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402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

《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精品.docx

古代文学史精品

古代文学史

一、文学史概念

风:

风是《诗经》中三种体裁样式中的一种,是音乐曲调。

它的隐约形式是地方音乐,应用于民间分为十五国风,而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篇数为160篇。

雅: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的音乐形式是中原正音,应用于朝廷朝会与宴会,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由民间士人与贵族所作。

颂:

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的音乐形式是宗教舞曲,应用于宗教祭祀,分为三颂,分别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是由贵族所作。

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世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比: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兴:

兴是触词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毛诗:

毛诗是四家诗之一,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毛诗出得比较晚,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亡佚,今流传的大多是毛诗,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商颂:

商颂是《诗经》当中颂的一种,诞生于商的中后期,为宋国的统治者和贵族使用。

五经三传: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外传》的概念:

《春秋外传》即《国语》。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

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齊、晉、鄭、楚、吳、越等諸侯國的歷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

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故事。

共21卷:

周語3卷•魯語2卷•齊語1卷•晉語9卷

鄭語1卷•楚語2卷•吳語1卷•越語2卷

《战国策》:

《戰國策》經西漢劉向整理編訂,成三十三篇。

記敘縱橫家遊說之辭“敷張揚厲,變本恢奇”。

楚辞:

(解释1)“楚辭”是戰國後期楚國大夫屈原開創的一種新詩體。

(解释2,书本P111)“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它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楚辭”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

1、詩體--指出現在戰國時代、楚國地區的一種新的詩體

2、作品--指戰國時代一些楚國人以及後來一些漢人用上述詩體所創作的一批作品

3、書名--指漢人對楚國人、漢人所寫詩歌輯選而成的一部書。

“两司马”:

司马相如和司马迁

“班马”:

班固和司马迁

“互见法”:

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的一种处理人物与事件之间关系的方法;互见法分为有无互见,详略互见;在史学角度上可以避免重复,在文学角度上可以突出主脑。

汉乐府:

汉樂府原是掌管音樂的政府機構,其職能之一是搜集整理民間詩歌。

魏晉之後,人們把樂府演唱的詩歌稱之為樂府,樂府又成為詩體的名稱。

《樂府詩集》:

是樂府詩的收集,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多為東漢樂府雜歌謠辭、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古詩等。

《庄子·寓言》

在庄子的文章中使用了寓言,他的寓言包括了三种:

寓言、重言、卮言。

.《莊子·寓言》自道其書“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1)卮言:

卮乃酒器,卮滿則傾,意足則言,自然流露之語言。

2)重言:

借重他人之言,名人名言,在《莊子》中多為虛擬。

3)寓言:

寄寓道理於形象、虛擬的短小故事,常以對話為主,莊周大量採用動物寓言,與眾不同。

《荀子·赋篇》:

《荀子·賦篇》存有禮、知、雲、蠶、針五篇賦作。

这五篇赋成为了汉代赋的源泉。

后人所作赋的“铺陈描写”、“人的对答”多源于此。

二文学史基本知识

先秦文学的特征:

1、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文史哲不分家先秦指:

1)、人兼做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2)、作品既文学又史学还哲学

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文学的一大景观;3、先秦文学的发展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

先秦文学的传统

发愤著书、忧国忧民、放言无惮、深于取象——《诗》之比兴、《骚》之香草美人、史之叙事写人、《子》之寓言。

先秦特点影响后代则曰:

传统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未成体系(散)2、一神多说(歧)3、形象原始(兽)

4、到道德高(圣)5、类型丰富(杂)6、篇幅短小(精)

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二言形式

上古勞動動作簡單、節奏短促、鮮明,因而伴隨勞動動作產生的詩歌節奏不複雜;上古漢語都是單音節詞,兩個單音節片語合是最初的句子,這種句子的產生與上古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能力直接相關。

2、歌謠詞句簡樸,節奏流暢。

3、以賦為其主要表現手法。

4、具有集體性、綜合性和再現生活的直接性。

汉代文人的生活状况和心态

(漢代的政治概況:

1、大一統:

制定律令、減輕田賦、寬政省刑、統一貨幣、均輸平准、官營鹽鐵

2、濃縮封建社會全息:

外戚、宦官的干政、王莽篡權改制、東漢光復

3、諸王和郡縣、霸道和王道、官學和私學4、北擊匈奴、打通西域

漢代思想文化制度1、思想的統一與文化的整合;2、“王霸雜之”的政治理念和制禮作樂;3、經學和文學)

