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646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6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XX

3.1一般规定

3.1.1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1.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3.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3.1.4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1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3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3.2卫星定位测量

(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1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

固定误差A

(mm)

比例误差系数B

(mm/㎞)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10

≤2

≤1/250000

≤1/120XX0

三等

4.5

≤10

≤5

≤1/150000

≤1/70000

四等

2

≤10

≤10

≤1/100000

≤1/40000

一级

1

≤10

≤20

≤1/40000

≤1/20XX0

二级

0.5

≤10

40≤

≤1/20XX0

≤1/10000

3.2.2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3.2.2)式计算。

=

(3.2.2)

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平均边长(km)。

3.2.3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3.2.3-1)式计算;

m=

(3.2.3-1)

式中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3.2.3-2)的规定。

m≤

(3.2.3-2)

(Ⅱ)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3.2.4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2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边长,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4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

5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6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

3.2.5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

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3.2.6控制点埋石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并绘制点之记。

Ⅲ)GPS观测

3.2.7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表3.2.7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接收机类型号

双频

双频或单频

双频或单频

双频或单频

双频或单频

仪器标称精度

10mm+2ppm

10mm+5ppm

10mm+5ppm

10mm+5ppm

10mm+5ppm

观测量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卫星高度角(°)

静态

≥15

≥15

≥15

≥15

≥15

快速静态

----

---

---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静态

≥5

≥5

≥4

≥4

≥4

快速静态

---

---

--

≥5

≥5

观测时段长度(min)

静态

30~90

20~60

15~45

10~30

10~30

快速静态

---

---

---

10~15

10~15

数据采样间隔(S)

静态

10~30

10~30

10~30

10~30

10~30

快速静态

---

---

---

5~15

5~15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6

≤6

≤6

≤8

≤8

3.2.8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

3.2.9GPS控制测量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

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

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

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

4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的测站信息。

(ⅳ)GPS测量数据处理

3.2.10基线解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

2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

3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

3.2.11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3.2.11-1)~(3.2.11-5)式的要求: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

(3.2.11-1)

(3.2.11-2)

(3.2.11-3)

W=

(3.2.11-4)

(3.2.11-5)

式中n-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2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3.2.11-6)~(3.2.11-10)式的要求。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

(3.2.11-6)

(3.2.11-7)

(3.2.11-8)

W=

(3.2.11-9)

(3.2.11-10)

式中n-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3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3.2.11-11)式的要求:

(3.2.11-11)

3.2.12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的异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3.2.4条第3款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

3.2.13外业观测数据检测合格后,应按3.2.3条对GPS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

3.2.14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WGS-84坐标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并提供各观测点在WGS-84坐标系统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

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

3.2.15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后三维约束平差。

2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

3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

4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3.3导线测量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秒)

测距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秒)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秒级仪器

2秒级仪器

6秒级仪器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3.6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5

≦1/35000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2

4

10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1

3

16

≦1/10000

三级

1.2

0.1

12

15

1/7000

1

2

24

≦1/5000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

3.3.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

3.3.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

(Ⅱ)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埋石

3.3.4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

3.3.5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3.3.6导线点的埋石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三、四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Ⅲ)水平角观测

3.3.7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

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

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

4补偿器的补偿要求:

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

7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秒)

半测回归零差(秒)

一测回内2C互差(秒)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秒)

四等及以上

1秒级仪器

1

6

9

6

2秒级仪器

3

8

13

9

一级及以下

2秒级仪器

12

18

12

6秒级仪器

18

24

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

2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

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門。

4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蛴。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3.3.10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

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

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瀝。

3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15ˊ,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

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侬。

3.3.11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

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

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

3.3.12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3.3.13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

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聰。

(Ⅳ)距离测量

3.3.14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

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

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摇。

3.3.15本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3.3.16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式表示。

mD=a+b×D(3.3.16)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

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鸶。

式中,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

D—测距长度(km)

3.3.17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

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

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輛。

3.3.18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8的规定。

表3.3.18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网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

单程各测回较差(㎜)

往返测距较差(㎜)

三等

5mm级仪器

3

3

≦5

≦7

≦2(a+b×D)

10mm级仪器

4

4

≦10

≦15

四等

5mm级仪器

2

2

≦5

≦7

10mm级仪器

3

3

≦10

≦15

一级

10mm级仪器

2

≦10

≦15

二、三级

10mm级仪器

1

≦10

≦15

注;1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2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3.3.19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2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3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4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

氬嚕躑竄贸恳彈瀘颔澩。

氬嚕躑竄贸恳彈瀘颔澩纷。

5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4.3.2和和4.3.3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

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慶。

3.3.20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

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怂阐譜鯪迳導嘯畫長凉。

怂阐譜鯪迳導嘯畫長凉馴。

3.3.21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21的规定。

表3.3.21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边长量距较差相对误差

作业尺数

量距总次数

定线最大偏差㎜

尺段高差较差㎜

读定次数

估读值至㎜

温度读数值至℃

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

二级

1/20XX0

1~2

2

50

≦10

3

0.5

0.5

≦2

三级

1/10000

1~2

2

70

≦10

2

0.5

0.5

≦3

注:

1量距边长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改正。

2当检定钢尺时,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

(Ⅴ)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3.3.22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3.3.23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2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基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谚辞調担鈧谄动禪泻類。

谚辞調担鈧谄动禪泻類谨。

3水平距离可按(3.3.23)式计算:

DP=

(3.3.23)

式中,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

3.3.24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3.3.24)式计算;

mβ=

(3.3.24)

式中,f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秒)

n---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3.3.25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3.3.25-1)、(3.3.25-2)式计算;当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3.3.25-3)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嘰觐詿缧铴嗫偽純铪锩。

嘰觐詿缧铴嗫偽純铪锩癱。

1单位权中误差:

μ=

3.3.25-1

式中,d—各边往、返测的距离较差(㎜)

n—测距边数;

P—各边距离的先验权,其值为

,σD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计算。

2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DI=μ

3.3.25-2

式中,mDI---第i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3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DI=

3.3.25-3

式中,mDI---平均测距中误差(㎜)。

3.3.26测距边长差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1)式计算:

DH=DP(1+

)3.3.26-1

式中,DH—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边长度(m);

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HP---测区的平均高程(m);

HM—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RA---参考椭圆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2归算到参考椭圆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2)式计算:

DO=DF(1-

))+3.3.26-2

式中,DO—归算到参考椭圆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

H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圆面的高差(m);

3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3.3.26-3)式计算:

Dg=D0(1+

)(3.3.26-3)

式中,D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Ym---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m)

RM---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圆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m);

∆y---测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