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危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7641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态危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海洋生态危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海洋生态危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海洋生态危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海洋生态危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生态危机.docx

《海洋生态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态危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生态危机.docx

海洋生态危机

海洋生态危机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海洋生態危機  國家科學委員會博士後研究員  蔡淳淳博士  藍色運動:

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  ?

  保育是一種生活態度    珊瑚礁的重要性  ?

  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天然藥物的寶庫?

  礦物資源?

  遊憩觀光資源    珊瑚礁面臨的威脅  ?

  沉積物污染?

  有機質污染?

  非法漁業的破壞?

  遊客的破壞    保護海洋三帖藥    6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

  法律教育研究  ?

  ?

    如何保護珊瑚礁  ?

  遵守海洋遊憩規範  不傷害、不破壞、不採集珊瑚及其他住在珊瑚礁上的生物尊重海洋生物生存權,不飼養、不購買、不食用珊瑚礁生物維護珊瑚礁生態環境,不製造污染、不丟棄垃圾支持珊瑚礁保育活動,促進珊瑚礁永續發展  ?

  ?

  ?

  ?

    台灣沿海珊瑚礁生態警訊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04年12月公布了「2004年世界珊瑚礁現況」報告,包括台灣在內96個國家的珊瑚礁。

  ?

  密集水產養殖、道路建設、廣闢休閒區、農業活動,土壤退化及土石流造成的沉澱物等轉移到礁層;沿海市鎮的污水排放。

  ?

  拖網捕魚;潛水者及遊客常損壞珊瑚;核四電廠的興建對珊瑚礁造成損害。

過度及破壞式捕魚,沉澱物及海岸發展對珊瑚礁造成影響。

  雖然台灣已採取保護措施,台灣珊瑚礁遭破壞的情況在過去兩年沒有改善,海岸發展及觀  7  ?

  ?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光尤其使珊瑚礁承受人為壓力。

  ?

  整合有效執法、防範海洋污染、恢復珊瑚及瀕臨滅種的海洋生物,以建立保護、管理制度將是關係台灣珊瑚礁未來的關鍵。

    漁獲與漁「禍」:

吃?

或不吃?

    別再吃魩仔魚了  ?

  魩鱙漁獲樣本中,總計124種以上的仔稚魚,其中屬於漁獲對象只有10種,以鯷魚科為主。

有114種以上是屬於被混獲的,包括經濟性鱸魚、鯛、石首魚、鸚哥魚、帶魚、鲔等  ?

    軟骨漁獲  ?

  魚丸、天婦羅、鯊魚煙、魚翅、軟骨素健康食品、皮革製品、牙齒裝飾品、鯊烯(化妝品原料)  ?

  全球軟骨漁獲年產量超過75萬公噸  台灣的鯊魚產量近十年來萬公噸,年平均5萬公噸,世界排名第三(印尼、印度)1994年之後,逐年減少  ?

  ?

    鯨鯊(豆腐鯊)  ?

  可成長至18公尺以上  8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

  一公斤200-250元  1000公斤小豆腐鯊20-25萬10公噸的中大型豆腐鯊200-250萬  捕獲量已從十餘年前的300尾上下,降至近年來不到100尾菲律賓於1998年三月列入管理,禁止捕獲及販賣  ?

  ?

  ?

  ?

    保育與管理  ?

  加強建立及研究軟骨魚類資源的動態與管理問題  加強蒐集生殖、食性、年齡、成長、移動迴游等生物學情報建立種別的漁獲量資料  生存權的保護資源生物永續利用  ?

  ?

  ?

    永續經營黑鮪魚?

  ?

  2004年四月東港第一尾黑鮪魚進港,體重將近300公斤。

2005年的第一鮪(320公斤)以每公斤5000元售出。

  根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公布的數字顯示,1990年東港黑鮪魚的捕捉量還不到200尾,到2000年已經超過一萬隻。

  ?

  ?

  ?

  黑鮪魚屬於鯖科、鮪屬魚類,全世界只有七種。

在七種鮪魚中,黑鮪魚身材最為「魁梧」,身長可達三公尺,超過六百公斤重,體型在魚類中僅次於鯊魚。

  9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迴游路線  ?

  鮪魚屬於大洋洄游性魚類,必須靠近沿岸淺水域大陸棚產卵;黑鮪稚魚初生階段無法靠自己覓食、游動,最好誕生在餌料豐富、浮游生物充足,與海流強烈的水域,而北赤道洋流與黑潮正好從台灣東部外海擦身而過,接近台灣東部海域的「南方漁場」,正是黑鮪魚群的一個重要產卵場。

  ?

