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938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

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

新建

三、主管单位:

省农牧厅

四、项目监管责任人

省农牧厅副厅长

省农牧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

五、建设单位:

某县海发农贸批发市场

企业性质:

合伙企业

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合伙人:

六、建设地点:

七、建设期限:

1年,

八、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处,占地68亩,分交易区、仓储区、管理服务区三个区域实施建设,交易区设蔬菜区、粮油区、瓜果区、干鲜区、小商品区、水产区、家禽区、牛羊肉区、饲料经营区等功能区。

建设内容包括交易区生产设施建设、配套服务及公用设施建设和主要仪器设备购置三项内容。

1、生产设施建设

新建18栋铺面房,总建筑面积16497.8平方米;新建交易大棚3栋、5589.2平方米,配套砼板交易摊位612平方米;新建露天交易平台2000平方米;新建蔬菜、果品恒温保鲜库1座、建筑面积3828.5平方米。

2、配套及公用设施建设

新建市场综合办公楼1座、768平方米,员工宿舍、食堂、健身室、门卫、值班室663平方米,水厕3处、64.8平方米,大门3座,停车场2处、600平方米,市场道路630米,地坪1200平方米,给排水管线1950米,消防设施2套,锅炉房48平方米,锅炉1套,管线800米,配电间48平方米,变配电设备1套,输电线路2000米,路灯20盏,垃圾箱20个,垃圾车1辆。

3、主要仪器设备购置

市场管理服务区购置安装农产品质检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电子结算系统各1套,包括安装检验检测系统设备44台,信息采集发布系统设备22台,电子结算系统设备7台;保鲜库区购置安装恒温保鲜系统设备1套、64台。

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某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总投资3730.08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投资3335.6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6.82万元;基本预备费177.62万元。

工程费用中建筑工程费2902.64万元,设备购置费433万元。

总投资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及企业自筹资金2730.08万元。

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市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十、建设效益

项目建设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58%,财务净现值为1230.26万元,包含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38年,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说明项目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经济上可行。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促进某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基础性带动力量;可安排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间接带动就业数百人,对于解决某县就业问题做出贡献;可使本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年商品交易额将会超过1.2亿元,成为某县最大的综合性市场;对某县的财政做出一定的贡献;对于方便群众,增加商品品种选择,平抑物价,提供商贸流通环境,增加商品流通等,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某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团结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一、《小城镇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规划(20**-2010年)》;

二、省农牧厅《**省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四、《某县“十一五”发展规划》;

五、《某县“十一五”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六、项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第三节综合评价和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经营期对环境没有较大的污染、抗风险能力较强。

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整合第三产业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相关上级部门尽早立项。

第四节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市场地处**,商贸集散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应注意交通管理,加强疏导。

2、本项目主要以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为主,人员集中,货物来源于各行各业,种类复杂多样。

因此,人员安全、防火、防雨雪、防雷、防污染等安全隐患方面的主要问题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3、商贸区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是盗、抢的高发地区,加强防盗、防抢等保安措施。

二、建议

1、加强分区经营指导,有针对性的引进入驻企业,提高档次,做到经营分区合理布局,有利于商户经营,方便群众,促进市场繁荣。

2、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档次和质量。

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为商户提供优质服务。

尤其是随着商贸流通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信息化服务将成为竞争得主要内容,建议中心市场能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服务。

3、市场要做好消防、防盗等设施和采取措施,加强防火、防盗、防抢管理,有关管理部门按时定期检测消防设施是否正常、做好宣传,提高每个入住商户的消防、安全意识。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过硬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也不可能得到全面提高。

为此,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乃至今后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科技贡献率、农业商品率低势增长,农产品流通不畅,是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主要的几个因素。

而农产品流通不畅、信息不灵是影响其它因素功效发挥的主要环节。

因此,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副产品流通的步伐,已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某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加快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尤为紧迫。

近年来,某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和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正在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农民增产不增收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日益突出的问题,农副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等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也是某县当前农副产品流通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县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远远不能满足农副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仍然是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

