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554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docx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九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开课申请表

建國科技大學九十九學年第一學期通識教育開課申請表

遠距教學

進修部D~E節可選擇□遠距教學■面授

課程名稱

中文:

唐詩趣談

(限十字內)

英文:

Tang-PoemAppreciation

教材名稱

名稱:

唐詩趣談

■自編或講義:

自編講義《唐詩趣談》60頁。

外購:

書名:

作者:

出版書局/年:

開課狀況

新申請開課■曾於97學年開課(唐詩欣賞)

課程調度

若因課程考量,中心有權調整至其他學制或時段開課,老師不得異議。

申請教師:

會辦系主任:

中心主任:

說明:

1、非通識中心之專(兼)任教師,請先徵求(原聘)系主任同意。

2、課程名稱及教師,初選通過後不接受更改(換)。

3、初審及學生選課按學制分別處理。

4、任一課程請交一份開課計畫書、申請表、課程概述(書面及電子檔,書面申請書需簽章),請於99年3月19日前送至通識中心。

通識中心彙整送通識教育委員審查,審查通過後即提供學生選課。

5、上課時段:

請參見附件。

6、各課程實際開課時間,由中心及各科通識委員依開課需求統一調度。

建國科技大學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通識課程課程計劃

 

課程名稱:

【唐詩趣談】

 

主持人:

陳正平

服務學校:

建國科技大學

聯絡電話:

04-7111111-2548

傳真:

04-7111158

E-mail:

ping@ctu.edu.tw

執行時間:

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

建國科技大學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通識課程課程計劃

 

課程名稱:

「唐詩趣談」

目錄

(一)開課課程計畫摘要…………………………………………………3

(二)課程大綱……………………………………………………………3

1.課程特色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聯性

2.每週教學進度及內容與指定閱讀教材、建議延伸閱讀資料

3.作業或研究報告設計

(三)分組討論……………………………………………………………7

(四)創意及特殊規劃……………………………………………………7

(五)參考資料……………………………………………………………8

 

(一)課程計畫摘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發展快速、變化多端的時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文化的多元變遷,人文與科技的探索,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文化研究堂堂邁入多元文化主義觀(Multi-Culturalism)的時代,而人類的思想、情感、行為,正是多元價值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環。

重點在於如何面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何作一個適當的抒發和宣洩,這是一個值得每一位現代人所應該思考重視的課題。

從事教育工作,我們的教學不僅要學生建立自己生命的主體性,熟悉自己的文化、更應該熟悉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時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古典傳統文化底下,所建構出來的多情豐富的世界,閱讀詩歌便是一個最佳的方式和管道,以研讀、欣賞、分析、判斷、討論來吸收、接受古典文學的典雅優美,達到充實自己心靈、淨化外在的紛擾,並且能夠欣賞與學習歷史上偉大詩人的懷抱、胸襟、氣度,以及人生的態度、經驗和智慧,並促使自己在思想、情感、情緒等方面的抒發與調適,以建立自己豐厚洵美的人生哲學,作為一切安身立命的準則與動力。

本課程「唐詩趣談」,所欲傳遞的訊息和企圖,雖然是以傳統的唐代詩歌為架構及欣賞討論的對象,還包括整個人類對於思想、情感、經驗的累積與傳承,其中有歷史的,也有當代經驗,有古代詩人的生命經驗和現代閱讀後感受的經驗。

盡量還原當時唐代的真實風貌,傳達出詩歌最真實的意義,同時保留多樣化觀點,課堂上將先以授課講解方式進行,再以對話進行分享、討論、辯論、探索唐代詩歌所呈現的價值及意義,致力於說明詩歌的內涵、意義、啟發、作用和影響,此乃設計這門課程的原始想法。

本課程設計分為五個單元,分別為:

第一單元:

逸趣橫生的詩篇

第二單元:

幽默風趣的人文情懷

第三單元:

精彩故事的款款衷情

第四單元:

典故及由來的風韻

第五單元:

奇聞妙趣的新鮮事

詩歌與人生的關係密切,開設「唐詩趣談」這門課程,乃是配合本校通識教育的課程規劃,達到識通人文、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充實心靈生活為主要目標。