  每年四月至六月期間,成熟的黑鮪魚陸續太平洋東部海域的加州海岸,游至亞洲東岸海域產卵,一路抵達台灣、菲律賓外海。

  ?

  黑鮪魚產卵期將近兩個禮拜,一直到七月初都是魚汛期,產卵後的魚群陸續往北移動,部分成熟的黑鮪也遷往日本外海產卵,此時,日本的鮪魚季也才開始。

    鮪魚的生殖  ?

  黑鮪魚可以活到20歲,6歲後幾乎年年都能多次產卵,是成長緩慢、生命週期極長的魚種。

黑鮪雖以量取勝,實際上根據澳洲對南方黑鮪的研究,千萬個黑鮪魚卵,估計只有兩隻可以平安長大。

  ?

  ?

  黑鮪逐魚群而居,秋刀、魷魚、鯖魚群都大口吞食,算是食物鏈中的頂級掠食者,加上成熟期長,在人類短時間大量捕捉下,很容易面臨族群快速枯竭的存亡問題。

  漁場    10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

  過去捕捉太平洋黑鮪的主力以日本、美國為主。

  目前台灣黑鮪基地於菲律賓東方海域的南方漁場,於黑鮪往日本遷移途中,必須過境蘇澳外海的北方漁場,蘇澳已成次於東港的黑鮪大港。

  ?

    保育鮪魚  ?

  國際上相關的鮪魚保育組織就有「南方黑鮪保育公約委員會」、「大西洋鮪魚公約組織」、「印度洋鮪類委員會」、「太平洋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等四個團體,其中南方黑鮪於親代族群的比例已低於物種存活的安全標準,聯合國「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已將南方黑鮪列入受威脅的動物名單中。

  ?

  漁業資源管理是必然的趨勢,因此更需要加強有關黑鮪的生物學研究,解決黑鮪族群穩定的方法,就是完成黑鮪的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  ?

  人工繁殖黑鮪的困難度非常高,剛孵化的黑鮪魚,幾乎肉眼難見,不易尋到適合的餌料餵食。

  ?

  大洋洄游性的黑鮪魚,游泳速度超快,時速可達八十公里,加上體型龐大,為了得到足夠氧氣,以利血液充分循環,黑鮪魚必須作快速游動,讓魚鰓不停地過濾大量海水。

  11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

  將活黑鮪魚帶回陸地的困難度太高,最早試圖進行黑鮪繁殖的日本,在海邊進行箱網養殖,黑鮪魚常常撞網而亡,改從捕捉一、二歲的小魚著手。

  ?

  蒐集每尾黑鮪魚身上的鱗片。

觀察鱗片上的紋路,鱗片進一步瞭解黑鮪魚年紀、健康情況、與牠們洄游過的海域水溫、氣候等情形。

  ?

  日本在1995年便已開始進行黑鮪魚標放,在捕捉到的鮪魚身上植入無線電追蹤器,以掌握黑鮪族群分佈和生活史。

    奇特的文化季  ?

  黑鮪季  ?

東港?

宜蘭南方澳  ?

  花蓮曼波季  觀光魚季?

光光魚「祭」?

  ?

    消失的海岸溼地「寶」島?

「堡」島  ?

  漁港239處  1200公里海岸線有1/2為消波塊覆蓋—海岸倒退、國土流失  海岸溼地--紅樹林、瀉湖、海埔新生地、涵養水源、淨化水質、造陸、多樣性生物  12  ?

  ?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可愛的昆蟲世界  唐立正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緒言  昆蟲早在人類還未出現在地球上之前,就已經在這一個充滿殘酷及競爭的惡劣環境中默默的生活著,在他們的世界中生活唯一目標和人類一樣,就是延續其種族以持續立足於地球上。

在人跡無法到達之處如南北極地、高山、深海等環境中,優遊自在、怡然自得,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然而當其棲所、食物被人類看上時,也就只好屈服或是與人類展開無止盡的鬥爭。

例如:

蜜蜂採集的花蜜、花粉被人類視為健康食品時,馴服的他們只好以人類施捨的糖水及難吃的人工花粉努力的活下去。

相對的,一些農業害蟲因為爭奪食物與人類衝突。

進而遭到人類殺蟲劑的攻擊,但頑固的昆蟲遭此浩劫仍能族群的基因庫中重組、累積出抗性的新族群與人類抗爭,直到人類發現殺蟲劑殺不死害蟲,而其上殘留的的農藥危害到人類的健康時,才承認必須改變策略,研究利用自然界中各種生態因子的調控來降低害蟲的數量,以不達到嚴重危害農作生產,人蟲共存兩者雙贏的局面。

