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910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docx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4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4.1考点难点归纳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3.总结

  

(二)财政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2.财政政策乘数

  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比方说增加一美元的政府购买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用公式表示是:

  dy=dg

  1dk1-b(1-t)+h

  式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收函数中的边际税率;d为投资需求函数I=e-dr中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和h分别为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利率的敏感程度。

  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的大小受到政府支出乘数1/1-、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h、投资需求的利率敏感性d以及货币需求的收入敏感性k的影响。

在LM曲线为水平线(流动性陷阱)条件下,财政政策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

  3.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4.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

  1.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1)货币政策的效果。

它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2)货币政策乘数。

它指当IS曲线不变或者说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应量变化能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表示是:

  dy=dm1[1-b(1-t)]h+kd

  从上式可知,当b、t、h、k既定时,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亦即LM越平缓,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而当其他参数既定时,d越大,即投资需求对利率越敏感,亦即IS曲线越平缓,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同样,b、t、k的大小也会影响dy的大小,dm

  即货币政策效果。

  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即水平的IS与垂直的LM模型,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膨胀性的财政政策表现为IS曲线右移,在使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带来利率的上升,反之亦然。

膨胀性的货币政策表现为LM曲线右移,在使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带来利率的下降,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通过两种政策的搭配,可实现收入和利率的不同组合。

不同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如下表所示。

    4.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2.1概念题

  1.“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武汉大学2004研;东北大学2004研;东北大学2003研;北方交大2001研;大连理工2005研;上海交大2005,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2006研;东华大学2006研)

  2.凯恩斯极端(南京财经大学2004研)

  3.经济政策(东北大学2004研)

  4.财政政策(东北大学2004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5.货币政策(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6.财政政策乘数

  7.货币政策乘数

  8.古典主义极端

    4.2.2简答题

  1.何谓“挤出”效应?

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上海财大2003研;北方交大2003研)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

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武大2001研;北方交大1999研)

  3.对有顺差的过热经济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是否合适?

为什么?

(南京大学2005研)

  4.货币政策效果为什么会因LM斜率而异?

(武大2002研)

  5.请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作简要分析。

(武大2000研)

  6.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滞胀”问题?

(上海财大1998研)

  7.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

(对外经贸大学2003研)

  8.试说明货币幻觉对消费支出的可能影响。

(北大1999研)

  9.试用IS-LM模型分析引起“完全挤出”的财政扩张政策的情况。

  10.简要回答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乘数效应?

  11.国家宏观调控应掌握哪些数量界限?

(首都经贸大学2005研)

  11.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总产出为Y,总消费为C,政府一揽子税收为T,政府支出为G,消费边际倾向为MPC。

考虑如下两种政策:

(i)政府开支增加△G;(ii)政府一揽子税收减少△T。

假设|△G|=|△T|。

试分析如下观点:

如果政府将提高总产出作为政策目标,政策(i)比政策(ii)更有效。

(中央财大2007研)

  12.关于稳定性政策:

  

(1)假设一个经济体处在充分就业的初始均衡之中,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其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各是什么?

在什么条件下,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没有差别?

  

(2)在什么情况下,总需求管理政策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总需求管理政策?

(武汉大学2006研)

    4.2.3计算题

  1.假设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d,税收T=10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100。

求:

  

(1)IS和LM方程及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为什么?

(北方交大2000研)

  2.已知一个宏观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单位为亿元),自发(主)投资I=50,政府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G=200,定量(或自主)税收T0=60,比例税率t=0.25。

求:

  

(1)宏观经济均衡时的国民收入Y是多少?

  

(2)(支出)乘数K是多少?

  (3)政府的财政盈余是多少?

(人大2005研)

  3.假设货币需求L=0.2Y-500r,货币供给为100。

(单位:

美元)

  

(1)计算:

①当消费C=40+0.8Yd,投资I=140-1000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和②当消费C=40+0.8Yd,投资I=110-500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①和情况②中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解释两种情况的不同。

  4.假定IS为Y=1250-3000r。

(单位:

美元)

  

(1)当货币供给为150美元时,试求:

①货币需求为L=0.2Y-400r和②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的均衡收入、利率;

  

(2)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至170美元后,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

  (3)解释为何会出现差距。

    4.下列等式描绘了一个经济体:

  C=0.8(1-t)Y

  t=0.25

  -5i0I=900

  G=500

  Y-L=0.25

  CU=150

  RE=100

  cu=0.2

  re=0.1

  p=262.i5

  这里,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国民收入,t表示税率,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i表示利率,L表示真实货币需求,CU表示通货,RE表示准备金,cu表示通货存款比率,re表示准备率,P表示价格水平。

  

(1)求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并计算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2)计算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3)现在政府要改变需求的构成,减少消费100、增加投资100,从而保持当前的收入水平不变。

请问:

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

用IS-LM曲线模型表示你的建议,并计算出需要调整的政策变量变化量是多少。

  (4)假设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4000,政府准备采用扩张性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请问:

如果单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支出?

