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939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

第2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下列字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洗濯(zhuó)丰硕(shuò)地窖(jiào)心旷(kuànɡ)神怡

B.诅(zǔ)咒奢(shē

)望沉甸甸(diàn)猝(cù)然长逝

C.玷(diàn)污泯(mǐn)灭厄(è)运险象迭(dié)生

D.贪婪(lán)落难(nàn)论语(lún)碌碌(lù)终生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改斜归正茫无涯际随机应变患得患失

B.绝处缝生大声急呼各具风韵多愁善感

C.不屑置辨天灾人祸获益非浅异国他乡

D.漫不经心问心无愧专心致志阴晴圆缺

3.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A.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天实在是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D.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

4.下列各项语句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理想》一文中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B.《行道树》中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行道树是在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C.《第一次真好》中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的原因是,第一次的经历总是失败的。

D.《我的信念》中“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说“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是因为居里夫人潜心学业,没有虚度年华。

6.下列方框中依次填入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说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A.,,,?

B.。

,?

C.,,?

D.。

,?

7.下面句子表达不产生歧义的一句是()

A.王老师正在理发。

B.老师让你明天下午3点前去会议室开会。

C.我班和他们班的部分同学参加了昨天的庆祝活动。

D.做任何事情都不只有一种途径和方

法。

8.填空简答。

(1)名句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是我国_____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名_____,字_____,是_____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3)有记者问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1997年之后的香港将遭遇什么?

”李光耀答道:

“1998。

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用准确的语言对下列等式加以表述。

(9-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2)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

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项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它启示人们在学习上应该虚心好学。

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二)

       一棵树(节选)

我说的一棵树,不是指森林、小树林、树丛,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绿化树中的某一棵树,而是指旷野山梁上孤独长着的一棵树。

它离群

索居①,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

不知什么原因,是同类抛弃了它,还是它自己逃离了群体?

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时,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独的命运。

这样的一棵树你肯定见过。

这样的一棵树你见着时,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震。

这样的一棵树你见过之后,必然会铭记永生。

二十年前登华山,见到东峰顶上长着的一棵华山松。

二十年后,登山游玩的一切细节渐次模糊,惟这棵树镌刻于脑际,如我保存着的在它身旁拍摄的黑白照片一样清晰。

这是与遍布华山的华山松绝不雷同的一棵华山松。

东峰顶上的那棵却截然不同……

  显而易见,它是从石缝中硬挣出来的。

一出世,便挣脱了压力,获得一个广阔的天地,无拘无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

故而,那身躯就失去了华山松特有的端庄挺拔,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

偌大的峰顶上,只它一棵树木,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

似乎是上天过于对它宠爱,太少了约束,太多了放任,其结果造就了这么一棵不端不正的华山松,虽居位优越,却难以成为栋梁之材。

  初次见它,不由不拿它与满涧满坡的同类相比,生出一番深远的遗憾。

1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离群索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伟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绘“一棵树”孤独的句子,并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让作者难忘的华山东峰顶上那株华山松的外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外形特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赞美的华山松奋进向上的精神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结合人生,简要谈谈你对“一棵树”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明媚的三月三日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亮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___。

惊悸和疑惑当然是有的,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

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

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

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

他们____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

”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

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

长得太快了。

”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

呢?

(11)“那有什么好呢?

”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

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

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地震憾了:

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倾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

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

等到结果的时候,他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

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

而且,伤短爱长。

  (15)当然,人

和树毕竟还

有不同:

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

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

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9.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其字母依次填入括号内。

()

A.虔诚B.侥幸C.真诚D.庆幸

0

20.第⑦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

“底”指的是什么?

[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谜:

□□□□□□□□□□□

底:

□□□□□□□□□□□

2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

入议论抒情

的过渡句。

23.根据语境,解释第(13)段中加线词“芬芳”的意思。

芬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似无情的刀,却能够为树

酝酿养料,使收获的

果实更加甜美。

B.如果爱一个人就应该“砍掉”他骄狂傲慢的枝

条。

C.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

想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