然而在此生存競爭演變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昆蟲世界裡,有衝突、有競爭、等殘酷的一面;但相對的,小小牠們也有分工合作、有情有愛、講義氣等溫馨的一面,值得我們人類效法、學習及尊敬的地方,關於這些將於文    13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中一一介紹。

      常見昆蟲個論  蟑螂─夾縫中求生存的高手  蟑螂是居家中常見之昆蟲,早在恐龍時代即出現於地球上,本來多棲息於野外環境中  後來才侵入人類之居家環境內,於環境適合又有充足的食物,因此繁殖力強。

雌蟲交尾懷孕時,其尾部常見其帶著尚未成熟的卵囊到處活動覓食,當其經過噴灑殺蟲劑的磁磚時,六隻腳角則會掂著走路,唯恐沾到藥劑。

倘若中毒即將死亡時,他也會將卵迅速產出體外以免子代受害。

    白蟻─分工合作的勤奮者  白蟻以取食木材纖維質為食,並利用腸道內,共生之原生動物來幫助其消化纖維質。

大多在腐木內鑽隧道,或生活於地下土中,可危害家居之樑木傢俱、橋樑、枕木等。

在野外有蛀食生長中之林木而使林木枯死。

白蟻具社會行為,同一巢中可分數種不同之階級,包括:

生殖群之大翅、短翅及無翅三個王族;非生殖群皆為無翅,又可分為工蟻及兵蟻,兵蟻又依禦敵方式分鼻兵、顎兵兩型。

在生殖季節時,雌雄蟻飛出蟻巢進行空中求偶,以便建立新的王國,在野外倒木下或腐木中。

白蟻世界看似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具有能力的王族高高在上,接受無生殖力的工族、兵族子民們的奉養。

而此些子民為何要如此低下屈膝默默的自我犧牲呢?

因為他們體認到王族與他們體內留著相同的血﹝基因﹞,唯有牠們努力工作,使其王族不倒,這樣牠們的基因才能藉其王族持續散播及永久立足於地球上,因此身份上的小小犧牲乃是無傷大雅的,種族的繁衍才是最重要的。

    螳螂─死亡婚禮  體形大、綠色、褐色,頭為三角型,前足為捕捉足,以捕捉小昆蟲為食。

常靜止於枝葉上或花叢間,將前足合攏於胸前靜待其它昆蟲如祈禱狀,故又名祈禱蟲。

雌蟲交尾後有將雄蟲頭部吃掉之習性,據報告此種行為有利於雄蟲之射精增加卵之受精率。

且交尾任務完成後,雄蟲之身體可提供為母螳螂之食物,增加其營養,以免母螳螂消耗體力覓食,確保子代之繁殖。

母蟲成熟後將卵置於一個咖啡色囊狀物中,稱之為螵鞘。

此種能量分配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看似殘酷,但在生存競爭的環境中卻是最合理、最有效率的策略。

若不考慮宗教及道德等規範實在是值得人類效法及學習的。

如:

器官捐贈、大體(解剖)老師等新觀念,或許就是此延伸而來的。

  竹節蟲─最無母愛者  竹節蟲以模擬植物之枝葉著名,有的具翅或無。

行動緩慢,綠色或灰褐色。

白    14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天靜止於枝葉間不易被查覺,主要在夜晚活動。

咀嚼植物枝葉,在夏季中,於林場道路兩旁之闊葉雜草叢中,很容易掃網採得此蟲,於體型怪異,亦有〞山妖〞之稱號。

於肢體纖弱,無攻擊力,為保證其後代存活,發展出將卵模擬成種子的策略,已躲避天敵,而無護幼行為。

遇敵害尚且自顧不暇,故稱為最無母愛之昆蟲。

  蝗蟲─跳躍高手  蝗蟲交尾時,體型較大的雌蟲常會背著體型較小的雄蟲,而被誤認為母揹子,雌蝗蟲產卵時會用其四片硬質產卵器在土中掘洞將卵產於其內,而洞口則其生殖副腺分泌白色發泡物質密封避免慘遭掠食。