本計畫包括:

課程大綱、課程特色與通識教育精神之關聯性、每週教學進度及內容與指定閱讀教材、建議延伸閱讀資料、作業、分組報告或研究計畫設計、創意及特殊規劃、參考資料等項目。

(二)課程大綱

1、課程特色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聯性

本課程特色:

唐詩,光華四射備受矚目,達到了古典詩歌光輝的頂峰。

詩歌寫作成為唐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欲瞭解唐人的生活、思想、情感、社會風貌,不讀唐詩就無法開啟進入唐人豐富多彩生活世界的大門。

這是一個群星滿天、百花齊放的時代,湧現出眾多才華洋溢、成就卓著的詩人,產生了大量光彩奪目、感動人心的作品。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寶庫中,唐詩是一顆永遠值得我們驕傲的璀璨明珠。

學習唐詩,不僅美化心靈、充實自我,更可提升豐富的人文素養,增進生活情趣,瞭解生命價值以及人生的追求與探索。

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聯性:

通識者,識通人文,探索人文化成的文明世界,其重點核心便在於人類精神文明的發掘、探索、思考及傳承,有關於人性的、思想的、情感的、生活的、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便是人文精神的價值核心。

詩歌是人類思想、情感最佳的反映和代言者,是人文世界中重要的一個範疇,研究詩歌、發揚詩歌呈現的真、善、美,正是核心精神文明的再現。

中國詩歌的傳統是「詩言志」,有著崇高的抱負理想,再進一步是「抒情」,抒發胸臆,流露出個人生命情感的種種感受,所強調的是「思想」和「情感」的兩路進展作用,卻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真實生活面向的反映,文學反映人生,人生的種種面象也藉由文學表現出來,兩者關係密切。

文學作為人生當中,思想、情感、生活、行為各項層面的表現,在人的生活行為裡,自然不能免除對於人生的種種問題的思索與討論。

詩人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關心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乃至詩人自身所面臨的問題,都成了歌詠的好題材。

例如:

浪漫多情的大詩仙李白,為我們寫作出氣勢磅礡、充滿奇情想像,具有雄偉生命力的詩作來;杜甫的憂國憂民,哀憐百姓眾生疾苦,為我們寫作出唐代社會現實具體面貌;王維的灑脫、偉大的心胸懷抱、崇尚山水、田園,熱愛大自然,為我們寫出一篇篇優美的田園樂章;孟浩然的細膩多情、田園風光自然的描述,開創了田園派的詩風情韻,為多少中國人找到心靈的歸鄉。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偉大的詩人,吟詠小調、或生命歌曲、或雄渾邊塞軍樂……等共同譜成了唐代詩歌美麗動人的交響樂章,因此,唐代詩歌的閱讀、欣賞沉浸在唐詩的國度裡,是一項生動有趣且富有意義的探尋,這便是引起筆者欲開這門課程的動機。

大唐盛世,光焰萬丈,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一直影響著後代。

唐代前後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907年)是繼漢代後,在中國歷史上又是一個強盛的時代,不但南北統一,國土疆域廣袤,而且政治、經濟、貿易、社會繁榮發達,多民族族群融合,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密切,文學方面也有璀璨輝煌的成就。

在此文學的大環境中,詩歌創作尤其得到空前的發展,光華四射備受矚目,達到了古典詩歌光輝的頂峰。

上至帝王將相、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幾乎人人能詩,詩歌寫作成為唐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欲瞭解唐人的生活、思想、情感、社會風貌,不讀唐詩就無法開啟進入唐人豐富多彩生活世界的大門。

這是一個群星滿天、百花齊放的時代,湧現出眾多才華洋溢、成就卓著的詩人,產生了大量光彩奪目、感動人心的作品。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寶庫中,唐詩是一顆永遠值得我們驕傲的璀璨明珠。

