

「我病入冥,見殿左供一僧像,王勤致禮敬。

密詢其人,則曰:

『此杭州永明壽禪師也。

凡死者皆經冥府,此師已徑生西方上上品矣。

王以其德,故敬禮也。

』」

羅剎休心

  有羅剎在一聚落,其民人日送子與食。

有子歸信三寶,一心念佛,遂不能食,得歸。

擬議

  《易》云: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

擬議以成其變化。

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唐太宗為秦王時,與太子建成相忌,欲舉兵。

眾議恐不勝,命卜之。

張公謹取龜投地,曰:

「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第二卷

天台六即

  一、理即佛。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二、名字即佛。

知識經卷,聞名知字。

三、觀行即佛。

依教修行,即五品位。

四、相似即佛。

相似解發,十信位。

五、分證即佛。

分證分破,初住至等覺位。

六、究竟即佛。

智斷圓滿,妙覺位。

《華嚴》明十身佛

  一正覺佛,二願佛,三業報佛,四住持佛,五涅槃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三昧佛,九本性佛,十隨樂佛。

當暗中有明,當明中有暗

  南嶽石頭和尚《參同契》曰:

「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後步。

讀古

  齊桓公讀書於堂上。

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曰:

「君之所讀者何書?

」公曰:

「古人之書。

」曰:

「古人存乎?

」公曰:

「往矣。

」曰:

「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也。

」公曰:

「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

有說則生,無說則死。

」曰:

「請以臣之業觀之。

斫輪徐,則甘而不固。

疾,則苦而不入。

不疾不徐,得之心而應之手,有數存焉。

臣不能喻臣之子,臣之子不能得之於臣。

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

夫古之人,其不可傳者已往矣。

然則公之所讀者,其古人之糟粕也已。

《瑜伽》四義

  《瑜伽》第六云:

「略由四義,故稱『我聞』。

一為世間語便易故;二為隨順世間故;三為斷除定無我怖畏故;四為宣說自他得失,令生決定信解心故。

弘廣菩薩之所流通

  《涅槃經》第四十卷:

佛告文殊師利:

「阿難比丘,是吾之弟。

給事我來,二十餘年。

所可聞法,具足受持。

喻如瀉水,置之一器。

是故我今顧問阿難,為在何所,欲令受持是《涅槃經》。

善男子,我涅槃後,阿難比丘所未聞者,弘廣菩薩,當能流佈。

阿難求三願

  一、不受佛故衣;二、不隨佛受別請;三、二十年法請重說。

周正建子,夏正建寅

  今之正月初昏時,斗柄指寅。

十二月指醜。

十一月指子。

夏時取人生於寅,故以建寅為歲首。

商取地辟於醜,故建醜為歲首。

周取天開於子,故建子為歲首。

而建寅為正。

三三昧

  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

百八三昧

  首楞嚴三昧、寶印三昧、獅子遊戲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乃至離著虛空無染三昧。

孔恩周急

  《論語》:

孔子云:

「君子周急不繼富。

岐政先煢

  《孟子》舉文王治岐之政,曰: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詩》曰:

『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

四邪命食

  一、方口食,曲媚權勢,通使四方;二、維口食,種種咒術,卜算吉凶;三、仰口食,仰觀星宿,以自活命;四、下口食,種植田園,和合湯藥。

千里面談

  唐太宗為秦王時,在軍中,使房玄齡入奏事於高祖。

高祖笑曰:

「玄齡為吾兒奏事,雖隔千里,猶如面談。

久在泗濱,相依陳蔡

  山東泗水之濱,有杏壇,是孔子與弟子談道處。

孔子將適楚,道過陳蔡。

陳蔡大夫發徒圍之。

此時十哲皆從:

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十六大國

  五天竺國,如舍衛、王捨等。

顏閔無文,游夏缺行

  顏閔,即顏淵、閔子騫,列在德行之科。

游夏,即子游、子夏,在文學科。

目連化身降龍

  難陀、跋難陀兄弟居須彌邊海。

佛嘗飛空上忉利宮。

是龍瞋恨:

「云何禿人從我上過!

」後時佛欲上天,是龍吐黑雲闇霧,隱翳三光。

諸比丘咸欲降之,佛不聽。

目連云:

「我能降是龍。

」佛即許之。

其龍以身繞須彌七匝,尾拖海水,頭枕山頂。

目連倍現其身,繞山十四匝,尾拖海外,頭枕梵宮。

是龍瞋盛,雨金剛砂。

目連變砂為寶華,輕軟可愛。

猶瞋不已。

目連化為細身,入龍身內,從眼入耳出,從耳入鼻出。

龍受苦痛,其心乃服。

外道移山,制之不動

  外道師徒五百,用咒移山,經一月日,簸峨已動。

目連念言:

「此山若移,多所損害。

」即於山頂結跏,山還不動。

外道相謂:

「我法山動,計日必移。

云何安固,還若於初?