    蟋蟀─小提琴家  蟋蟀或螽蟴,生活於草叢中,雄蟲為吸引雌蟲,在前翅上特化成許多刻紋及硬質膜,並於其一條翅脈上形成連續之環狀刻紋,有如琴弦稱弦器。

另一個翅端特化成一塊刮片,稱為彈器。

當彈器摩擦弦器震動鼓膜區,則會發出節律性且悅耳(對昆蟲)的求愛歌曲,同時為避免種間混亂,不同種的節律不同。

母蟲會聞聲而至,兩情相悅即譜愛的樂章,踏上蟲婚之途。

  蠼叟─最佳母愛者  蠼叟,體型扁長黑色或褐色,前翅短小肥厚革質;後翅寬大膜質收摺於前翅下,有小部份外露;且翅無法完全遮敝腹部。

腹部末端有一對明顯之尾鉗,遇敵害即高舉晃動腹部及尾鉗,以達到嚇阻作用。

通常生活於野外石塊下、枯葉下等陰暗處,屬雜食性。

當母蟲於其棲所中產下卵後即經常守護在其左右,直到幼蟲孵化為止,以避免遭到天敵之捕食。

且在任務完成後奉獻其身體作為幼蟲們的食物,如此為子代們犧牲奉獻的行為被推舉為最有母愛的昆蟲實不為過。

  水中忍者-蜉蝣  幼蟲生活於水中、溪流石縫泥沙中、以鰓進行呼吸、於對水質非常敏感,無法在受到污染的河川或溪流中生活,因此被環保學家作為河川污染監測之生物指標之一。

幼蟲長期生活於水中有的長達二至三年、有如苦守寒窯般的情操,一切的等待只為那生命燦爛的一天。

從水中羽化、交尾、產卵,就在轉瞬的一天完成生命所交付的任務,而人類的短視只見其「朝生暮死」,卻不知其在水中的忍氣吞聲,真可謂「水中忍者」。

    蜻蛉-昆蟲界的大男人主義  在人類社會中,常聽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女人討論男人時又說那個男人不自私,且在父系社會中,三妻四妾也是正常的。

在蜻蛉行為中,雄蟲交配時會利用交尾器夾住母蟲的    15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及勤奮努力。

這一切的一切就只是努力的長大、繁衍後代。

在此其中也呈現出人類無法做到的分工合作、自我犧牲、無怨無悔的忘我境界。

雖然有時會對人類造成某些程度的危害,但牠們同時也是生態環境的一份子,在自然界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容我們輕忽。

生活在共同的地球上,我們必須體認環境是現實的,只有想辦法去適應它,否則再高等的生物也會被環境所淘汰掉,這就是達爾文進化論中所標榜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的天擇理論。

    生態學概論  賴伯琦博士    何謂生態學?

  Eco,源自希臘文oikos,意思是指「家戶研究」的意思。

而Economic則是指「家庭生計之研究」,而後引申為「經濟」;Ecology,則是指「居家環境之研究」,而後引申為「生態」。

    生態學,便是指研究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地球—之內容與其變動的科學。

因此,也有人將地球比喻為一個在太空中的有機太空船(SpaceshipEarth)。

在太空中,太空船的維生系統是最重要的系統—維持生命的繼續,而地球的維生系統包括:

空氣、水、糧食、動力與廢物清理。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各司其職:

綠色植物─製造氧氣、使用二氧化碳與太陽能合成食物來源;動物、非綠色植物、其他─使用食物,消耗食物;微生物─分解動植物的軀體與代謝廢物。

於此,人的角色為何?

      21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於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自然地的面積越來越小,使得地球的維生系統受到衝擊。

因為人類活動的層面越來越複雜,使得生態學的研究與思潮逐漸生物的研究擴展至更多的議題。

    與生態學研究領域相關的包括:

生態學─經濟學;生態學─工程學(復原生態學);生態學─野生動物管理(保育生態學);生態學─分類學(生物多樣性研究);生態學─化學(生態毒理學);生態學─水文學(溼地生態學);生態學─農業學(農業生態學);生態學─哲學(環境倫理學);生態學─文學;生態學─政治學。

    此,可以瞭解到,生態學所探討的內容是十分龐雜而多元,其中,對於自然生態的研究則以「生態系統」為初步瞭解的重要內容。

「生態系統」,基本上包含兩個主要的部分:

「生態系的結構」與「生態系的功能」。

    生態系的結構  生物角色的分類可區分為:

生產者─通常為可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初級消費者─通常為草食性動物;次級消費者─通常為小型肉食動物;三級消費者─通常為大型肉食動物;分解者─為腐生性動、植物。