閱讀唐詩是一件美妙的事,不僅可以瞭解唐代的風貌,更可藉此瞭解唐人的思想、情感、行為及生活,以及詩歌帶給我們的感動。

筆者這三年來以唐詩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以《唐代游藝詩歌研究》為博士論文研究題目,進行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發現許多有趣的唐詩軼聞、趣事或典故,因此希望能將唐詩中更多元的面向介紹給大家,所收集的唐詩與詩人的生平事蹟或奇聞故事相關,大約有六個方向重點:

逸趣的、幽默的、故事的、典故的、奇聞的、奇妙的,以這六個方向作為書寫的架構,藉由唐人的史傳、筆記小說、文集、詩話等文獻的記載,呈現唐詩人在生活上的奇聞軼事。

除了研究唐詩之外,筆者在科技大學的通識課程上開有「唐詩欣賞」一門課,在教學上與學生交流互動,更瞭解到通識教育需要深化、多元化、普遍化、及生活化,著實的貼近學生的生活、生命、文化與社會命脈連結聯繫在一起,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及注意。

而通識教育的核心精神在於培養學生適當的文化素養、生命智慧、分析思辨能力、表達溝通技巧、以及終身學習成長的動力。

一個具備理想通識教育人格的學生,將不只擁有人文社會及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批判的思考,瞭解自我存在的意義,尊重不同生命與文明的價值,對社會、自然、人生乃至於宇宙充滿好奇,並知道如何進行探索。

基於上述多種的因素,讓我有了分享的想法,於是將這幾年來在研究、教學、閱讀唐詩的心得、想法,一種讀詩的快樂與自由,一種發現的樂趣和成就,想和大家分享。

所謂的「詩無達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詩歌被創作之後,所有的樂趣、韻味、價值、感受就完全來自讀者。

讀詩是一種美的享受,也是知性與感性的融合,更是性靈的交流與精神文明的昇華。

本課程共分為六章,第一章、逸趣橫生的詩篇,第二章、幽默風趣的人文情懷,第三章、精彩故事的款款衷情,第四章、典故及由來的風韻,第五章、奇聞妙趣的新鮮事,第六章、奇妙文字的魅力。

每一章中有若干小節,每一節以一件與唐詩有趣的事項做論述,在論述的各篇之後,加入【詩人簡介】、【問題與思考】、【延伸閱讀】、【補充資料】、【原文語意】等不同項目的單元,以充實豐富本課程之內容,並提供讀者延伸不同的視野。

陶淵明云: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唐詩人顧非熊云:

「有情天地內,多感是詩人」,詩中有真意、有感情,也有奇聞軼事,增添趣味的興味因子,讓詩歌更加趣味盎然,令人雋永回味,歡迎你一起來品嚐。

 

2、每週教學進度及內容與指定閱讀教材、建議延伸閱讀資料

第一單元:

逸趣橫生的詩篇

本單元主要內容論述詩歌的起源,與人類思想、情感密切的關係,人類是情感的動物,對於周遭人事物、生活、生命、大自然、乃至於一切萬物,都會發出生命的感嘆。

唐詩人顧飛熊云:

「有情天地內,多感是詩人」,可見詩人的敏銳多感,正是可以做為我們情感的抒發和宣洩。

論述唐詩的概論分期、特色、風格等基礎概念,進一步論述唐詩中逸趣橫生的詩歌,本單元有:

1、李白豪放的天體行為2、十歲神童劉晏得寵3、朱慶餘投詩而成名4、夢筆生花的李白5、唐婦女黃臉婆是美6、詩聖杜甫除夕夜聚賭7、長安城居不易等有趣唐詩篇章。

※指定教材:

蕭麗華〈論唐詩在大學通識教育中的價值〉《通識教育季刊》第4卷第3期,1997年9月,頁127~148。

第一週:

課程說明、計畫實施介紹

第二週:

唐詩概論

第三週:

逸趣橫生的詩篇

第四週:

逸趣橫生的詩篇

※本單元延伸閱讀:

陳正平撰〈論唐詩在唐代民俗研究之價值〉,建國學報,第二十二期,2003年7月,頁1~27。

黃永武撰〈唐詩的鑑賞方法〉《明道文藝》,1990年3月,頁24~36。

第二單元:

幽默風趣的人文情懷

本單元主要內容討論是具有幽默風趣的人文情懷的詩歌,幽默感是人際關係最佳的潤滑劑,令人覺得高尚、不失文雅,又可以讓人會心一笑,正是幽默風趣的魅力。

本單元有:

8、唱詩歌以求官位升遷9、詩人互相吹捧10、唐代怕老婆俱樂部11、白居易戲答諸少年12、因會作詩而免被徵兵13、李遠因詩差點丟了官等篇章,在幽默風趣中,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入探索唐詩迷人多彩的世界。

※指定教材:

袁行霈著《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第五週:

幽默風趣的人文情懷

第六週:

幽默風趣的人文情懷

第七週:

幽默風趣的人文情懷

※本單元延伸閱讀:

陳正平撰〈「吳中四士」詩析論〉,建國學報,第二十期,2001年6月,頁61~72。

陳正平撰〈草書大家—張旭詩析論〉,中國語文,第535期,第90卷第1期,2002年1月,頁58~62。

第三單元:

精彩故事的款款衷情

本單元講授與唐詩有關的精彩故事。

唐代詩人輩出,取得了相當高的藝術成果,散發著迷人的光彩,寫作詩歌的背後往往藏有動人的故事或情節,因為詩歌是精簡的語言藝術,用最少的文字紀錄當下的感動和情景,所以有許多背後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掘,如崔護的〈題都南城〉的「人面桃花」故事,「破鏡重圓」故事,都藉由詩人的筆觸流露出款款深情,令人動容。

此單元有:

14、人面桃花相映紅15、紅豆的故事16、紅葉題詩的故事17、破鏡重圓的故事18、重節守義的窈娘19、袍中詩得良緣等篇章,藉由故事敘述的方式來瞭解親近唐人生活及風采。

※指定教材:

黃雅歆著《不可不讀的50首唐詩》(台北:

方智出版社,2003年11月。

謝怡慧編著《唐詩,我的靈魂伴侶》(台中:

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8月。

第八週:

精彩故事的款款衷情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精彩故事的款款衷情

第十一週:

精彩故事的款款衷情

第十二週:

唐詩吟唱、生活唐詩

※本單元延伸閱讀:

潘麗珠撰〈王維、孟浩然詩之境界美探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二期,頁43~48。

周勖初著《詩仙李白之謎》(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1月。

第四單元:

典故及由來的風韻

本單元主要內容為論述唐詩中具有典故及由來的詩歌。

以詩歌解釋的角度而言,關照唐代詩歌中具有深刻典故或是流傳下來的成語,如「司空見慣」、「嫁得金龜婿」等由來,本單元主要內容有:

20、李司空贈妓給劉禹錫21、唐代的五子哭墓22、牡丹花國色天香23、嬰兒胎毛筆源自於唐代24、舞獅的禁忌與詩歌25、才華洋溢的王勃26、少女夢寐以求-「嫁得金龜婿」等篇章,與學生一起探索典故的由來及形成的原因。

第十三週:

典故及由來的風韻

第十四週:

典故及由來的風韻

第十五週:

典故及由來的風韻

※本單元延伸閱讀:

楊海波著《李白思想研究》(上海:

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3月。

蔣勵材撰〈還君明珠雙淚垂-論張籍「節婦吟」〉《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五期,頁50~52。

第五單元:

奇聞妙趣的新鮮事

本單元主要內容為論述唐詩中奇聞妙趣的新鮮事。

太陽底下一定有新鮮事,奇聞妙趣、與眾不同或標新立異的鮮事,足讓人品味。

本單元有27、全身刺青刻上了白居易的詩28、因詩感念顧非熊再生29、千里神交的友情30、超炫的黑色唇膏-唐代婦女奇特的化妝31、半段刀將軍-哥舒翰32、因詩名句而被殺的劉希夷33、買花天價的社會現況34、「天公強生我」的王梵志等篇章,希望藉此引起學生的興趣。

※指定教材:

李浩著《唐詩的美學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

亞里士多德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台北中華書局,1993年8月。

第十六週:

奇聞妙趣的新鮮事

第十七週:

奇聞妙趣的新鮮事

第十八週:

期末考

※本單元延伸閱讀:

劉學鍇著《李商隱詩歌研究》(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陳正平撰〈李商隱詩中的民俗及其意象〉,建國學報,第二十二期,2003年7月,頁1~24。

(與陳美惠合撰)

吳功正著《唐代美學史》(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朱孟實等著《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

木鐸出版社,1985年9月)。

3、作業或研究報告設計

每一位學生需繳交一份作業或研究報告,其方式如下:

(1)針對課堂上所講授的詩歌,或選擇自己最有興趣最喜愛的一首唐詩,撰寫一篇報告,其中必須包括詩題、詩作、作者介紹、詩歌賞析、喜愛的理由、啟發和感想等六部分。

(2)字數1000至1500之間。

(3)可自訂主題或統一題目為:

「我最喜愛的一首唐詩」。

(4)鼓勵學生多元化的思考配合自己的專業領域,可以做成多媒體形式、簡報、繪本、動畫、改寫、改編、插畫等不同創意的方式呈現。

(三)分組討論

(1)將學生分為六組,按照對詩歌的興趣分組,每組約六至七人,每組選組長一人,負責聯繫組員及相關討論事宜。

設有教學助理一名,協助帶領分組討論之進行,依照計畫規定,教學助理對學生有25%的評分權。

(2)討論主題:

1、如何欣賞一首詩?

2、自古有「文如其人」之說,作者詩歌風格與性格之間的關係為何?

3、詩歌與人生的關係?

4、唐詩具有哪些特色?

5、唐詩如何呈現美學?

6、詩歌與吟唱之間的關係?

(3)每一組時間25分鐘,請同學上台報告、說明、分享心得、感想或啟發。

(4)進行深入討論,再予以補充說明。

(四)創意及特殊規劃

唐詩的魅力歷久彌新,在日常生活裡如:

幼稚園幼兒唱遊唐詩,作為生活教育課程的一部份、風景名勝地區、茶藝館、居家裝飾布置、商品廣告中、常常看到唐詩的身影,例如「雲想衣裳花想容花店」、勉勵要人上進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明月居茶藝館取詩意「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只在此山中,雲身不知處」優美詩句的詩意雅境……等相當多與生活有密切關係。

於是特別設計一個具有創意唐詩的思考單元,稱為「生活唐詩」,將唐詩落實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如茶藝館內的擺設布置、室內裝潢設計、森林遊樂場指標的使用、餐廳內的標語……等還有生活上很多可以應用的地方,激發學生思考、想像及創意能力。

(五)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北京:

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1月)。

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北京:

中華書局出版,1992年10月)。

許總著《唐詩史》,(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許總著《唐詩體派論》,(台北:

文津出版社,1994年10月)。

蘅塘退士編、邱燮友譯註《唐詩三百首》,(台北:

三民書局,2002年8月)。

程薔、董乃斌著《唐帝國的精神文明》—民俗與文學,(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8月)。

呂一飛著《胡族習俗與隋唐風韻魏》—晉北朝北方少數民族社會風俗及其對隋唐的影響,(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0月)。

何立智等選注《唐代民俗和民俗詩》,(北京:

語文出版社,1993年12月)。

王家廣著《唐人風俗》,(陝西:

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羅香林著《唐代文化史研究》,(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4月)。

向達著《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河北:

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廖振富著《唐代詠史詩之發展與特質》,台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89年。

洪讚著《唐代戰爭詩研究》,(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何寄澎著《唐代邊塞詩研究》,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74年。

梁榮源著《唐代敘事詩研究》,台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72年。

林淑桂著《唐代飲酒詩研究》,高師國文所碩士論文1985年。

鄒湘齡著《大曆時期「別離」主題詩歌研究》,政大中文碩士論文1998年12月。

顏進雄著《唐代游仙詩研究》,(台灣:

文津出版社,1996年10月)。

林香伶著《唐代游俠詩歌研究》,(台灣:

文津出版社,1999年2月)。

吳秋慧著《唐代宴飲詩研究》,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劉學鍇著《李商隱詩歌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李浩著《唐詩的美學詮釋》,(台北:

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

亞里士多德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台北:

中華書局,1993年8月)。

周勖初著《詩仙李白之謎》,(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1月)。

楊海波著《李白思想研究》,(上海:

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3月)。

黃雅歆著《不可不讀的50首唐詩》,(台北:

方智出版社,2003年11月)。

袁行霈著《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吳功正著《唐代美學史》,(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郁賢浩主編《唐詩經典》,(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1月)。

馬茂元撰《馬茂元說唐詩》,(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

潘富俊著/攝影《唐詩植物圖鑑》,(台北:

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8月)。

吳真著《唐詩地圖》,(廣州:

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6月)。

越昌平、丁如明選譯《彩繪本唐詩一百首》,(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

李斌城主編《唐代文化》,(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2月)。

謝怡慧編著《唐詩,我的靈魂伴侶》,(台中:

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8月)。

查屏球著《唐學與唐詩》,(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1年5月)。

霍松林編選《唐詩精選》,(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2002年9月)。

朱孟實等著《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

木鐸出版社,1985年9月)。

蕭滌非等撰寫《唐詩鑑賞》,(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9月)。

孟二冬著《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李小梅選注《唐代情詩精萃》,(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

沈冬著,《唐代樂舞新論》,(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劉洁著,《唐詩審美十論》,(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3年5月)。

閻艷著,《全唐詩名物詞研究》,(四川:

巴蜀書社,2004年2月)。

傅璇琮著,《唐代詩人叢考》,(北京:

中華書局,2003年5月)。

傅璇琮著,《唐詩論學叢稿》,(北京:

京華出版社,1999年10月)。

韓學宏著、楊東峰攝影、袁孝維審定,《唐詩鳥類圖鑑》,(台北:

貓頭鷹出版社2003年4月)

陳正平著,《唐代遊藝詩歌研究》,(台北:

文津出版社,2007年1月)。

【期刊論文】

羅香林撰〈唐人鬥雞戲考〉,收錄在《唐代文化史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4月,頁155~164。

羅香林撰〈唐代波羅毬戲考〉,收錄在《唐代文化史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4月,頁165~202。

向達撰〈長安打毬小考〉,收錄在《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頁79~87。

王永平撰〈論唐代的圍棋文化〉,收於鄭學檬、冷敏述主編《唐代文化研究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

王賽時撰〈唐代的節令游樂〉,《歷史月刊》1995年1月,頁64~71。

龔鵬程撰〈遊戲的人〉,《人間福報》2002年9月1日,副刊9版。

蕭麗華撰〈論唐詩在大學通識教育中的價值〉《通識教育季刊》第4卷第3期,1997年9月,頁127~148。

黃永武撰〈唐詩的鑑賞方法〉《明道文藝》,1990年3月,頁24~36。

潘麗珠撰〈王維、孟浩然詩之境界美探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二期,頁43~48。

張席珍撰〈中文教學與唐詩〉《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五期,頁37~49。

蔣勵材撰〈還君明珠雙淚垂-論張籍「節婦吟」〉《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五期,頁50~52。

陳正平撰〈「吳中四士」詩析論〉,建國學報,第二十期,2001年6月,頁61~72。

陳正平撰〈草書大家—張旭詩析論〉,中國語文,第535期,第90卷第1期,2002年1月,頁58~62。

陳正平撰〈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詠史詩」試探〉,建國學報,第二十一期,2002年7月,頁55~66。

陳正平撰〈論唐詩在唐代民俗研究之價值〉,建國學報,第二十二期,2003年7月,頁1~27。

陳正平撰〈李商隱詩中的民俗及其意象〉,建國學報,第二十二期,2003年7月,頁1~24。

(與陳美惠合撰)

陳正平撰〈唐代的「踏歌」之風〉,《東海中文學報》,第十六期,2004年7月,頁143~169。

陳正平撰〈唐代的舞獅游藝〉,《國文天地》,第239期,2005年4月,頁50~55。

陳正平撰〈唐代的蹋毬游藝〉,《國文天地》,第260期,2007年1月,頁35~38。

 

通識教育中心課程概述CourseDescrip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