某县农副产品流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流通量和流通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市场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流通需要。

整合某县农副产品流通资源、发挥政企、政农之间的中介组织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农副产品生产、储藏、加工、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仍很薄弱。

某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的建成,将起到政企、政农之间的中介组织作用,一头连接着广大农民,一头连接着市场。

将发挥农副产品流通的龙头带动作用。

并为进一步保证市民餐桌的食品安全,规范农副产品流通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某县政府“关于桥头地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的会议精神,为尽快改善本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功能单一、管理不规范的现状,进一步搞活流通,提升档次,推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丰富群众“菜篮子”的需要,特提出该项目。

第二节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目前,某县以各乡村现有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建立了22个专业协会和76个中介服务组织,利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和组织经营能力的能人,组建各种营销服务组织,健全营销网络,拓宽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渠道,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重点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倾斜,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某县努力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精心打造服务城市的特色农业,通过基地示范、龙头带动、协会推进,发展无公害蔬菜、杂交油菜、草畜养殖等特色产业。

2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3.3万亩,产量达81731吨;油料种植面积28.8万亩,产量达44355吨。

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产量达117382吨。

共建成各类蔬菜温室8830栋、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个,千亩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9个,百亩示范田55处,经营黄瓜、双孢菇、红葱、胡萝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推广实施栽培新技术和蔬菜新、特品种,经营蔬菜成为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20**年全县5个乡镇的6个村开展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建成7个无公害特色农业基地,4个村的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带动农户8000户,年纯收入3200万元,设施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8%。

另外,有关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分赴20个乡镇入村服务,摸索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以品种更新为重点,在巩固和扩大传统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种植新、特农产品,培育“绿草源”、“老爷山”等农产品品牌;积极推广园区化饲养、集约化经营、机械化挤奶的规范化饲养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了16个养殖重点村,新建牲畜暖棚950座,扶持发展牛羊育肥贩运规模户4500多户,累计贩运育肥出栏牛羊66万多头(只),实现纯收入5200多万元。

随着产业化经营的步步推进,该县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

全县现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产品种类达48个,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带动农户15.7万户,户均增收760元。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某县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供求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大部分农副产品已由普遍短缺转为阶段性、结构性和局部过剩,从2006年全省统计年鉴可以看出,某县农副产品产量已经达到15万吨左右,供大于需。

农副产品流通领域普遍出现了“卖难”现象,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张缓慢,影响某县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加快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某县农副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廉,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村市场低迷等问题。

二、是调整某县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建立高效、畅通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循环,引导农民和农副产品生产者自觉地跟踪市场需要,以销定产,形成农村经济内在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改善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

完善的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是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得以建立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三、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的附加值。

流通作为农业产业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

物流意味着农产品流通领域向两端延伸和拓宽,以最小的成本把生产者提供的物品直接发送到用户(包括厂家、商店、超市,甚至消费者)手中。

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技术手段为基础、以服务区域农产品流通为目的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仅能为经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有效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并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提高区域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还可以降低将大大减低其运营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

四、是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手段

某县农副产品品种多、数量大。

20**年,全县蔬菜产量103908吨、水果产量352吨、肉类总产量24142吨、奶类产量20939吨、禽蛋产量1360吨,全年农副产品总产量在15万吨左右,其中80%是通过鲜销,销往本地和外地市场。

还有近3.5万吨的农产品加工成品要进入流通领域,农副产品流通压力很大。

前几年大通大宗农副产品多次出现卖难,与流通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鲜活农副产品流通难度大、要求高,往往由于运输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等原因,在流通过程中易造成大量的损耗。

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1/4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由于供应链条畅通、保鲜技术先进,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对比之下触目惊心。

而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靠的是农副产品现代物流,提高流通速度和效率。

五、是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重要保证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赖以发展的导向和载体。

要加快传统农业加速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离不开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支撑。

通过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将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主体有机联结在一起,容易结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六、是某县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发达农业是全国加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某县农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微观经营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以“绿色358行动”为抓手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精心打造了农业产业发展的三只轮子。