  各角色間的數量關係,以生產者的數量最大、初級消費者次之、二級消費者再次之、三機消費者再次之、最高級消費者數量最少,於分解者必須分解所有生物的軀體,所以,數量最大,但不列在角色間的關係中。

    有關於生態系統,有下列幾個重要的名詞。

  食物鏈:

各生物間的角色關係為鏈狀結構  食物網:

於各食物鍊之間交互連結而形成的網狀結構  生態席位(Niche):

依各生物體在其群聚中的角色,也可以說是在棲地環境中的位置與功能性角色。

  族群:

而同種生物所形成的生物群落群聚:

是許多不同物種所構成的生物群  在一個群聚中,不同的族群在環境所生存的條件與扮演的角色,便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生態席位。

而生態席位的分佈情形,正式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結構。

      22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生態系統  賴伯琦博士    蓋亞(Gaia)假說  JamesLovelock提出。

  生物圈是一個自我調節的實體,經控制化學與物理環境,而具有使我們的地球保持健康的能力。

    生物圈是一個高度整合且自行組織的系統控制體,在生態級系中,有二種調控的模式:

定點調控─內環境平衡、非定點調控─流動平衡。

    體內的平衡包括水分的平衡、養分的平衡、與氣體的平衡,所有的平衡必須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中,即為「定點調控」模式。

    生態的平衡卻是屬於「非定點調控」模式,其意指為何?

    23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生態的平衡,可以說是「生態系的功能」之表現過程。

  生態系的功能  生態系的功能包括:

能量流轉、物質流轉、自然族群的變化過程、及調節維持平衡。

    能量的流轉乃是指太陽能為植物所利用後,透過食物網的傳遞過程。

其中,有關能量的流轉,「能量定律」是能量流轉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現象。

  物質的流轉,則是指自然界與生命有關的物質在食物往中流轉的過程。

  那些物質為:

生命型態者包括碳─澱粉、肝醣、氧─呼吸、氮─蛋白質、硫─組織,而非生命型態者包括礦物質與水。

  自然族群因為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動,因而有不同的變化過程。

其影響因素包括:

食物關係、生命週期、競爭關係、與自然因素。

  上述生態系所有功能皆使得生態系的平衡處於非恆定狀態。

  這樣非恆定卻平衡生態系統,對人類面對環境問題又有如何的啟示?

  校園生態教學  賴伯琦博士    以一段影片作為生態課程說明的介紹  影片—「拉拉山國有林自然保護區及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之動物簡介」位於台北縣烏來鄉與桃園縣復興鄉交界處。

森林相以台灣山毛櫸純林為特色。

保護區內的動物:

  鳥類—紋翼畫眉、白耳畫眉、藍腹鷴、黃嘴角鴞、林雕、黃山雀、赤腹山雀、白喉笑鶇、  茶腹鶳、紅頭山雀、青背山雀、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繡眼畫眉、白尾鴝、紫嘯鶇、小剪尾、藪鳥、大冠鷲、灰喉山椒鳥。

  昆蟲—無霸勾蜓、寬尾鳳蝶、大紫蛺蝶、夸父綠小灰蝶、拉拉山三尾小灰蝶。

  兩生類—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莫氏樹蛙。

爬蟲類—斜鱗蛇、高砂蛇。

    24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哺乳類—條紋松鼠、台灣黑熊、石虎、山豬、山羌、黃鼠狼、穿山甲、台灣彌猴、白面  鼯鼠。

  影片中的資料,結合生態系統相關的學理分析,形成對特定地區生態系的介紹。

  以四張犁國小校園中的動、植物資料為例  瞭解校園內之動、植物  以數位相機拍攝動、植物作為資料記錄  將植物資料區分為真菌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利用植物外型的花、果特徵,查出其名稱  將動物的資料區分為昆蟲、兩生類、爬蟲類、鳥類等盡可能利用資料查出其名稱  根據所得資料建立各物種於生態系統內的關係,並配合得知之物種特性,呈現校園動植物的生態課程,教學重點:

  ?

?

?