1)諸侯王、天子和外戚招納任用文人

2)推薦和考試相錄用人才

3)時斷時續的遊宦風氣

4)文化機構的設立

心态:

把文学创作当作生命寄托以实现人生价值。

《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

①真實

•日常生活、日常經驗、政治風波、春耕秋獲、男女情愛。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對中國古代文學題材內容產生了影響。

•政治與道德色彩

②真情:

悲歡哀樂

诸子散文、汉代散文、各自的演进阶段和代表作

☉諸子散文

《論語》《墨子》《老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孫子兵法》《呂覽》

演进阶段:

語錄體--對話體--專論體

《論語》:

語錄體

《老子》:

語錄體(韻散結合)

《墨子》:

語錄體--對話體

《孟子》:

對話體--論辯體

《莊子》:

對話體--專論體

《荀子》《韓非子》:

專論體

汉代散文

⏹賈誼:

《過秦論》(上)《治安策》

⏹晁錯:

《論貴粟書》

⏹王充:

《問孔》《論死》

⏹李固:

《遺黃瓊書》

⏹劉向:

《諫營昌陵書》

⏹楊惲:

《報孫會宗書》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項羽本紀》

《李將軍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班固:

《蘇武傳》《楊王孫傳》《霍光傳》

演进阶段:

奏章体(政论体)--书信体—史传体

《论语》包含了孔子的哪些思想

《論語》內容

²仁和禮

²治學

²教育

²待人接物

²正身治家齊國平天下

²孔子提倡仁義禮樂

²孔子关于人的伦理道德、人的自身修养,尤其是关于“仁”的思想。

仁、修身、直、孝、德、待人接物、君子(士)、学、诗、礼(古代禮之奢,孔子改:

從儉)、乐、为政。

诸子散文各自文风特色

孔子提倡仁義禮樂

《論語》文學性

²1、語錄體的散文,主要是記言。

三言兩語,各自獨立,不相連貫,論及社會人生的道理,言簡意賅,思想深刻。

²2、描寫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中很真實自然地展示了人物的形象。

²3、全書淺顯易懂,接近口語。

尤其是一些哲理性很強的語句至今流傳。

²4、也有故事性、趣味性强的片段

《老子》

內容:

《老子》五千言,文約而意豐。

其文談玄論道,意蘊深邃,具有較為完整的思想體系

老子認為: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是萬事萬物存在與變化的普遍原則和根本規律。

老子文學性

1、格言警句:

第一、精練;第二、抽象。

沒有具體所指,多是概念

2、某些字不斷地重複強化

3、寓理於形的表現手法

4、大致押韻、朗朗上口

墨子主張兼愛尚賢

《墨子》思想內容

(1)天志、明鬼

(2)非儒(3)兼愛、非攻(4)尚同(5)節用、薄葬(6)科學觀念及應用

《墨子》文學性

•1、講究邏輯、重視依據

•語錄體--“子墨子曰”;

•對話體--《公輸》、《魯問》、《公孟》

•專論論--《兼愛》、《非攻》

•2、語言質樸無華,明白易曉

•3、講究邏輯、重視依據(“三表法”見下頁)

•觀點鮮明、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善於論辯,常採用類比推理的方法。

“三表法”

(何謂三表?

子墨子言曰: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孟子》內容

•1、尊王道,斥霸道

•2、重仁義,輕功利

•3、道性善,稱堯舜

•4、距楊墨,放淫辭

•與農家許行之徒陳相辯論

《孟子》文學性

①養浩然之氣,文氣磅礴,詞鋒犀利

②縝密純熟的論辯技巧

③形象喻理

莊子主張自然無為

《莊子》內容

(莊子與老子學術淵源一脈相承,莊子有具有自己鮮明和特徵。

•1、道法自然

•2、相對觀

•3、否定功名利祿,權勢尊位、仁義禮

•4、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和對現實社會的超脫。

《莊子》文學性

1、深刻的哲理寄寓在撲朔迷離、真偽莫辯的虛妄情節表現真實的思想。

2、超現實奇幻想像,與生動的形象結合。

3、寓言、重言、卮zhī言、故事辯論說理。

4、嘻笑怒駡,激情澎湃,氣勢磅礴的語言風格

《荀子》思想內容

•“明於天之之分”、“制天命而用之”