必是沙門使爾。

」自知力弱,歸心佛法。

一城釋種,舉之梵天

  琉璃大王滅釋種。

目連欲救,佛以定業難逃,不允其請。

目連以神力,將缽盛五百釋種,托至梵天。

琉璃王滅釋之後,舉缽視之,唯血水而已。

故知業力,佛亦不能救也。

止車燒堂

  耆域善知方藥,生忉利天。

目連因弟子病,乘通往問。

值諸天出游,耆域乘車不下,但合掌而已。

目連以神力駐之。

耆域云:

「諸天受樂,匆匆不暇相看。

尊者欲何所求?

」目連具說來意。

答云:

「斷食為要。

」目連放之,車乃得前。

  帝釋與修羅戰勝,造得勝堂,樓臺七寶,莊嚴奇特。

梁柱支節,皆容一綖,不相著而能相持,天福之力能如此。

目連飛往,帝釋將之看堂。

諸天女皆羞目連,悉隱避不出。

目連念帝釋著樂,不修道本,即以神通燒得勝堂,赫然崩壞,仍為帝釋廣說無常。

帝釋歡喜。

後堂儼然,無灰煙色。

子系母故

  尊者幼喪父,母欲改適。

因子系故,不遂其心。

猶繩系扇,故曰「扇繩」。

馬麥之報

  佛與弟子,三月在毗蘭邑食馬麥,以償宿報。

獨憍梵於天上受供。

屍利沙國

  大國名。

塔猶卻貝

  阿育王禮諸羅漢塔,次至薄拘羅塔,而說偈言:

「雖自練無明,於世少利益。

」因供二十貝子。

而貝子從塔飛出,來著王足,諸臣驚怪。

以生平閑靜少欲,其塔猶有是力。

(又外國用貝,如此土用錢。

人以貝供尊者塔前,貝即落地,以示不受。

不假璣衡

  璇璣玉衡也。

注:

璇,美珠也。

璣,機也。

以璇飾璣,所以象天之體轉運也。

衡,橫也,謂衡簫也。

以玉為管,橫而設之。

所以窺璣,而齊七政之運行。

猶今之渾天儀也。

比之螺蛤

  阿[少/兔]樓馱聽法之次,多昏睡。

佛責云:

「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難兄難弟

  東漢太丘長陳實生二子,曰元方、季方,俱有俊才。

二子之子,各論父功德,詣祖決其優劣。

實曰:

「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文殊十瑞

  一、光明滿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湧七珍;四、神開伏藏;五、雞生鳳子;六、豬娩龍豚;七、馬產麒麟;八、牛生白澤;九、倉變金粟;十、象生六牙。

詳有五名

  一雲尊重,一名威猛,一雲降伏,一雲   一雲

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無著禪師禮五臺,遇文殊化老翁問云:

「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著云:

「末法僧尼,少持戒律。

」無著云:

「此間佛法,如何住持?

」翁云:

「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命在呼吸

  《四十二章經》云:

佛問沙門:

「人命在幾間?

」答言:

「數日間。

」曰:

「子未知道。

」又問:

「人命在幾間?

」曰:

「飯食間。

」佛言:

「子未知道。

」又問:

「人命在幾間?

」答云:

「人命在呼吸間。

」佛言:

「子知道矣。

十種權實淨土

  《華嚴合論》:

第一《阿彌陀經》淨土,第二《觀無量壽佛經》淨土,此二是權未實。

第三《維摩經》淨土,是實未廣。

第四《梵網經》淨土,是實未廣。

第五摩醯首羅天淨土,第六《涅槃經》淨土,此二是權未實。

第七《法華經》三變淨土,亦是權未實。

第八靈山會所指淨土,是實非權。

第九唯心淨土,是實淨土。

第十毗盧所居淨土,是實淨土。

《楞嚴》深呵

  《楞嚴》破想陰文云:

「都指見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

多歧亡羊

  《列子》載: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子共追之。

楊子曰:

「一羊,何追者之眾?

」曰:

「多歧路。

」已而返,竟不得羊。

曰: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不知所之,故也。

」故曰:

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專注中鵠

  鵠,皮革中之的也。

射候用皮,其中畫鵠以為的。

見卵而求時夜

  《莊子》曰:

「且汝亦太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

」時夜,雞也。

見卵而即望其報曉,甚言欲之極也。

體露金風

  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云:

「體露金風。

《瑜伽》一百一十苦

  詳具論中。

二十四樂、三十益

  詳具彼鈔、彼論。

聖解還成魔境

  《楞嚴經》云: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見早墮鐵圍

  經云:

佛言:

「文殊昨夜起佛見、法見,被吾貶向二鐵圍山。

牛羊絕牧

  《孟子》曰:

「牛山之木,非無萌檗之生焉。

牛羊又從而牧之。

是以若彼濯濯也。

」謂牧養牛羊,而戕其芽也。

過迦旃鄰陀

  迦旃鄰陀者,天竺柔軟草名也。

觸之者,能生樂受。

庭前柏樹

  僧問趙州: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州云:

「庭前柏樹子。

檻外藥欄

  僧問雲門:

「如何是清淨法身?