  校園生態系統之特性  校園內物種於該生態系統內之特質在校園生態系統中,物種間的關係。

  25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溪流生態系  —以兩生類生態為例  賴伯琦博士    溪流生態  臺灣山勢陡峭,水流湍急,河川上游地區侵蝕作用強烈;中游地區流速減緩,堆積作用盛行,可見沙礫堆積;下游地區常可見沙洲泥地。

溪流生態系的特點是水流流動快速,溶氧量高。

因水經常流動,一些浮游生物不易生存,常見的綠色植物包括附著性的藻類和有根的水草等。

  溪流生態系中能量主要來源為岸邊的斷枝、落葉和植物碎屑等,這些有機物成為蝦、蟹和水棲昆蟲等的食物來源,而這些水棲昆蟲往往又成為魚類的食物來源。

兩生類和水鳥也常在溪流活動。

溪流水質的好壞,與溪流兩岸的陸生植被有密切關係。

  生物適應溪流生態系的方式,體呈流線型,以減少水的阻力,如櫻花鉤吻鮭、溪哥等魚類;體呈扁平狀,附著於石頭,避免被沖走,如蜉蝣、石蠶蛾等的幼虫。

  溪流生態系組成相當簡單,也較脆弱,也使得許多珍貴的溪流生物因而瀕臨滅絕,如櫻花鉤吻鮭。

  台灣的河川短且急促,降水很容易流失入海,因此各地的主要河川建了許多水庫。

表面上,水庫與天然湖泊很像,但兩者的生態特性並不相同。

水庫水量的變化有時又大又快,因此生棲其間的生物種類較一般天然湖泊單純。

      26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台灣山區的水庫與溪流、湖泊,因為果園的開發,經常出現「優氧化」之現象。

何謂「優氧化」?

  何謂「藻華」?

與「優養化」的關係?

  溪流孕育的生物在種類和數量上都相當豐富,其中有水生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

部份鳥類和哺乳類經常在溪流附近出現,與溪流的關係密切。

淡水魚類在溪流生物中屬於消費者的階層,對於溪流生態系的營養鹽與能量循環過程,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以兩生類生態為例  台灣的兩生類屬於兩生綱,共有兩目:

有尾目與無尾目。

  有尾目只有1科—山椒魚科。

  共3種—台灣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

  無尾目共有5科—蟾蜍科、樹蟾科、樹蛙科、赤蛙科、狹口蛙科。

共31種—盤古蟾蜍、黑眶蟾蜍  —中國樹蟾  —日本樹蛙、褐樹蛙、艾氏樹蛙、面天樹蛙、白頷樹蛙、諸羅樹蛙、橙腹樹蛙、    27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莫氏樹蛙、翡翠樹蛙、台北樹蛙  —腹斑蛙、牛蛙、貢德氏赤蛙、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澤蛙、長腳赤蛙、金線蛙、豎琴蛙、虎皮蛙、梭德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台北赤蛙—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巴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花狹口蛙。

    台灣的兩生類自高山寒原地區至平地溪流、水池,皆有分佈。

  於兩生類的生活史包含在水中的卵期與蝌蚪期、及陸上的成體期,因此,在生態系中所佔有的生態棲位因時期之不同而不同,因而,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也不同於其他的生物,只有某些水棲昆蟲也有類似的生態特質。

  生態教學資源網  賴伯琦博士      在今天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圖書中尋找教學資源,雖然是最紮實的職能累積,但是,如果不能善用網路資源,那麼,對於課程資料的收集便無法事半功倍。

  目前,在網路上有關自然生態相關資源,可以提供兩個給大家做為參考:

  Openfind台灣網路資源百科索引    28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main/  另外,如果希望尋找特定的主題,但卻不知該主題屬於自然生態資料的那個部分,可以先到Google網頁進行一般搜尋,取得更多相關資訊後,在進行特定搜尋。

  【例】拉拉山國有林自然保護區/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i.ii.iii.  先至Google以關鍵字進行搜尋  搜尋結果得知「自然保留區」乃屬於林務局之管理  搜尋結果進一步瞭解「拉拉山國有林自然保護區/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之生物物種與資訊  iv.  依所需進一步搜尋相關資料  網路搜尋操作與交流  搜尋主題:

  1.水中世界    29  台灣本土生態研習講稿  2.地球村與環境污染  3.外來種入侵4.動物的行為5.植物的分類  泰雅族及賽夏族民俗植物  TheEthnobotanyofFormosanAborigines,AtayalandSaisiatintheShei-PaNational  Park  劉思謙    〈中文摘要〉  人類的生活與植物息息相關,於地理環境之不同,不同的種族所利用的植物便大不相同,例如美洲印地安人對玉米的利用,臺灣原住民對小米的利用,漢人對稻的利用,歐洲人對麥的利用,即顯示出人類對糧食作物的差異。

世界各地特有之有用作物,於主要替代作物普遍引種而急速地從市場消失,久而久之便被遺忘,數十年後,先民利用植物的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