•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觀念;“禮”;“人性惡”論

《荀子》文學性

①說理清晰,邏輯周密

A、理論的系統嚴整,全書各章相互照應,論證嚴謹周詳。

B、論點明確,結構嚴謹,句法整練,文風典重淳厚、圓熟老練。

層層論述,反復推詳,一篇中首尾一貫,一氣呵成

②比喻層出,辭采繽紛

大量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譬喻,深入淺出,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形象化,使深奧的理論淺顯易懂。

通篇排偶,令人目不暇接。

如《勸學》篇。

③旁徵博引、論辯透闢

《韓非子》

韓非子大倡法、術、勢

《韓非子》思想

①“法”“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

②“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③“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韓非子》文學性

•①嚴謹詳密的論證

•②犀利峭刻的議論

•③植根現實的寓言

《逍遥游》体现了《庄子》寓言的什么特色

(1)《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書由一個接一個的寓言組成。

《莊子》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個個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眾多形形色色、異彩紛呈的藝術形象,寄寓了他的深刻思想和深沉情感,因此它的文學特色就是它寓言的特色,即“以繆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所謂神思迭出,離奇多姿。

(2)《莊子》文章中到處充滿了奇幻譎詭的想像,奇幻、誇張,變幻莫測,如其代表作《逍遙遊》中的鯤,一變而為鵬,且形體之巨大,令人瞠目結舌。

(3)另外,在思想上,体现了《庄子》的道家主张;在题材上,体现了《庄子》语言的来自自然神话;在结构形式上,夹杂文中,模糊隐秘,没有独立地位《逍遥游》前半部分,用大量的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为的只是在最后蜻蜓点水地带出一句主题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在所采用的形象上,大多为人物、动物、植物、无生物;

附:

•《庄子》和《韩非子》寓言各具特色。

•思想:

《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主张---《韩非子》寓言法家观点。

•题材:

《庄子》题材广泛,来自自然神話擬就---《韩非子》比较单一,来自社會生活

•結構形式:

•《庄子》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韩非子》寓言群落体制

•形象:

《庄子》人物、动物、植物、无生物-------《韩非子》多是人物

《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子》寓言多为士。

《九章》《九歌》各有哪些篇目

《九章》: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九歌》:

《禮魂》《東皇太一》《雲中君》《東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湘君》、《湘夫人》《国殇》

影响楚辞的社会文化因素

楚辭是楚文化的結晶和楚文化的優秀代表。

▪1、戰國的時代主題

▪2、北文化之溶注

▪3、瑰麗奇異的江山風物

▪4、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發祥史

▪5、人神雜糅的“巫風”

▪6、楚、越語言樂舞和習俗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1、社會變動:

經濟、政治、階級

2、諸子爭鳴:

“士”崛起

3、學術的官守:

師從和私學家學

4、地域文化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起源: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

发展过程:

1)五言诗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

2)然后文人仿乐府诗,其中主要是五言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开始大量出现;

3)然后五言诗由叙事诗转变成抒情诗

4)《古诗十九首》则是抒情五言诗的典范与高潮。

李斯散文的特点

1)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2)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3)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

5)具有法家辞气。

鲁迅什么的“西汉鸿文”指什么,为什么有此评价

“西汉鸿文”指以贾谊和晁错为代表的文学作品

賈誼思想實乃以儒學為核心,兼采名法各家。

賈誼一生短暫,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吊屈原賦》、《鵩鳥賦》。

其說理文《漢書·藝文志》記載賈誼散文共58篇,收錄於《新書》。

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專題政論文,如《過秦論》;一類是就具體問題所寫的疏牘文,如《陳政事疏》;還有一些是雜論,利用各種歷史材料和故事來說理的文章,《新書》後六卷的“連語”、“雜事”大都屬於這一類。

語言或樸實淺顯,或生動形象,敘事說理均有特色。

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

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汉赋生成的原因,骚体赋、散体赋、小赋的不同是哪些?