」門云:

「花藥欄。

八種清風

  世間八風,謂:

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景風、涼風、閶闔風、不周風、廣莫風。

然彼土無四時,或應八方,或對八卦,或自有八種,不必強為之說。

堯處茆茨

  唐堯為天子時,宮室儉素,茆茨不翦。

謂以茆茨草蓋屋,而不翦齊其檐。

極言其樸陋也。

箕諫象玉

  箕子,紂之叔父。

紂作象箸,箕子嘆曰:

「彼為象箸,必為玉杯。

則遠方珍怪之物至矣。

」遂入諫。

紂不聽,囚之。

舜在畎畝

  《孟子》曰:

「舜發於畎畝之中。

」《書》曰:

「帝耕於歷山。

警蹕冕旒

  天子出陳警,入陳蹕。

天子儀仗也。

冕,冠也。

天子十有二旒。

有天下不與

  《論語》云:

「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注》:

「不與,猶言不相關,言其不以位為樂也。

誦斯偈者,尚致口出青蓮華香

  昔有女尼,日誦《法華經》「青蓮華香,白蓮華香」二句,後世因感口有蓮華香之報。

營修世福,為有漏因

  達摩初見梁武帝,帝問:

「寡人造寺、寫經,度僧無數,有功德否?

」祖云:

「實無功德。

」帝曰:

「何以無功德?

」師曰:

「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帝曰:

「如何是真實功德?

」答曰:

「淨智妙玄,體自空寂。

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第三卷

塤鳴篪奏

  塤土、篪竹,二器互相唱和。

《詩》云:

「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玉振金聲

  《孟子》曰:

「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注》:

「金,鍾也。

聲,宣也。

八音未作,則先擊鎛鍾以宣其聲。

玉,磬也。

振,收也。

俟其既闋後,擊特磬以收其韻。

哀矣不傷,樂而不泆

  《論語》:

子曰:

「《關雎》樂而不婬,哀而不傷。

」《注》云:

「婬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

傷者,哀之過而害於和者也。

」泆即婬也。

羽寂宮沈

  宮、商、角、徵、羽,號為五音。

當平心地,則世界平

  持地菩薩,於普光佛時,為比丘,平填道路。

至毗舍如來時,國大王延佛設齋,爾時菩薩平地待佛。

佛摩頂云:

「當平心地,則世界平。

心有高下,丘陵坑坎

  《維摩經》云:

舍利弗言:

「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螺髻梵王言:

「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大千世界,珍寶嚴飾。

夜氣清明

  《孟子》曰: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

」謂一日之間,汩沒於物欲,其氣昏濁。

平旦之時,其氣清明,所好惡與人相近,不至大背於人情也。

三種意生身

  一、三昧樂正受意生身,屬聲聞;二、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屬菩薩;三、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屬佛。

四種三昧

  一、常行三昧,《般舟》九十日為期,專念彼佛,亦云佛立三昧。

二、常坐三昧,《文殊問般若》九十日為期,專緣法界理,不兼餘事,亦云一行三昧。

三、半行半坐三昧,「方等」、「法華」等懺,限期不定,或三七日、七日、十日等。

上三實相理觀。

四、非行非坐三昧,諸經行法,不專行坐,並屬此攝。

即隨自意三昧。

此一唯事觀。

釋迦、調達宿因

  釋迦佛,與調達,往昔為共命鳥。

一為調達者睡,一為釋迦佛者醒。

醒者因取香果而食,香氣芬然。

睡者覺而惡曰:

「何瞞我而食也?

吾當以毒果害之。

」遂食毒果,二命俱喪。

由之瑟

  子曰:

「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

」《注》:

「言其聲之不和,與己不同也。

鄭之聲

  孔子曰:

「放鄭聲,遠佞人。

鄭聲婬,佞人殆。

黃鍾大呂

  樂有十二律:

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為陽六律。

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鍾,為陰六律。

二十二根

  信、進、念、定、慧、憂、喜、苦、樂、捨、眼、耳、鼻、舌、身、意,共十六根;男根、女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命根、具知根。

五邪命

  一、為利養詐現異相;二、為利養自說功德;三、佔相吉凶,為人說法;四、高聲現威,令人畏敬;五、說得供養,以動人心。

扞格

  《禮記·學篇》:

「扞格而不勝。

」《注》:

「扞,拒扞也。

格,讀如凍[冫*各]之[冫*各],謂如地之凍,堅強而難入也。

一暴十寒

  《孟子》曰: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六律交唱

  陽六、陰六,同前。

八音克諧

  此《書經·舜典》後夔之語: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八音者,金、石、絲、竹、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