如何推进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计划,精心打造农业产业发展“第四只轮子”,建成发达的流通业,做到四轮驱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某县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现代物流模式刚刚起步。

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是按照“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城乡商贩零售”的路径进行现货交易,处于原始的市场交换的基础流通状态。

第四节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副产品市场是一个地区的窗口形象,它与其它商品市场一样作为生产者与经销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与其他商业设施的功能相比,其社会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

搞好城市农副产品市场改造提升,不但可提高一个城市的品位,而且可增强市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对促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是商贸服务业为农业提供服务,畅通农副产品供求信息,扩大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增长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消除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必然途径。

农副产品市场的改造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和方便农民进入市场,并促使他们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二、有利于某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副产品市场的改造提升与某县县城发展密不可分。

一方面,农副产品市场的改造提升应该依托于某县的发展。

因为是某县区域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人流、商品流、信息流的主要集散地,而且,它能够提供农副产品市场发展所必须依托的配套基础设施,有利于减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投资,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农副产品市场的改造提升能够促进人流、商品流、信息流向某县县城的更大集聚,从而带动其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提高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

三、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

农村经济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比较保守,商品经济意识较差。

通过农副产品市场的改造提升,提高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引入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阔他们的眼界,逐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农村能人,并以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某县现有农副产品市场“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市容,影响交通,而且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和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推进农副产品市场的改造提升,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农副产品市场的管理,提高经营者素质和服务质量,对方便群众日常生活,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省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发改委《20**年——2010年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的实施,加大了对特色农业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农牧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省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其中要求改变和完善传统农贸市场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改善农副产品交易环境,提升市场层次,建立现代农贸市场体系。

因此,对该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具有明显的农牧业资源优势

某县是全省粮食生产大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相对优越,特色农牧业发展较快,农牧业生产优质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优势明显,全县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食用菌、中藏药材、牛羊肉、花卉、水果等地方特色农畜产品带基本形成,油料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亩,“西繁东育”“自繁自育”为主的农区牛羊育肥和生猪养殖发展迅猛,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明显。

三、区位优势明显

该项目拟建市场于**向阳路,属城乡结合部,距离县城3公里。

位于本县工业开发区上游,在3-4年可与开发区建设相连,与周边集贸市场联动,从长远看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大厂矿较多,城镇人口集中,消费量需求大,消费档次也相对较高,农副产品购买力较强。

拟建市场交通便利,商品调运灵活方便,群众和个体工商户参与程度高,也可促进周边餐饮业服务也的发展,增加就业,将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从全县规划和长远发展看,该项目都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产业政策的支持。

第三章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条件

某县位于**省东部,祁连山麓之南,是**市所属的三县之一,三面环山,湟水支流北川河贯流全境。

东邻互助土族自治县,西与湟中、海晏县相邻,北隔大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望,南与**市区直接相连。

全线东西最长处约9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85公里,总面积约3090平方公里。

县城**距**市35公里,宁大铁路、宁大高速公路由西宁至**,宁张公路贯穿全境,在境内长达86公里,是**市通向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

也是**市工业、商贸扩市的主要区域。

二、自然环境条件

某县年降雨量550一620mm,蒸发量1120mm,相对湿度68%。

年平均气温0一5℃,年日照时数2450—2550小时,总辐射量137.5—141.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量67.5—69.2千卡/平方厘米。

>O℃保证率80%的积温1500一1750℃,≥5℃保证率80%的积温1330—1580℃,≥10℃保证率80%的积温600℃左右。

无霜期70—80天,作物生长季120天左右,气候冷凉,空气湿度大,降雨偏多,无霜期短。

土壤肥沃,耕性好。

主要土壤为黑油土、山地耕种黑钙土,耕层有机质含量高。

全县水资源较丰富,地表水年产量6.9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8亿立方米,是**市最主要水资源地之一,**市60%的城市用水来自该县。

三、社会经济条件

某县是**市直辖县,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20**年统计,某县人口为43390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0.42人,其中汉族占53.28%,回族占28.89%,土族占9.93%,藏族占6.59%,其它21个民族占1.31%。