原因:

作为文学体制,它直接受到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极大影响。

由于汉帝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汉赋遂成为汉代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

不同: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散体赋以体物为主,一般直书其事,铺采摛文,排比铺陈,多以问答体形式展开描写,辞藻富丽,篇幅庞大。

主要由诸子问答体、战国纵横游说之文和楚辞演化而来;小赋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侧重于抒写个人心志、托物言志、咏物抒情、针砭现实。

采用铺排手法,语言较汉大赋朴素。

乐府民歌和的思想内容

西漢民歌:

《民為淮南厲王歌》《鄭白渠歌》《長安為尹賞歌》

東漢民歌:

《陌上桑》《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江南(江南可採蓮)》《蒿裡(蒿裡誰家地)》《烏生》《長歌行》《東門行》《婦病行》《孤兒行》《艷歌何嘗行》

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1、社會黑暗不平;2、戰亂行役之苦;3、勞者的饑苦和反抗;4、愛情、婚姻和家庭;5、寓言诗(禽言鳥言)

司马迁生平中的哪些事件与他的《史记》创作有密切的关系

1、生平家世家學影響:

(史德、史學、史識、史才)

2、青壯年的漫遊:

(觀瞻史跡;瞭解風土人情;搜集傳聞軼事;接觸民間語言。

3、李陵之禍與宮刑:

(認識統治者的本質;對生命價值的提升;對悲劇人物和卑下者的認同

《史记》创立了怎样的纪传体体例

《史記》的體例:

通史

A、本紀:

本紀是綱領,本紀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為綱,以編年的形式,提綱挈領地記載各個時期的國家大事。

B、十表

C、八書:

敘述社會制度和自然界現象為主體,對禮樂、天文、曆法、經濟、水利,文化等制度的發展和現狀加以系統的記述,具有文化史的性質。

D、三十世家:

有爵位、俸祿可以世代相傳的貴族之家的歷史。

E、七十列傳:

各個時代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的各種人物的歷史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想影響

²一、貫通古今的史學觀

²二、华夏一统的民族觀

²三、發憤著書的價值觀

²四、士農商虞並重的經濟觀

史學影響

²1、紀傳體的開創

²2、民主性和批判性

²3、實錄傳統

文學影響

1、中國文學史上以人為中心的首部巨著。

2、為後代文學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的題材、體例和表現手法的範例。

《汉书》的体制、观念与《史记》有何不同,人物描写手法

《漢書》與《史記》

²《漢書》具有《史記》的實錄精神和批判精神,反對分裂割據和外戚專權,維護王朝統一;歌頌愛國主義,表彰為此做出貢獻的人物。

²恪守儒學立場,維護劉氏正統。

《漢書》比《史記》資料豐富,體例規範。

評論人物、議論事件更準確全面,糾正了《史記》的某些偏頗。

體制:

《史记》通史\社會史《汉书》斷代史\帝王史

思想:

《史记》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各色传主;悲剧人物

《汉书》緯六經,綴道綱;不設世家;刪刺客俠客滑稽

取材:

《史记》雅俗並收

《汉书》典雅文献

風格:

《史记》幽憤奇特變幻

《汉书》醞籍方正稳重

人物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突出。

《漢書》對人物的神情和微妙心理,描寫得非常細膩;透過真實的表述,對於兩人更深一層的精神心態,使人感到真實可信;總之,《漢書》寫人,還是不乏生動的描摹和細膩傳神的刻畫。

附:

(四、《漢書》文學特色①《漢書》敘事平實穩健,分寸準確,組織嚴謹剪裁、善於佈局、詳略處理得當。

②通生動的描摹和細膩的刻畫傳達人物神貌性格。

③精彩的場面描寫刻畫人物。

④語言精煉準確含蓄。

三、文学史思考

远古神话的民族精神

1、深重的憂患意識--生存環境的警懼

2、明確的厚生愛民意識--

龍、鳳“見則天下安寧”

道德規範:

大禹

3、先民們的反抗精神--精衛、刑天

4、中國智慧(治水)

《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

①真實

•日常生活、日常經驗、政治風波、春耕秋獲、男女情愛。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對中國古代文學題材內容產生了影響。

•政治與道德色彩

②真情:

悲歡哀樂

成就屈原诗歌的楚文化因素

▪1、戰國的時代主題

▪2、北文化之溶注

▪3、瑰麗奇異的江山風物

▪4、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發祥史

▪5、人神雜糅的“巫風”

▪6、楚、越語言樂舞和習俗

《离骚》在艺术上的成就

²1、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

1)“發憤抒情”2)大膽的誇張、奇特的想像,熔神話與現實於一爐

²2、發展了比興表現手法—--象徵:

1)三次遊覽天界的象徵寓意2)香草美人的世界的象徵寓意3)往古賢能世界的象徵寓意

²3、抒情主人公的藝術創造

²4、宏渾的詩歌結構體式

²5、突破了《詩經》以四言為主的格式,句式錯落參差、節奏優美動聽的語言

中國詩歌進入“詩人時代”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丰富含义

史家之绝唱:

1、強烈的批判精神:

《史記》批判精神突出地表現在對封建統治階級特別是漢王朝統治集團醜惡本性的揭露和諷刺。

2、高貴的實錄品德:

尊者不隱其過,卑者不隱其功,所愛不隱其過,所惡不隱其能。

3、史與論結合的敘事體例:

1)溝連天人、貫通古今的結構框架;2)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敘事脈絡—>傳主地位的安排;傳記次序的安排;人物合傳的設立

3)因果關係的探索展示:

重视对因果关系的探究;叙事中详因而略果

4)對複雜事件和宏大場面的駕馭

无韵之离骚

(一)豐富多彩的悲劇英雄人物的畫廊

²《史記》全書中的悲劇人物總共有120多個,大致可分以下類型:

²1、站在時代前列,代表著歷史前進的方向,為了變革社會而在與反動勢力鬥爭的過程中被殺害者:

商鞅、陳勝、晁錯

²2、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氣節,為忠於自己的國家而英勇獻身者:

²自沉汨羅的屈原,堅守信義的王蠋

²3、在歷史上起過一定作用的英雄豪傑,他們曾顯赫一時,最終由於自身的某些錯誤而結局悲慘者:

²曾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齊桓公,胡服騎射,曾使趙國強大一時的趙武靈王,摧垮秦軍主力的西楚霸王項羽。

4、曾為統治階級建立過豐功偉績,最後由於受到最高統治者的猜忌而被殺害者:

²白起、蒙恬、韓信、黥布、彭越,周亞夫、李廣

²5、為了某種“道義”,或是為了維護某種“原則”而英勇拼死者:

²刺秦王的荊軻,為保全趙氏孤兒而犧牲的程嬰與公孫杵(chu)臼,為知己報仇而死的豫讓、專諸、聶政,以及為堅守自己的理想、主張,從而終生坎坷不遇的孔丘、孟軻

(二)人物塑造的各種藝術手法

²1、善子抓住人物一生中的最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行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李將軍列傳》三戰:

李將軍:

“不遇”“善射”

²其一,射技高超,作戰勇敢;其二,仁愛士卒,不貪錢財

²其三,為人簡易,號令不繁。

²2、故事情節曲折,注意刻畫細節(張良陳平躡漢王足):

正筆、側筆、閑筆、伏筆、補筆

²3、極力描摹人物的神情、心裡和口吻項籍李廣之言

²4、通過矛盾衝突、尖銳的場面來表現人物钜鹿之戰

²5、氣氛渲染和人物對比,增強故事的感染力項王垓下之圍

²6、創立各篇間詳略互見、有無互見之法以組織材料、突出人物個性武帝之功見八書

(三)浓郁的抒情色彩

²1、文本中充滿著熱情的議論抒情

²2、引用民謠、諺語和俗語,或即景作歌

²3、篇末的論贊

²4、敘事中寄託感慨

5、記人中飽含愛憎

汉乐府民歌艺术特点在作品中的表现

(1)敘事成分相對增多,許多民歌都有情節,有的還描寫了人物形象。

如《東門行》寫鋌而走險的男子與妻子的對話,《戰城南》中死者與烏鴉的對話,還有《上山采蘼蕪》、《陌上桑》等,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個事件,真實客觀地反映現實生活。

(2)漢樂府民歌抒情真摯濃鬱,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也有善用比興手法來抒情。

如《上邪》羅列五種不可能發生的自然現象,通篇比興,極富表現力、感染力。

在描寫中抒情是漢樂府中成功運用的手法之一,《戰城南》、《十五從軍征》,均是在敘述和描寫中,處處滲透著難以壓抑的悲苦之情。

(3)漢樂府民歌在形式上突破了《詩經》以四言為主的格局,變為以五言和雜言為主,表現靈活。

由於增加了一個字,音節單雙的配合,使節奏和韻律又富變化。

《古诗十九首》表达了东汉末年士人怎样的心态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遊宦無門。

《古詩十九首》產生於這個時代,表述著這個群體的離情別緒、人生失意和無常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