如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政府购买支出和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量分别是多少?

(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

    4.2.4论述题

  1.请谈谈财政对我国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影响。

(北航2005研)

  2.IS-LM分析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它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北师大2003研)

  3.IS-LM曲线模型及政策含义。

(武大2002研)

  4.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和LM曲线形状的关系。

  5.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有效发挥作用的原理。

(人大2004研)

  6.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及LM曲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

(华东师大2004研)

  7.在IS-LM模型中,分别讨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均衡时利率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国民收入水平给定)(武大2001研)

  8.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请说明理由。

(人大2006研)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4.3.1概念题

  1.“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挤出效应的

  作用机制是:

①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

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②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

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

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

货币主义者认为,当政府增加政府支出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时,那么实际上是用政府支出代替私人支出,总需求不变、生产也不会增长。

所以,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2.凯恩斯极端:

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

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3.经济政策: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经济政策有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之分。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微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些反对干扰市场正常运行的立法以及环保政策等。

  4.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

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

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

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5.货币政策:

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6.财政政策乘数:

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比方说增加一美元的政府购买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用公式表示是:

  dy=dg1dk1-b(1-t)+h

  式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收函数中的边际税率;d为投资需求函数I=e-dr中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和h分别为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利率的敏感程度。

  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要小于政府支出乘

  数。

财政政策乘数的大小受到政府支出乘数1/1-b、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h、投资需求的利率敏感性d以及货币需求的收入敏感性k的影响。

在LM曲线为水平线(流动性陷阱)条件下,财政政策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

  7.货币政策乘数:

指当IS曲线不变或者说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应量变化能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表示是:

  dy=dm1[1-b(1-t)]h+kd

  从式中可知,当b、t、h、k既定时,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亦即LM越平缓,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而当其他参数既定时,d越大,即投资需求对利率越敏感,亦即IS曲线越平缓,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同样,b、t、k的大小也会影响dy/dm的大小,即货币政策效果。

  8.古典主义极端:

指古典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

如果IS越平坦,或LM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LM曲线为垂直线而IS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4.4.2简答题

  1.何谓“挤出”效应?

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上海财大2003研;北方交大2003研)

  答:

(1)挤出效应指在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引起利率的提高,这样会减少私人支出。

所以原财政政策的效果被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

其发生机制是:

①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

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②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

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

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但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此时政府推行的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是有效的。

  

(2)“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在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最大,接近于1;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取决于政府开支引起利率上升的大小,此时挤出效应一般在0~1之间。

一般来说,从LM、IS曲线的斜率也可以判断挤出效应的大小。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

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武大2001研;北方交大1999研)

  答:

(1)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是在产品市场

  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2)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M=ky-hrP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3)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IS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

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

如图4.1所示。

  通过IS1曲线向右移动至IS2使收入从Y1增加至Y2,利率由r1上升至r2,但与此同时向右移动LM曲线,从LM1移至LM2,使利率从r2下降至r1以抵消IS曲线右移所引起的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更进一步向右移动至Y3。

这样,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

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图4.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3.对有顺差的过热经济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是否合适?

为什么?

(南京大学2005研)答:

对有顺差的过热经济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不合适。

理由如下: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含义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2)紧缩货币政策对有顺差的过热经济的影响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过热的经济有抑制作用,但是不能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外部均衡。

  一方面,中央银行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灵活调节利率等措施,适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从而达到抑制经济过热的目的。

  另一方面,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①产出下降→进口下降→顺差增加;

  ②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顺差增加;

  ③利率提高→资本净流出下降→顺差增加。

  所以,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经济过热,但是不能使顺差减少,即不能兼顾两大经济目标。

对有顺差的过热经济仅仅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是不合适的。

  (3)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提高汇率可以兼顾两大经济目标

  提高汇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所以,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提高汇率能兼顾两大经济目标:

顺差减少和产出下降。

  4.货币政策效果为什么会因LM斜率而异?

(武大2002研)

  答:

货币政策效果是指当IS曲线不变或者说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应量变化能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表示是:

  dy=dm1[1-b(1-t)]h+kd

  式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收函数中的边际税率;d为投资需求函数I=e-dr中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和h分别为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利率的敏感程度。

  从上式可知,当b、t、h、k既定时,h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