森林覆盖率为26.4%,县城覆盖率为19.14%。

是**省商业粮基地和全国500家粮食生产大县之一,某县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区位优势明显。

县乡公路基本实现黑色化,是全国“星火计划密集区”。

乡村通电率和广播电视开通率均达100%,某县工业基础雄厚,已初步形成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的工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某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立县、科技兴县、商贸富县”的发展目标。

根据**省统计年鉴(20**)统计:

全县现有耕地46501.7公顷,水浇地占17.94%,浅山地占40.97%,脑山地占40.13%,临时性耕地占0.9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033.7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9387.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669.8公顷;粮食总产量83171吨,油料产量47305吨,水果产量352吨,肉类总产量24142吨,奶类产量20939吨,禽蛋产量1360吨,蔬菜产量103908吨。

农副产品中80%是通过农副产品市场以鲜销方式,销往本地和外地市场。

第二节选址条件

一、建设地点选址

1、项目建设地点

该项目新建地点选址于某县。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建设用地所有权属为国家,公司以拍卖形式已购得商用建设用地68亩,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使用税享受国家和某县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

3、项目原场址利用情况

原场址为某县**园林片区农用土地,建设用地符合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供地政策。

建设用地未压覆以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床,地处地质灾害稳定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适宜工程建设。

二、场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某县基本地形地貌的基本骨架是在祁连山运动和燕山运动中形成的次生型地貌,次生型地貌主要以冲积为主。

以北川为骨架形成的掌状结构地貌,山川相间,北川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区和生产基地,东西长50多公里,最宽处6公里,南边有景阳川,北面有东峡川。

**既是该县的地理中心位置,也是地形地貌的交汇点,**是县城的所在地,地势平坦,为冲积性河谷平原,是该县的经济、社会、中心,也是交通和地形地貌的交汇点。

桥头是最主要的商贸中心,镇区东西沿河谷展布,人民路是该市区的中心道路,也是人员最为集中的地区,解放路是宁张公路穿过市区的过境线,地势平坦,为冲积性河谷平原。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该建设地点是冲积河谷阶地,上层为3-5米厚的黄土层,以下为沙石,再下为砾石、地质基础良好。

建设地平面高于北川河水面5米,排水较畅,随着市政建设和防洪标准的提高,该地区不存在积水或洪涝灾害的威胁。

冲击沉降砾石承载力均极好,在20kg-40kg/cm2且排水畅,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对地质承载力和水文的要求。

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周围环境没有污染的加工企业,四面开阔,周边为单位办公区和人口居住区,也没有其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存在。

环境条件符合国家标准。

4、城市规划或区域性规划要求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某县县城总体规划,该区域是人居商贸批发适宜区,符合某县长远规划的要求。

5、交通条件

**距西宁35公里,有宁张公路贯穿全境,市场和宁大公路相连结,从县城到各乡镇都有柏油公路可达。

从西宁到某县城有铁路线、货运量目前有较大的空余量,交通十分方便,宁大高速路建成以后,从**市区到某县的时间缩短到20分钟以内。

该市场有山城路、向阳路和景林路三条公路均可直达市场,其中景林路贯穿市场。

6、社会环境条件

**有10万以上的常住人口,主要依赖于桥头供应的乡镇人口也在20万以上。

有极大市场购买力和空余容量

7、法律支持条件

根据某县城镇规划,该区域是商贸、人居区域,建设符合某县城镇总体规划。

建设项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办理了一切有关审批手续,经营手续齐全。

8、公共设施条件

该项目市场内部供电、供水、排水、通信、消防均需新建。

三通可利用城镇现有网络系统接入即可使用。

第三节实施项目的有利条件

一、国家重视发展农副产品流通,提供了优惠政策和条件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家关于加快农副业的决定,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重要的决定,在人均GDP水平超过1000美元后,这种转型就是适当的时机。

我省经济发展虽然滞后,但根据某县目前的人均GDP水平,实现这种转型已具备了基本条件。

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了企业重组优惠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